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深空探測大戲揭幕:「新視野號」遠征冥王星(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鄭永春(首屆香江學者,國家天文台青年創新促進會負責人)
1星際飛越50億千米
柯伊伯帶的天體主要包括冰凍的小行星、彗星和矮行星,它們是太陽系演化的遺蹟,記錄著太陽系形成之初的信息。
1992年,人類才艱難地首次觀測到除冥王星外的第一個柯伊伯帶天體——直徑250千米的QB1,那時我們還不知道是否存在柯伊伯帶。
而現在,探測柯伊伯帶的深空探測器新視野號已經飛抵那裡親臨探測。
那麼,新視野號是如何設計的?怎樣才能破解太陽系最初的秘密呢?
「新視野號」發射時的質量為453千克。
探測器外形像一把短鍬,其中鍬把是它的核電站,鍬身是探測器本體,鍬身上頂著的大鍋則是它的天線(圖1)。
探測器本體為三角形,長2.1米,最寬處約2.7米,高0.7米,大小相當於一架鋼琴。
圖1 「新視野號」的外形像一把短鍬。
「新視野號」探測器的通信採用X頻段,包括一副直徑達2.1米的高增益碟型天線、一副中增益碟型天線和兩副低增益寬波束天線。
「新視野號」的天線比大多數深空探測器要大得多,這是由於距離遙遠,信號微弱,所以需要一個很大的天線來接收和發送數據和信號。
「新視野號」有兩種姿態控制模式,在科學探測階段採用三軸穩定和自旋穩定模式;在巡航階段的休眠期和軌道修正機動時採用自旋穩定,額定轉速為5次/秒。
「新視野號」的推進系統由16個單元肼推進器組成,其中4個推力為4.4牛的推進器主要用於修正飛行軌道,12個推力為0.8牛的推進器主要用於使探測器自旋加速或減速。
「新視野號」共攜帶77千克推進劑,用於在航行過程中修正軌道或改變航向。
在飛赴冥王星的過程中,它利用木星引力進行輔助加速;在抵達冥王星的時候,它採用飛越方式探測,因此在靠近冥王星時無需減速使之進入環繞軌道。
這兩個因素使得「新視野號」攜帶的燃料比較少。
「新視野號」為什麼不環繞冥王星進行長時間觀測呢?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由於探測器的飛行速度必須非常快,這樣才能確保在9.5年內到達距離地球50億千米的冥王星。
如果「新視野號」要進入冥王星軌道,必須將速度降低90%,這就需要多1000倍的燃料消耗,而「新視野號」攜帶的燃料不足以供減速和進入環冥王星軌道之用。
二是「新視野號」一旦進入環繞冥王星的軌道,就無法將來脫離冥王星引力去探測其他的柯伊伯帶天體。
2014年12月7日,在行星際飛行了48億千米的「新視野號」被成功喚醒,此刻距離地球46.6億千米、離抵達冥王星還有2.6億千米。
2015年1月15日,當「新視野號」距離冥王星約100萬千米時,探測器上的各種設備開始工作,對冥王星和卡戎進行全方位的探測並傳回探測數據。
以光速傳輸的探測數據傳到地球需要4小時25分鐘。
當距冥王星16萬千米時,探測器上的相機開始繪製第一批地圖,並在隨後的3個月裡不斷拍攝照片和測量光譜。
如果那時冥王星的大氣是凍結的,「新視野號」還能夠觀測到季節的變化。
「新視野號」與冥王星的最近距離將為9600千米;與卡戎的最近距離為2.7萬千米,持續時間約為半小時。
屆時,探測器將用可見光和近紅外相機拍攝最高解析度為60米、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冥王星和卡戎照片。
圖像質量遠遠超過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冥王星(圖2)。
如果幸運的話,「新視野號」有望拍攝到冥王星上的雲層或噴發的冰火山。
雖然科學家推測冥王星表面可能存在這些現象,卻從未被證實過。
當近距離飛過冥王星時,「新視野號」採集的數據量異常龐大,根本來不及向地球回傳。
因此只能暫時存儲這些數據,並在隨後的1年多時間裡陸續發送。
圖2 迄今最好的冥王星真實色彩圖像。
圖中的明暗結構可能意味著冥王星表面的成分變化,該圖由哈勃空間望遠鏡於2002~2003年間拍攝。
「新視野號」對冥王星和卡戎的飛越觀測將持續6個多月,2015年7月之後將逐漸遠離(圖3)。
在飛離冥王星和卡戎時,「新視野號」還將調轉鏡頭回望,利用低太陽照射角造成表面地形明暗的優勢,求證冥王星和卡戎表面是否平坦,是否擁有類似彗星那樣的「尾巴」,是否擁有環帶,是否有未被發現的衛星。
圖3 「新視野號」飛越冥王星和卡戎示意圖。
