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聖誕?請先丟掉西來的農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聖誕節對歐美國家而言,既是重要的宗教節日,又是不可或缺的文化節慶。

在中國,聖誕節卻演變為商業化氛圍濃郁的第二情人節。

至於節日本身的宗教因素,大部分人都漠不關心。

然而,即便如此,卻總有一些人跳出來指點江山。

他們打著反對崇洋媚外的口號,對新時代的生活方式,指指點點。

理屈詞窮之際,唯有搬出祖宗留下的農曆來增加正義感。

可惜,如果他們知道農曆的來歷,或許會有一種被自己來回抽耳光的快感。

轟轟烈烈的抵制西法運動

在內憂外患的崇禎朝 曆法也出了偏差

今人對於曆法和節日的爭論,其實在幾百年的明朝就發生過一回。

事情的起因,則比過節與否,重要的多。

在古代社會,農業生產關係到一個國家與王朝的正常運轉。

所以,用來幫助農民確定耕作時節的曆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好的曆法能讓正常生產,良性滾動。

而一旦曆法由於各種原因出了偏差,那麼帶來的損失也是非比尋常。

從明朝中後期開始,關於曆法計算日月食不準的記錄越來越多。

到了崇禎年間,皇帝終於無法忍受欽天監的頻繁出錯,把欽天監官員們批判一番。

但官員們則無奈的表示:我們完全是遵照基本法辦事,嚴格以曆書為依據進行計算。

過程中並沒有出現偏差。

導致這些錯誤的原因,主要是曆法本身的年久失修。

明朝的社會生產活動比任何國家地區都依賴曆法的準確性

但這些掌握社會命脈的官員們,居然表示:他們和天比,和祖宗比,畢竟還是太簡單幼稚了。

如果貿然修改曆法,只會造成更大的誤差,甚至會導致整部曆法都無法使用。

既然欽天監無力修訂曆法,崇禎皇帝只得另請高明。

這位末代皇帝,很快任命熟知西洋科學的大臣徐光啟,帶領來華的傳教士一起,修訂新的曆法。

於是,德意志人湯若望、義大利人龍華民、葡萄牙人羅雅谷等歐洲傳教士,開始為大明朝訂製一部新的曆法。

明末引入西學的雙傑:利瑪竇與徐光啟

在編歷的過程中,這些西方傳教士們以當時最先進第谷宇宙體系理論為基礎,同時採用了當時的幾位天文學泰斗--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等人的理論研究成果。

為了使曆法更加準確,他們還使用歐洲幾何學知識計算天體位置,並使用歐洲天文儀器進行觀察。

可以看出,徐光啟等人所著的《崇禎曆書》其實是一部典型的西洋曆法。

近代早期的歐洲天文學大家 第谷

但對信奉天人合一理論的中國傳統士大夫官僚而言,預測天象一事,有著極為重大的政治意義。

《崇禎曆書》一經問世,就遭到了篤信傳統文化的守舊派勢力的百般責難。

儘管實踐證明,《崇禎曆書》預報天象的結果遠比其他本土曆法精準,但守舊派卻依舊不依不饒,這也極大影響了崇禎皇帝的決策。

等到崇禎皇帝終於下定決心施行新曆時,大明王朝卻已行將就木。

正在與西洋傳教士據理力爭的明代士大夫

清代的曆法之爭

滿清入關的第一代君主 順治

清朝建立後,順治皇帝迫切希望制定一份超越前朝的曆書,命傳教士湯若望按照歐洲天文理論為清朝修訂了《時憲歷》。

前明的士大夫官僚們,雖然沒能為崇禎皇帝保住大明江山,卻依然在新朝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正統之爭。

順治二年時,歐洲曆法的精確性再次得到檢驗。

當時漢族、回回、西洋三方的天文學家都預測到這年的八月初一將出現日食。

清廷為了檢測新法的準確性,便讓他們分別預測日食發生的時間,並派遣官員登上天文台勘驗。

結果顯示,唯有按《時憲歷》計算的時間完全一致。

漢族與回回的計算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誤差。

這一結果也讓清廷確信了西洋曆法的先進性。

最終,《時憲歷》被清廷欽定為官方曆法,制定者湯若望也被任命為欽天監監正。

為清廷服務的傳教士 湯若望

然而,湯若望和《時憲歷》也遭到了守舊勢力的攻擊。

守舊勢力認為,朝廷任用西洋傳教士擔任中國官方天文歷算機構一把手,並廢除中國傳統曆法的行為實屬崇洋媚外。

於是他們羅織罪名,誣衊傳教士傳播錯誤天文知識、意圖顛覆大清,其中的代表人物楊光先更是高聲疾呼:寧可使中夏無好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此時順治帝剛剛去世,年幼的康熙帝尚未親政,朝中大權被輔政大臣掌握。

而楊光先驅逐洋人的主張符合當權者的排外情緒,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清算行動便開始了。

