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知天文|昨夜我夜觀天象,掐指一算,便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夜我夜觀天象,紫氣西散,牛斗沖天狼,紫微星泛紅,奎胃星入中宮,掐指一算,便知今日blablabla……

古人非常重視對於天象的研究。

明末清初的學者顧炎武說:「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

『三星在戶』,婦人之語也。

『月離於畢』,戍卒之作也。

古代天文星座圖

我們祖先還生活在茹毛飲血的時代時,就已經懂得按照大自然安排的「作息時間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太陽周而復始的東升西落運動,使人類形成了最基本的時間概念 「日」,也產生了"天"這個最基本的時間單位。

大約在商代,古人已經有了黎明、清晨、中午、午後、下午、黃昏和夜晚這種粗略劃分一天的時間概念。

北斗七星

那麼,古人是如何夜觀天象了解這些規律的呢?

其實,自人類進入農耕文明以後,對天時變化特別敏感,「靠天收」,天氣對農作物的影響非常重要,漁民也需要掌握潮汐的規律,這就要求相當準確的曆法指導,而曆法的準確程度,則與天文觀測的精確程度息息相關,天文學首當其衝成為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學科。

經過長時間夜觀天象的經驗累積之後,古人終於發現星座移動的方向是有規律可循的,可以和地球上氣候變化相吻合的。

所以在4000年前中國的古書《鶡冠子》,曾有這樣的記載:「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下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這是以黃昏時觀察北斗七星的位置,來判斷當令的季節。

隨著四季推移,北斗七星在星空中以順時針方向旋轉,每當斗杓東指,大家就知道春天即將來臨,農民可以開始準備播種了。

而這種觀察天象有規律的變化來定四季,就叫做「觀象授時」。

在沒有曆法的時代,曾經為古人使用過一段很長的時間。

天文不僅和農耕關係緊密,還成為政治工具

中國古代掌管天文的官,名為欽天監。

當欽天監觀察天象時一看到「斗杓東指」,就會去提醒皇帝:新的一年即將開始,請好好地審慎規劃國政。

傳統上,以金木水火土的方位來代表春夏秋冬四季,金木水火土各由北斗里的五個星宿做代表。

而所謂的「七政」,就是金木水火土的五顆行星,再加上日月(太陽與月亮)。

「七政」是判斷國力是否強盛的重要指標。

另外,天文又和地理風水有極大的關係

拿天上的四象來對應人間的房屋。

譬如,中國傳統方位學認為建築的四周分別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中為勾陳。

三國時代,諸葛亮就曾向孫權如此說明南京的地理格局:鐘山龍蟠(左青龍),石城虎踞(右白虎),此帝王之宅。

天文和風水的關係,又融入了地理的概念。

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起步最早、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天文學也是我國古代最發達的四門自然科學之一,其他包括農學、醫學和數學,天文學方面屢有革新的優良曆法、令人驚羨的發明創造、卓有見識的宇宙觀等,在世界天文學發展史上,無不占據重要的地位。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常用讚揚那些學識淵博、博學多才之人,因為在古人的概念里天文是最深奧神秘的學科,也是與人類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學科,簡單兩句話卻充滿了敬仰之情。

新浪微博:@仰望星空見所未見

未來雖然遙遠而沒有形狀,然而,還可以仰望星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璀璨星空里的傳統文化

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推出的視頻欄目《廉潔文化公開課》上,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和我們聊了聊古代天文學的那些事。天文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觀測的科學,就是通過觀察來看宇宙是怎麼在自然規律、物理規律的支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