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的占星家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古人在研究星象天文過程中,出現了多位傑出的占星家族。
最為突出的,也是古人最為推崇的就是三家星。
三家星就是三位對古天文學起到了承前啟後作用的三位古人,這三位就是傳說中的巫咸、戰國時期的甘得和石申夫。
巫咸在中國歷史中是個傳說人物,但歷史文獻中也有很多的記載。
御覽七九引《歸藏》:昔黃帝與炎帝爭鬥於涿鹿之野,將戰,筮於巫咸,曰:《果哉而有咎》。
《尚書·咸義序》說:「伊院相大戊,毫有樣桑谷共生於朝,伊破贊於巫咸,作《咸義》《太戊》等四篇。
歷史中的巫咸是商代太戊帝之國師,用筮(一種草)占卜的創始人,是一個著名的占星家。
唐代瞿曇悉達所編《開元占經》收錄了巫鹹的星占占辭及星表。
巫咸家族所創建的星圖叫做巫咸星圖。
繪製出有十九座星系的巫氏星圖流傳於世,為天文學的建立和發展,貢獻了聰明才智,是天文學的創始人之一。
甘德,戰國時山東人,戰國時期著名天文學家,中國天文學的先驅之一。
他在齊國執掌天文時建立了一套全天恆星區劃命名系統,其方法是依次繪出某星官的名稱與星數,再指出該星官與另一星官的相對位置,從而對全天恆星的分布、位置等予以定性的描述。
依據《唐開元占經》引錄甘德論及木星時所說「若有小赤星附於其側」等語,有人認為甘德在伽利略之前近兩千年就已經用肉眼觀測到木星的最亮的衛星——木衛二。
石申夫,也有稱為石申。
戰國中期魏國天文學、占星學家,中國天文學的先驅之一。
他也建立了一套全天恆星區劃命名系統。
精密記錄下的黃道附近恆星位置及其與北極的距離,是世界上最古的恆星表。
相傳他所測定的恆星,有138座,共810顆。
從唐代《開元占經》中保存下來的石申著作的部分內容看,其中最重要的是標有「石氏曰」的121顆恆星的坐標位置(今本《開元占經》中佚失6個星官的記載)。
古人對天文研究,天象的觀測以及對恆星的認知,無疑對現代天文學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家星只不過是古代傑出的代表人物,據《晉書天文志》載:「魯有梓慎,晉有卜偃,鄭有擺灶,宋有子韋,齊有甘德,楚有唐昧,趙有尹皋,魏有石申夫,皆掌著天文,各論圖驗(各國的這些掌握天文的官員,根據天象的變化對統治者提出解釋)。
」,真可謂是百家爭鳴。
到了三國時期,在武帝時,當時有一人擔任太史令,名陳卓,他把甘氏、石氏、巫咸三家星官繪製的星圖收集整理,繪成了全天星圖,並注了占和贊兩部分文字。
將其構成了一個有283官、1464顆恆星的相對完整的全天星官系統。
陳卓所定的全天星官系統中,石氏中外官共有93官,627星,甘氏118官,511星,巫咸氏44官,144星,加上二十八宿的182星,共283官,1464顆恆星。
(由於依據的原始材料不同,各研究者所列星數小有差異。
)研究表明,陳卓總三家星著於圖錄的大體步驟是,先以二十八宿為基礎,再將石、甘、巫三家星去其重複,存其不同補入其中,對石、甘、巫三家星的重複者基本上採取先石氏、次廿氏、再巫咸氏的原則。
陳卓所總結的全天星官名數一直是後世製作星圖、渾象的標準。
在我們觀看古人繪製的星圖時,發現星官中,繪製恆星的顏色略有不同,有紅色的,有黑色的,有黃色的,這是為了區分三家星而表示的。
凡是黑色繪製的代表石氏星官系統,紅色的代表甘氏星官系統,黃色的代表巫咸氏星官系統。
這個星圖顏色的區分表示了三大門派,由於古人對三大門派的認識與繪製的材質,可能在繪製的時候採用的顏色各不相同。
還會出現紅黑白的的表示。
唐代學者王希明作《丹元子步天歌》,以七字一句的詩句介紹了陳卓所總結的283官,1464顆星,並創造性地把全部天空分作三十一個大區,即後世流傳的三垣二十八宿分區法。
這一分區法一直到近代都是我國觀測星象星象的基礎。
陳卓的全天星官系統由此沿用了1000多年。
石申:星際探秘 著書立說
光明網05-22 16:17顯示圖片 1609年,伽利略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遠鏡,並繪製出世界上第一幅月球表面圖。在這張表面圖中,伽利略首開先河,把月面上最明顯的高山用他家鄉的名字——亞平寧...
你們疑惑很久的蛇夫座,其實就是場美麗的誤會
最近的一則新聞把我們對星座的知識攪得一塌糊塗......那就是憑空冒出來的蛇夫座,究竟是不是真的存在?它的到來會不會改變原有12星座的配置,我們的運勢丶關注的方向會不會因為這個問題而有所轉換呢?...
周易是古代的天文學,知曉天體規律就能洞察人間萬事
古人沒事做的時候,就躺在地上,觀測日月星辰,斗轉星移,積累了豐富的天文學知識。無意中探測到了宇宙的奧妙,發現了易學的規律。 從現代天文學的角度來講,我國是世界上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周易》...
最接近神靈的中國古科學觀星術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天文學,包括中國、印度、阿拉伯、日本等等,其間並沒有先進和落後之分。但中國古天文走的是與西方科學不同的路徑,有學者甚至因其特殊性和系統性將之比作中醫,十分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