在完成對冥王星及其衛星的飛越考察後,「新視野號」將在2017~2020年探測柯伊伯帶的其它天體,其中的2個直徑為40~90千米,這一階段可能持續5~10年。
如果一切順利,「新視野號」的壽命將在15年以上。
2全民參與的科普盛事
深空探測的目標大多遠離地球,開展深空探測一方面將牽引航天技術的提升,另一方面將擴大人類的認知邊界。
與商業航天和應用航天不同,深空探測是用納稅人的錢開展的科學探測活動,是全人類的共同使命。
因此,在深空探測的任務實施中,應想方設法吸引公眾的關注,儘可能讓普通人獲得親身參與感,以爭取民眾支持。
在這一過程中,勇敢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學精神被潤物無聲地傳遞到每一個人,從而提升公眾的科學素養。
2005年,「新視野號」任務團隊發起了一個問候冥王星的徵集活動,他們設立了一個網頁,全世界天文愛好者只需要通過訪問這個網頁,就可以將自己的名字輸入電子卡片內,讓自己的問候搭載在「新視野號」,一起飛向柯伊伯帶。
活動期間共徵集到了超過43萬人的問候,這些問候被刻在光碟上,放入探測器內。
在完成探測任務後,「新視野號」上的計算機將會被重置,上傳「同一個地球,來自『新視野號』的問候」,上面收集了有關地球的各種信息,包括世界各地的人們發來的照片、聲音、文字,甚至是電腦程式。
「新視野號」將帶著這些來自地球的人類信息飛向遙遠的星際空間。
3行星際超遠距離飛行寶典
由於冥王星遠離太陽,飛往這些遙遠天體的探測器需要具備一些基本條件:(1)壽命長;(2)必須借力行星飛行;(3)採用核能發電機。
長壽秘訣:長期休眠為遠征養精蓄銳。
為實現長壽命,不僅幾乎所有的探測器系統都要有備用設備,以確保系統出現問題時及時啟用備份系統;還有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讓探測器長期處於休眠狀態,為了避免由於長期不活動,腿腳變得不利索,也為了避免探測器一睡不醒,地面控制人員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叫醒它,讓它鍛鍊鍛鍊筋骨。
自2006年1月20日發射升空後,除了用4個月探測木星及其衛星,「新視野號」上的絕大部分儀器處於休眠狀態,以節約能源,延緩設備老化,特別是降低地面維護和運營人員的開支。
不過地球上的控制人員仍密切關注新視野的運行情況,每隔幾個月,探測器上的設備都會定期被喚醒以接受例行檢查,進行軌道校正和儀器校準,以保障航線正確和設備正常。
此外,「新視野號」還會每周發回一個信號,這個信號被稱作「綠色信號燈」,目的是讓控制人員知道它仍然活著。
2014年8月,地面對「新視野號」進行了一次例行檢查,上傳指令要求它按計劃於12月7日甦醒。
12月7日,地面收到了它從遙遠的深空傳來的回覆,確認此指令已經得到執行。
這次喚醒標誌著「新視野號」此行的主要目的——探測冥王星及其衛星的任務正式開始了。
從此,「新視野號」將一直保持「清醒」狀態,直到2015年7月14日,它抵達距離冥王星最近的位置。
喚醒後的數周內,地麵糰隊全面檢查了探測器的身體狀況,測試了在飛越冥王星時需要用到的各種程序,確保探測器各系統正常工作。
結果表明,「新視野號」現在很健康,正安靜地在深空漫遊。
2015年1月15日,「新視野號」上的所有系統被喚醒,開始對冥王星和卡戎進行探測。
隨著探測器的逐漸靠近,冥王星和卡戎將從此前由望遠鏡中觀測的小亮點,展現出越來越多的細節。
屆時,人類將首次獲得它們的標準照。
高速秘訣:木星借力成就迄今最快的太空飛行器。
發射以後,「新視野號」直接進入了地球和太陽的逃逸軌道,在最後完成加速關閉引擎時相對於地球的速度是16.26千米/秒,相當於每小時58,536萬千米/小時,接近第3宇宙速度,成為人類有史以來以最快發射速度離開地球的高速飛行器。
由於超高速飛行,「新視野號」在發射後9小時就飛過了月球。
而阿波羅載人飛船飛往月球用了3天,嫦娥一號奔月飛行用了13天半,嫦娥二號奔月用了5天。
13個月後,「新視野號」於2007年2月底抵達木星,而探測木星的伽利略探測器飛抵木星用了6年4個月。
「新視野號」離木星最近處約227萬千米的位置,其飛抵木星的目的也是為了加速。
目的是藉助木星的巨大引力進一步提速到7萬~7.5萬千米/小時,加速飛向遙遠的冥王星。
利用飛越木星的機會,「新視野號」順便對木星和它的20多個衛星進行了為期4個多月的考察。
主要探測了木星的大氣結構及風暴、木星及其衛星的環帶結構,通過帶電粒子流和極光遙感測量探測研究木星磁層。
探測器還收集了木星主要衛星的大氣層、物質組成、表面結構等信息。
圖4「新視野號」飛越木星時拍攝的木星和木衛一的合影。
