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成為自己「應該成為」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我們繼續來說說古典老師的《拆掉思維里的牆——原來我還可以這樣活》。

上次,我們講了思維里的第一堵牆——安全感,見當我們談論安全感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今天我們來聊聊「心智模式」,這是全書的核心概念。

看完之後你會發現,「安全感的奴隸」也是一種心智模式。

一、我們只能看到真實世界的一部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自己懷孕或妻子懷孕之後,突然發現滿大街都是孕婦;買了一輛大眾車,發現滿大街都是大眾車,而且是跟自己同款的;生了孩子之後,發現滿大街都是小孩……

難道這滿大街的孕婦、大眾車、孩子,是在我們懷孕、買車、生娃之後突然冒出來的嗎?

某種程度上,真的是。

因為我們永遠只能看到真實世界中自己想看到的那一部分。

孕婦、大眾車、孩子,他們一直都存在於真實世界中,但只有在我們想看到的時候,才會進入我們的世界。

這種現象並不奇怪。

因為真實世界中的信息太多了,電腦運行程序太多會死機,大腦如果沒有過濾機制也一樣會崩潰。

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常常忘了自己可以選擇看到什麼樣的世界。

二、心智模式和世界的相互印證

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看到的世界?答案是: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就像人腦中的程序,由很多的「if……then……」組成。

「水象星座的人更加神經質——他是水象星座,怪不得他那麼神經質」;

「只有取得好成績,媽媽才會愛我——媽媽最近不怎麼關心我了,肯定是因為我學習不夠努力」;

「只有結婚才不會孤單寂寞——我感到很孤獨,趕緊找個人結婚吧」;

「工資漲不過房價——趕緊買房吧」;

……

簡單來講,心智模式就是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心智模式決定了我們看到的是什麼樣的世界。

更有趣的是,我們看到的世界會反過來印證自己的心智模式。

為什麼很多有錢人不快樂?恰恰是因為他們把「越有錢越快樂」這個模式印證了太多次。

越有錢越不快樂的人,一定經歷過一個「越有錢越快樂」的階段。

有錢就能吃飽飯,有錢就能穿漂亮的衣服,有錢就能送孩子上最好的學校,有錢就能給父母最好的醫療條件……

瞧,越有錢越快樂!

但是懂點經濟學的同學都知道「邊際效應遞減」的原理。

簡單來講,一樣東西,你擁有的越多,新增的部分給你帶來的效用就越少。

餓極了的人,吃第一個饅頭覺得是人間美味,第二個饅頭依然是人間美味,第三個、第四個……第二十個?他會撐死……

當妻子開始埋怨他不關心自己,孩子開始抱怨一個月見不到爸爸,父母發現兒子除了給錢啥都不會的時候,他其實是吃了過多的饅頭而不自知——金錢的效用已經變為負數了!

在這個時候,只要他能發現「越有錢越快樂」這個心智模式已經不再有效,從而去調整自己的心智模式,停下賺錢的腳步,轉而關心家人,就不會陷入「越有錢越不快樂」的泥淖中。

所以,「越有錢越不快樂」的人並不是傻蛋,他們只是忘了修改自己大腦里的程序。

三、我們會成為自己「應該成為」的人

古典老師在書里介紹了漢斯.艾森克教授(現代人格科學理論的主要貢獻者)做過的三次著名心理學實驗。

第一次,艾森克教授與英國占星學家傑夫.梅奧聯手,在梅奧開辦的占星學院做了一個人格調查。

結果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這些人的性格特徵與星座的性格描述完全一致!

占星學界一片歡呼,但艾森克卻發現了這個實驗的漏洞:他的實驗對象是一批篤信星座的人(占星學院的學生)。

艾森克決定再做一次實驗,這次實驗的對象是1000名幾乎不可能聽說過星座與性格關係的孩子。

這次的調查結果有了顛覆性的改變:孩子們的性格特徵跟星座沒有任何關係!

占星學家對這個現象的解釋是:這些孩子還沒有成熟,沒有發展出他們星座賦予的性格。

於是艾森克進行了第三次實驗,這次的實驗對象是成人,並且他們對占星學的了解程度深淺不一。

第三次的實驗結果顯示:如果調查對象很清楚星座對性格的影響,他們的問卷結果就跟占星學傳說的非常吻合;反之,則問卷結果跟占星學傳說不那麼一致。

實驗結果相當明確:人們會因為自己對「星座性格」的相信,就慢慢發展成那樣的性格。

簡而言之:

人們真的會變成自己覺得「應該成為」的人。

四、我們為什麼會陷入無效的心智模式

既然我們會成為自己「應該成為」的人,而心智模式決定了這一切,那修改自己的心智模式不就行了嗎?

