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聖人先賢是如何認識宇宙世界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最近,多國科學家宣布探測到了中子星引力波時間及電磁對應體。
相關分析稱此次引力波新發現意義非比尋常,科學家通過引力波信號的相關數據將能夠進一步了解黑洞和中子星等天體的起源、特性。
對普通人來說,雖無法進一步看懂這背後的意義與門道,但要知道「地球雖是人類生命的搖籃,人類卻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中」。
因此,這對我們始終保持探索發現,生命不息、學習不止的態度還是具有很大意義的。
我們中國又是世界上天文學起步最早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早在公元前24世紀的堯帝時代,中國古人就開始了有組織的天文觀測活動,並在公元前5世紀形成了自己的體系,發展出以28星宿和北極為基準的遲到天文坐標系統,創製了圭表、漏壺、渾儀、簡儀和水運氣象台等天文儀器。
在當前建立文化自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有必要對此作進一步認識與了解。
中國古代天文學研究發展出了獨具哲理的宇宙觀。
包括無限宇宙的概念,天地結構模型、宇宙的生成演化和天人關係。
時空統一和天人合一
戰國末年的尸佼,對宇宙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
東漢張衡提出了「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靈憲》)的無限宇宙概念。
意指人類觀測到的天體是有限的,而整個宇宙是無限的。
中國古代先哲把「究天人之際」作為重要的思考問題,逐漸形成了以「天人合一」為核心的人與自然和諧的天人觀。
他有兩個重要推論:「推天道以明人事」和「天人感應論。
前者以道家為代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後者又沿著意志感應論和自然感應論兩個方向發展。
天地結構學說
中國古代關於天地結構相繼出現蓋天說、渾天說、宣夜說等三大學說。
蓋天說認為天圓地方。
對繪製星圖、測量天地坐標起到一定作用。
漢代著名的「蓋圖」大概就按此遠離繪製的。
渾天說出現於漢代。
張衡《渾天儀注》說「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
即天像雞蛋一樣充滿水,天的形狀如雞蛋一樣,是橢圓的,大地就像雞蛋中的蛋黃浮在天中。
宣夜說認為 「天』『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天穹,只不過是無邊無涯的氣體,日月星辰就在氣體中飄浮遊動。
這種宇宙論,雖然對天文測量和天文曆法沒有產生什麼影響,但卻啟發人們對宇宙本和天體演化的認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古代天文學與儒家文化也有著密切的關係,天文學家也多是有著儒學的背景。
-
祖沖之
很多人都知道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位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第七位,是一名數學家。
殊不知他還是一位天文學家。
他在編制《大明曆》時,是把《春秋》《尚書》《大戴禮記·夏小正》等儒家經典中有關天文學的內容當做重要研究依據和參考資料的。
-
沈括
所著《夢溪筆談》涉及數學、天文曆法、地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醫藥學及工程技術等諸多領域。
他的科學研究與儒家文化也有這密切關係。
他幼時接受正統儒學教育,受孟子影響較大,故而也給後人留下了關於自己解讀孟子的著作——《孟子解》。
-
郭守敬
在天文儀器製造和天文觀測方面成就突出。
所編制的《授時歷》堪稱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曆法」。
但鮮為人知的是在編制《授時歷》的過程中,王恂、許衡、張文謙、楊恭懿等人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幾位在儒學方面還都是深有造詣的學者呢。
在剛開始編制曆法時,王恂就推薦當時著名的理學家許衡參與工作,可見理學對於天文學研究的重要作用。
(理學是對隋唐以後逐漸走向沒落的儒學一種強有力的復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