喜剛讀書會|陰影、阿尼瑪和阿尼姆斯——《自我與自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榮格是弗洛伊德的學生,原型心理學的創立者。

他通過對宗教的研究說明自己對自我和自性種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是有所來頭的,而不是憑空杜撰,從而驗證了自己的理論根據,並確立了系統的合法性。

本文約4000字,預計閱讀時間 10 分鐘。

點擊「閱讀原文」或下載「喜剛讀書會APP 觀看視頻。

榮格同意老師弗洛伊德的理論,認為心理學中有兩個「自我",分別是意識自我(ego)和原型自我(self),原型自我就是自性。

「自性」定義

整體人格是榮格心理學的核心思想。

人的精神或者人格,儘管還有待於成熟和發展,但它一開始就是一個整體。

這種人格的組織原則是一個原型,榮格將其稱為自性(self),一種體現心靈整合的原型。

自性應該是「自如的」。

可以應對一切壓力,可以面對一切苦難,可以自如的看待喜悅等等。

在榮格的眼中,自性完善的人應該不會有心理問題。

如何理解榮格的自性概念?

從四個方面理解:整合性、秩序性、中心與完整性、神聖與超越性。

整合性

自性的整合性是指心理對立面之間的整合,意識與無意識,心理類型的優勢功能與劣勢功能,自我與阿尼瑪(阿尼姆斯)以及人格面具與陰影等之間的整合。

在我看來就是你心裡各個矛盾之間的整合,當你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內心糾結嗎?痛苦嗎?平靜嗎?只要不矛盾,恭喜你,整合型已經屬於你自己的了。

自性的整合性的機制是榮格提出的超越性功能。

超越功能起源於意識與無意識間的張力,它旨在於幫助二者的統一。

之所以稱為「超越」是因為它能夠在意識與無意識兩極間自由運動。

超越功能與自性的關係可以這樣理解:藉助超越功能,自性指導著自性化。

因此,自性的目的在於實現心靈的完整性,而超越功能可以整合意識與無意識、人格面具與陰影、個體與集體的對立,從而現實心靈的完整性。

秩序性

自性的目標在於心靈的完整性並給心靈指明了方向——即自性化。

自性的秩序性是在整合性的基礎上,知道每一時刻你最應該做的是什麼,而不是去跟隨恐懼,當你真的知道每一個時刻你應該做什麼的時候,那麼你所表現出來的就是眾多對立面整合後和諧有序的狀態。

整體性與中心性

自性有很多點,核心是本體的生存,快樂,而不是為了某一個情緒,狀態而不管本體的死活。

所以,最終還是要讓本體舒服於適應這個社會。

神聖與超越性

榮格是為了讓自己的理論和宗教想結合,但是也要承認,宗教在某些時候真的可以讓一個人超越自我,內心平靜。

更深層次的含義在後面會講解。

「自性」特點

榮格認為在中年以前自性原型可能根本就不明顯。

因為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必須等待自我的成熟後才能了解。

自性原型以某種程度的完整性開始顯現的同時,人格也正在通過個性化獲得充分的發展。

「這些原型便是陰影、阿尼瑪和阿尼姆斯。

阿尼瑪是男性心目中的一個集體的女性形象。

「阿尼瑪是一個男子身上具有少量的女性特徵或是女性基因。

那是在男子身上既不呈現也不消失的東西,它始終存在於男子身上,起著使其女性化的作用。

榮格還說:「在男人的無意識當中,通過遺傳方式留存了女人的一個集體形象,藉助於此,他得以體會到女性的本質。

」 即是說,阿尼瑪是從嵌在男人身上有機體上的初源處而遺傳而來的因素,是他的所有祖先對女性經歷所留下的一種印痕或原型,是女人打下的全部印象的一種積澱。

所以阿尼瑪是一個自然的原型,它總是預先存在於人的情緒、反應、衝動之中,存在於精神生活中自發的其它事件里。

或許我們可以理解為正是由於存在於男人潛意識中的阿尼瑪使我們在與女人接觸時產生一些自然的生理或情緒反應吧。

作為一種原型,阿尼瑪是各種情感的混合體,它包含了屬於女性的各種成分,是男人心靈中所有女性心理趨勢的化身,比如模糊不清的感情和情緒,預感性,容易接受非理性的東西,對人身外貌愛的能力,對自然的感覺等。

由此我們容易明白,阿尼瑪既有其積極的一面,也必定有其消極的一面。

關於這個女性潛傾情結的不同表現方式,榮格指出阿尼瑪有時候是一位優雅的女神,有時候是一位女妖、一位女魔,她變幻出各種形狀使人迷醉其間,她用各種各樣的詭計捉弄我們,喚起幸福和不幸的幻覺,喚起憂傷和愛的狂喜。