抗凍秘訣:太空核能確保太空飛行器在冷庫中生存。
由於冥王星和柯伊伯帶遠離太陽,太陽輻射強度只是地球上的千分之一,太陽光要經過4個多小時長途跋涉才能來到冥王星。
「新視野號」所需的電力無法通過太陽能電池發電提供。
為此,「新視野號」探測器攜帶了一台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機。
圖5 黑色圓柱體為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機。
許多人談核色變,其實40多年來,核能發電機已經在25次太空探測中使用,其中包括6次阿波羅載人登月,2次探測木星和土星的飛行,2次探測火星的飛行。
核能發電機位於「新視野號」的尾部,內裝10.9千克二氧化鈽,其中的鈽-238衰變時會釋放出熱量,通過溫差發電提供穩定的電力。
所有的探測設備都將依賴這台核能發電機供電,其產生的電力相當於一對100瓦燈泡。
由於擔心太空遭受核污染,在「新視野號」發射前夕,曾有數十名抗議者自發組織起來進行抗議。
但科學家們解釋,「新視野號」探測器的燃料箱非常堅固,核能發電機所用的燃料被封裝在特製的球形防火陶瓷中,這種陶瓷有抗分解能力,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而且外面的密封箱完全能經受住墜地撞擊或空中爆炸的衝擊,發生意外災難的幾率很小,即使發生意外,核燃料外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為了應對可能的風險,NASA和美國能源部做了詳細的預案,組建了16個移動跟蹤小組,部署了33個空氣取樣裝置和監控器,以檢測可能的核輻射。
4破解太陽系最初的秘密
柯伊伯帶位於太陽系的邊緣,寒冷而陰暗,探測難度很大。
這些遙遠的冰凍天體究竟有何吸引力,值得我們長期守候並努力探索呢?
首先,柯伊伯帶作為太陽系的新大陸,「新視野號」的發現將極大地改變我們對太陽繫結構的認識。
柯伊伯帶是短周期彗星的「老家」,而奧爾特雲是長周期彗星的「老家」。
由於彗星經過太陽附近時質量會消耗掉,若沒有這兩個彗星老巢的不斷補充,經過漫長的太陽系演化歷史,我們可能早就看不到彗星了。
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這兩大區域至今還沒有被太空飛行器探測過,我們對太陽系新大陸的廣闊空間仍知之甚少,對太陽繫結構的認識仍然不夠清晰。
我們一直把冥王星視為太陽系中一顆未長大的「侏儒」行星,但現在知道冥王星是通往柯伊伯帶這片全新大陸的大門。
「新視野號」的主要目標就是探測以冥王星及其衛星為代表的柯伊伯帶天體,將這片區域的場景清晰地展現出來。
其次,冥王星及其衛星作為行星胚胎,對研究行星的形成具有重要價值。
太陽系不僅有行星,還有數以億計的小天體,包括小行星、矮行星、彗星,主要存在於小行星帶、柯伊伯帶、離散盤、奧爾特雲。
從科學角度而言,深空探測就是探測太陽系的各種天體類型和主要區域,如同盲人摸象般逐漸了解太陽系的全貌,所有的深空探測任務的終極科學目標都是為了回答太陽系起源、行星的起源這些關鍵問題。
2014年8月,羅塞塔號剛剛探訪了同樣來自柯伊伯帶、飛越到太陽附近的楚—格彗星,搭載的菲萊著陸器還實現人類首次登陸慧核表面,大大加深了對彗星的認識。
除彗星外,柯伊伯帶還有數十顆直徑200~2000千米不等、由岩石和冰塊組成的天體,其中以冥王星及其衛星最為典型。
我們知道,太陽系起源於一個瀰漫著氣體和塵埃的星雲團。
由於快速旋轉,星雲逐漸凝聚形成星子,星子之間相互碰撞、吸積增大而形成行星胚胎,進一步彼此吸引增大形成數量較少、質量較重的原始行星。
行星形成後,太陽星雲的殘留物形成了數量眾多的小天體。
而矮行星就是沒有長大成行星的「侏儒」行星。
由於遠離太陽系的柯伊伯帶天體稀疏,受到的撞擊、太陽輻射等太空風化較弱,可以保存更為原始的狀態。
因此,柯伊伯帶的天體相當於在太陽系的「冷庫」中保存了46億年,保留著太陽系形成時的原始狀態,對了解太陽系的起源具有極大的作用。
通過「新視野號」對冥王星、冥衛一等柯伊伯帶天體的探測,將有助於揭示行星形成的關鍵環節。
人類已經對岩石行星(地球、金星、水星和火星)和氣液態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進行過多次探測,但在「新視野號」之前還沒有探測器對柯伊伯帶的冰態矮行星進行過探測。
因此我們對矮行星這一新的天體分類的認識是嚴重不完整的。
而「新視野號」的探測將填補這一重要的空白,完善了我們對於太陽系天體類型的知識。
