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滿口是愛,卻面目猙獰——人長得再大,心還是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天我來到演說家的舞台上,就是想要以親身的經歷,來告訴大家,幸福為什麼那麼難。
我來問問各位,如果一個家庭都是警察,出了一個小偷,誰是叛徒?如果一個家庭都是小偷,出了一個警察,誰是叛徒?
我在這裡不談對錯,我要談的是我們家庭所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在我這25年的心理諮詢師的生涯當中,我聽到最常浮出台面的問題,就是原生家庭所帶給我們的影響。
特別是,我們要談到的是,原生家庭的價值觀。
當你的母親充滿哀傷,你敢快樂嗎?雖然很多的人告訴我說,「我要幸福。
Yes,老師,我要幸福!」。
但是請你真的好好地想一想,如果你的母親,一輩子都活在哀傷痛苦當中,你敢快樂嗎?我的答案是,很難。
因為這時候的快樂,形同一種背叛。
我們根本沒有辦法忍受這樣的罪惡感。
所以我們寧願賠進了自己的幸福,也不敢快樂,也不敢背叛他們。
滿口說愛,卻滿目猙獰
我的母親性格剛烈,她常常告訴我,而且她認為說,只要是對的事情,我們就要好好地去爭取。
我因為我很愛我的媽媽,所以我把媽媽所說的話,都聽進來了。
媽媽說,不可以講別人的背後話。
沒錯吧,有話就要當面說,沒錯吧。
在我第一段婚姻裡面,當我看到我公公婆婆做事的方式,我非常不能認同的時候,我就,延續了我母親的教導,我當面說。
結果很慘,真的很慘。
在媽媽的教導當中,還有一件事情,是很多父母親都說過的。
「我罵你是因為我愛你,我罵你是因為我愛你!你聽懂沒有!不要還嘴!」這個孩子,看著自己的媽媽,滿口說愛,但是卻面目猙獰。
孩子要說服自己,原來那個就是愛。
這孩子會不會長大?他愛不愛爸媽?怎麼愛?他就用當年爸爸媽媽愛他的方式來愛他們。
「我跟你講過了!叫你多穿點衣服!醫生怎麼告訴你的!你怎麼都聽不懂嗎?」
我不相信你這個時候一定不會說,「呵呵,你看我的孩子好愛我,罵我罵得那麼凶。
」我相信你一定會很難過,因為他把你的話真的聽進去了。
如果,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子女用這樣子的方式對待我們,我們可能不能夠再用這樣的方式來教我們的孩子。
我們要不要誠實一點?我罵你不是因為我愛你。
來,我們深呼吸。
我罵你,是因為我情緒管理不好。
只要我們願意改變,幸福可以不難
我的母親是單親媽媽,我非常地愛她,我也延續了她愛我的方式去愛人。
但是,當我自己在我的親密關係裡面,撞得頭破血流的時候,我才深深體會到。
原來,指責不是愛,而是婚姻的殺手。
幸福難不難?難!但是,那是過去,跟現在不一樣。
現在我們有很多不同的管道,可以學習,可以了解,到底是什麼東西,這麼深深地影響我們。
只要我們可以帶著覺知,放下那個對立,我們就可以看到幸福,看到親密關係,就會越來越好。
我知道各位都絕頂聰明,我相信,你將會帶著你的覺知,去開啟你那一扇扇的幸福之門。
跟我一樣,即便你,曾經有個辛苦的童年,即便你,離過婚,但是今天,幸福一樣會坐在我的肩膀上。
最後,我還要提醒一句,只要我們願意改變,幸福可以不難。
最近我看了我是演說家賴佩霞的演講《幸福為什麼那麼難》。
深有感觸,以上是文字稿,視頻你們可以自己上網找。
你滿口說愛卻面目猙獰,這句話是不是很有畫面感。
也很有衝擊力。
一個媽媽惡狠狠的拿手戳著小孩的額頭,憤怒的說:你聽懂沒,我愛你才管你才罵你。
孩子長大後,對著媽媽吼道:我跟你講過啊,怎麼不多穿點衣服,這個不能吃,醫生不是告訴過你嗎?你怎麼不懂呢?
