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和陰陽家的關係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陰陽家,是中國東周戰國中期主要學派之一。

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故名陰陽家,又稱「陰陽五行家」或「五行家」。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列「陰陽家」為六大學派之首。

《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

主要代表人物有戰國末期齊國的鄒衍。

陰陽本指事物兩種相互對立的方面,「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繫辭傳》),莊子將之定義為氣所包含的矛盾對立要素,「陰陽,氣之大者也」(《莊子·則陽》)。

陰陽家則把陰陽矛盾作用引起的變化推演至神秘化,「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秦漢之際演變成獨具中國本土特色的教派——道教。

二者的區別主要在於:出現時間不同、研究者追尋的旨趣不同,然後是兩者的流長迥異。

聯繫則在於,象中國所有可以持續流傳下來的文化一樣,道家有吸收融合陰陽家的 某些看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矛盾的觀點來解釋世界。

陰陽家,顧名思義,其眾人將世界的解釋歸結為陰陽二字,其他諸多事物皆是陰陽的變化,相對獨立而又統一的陰、陽二相成為世界的根本,和解釋世界的歸結點。

而道家,則是以統一和飄渺的道作為世界的根本和起點,並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說法包容了陰陽家理論的合理性,並做出前和後的突破,使得道家的理論遠遠高明於陰陽家。

事實上,一種理論如果成為系統,然後再被世人接受,需要的不是清晰,而是無解,和虛幻,道家從此可以從理論上站住腳,併流傳下來,甚至是後來傳入我國的佛教也受到了本土道家思想的影響,然後是二者互相吸取理論精華,並各自發展。

道家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

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

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

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陰陽家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

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

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

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

《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以上道家和陰陽家的關係信息均來自網上網友分享,由天地法師魏信拼音老狼899編輯整理後供緣主們查閱,轉載請保留連結,謝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