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宇宙說明書(12)太陽系之旅~ 柯伊伯帶 之 冥王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看到了彼岸的明輝,那本應是荒蕪的世界,卻在太陽的饋贈下,生意盎然。

by 漫遊太空

歡迎翻開簡易宇宙說明書,一本通俗易懂,居家必備的解悶手冊。

柯伊伯帶

柯伊伯帶,全稱為艾吉沃斯-柯伊伯帶(Edgeworth-Kuiper belt;EKB,),是太陽系在海王星軌道,距離太陽約30天文單位外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

柯伊伯帶被認為包含許多微星,它們是來自環繞著太陽的原行星盤碎片,它們因為未能成功地結合成行星,因而形成較小的天體,最大的直徑都小於3,000公里。

1992年,人們找到了第一個柯伊伯帶天體(KBO);如今已有約1000個柯伊伯帶天體被發現,直徑從數千米到上千公里不等。

柯伊伯帶有時被誤認為是太陽系的邊界,但太陽系還包括向外延伸兩光年之遠的奧爾特星雲。

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的太陽系邊緣地帶,充滿了微小冰封的物體,它們是原始太陽星雲的殘留物,也是短周期彗星的來源地。

冥王星

冥王星(Pluto)小行星序號:134340 Pluto,是柯伊伯帶中的矮行星。

冥王星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

質 量 1.473×10^22千克,直 徑 2370 km。

冥王星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

其質量僅次於位於離散盤中的鬩神星。

冥王星已知的衛星總共有五顆:冥衛一、冥衛二、冥衛三、冥衛四、冥衛五。

冥王星與冥衛一(卡戎)系統的質心在中心星體外,此類系統在太陽系內部不多。

一些天文學家據此將冥王星-冥衛一系統稱為雙矮行星。

冥王星與冥衛一相互潮汐鎖定。

冥王星是繞太陽轉的,所以從地球上看會逆行。

冥王星公轉一圈要花90465個地球天,或者247.68個地球年。

自人類發現冥王星以來,它才轉了三分之一圈。

冥王星於1930年被發現,並被視為第九大行星。

近千年來,人們一直認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是太陽系中的標準行星。

19世紀後,天文學家陸續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使太陽系的「行星」變成了9顆。

此後,「九大行星」成為家喻戶曉的說法。

然而後續75年內對冥王星及太陽系內其他天體的研究挑戰了冥王星的行星地位。

冥王星軌道

冥王星的軌道周期是248地球年。

它的軌道特徵明顯的與其它行星不一樣,遵循接近圓形軌道,只有很窄部分靠近被稱為黃道的其它行星運行平面。

相較之下,冥王星的軌道是高度傾斜的(超過17°),並且有著高離心率。

冥王星的個頭和柯伊伯帶中的小行星大小相當,所以冥王星應該被排除在太陽系行星之外,而歸入柯伊伯帶小行星的行列當中;而冥王星的衛星則應被視作其伴星。

不過,因冥王星是在柯伊伯帶理論出現之前被發現的,所以傳統上仍被大眾稱之為「行星」。

2006年,在布拉格召開的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會議上以表決的方式通過決議,剝奪了冥王星作為太陽系大行星的地位,將其降為矮行星。

冥王星與冥衛一卡戎

2015年7月14日,美國宇航局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飛越冥王星,測得冥王星直徑約2370km,其衛星卡戎直徑約1208km。

通過這次探測得知冥王星比之前預想的稍大一些,這也標誌著人類首次冥王星飛掠探測任務成功。

冥王星之心

值得一提的是,冥王星之心是矮行星冥王星一個顯著的表面特徵。

一個橫跨大約1,590公里的巨大、淺色區域。

科學家分析「新視野」號傳回來的照片及數據後,相信暗斑下可能有一片深度達100公里的沙冰狀海洋,而且水量幾乎與地球海洋相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太陽系,你知道的那些還不夠多!

太陽系,你知道的那些還不夠多!太陽系中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重力約束天體的行星系統:8顆行星、已知173顆衛星、5顆矮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這些小天體含有小行星、柯伊伯帶的天體、彗...

太陽系邊疆傳奇——柯伊伯帶與奧爾特雲

科學家在太陽系邊疆發現了一個又一個令人吃驚的天體,當人們對它們是不是太陽系的行星喋喋不休地爭論時,是否曾想過:那一個又一個的天體是怎麼冒出來的呢?那晦暗陰冷的遙遠地帶又發生了什麼呢?現在,科學家...

曾經的第九大行星,會再次成為行星嗎?

1930年,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內發現了第一個超越海王星的新世界——冥王星(pluto)。過去,有許多人在最初接觸天文學知識時,都被告知冥王星是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離太陽最遠、最孤單的那顆,想必它也因...

新視野號探測冥王星全解讀

(「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雜誌報導)2006年1月19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了探測冥王星的「新視野號」飛船(New Horizon)。當「新視野號」出發時,冥王星還是與地...

冥王星:134340號小行星

鄭永春國家天文台月球與深空探測研究部、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首屆香江學者,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優秀會員,國家科普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