你說的對,但拋棄無效的心智模式,構建有效的心智模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為無效的心智模式有很多好處,這些好處恰恰是人們不願拋棄這種心智模式的原因。

比如「受害者模式」,就給人帶來很多好處。

我們說的「受害者模式」,指的是那種遇到任何問題都歸因於外部因素,自己永遠是「受害者」的心智模式。

你可能會很驚訝,難道這種心智模式還有好處?不僅有,而且還不少。

比如——

推卸責任、保住面子——孩子沒考好,受到父母追問,有什麼比一個受害者的故事更有效?不是我不好好學,是老師講得不好!

安心做壞事——我殺人是因為我這樣的人每天都受虐待。

從來我就覺得自己是個被社會遺棄的人,我很孤獨。

從受害者故事中獲得廉價的快樂——很多電視台都有「我比你更慘的」受害者節目,這種節目收視率還不低,有人在裡面找安慰,有人在裡面找快感……

用受害來輕鬆獲得同情和幫助——不想自己拎行李的時候,是做女漢子更容易獲得幫助,還是做林黛玉更容易呢?

綁架他人——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犧牲了事業,變成了黃臉婆,難道你還不該聽我的話嗎?!

沒有人想當命運的奴隸,除非做這個奴隸有不少的好處。

五、超越心智模式,做命運的主人

做奴隸的好處直接又明顯,壞處卻間接又隱蔽。

成為一個「受害者」,我們得到了暫時的滿足,卻漸漸發現,自己成為了一個失落、絕望、無助的人,對生活充滿了無力感。

本書所說的「思維里的牆」,指的就是無效(注意:不是錯誤)的心智模式,而「拆掉思維里的牆」,就是超越無效的心智模式,構建有效的心智模式。

我們怎麼擺脫這種無效心智模式的束縛,成為命運的主人呢?古典老師給了四個步驟:不知不覺——後知後覺——當知當覺——後知後覺。

不知不覺:這是受害者初始的狀態,他們陷入這種無效的心智模式中無法自拔,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種「受害者模式」的存在。

那個常常抱怨「世界不公平」的你,就是處於這種「不知不覺」的狀態。

後知後覺:這是超越無效心智模式的開始,通過回顧、反思,意識到自己陷入了「受害者模式」。

「世界確實不公平,但我抱怨了半天,好像並沒有什麼卵用」,這是「後知後覺」的你。

當知當覺:後知後覺的經歷和反思越多,你就能越快的意識到「受害者模式」的存在,從而很快的調整自己的行為。

「世界確實不公平,不過我能接受這一點,我不再抱怨」,這是當知當覺的你。

先知先覺:最後,你終於可以在事情發生之前,提前替換自己的固有模式,挑選更好的模式來應對。

「世界是不公平的,沒錯,但我總可以做點什麼去改變它!」這是先知先覺的你。

終於,你超越了無效的心智模式,成為了命運的掌控者!

超越心智模式,你就能成長長成為自己的樣子。

六、我的感想

《肖申克的救贖》是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裡面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形象——老布。

他在監獄裡整整待了50年,卻在獲得假釋之後上吊自殺,因為他已經不能適應監獄外的生活了。

另一個角色瑞德,在獲得假釋後,發現自己不能在沒有獲得批准的情況下小便。

他也一度想過像老布那樣自殺了之,但他沒有。

因為他還記得對安迪的承諾。

他心中還有希望。

安迪,電影的主人公,是電影中希望的象徵。

他身在監獄,卻心向自由。

這顆自由的心,驅使他堅持給參議員寫了6年信,在監獄裡建起了圖書館;驅使他笑著被關禁閉兩周,只為給囚犯播放一段音樂;驅使他精心謀劃19年,終於越獄成功,獲得了身體的自由。

大多數人是老布,但我們可以成為瑞德,成為安迪。

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對待那堵牆,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如果你的心中有一堵牆,不如試著拆拆看。

也許你會發現,牆外的世界很精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你看過那麼多書,還相信星座

寫這文章並非在跟相信的星座的人抬扛,或說服他們不要去相信星座之類的。因為想要說服他們,宛如你去說服郭小四的粉絲不要喜歡小四和他的小說;就像你去叫一個沉迷韓劇的女生不要沉迷其中;就好像你去說服一個...

你相信星座是真的嗎(二)

星座與外向有關的人在外向特質上的得分的確要比其他人高一些;與土象星座的人相比,三個水象星座的人在神經質特質上的得分也明顯要高出一截。占星學期刊《現象》因此宣稱,這些發現「可能是本世紀占星學上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