再次,隨著深空探測的進展,我們對太陽系的認識不斷深化,太陽系的邊界不斷拓展。
這些科學成果改變了人類的知識邊界,進而影響和改造著我們的世界觀。
在古希臘時代,我們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月球都是繞著地球運轉的行星;在哥白尼之後,人類逐漸接受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認為行星就是圍繞太陽運轉的天體,因此地球是行星而月球不是。
後來大量小行星的發現迫使人們修改了行星的定義,認為行星必須質量足夠大,大到能通過自轉成球體。
再後來,發現了許多與月球大小相近的穀神星、智神星、鬩神星、妊神星、婚神星等,天文介面臨著再次選擇,要麼將它們統統納入行星,要麼排除它們。
必須承認的是,我們對柯伊伯帶的小天體(除了矮行星以外,還包括彗星和小行星)還了解得很少,甚至是才處於大發現的初期。
我們不清楚柯伊伯帶的小行星與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有何不同。
隨著深空探測獲得的新發現,我們將不得不再次修改行星的定義。
最後,遠征太陽系邊緣的深空探測將顯著牽引航天技術實現新突破。
「新視野號」奔赴柯伊伯帶的旅途長達9年,為延長探測器的壽命和減少地面維護的費用,探測器有2/3的時間是在休眠中度過的;為實現早日抵達冥王星,「新視野號」先飛抵木星開展飛越探測,並藉助木星引力進行加速;由於距離遙遠,地面發出的指令要4.5小時之後才能被探測器接收到,數據傳輸鏈路和測控精度要求均大大提高;柯伊伯帶寒冷而黑暗,太陽輻射強度僅為地球上的千分之一,冥王星表面溫度低至零下212~234攝氏度,因此必須研發高效核能系統以提供飛行動力和保溫。
「新視野號」在太陽系遠征中涉及的超長壽命太空飛行器設計、行星借力飛行、超遠距離測控通信和數據傳輸、太空核動力和能源供應等關鍵技術,將是中國航天努力突破的重要領域。
回復以下編號可獲取(上)篇。
【「賽先生」出品】
223——年度深空探測大戲揭幕:「新視野號」遠征冥王星(上)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刊物和機構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事宜:[email protected])
更多精彩文章:您可以回復「目錄」,接收往期文章目錄和每一篇的獲取方式。
謝謝!
關於我們
▃▃▃▃▃▃▃▃▃▃▃▃▃▃▃▃▃▃
饒毅、魯白、謝宇三位學者主編的《賽先生》 ── 與科學同行,關注科學與文化。
關注請加微信號:iscientists
宇宙到底有多大(二)
舉目四望宇宙總讓人生出幾分不安。在一個叫作太陽的中年矮恆星旁邊,它的第三大岩體行星就是我們的棲身之所。太陽又身處於一個叫做銀河系的棒旋星系中。而銀河系不過是宇宙里幾十億個星系中的一個。但是,這...
簡易宇宙說明書(12)太陽系之旅~ 柯伊伯帶 之 冥王星~
我看到了彼岸的明輝,那本應是荒蕪的世界,卻在太陽的饋贈下,生意盎然。by 漫遊太空歡迎翻開簡易宇宙說明書,一本通俗易懂,居家必備的解悶手冊。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8顆行星、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幾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冥王星、穀神星、鬩神星(齊娜)、妊神星和鳥神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
年度深空探測大戲揭幕:「新視野號」遠征冥王星(上)
迄今為止飛得最快的太空飛行器、人類發射的第一個冥王星探測器「新視野號」,經過約9年的星際旅行,於1月15日抵達距地球約47億千米的冥王星附近,開始探測冥王星、冥衛、以及它們所處的柯伊柏帶其他天...
太陽系,你知道的那些還不夠多!
太陽系,你知道的那些還不夠多!太陽系中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重力約束天體的行星系統:8顆行星、已知173顆衛星、5顆矮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這些小天體含有小行星、柯伊伯帶的天體、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