儘管傳教士們並無過失,但他們制定的曆法遭到廢除,擔任司天監官員的傳教士們則遭貶斥。

守舊派一邊的楊光先、吳明烜,則因功分別升任欽天監監正、監副之職。

近代歐洲天文學觀測儀器的操作手冊

然而,守舊派的所謂傳統曆法,早在明末就被證明錯漏眾多。

加上這二人知識水平過於低下,錯測節氣時日的事情自然層出不窮。

不久後,他們最大的靠山鰲拜倒台,年輕的康熙帝開始親政。

為了確定曆法的準確性,康熙皇帝多次讓傳教士南懷仁以西洋新曆和使用舊曆法的吳明烜比賽。

結果每次西洋歷都分毫不差,舊曆卻全部出錯。

最終,楊、吳等人被懲治,傳教士冤情昭雪,清王朝也重新使用更為精確的《授時歷》。

身穿清朝官服的湯若望

傳統曆法也是舶來品

明朝的欽天監官員畫像

另今人哭笑不得的是,楊光先與吳明烜死保的傳統曆法,實際上也是從西方輸入的舶來品成果。

只不過這些曆法及計算法則,傳入時間較早,到他們學成的年代,其源頭已經被大多數從業者所遺忘。

從唐宋時期開始,中國人就已經開始向阿拉伯人那裡學習外來先進的天文技術。

一些古希臘、古印度和波斯等地的天文學著作,也隨著東西方文化交流傳入中國。

在元朝時,阿拉伯天文學家則得到了當時統治者的特別青睞。

中世紀的阿拉伯天文學家

早在蒙古西征時期,蒙古人便已開始學習阿拉伯人的曆法。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後,先於1271年在上都設立回回司天台,又在1280年成立了回回司天監。

元朝皇帝將扎馬魯丁、愛薛、可馬剌丁、苫思丁和鄭阿里等阿拉伯天文學家,請來為自己工作。

他們也將阿拉伯地區的天文觀測儀器引入中國,極大推動了中國天文技術的發展。

近代西方人筆下的北京天文台

正是這些中亞和西亞的天文學家,為元朝制定了嶄新的《萬年曆》。

這部新曆法也成為元朝全國推行的官方曆法。

雖然漢族天文學家郭守敬,隨後制定了更符合中國人習慣的《授時歷》,但民間依然有很多人使用阿拉伯人制定的《萬年曆》。

雖然《萬年曆》最終被郭守敬的《授時歷》所取代,但郭守敬在制定這部曆法的時候同樣參考了眾多阿拉伯天文學資料,並利用引入中國的阿拉伯儀器進行觀察。

我們也能看出,元朝時的阿拉伯天文學已經極大地改變了中國傳統曆法。

郭守敬雕像

明朝推翻元朝後,明太祖朱元璋雖然曾經高喊驅逐韃虜的口號,但繼續沿用了較為先進的元代曆法。

他還特意保留了回回司天監這一機構,並邀請馬沙亦黑等回回天文大師,翻譯了明軍繳獲的大批阿拉伯天文書籍。

明初頒布的《大統歷》也有十幾位回回天文學家直接參與制定。

當《大統歷》頒行後,朝廷還將此前實用性強、推算天象較為精確的《回回曆》併入其中,以便對照查驗。

元朝與明朝中前期代的曆法,結合了中國傳統曆法和阿拉伯曆法的長處,在當時算得上是非常先進的一部曆法。

但再先進的曆法也難免存在誤差。

使用西亞儀器觀測天象的回回天文學家

中國歷代的曆書,都只注重記錄計算公式,卻並未記載與此相關的科學原理。

儘管後人能按照公式進行運算,但當他們發現公式錯誤時,卻不知應如何糾正。

明代使用的《授時歷》和《大統歷》都參考了大量阿拉伯天文理論。

但明初翻譯阿拉伯天文書籍時,也只是簡單抄錄了相關公式,並未翻譯核心原理。

所以,隨著時間推移,已沒人能夠理解這些理論,這也導致修歷難度大增。

這才有了本文前面提到的欽天監困局。

最終,清代版本的《授時歷》,被一直沿用到民國初年。

現今使用的農曆雖然已不是當年傳教士所作的《時憲歷》,但採用的依然是西方的天文理論與計算方式來編纂的。

17世紀 荷蘭人所繪的天象圖

在21世紀的今天,如果還有人繼續打著所謂傳統口號,抵制洋歷,批判洋節。

那只能說明他的學識低下,愚不可及。

如此崇古之人,卻對祖宗學者的曆法編纂,非議甚多。

豈能配得上傳統主義衛道士名號?再者,一個沒有國定休假的日子,能算節日嗎?!(全文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順治皇帝為何稱一位德國人為爺爺?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大神級的西洋人,就連當時的大清順治皇帝都喊他叫爺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個西洋人就是湯若望,他原本只是從德國來的一個傳教士,但是他憑藉自己從西方帶來的天文學知識,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