阿尼瑪在古代曾顯形為女神和女巫,中世紀以降,這一女神形象被天國聖母所代替了。

對於個體來說,只有與女人交往的過程中,其阿尼瑪才得以顯現和表達。

或許是因為男人最早接觸到的女性是自己的母親這一緣故,母親往往是男孩的阿尼瑪的化身。

比如說如果一個人的母親對他有反面的影響,他的阿尼瑪就經常表現出暴躁易怒的脾氣,抑鬱沮喪的情緒,優柔寡斷,擔驚受怕,神經過敏等阿尼瑪的那些負面成分。

如果母親的影響基本上是正面的,那麼其阿尼瑪就被內化為自己「夢中情人」的形象。

由此可見,具體到個人,不同男性的阿尼瑪也是不同的。

此外,男人還會把自己的阿尼瑪形象投射到一個真正的女人身上。

這個投影會把全部超自然的無意識特性賦予那個女人。

正是因為阿尼瑪的作用,才致使一位男子在初次見到一位女子就馬上認定是「她」,由此墜入情網。

此時的男子會感覺他與她關係一向很密切。

為了她,他在外人看來簡直是瘋得不可救藥。

具有仙女般特質的女子對這種阿尼瑪投影尤具吸引力,因為男人會為了一個綽約多姿而又飄忽不定的愛物奉獻一切,並進而圍繞著她交織起五光十色的空想和夢幻。

此時,他會體驗到極強烈的吸引力。

當所投射的是阿尼瑪的肯定方面時,她有著女神的魅力。

阿尼姆斯是每個女人心中都有的男人形象,是女人心靈中的男性成份。

阿尼姆斯身上有女性認為男性所有的好的特點。

每個女人的阿尼姆斯都不盡相同。

女人會對心中阿尼姆斯的特點感到喜愛,在遇到像自己的阿尼姆斯的男性時,她會體驗到極強烈的吸引力。

阿尼姆斯作為原型指女性心目中的一個集體的的男性形象。

他也有著正反兩面。

如反面的阿尼姆斯在神話傳說中扮演強盜和兇手,甚至還會以死神的面目出現。

其正面能夠代表事業心、勇氣、真摯,從最高形式上講,還有精神的深邃。

女人通過他能夠經歷她文化和個人的客觀局面的潛伏過程,還能找到她的道路,以達到關於生活的一種強化的精神態度。

此外,阿尼姆斯一個無意識的見解,結果卻可能是全部情感的一種奇怪的麻木和癱瘓。

或者是幾乎能導致一種萬物皆空的深刻的不安全感。

陰影(shadow):接近於弗洛伊德的本我,指一種低級的、動物性的種族遺傳,具有許多不道德的慾望和衝動。

陰影是意識的投射,是光線的缺乏,就像是跟在人體後面的影子。

何謂原型?其實就是一種來自心靈本身的「基質」,它無處不在、恆常不變。

相較於陰影這種「個體無意識」自我投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的原型則顯得難以辨識。

因為它們源於更為深層的集體無意識原型,這種女性阿尼瑪象徵對男性的投射、男性阿尼姆斯對女性的投射成為必須藉助異性和他人的「異在建構」。

榮格以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為象徵代表了女性的感性狂亂和男性的理性克制兩種基質。

然而,榮格這種來自異性原型投射「挾持」卻複雜得多,因為它既有消極意義,又有積極價值。

男女一見鍾情只是一種幻象:只是這對原型在平庸的集體中突然彼此發現,「只不過他們以為是個人的自己,與另一個人產生了關係」。

也應看到,這對原型的「會合」重新整合了意識。

「阿尼瑪給男性意識注入了關係和關聯,阿尼姆斯則給女性意識帶來了深思熟慮和自知的能力」。

榮格使用「自性化」這一概念,所要表達的是這樣一種過程:一個人最終成為他自己,成為一種整合或完整的,但又不同於他人的發展過程。

於是,自性化意味著人格的完善與發展,意味著接受和包含與集體的關係,意味著實現自己的獨特性。

榮格與宗教

榮格在30歲左右經歷了大約6年的精神危機,從那個時候起,他接觸了諾斯替教、中國的煉丹術,將眼光轉向了東方。

東方的智慧和西方智慧的顯著不同,深深地吸引了榮格,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陰與陽」的對立平衡,形成一個整體。

榮格是在用整體性和對立平衡的兩個理念解析基督教文明。

自我是我們體認到自己與他人不同的那個人格,包括可被意識到的「我」,還有暫時不可被意識到的「我」,也就是陰影。

在榮格的無意識概念中有兩種無意識,一個是個體無意識,顯然是高度個性化的內容,比如此人童年的創傷、某一個事件帶來的消極影響等。

還有一個是集體無意識,這是所有人共有的意識基質,它會湧入一個人的意識中,用投射的方式來影響他。

從意識層面來看,基督教的文明可以說是「自我」高度發展的一個過程。

這個發展脈絡和東方文明有顯著的不同。

基督教文明的極端性和分裂性是顯而易見的,它既帶來了人類認識上的巨大飛躍,在科技、文化、經濟和政治制度上的進步,也帶來了意識和無意識的分裂和對峙,使人類陷入精神的困境。

榮格從基督教的發源入手,來分析這個極端性和分裂性是怎麼造成的。

基督是在發展過程中,基督的陰暗一面——敵基督被分裂了出去。

這導致了對立的兩極張力過大,從而出現了「過度後的補償」,文藝復興運動即是其一,象徵著敵基督的到來。

他用了大量篇幅來論證基督和敵基督本來就是一體的,人類心靈的救贖不是將敵基督擯棄、消滅,而在於二者的對話與和解。

榮格在涉獵這些基督教、諾斯替教、鍊金與占星術,並非「不務正業」。

相反,這些知識背景卻為他提供了心理學的話語原型和論述結構。

它們架構起全書的樞要:揭示了心靈潛在的「總體性」(自性)。

更重要的是讓作者的理念得到了系統的理論支持,當年弗洛伊德就和榮格說過,我談性都讓人無法接受,你要談更加誇張的靈性,會有更大的阻力,但是榮格很聰明,從宗教的映射中找到自己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的原型,告訴普羅大眾,我理論不是憑空而來,而是有著豐厚的宗教和信仰背景的,所以情大家聽我的。

容格解釋了處理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關係。

集體無意識如何投射影響個體的問題。

在自性中,對立面並不分離,意識與無意識並非隔絕。

自性時刻強調了一種共在性、異質性和統一性,代表了一種完整心靈、總體人格的理想構型。

只有這樣,我們在是完整的人格,完整的心靈。

更多內容請觀看視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