妻子回來後對著丈夫說:你怎麼就是不聽呢?都說了不要抽菸不要抽菸,我都是為你好啊,我愛你才管你啊?你怎麼不聽呢?
都說,我們把脾氣都用在了家人身上,還口口聲聲說著,我愛你啊。
我是為你好啊。
可愛對方,為什麼我聽著那麼惡狠狠的語言,看著彼此大聲指責的畫面,眼睛裡只有你面目猙獰的樣子還有急促的越來越大聲的聲音。
吼得,咆哮的,刺耳的。
激烈的。
憤怒的。
這不是愛,這是以愛之名在行兇。
這種時候,是我們內在的情緒管理出了問題。
失控了。
我們不是不愛家人,而是在那些時候,我們不淡定了,情緒沒有管理好。
所以慢慢的在自己身上克服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
不要只是父母還沒說話自己就先炸了,不要孩子還沒說清楚發生了什麼,你這邊就擼起袖子打起來了。
請時刻記得這是我們最親最親的人,需要溫柔而堅定的對待彼此。
彼此商量彼此幫助。
最開始我以為父母指責孩子真的是愛之深責之切。
後來上了初中有一件事讓我發現了不一樣的家庭。
那時候,班上有一次很多男生逃課爬牆出去玩,最後被集體叫家長。
我看到有幾個平時特別暴躁的男孩子的父母也是特別暴躁的,老師還沒開始說,他就開始拳打腳踢。
各種辱罵。
有幾家父母忙著勸說,有幾家父母認真聽著孩子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後來我了解了一些那些看起來和溫柔的父母的孩子的教育,他們告訴我,他從小到大做錯事情了,爸媽都會先聽他把事情過程說清楚,然後溫柔的指出,他哪些地方做的不對。
他說,他會被罰站或是寫檢討。
但不會被罵。
你慢慢的會發現,我們都或多或少的帶著點原生家庭的影響。
有某些時刻你可能還會恐慌,我怎麼越來越像我討厭的父母了。
我的孩子越來越像我小時候的自己了。
這時候不用驚恐。
我們依然可以成長,成長為更好的我們,把原生家庭的傷害降到最小。
那就是學會處理自己的消極情緒,也就是情緒管理。
在親密關係里,學著溫柔而堅定的和家人一起合作。
彼此支持彼此慰藉。
從來也沒有100%完美的家庭。
所以也不用去追求給孩子一個完美的家庭。
重心放在如何和孩子一起成長。
過度指責孩子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過度溺愛孩子會讓孩子太自戀受不得挫折。
忽視虐待孩子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你也許會害怕以後當個好父母太難了。
其實父母才是最需要學習的一份職業,沒有標準卻又得承擔很大的責任。
心理學大師溫尼科特說:做個60分的媽媽。
做個60分剛剛好的媽媽就行
我既希望讓我的孩子可以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無條件的愛和接納,讓他知道他在痛苦,需要安慰的時候,一直都會有一個人在支持他,接納他行為背後的情緒和原因。
同時我也希望,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和他保持一定的距離。
克服我們自己作為父母擔心他未來不夠出色落後於他人遇到挑戰無法解決無法適應的焦慮和不安,給她足夠的時間空間還有耐心,在需要的時候拉一把,但不必要的時候讓他自己爬起了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式找尋解決的方法,從挫折中總結經驗。
學會放手和處理自己的情緒。
然後溫柔的對待孩子,也要告訴孩子那些是不可以做的。
溫柔而有邊界,內心柔軟而有力量。
希望你可以成為這樣的父母,讓原生家庭的傷害在自己身上用愛去一點點磨掉。
最後和自己和解。
成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