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黄帝乃五帝之首。
黄帝和炎帝並列的說法例如炎黃後裔、炎黄子孙也成為了漢人以至清朝以后中國人自称的說法之一 ...
黃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皇帝。
「軒轅氏」重新導向至此。
關於姓氏,請見「軒轅姓」。
黃帝
道家系列條目
道家思想
道德無為齊物逍遙
道家人物
黃帝三皇五帝廣成子伊尹姜尚老子關尹子文子莊子列子環淵楊朱黃石公張良劉安
道家典籍
《老子》《莊子》《列子》《文子》《淮南子》《黃帝書》
相關條目
諸子百家兵家儒家墨家法家黃老玄學中醫學道教佛教禪宗新儒家新道家
道家主題首頁本模板:檢視討論編輯
道教
教義和要素
道
無爲
清靜
逍遙
三寶
修道
脫劫
無性
守一
神仙
真人
炁
太極
陰陽
五行
八卦
辟穀
內丹
外丹
人物
老子
關尹子
文子
列子
莊子
鬼谷子
張角
張道陵
魏伯陽
許遜
魏華存
葛洪
寇謙之
陸修靜
陶弘景
李弘真君
孫思邈
五祖七真
陳摶
王文卿
司馬承禎
劉一明
邵元節
褚伯秀
陳景元
王重陽
丘處機
張三丰
陳攖寧
竹林七賢
道教人物列表
神仙
三清四御
元始天尊
靈寶天尊
道德天尊
皇天
后土
紫微
勾陳
南極長生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
先天尊神
西王母
東王公
斗姥元君
三官大帝
五方五老
玄天上帝
雷聲普化天尊
天地山川百神
九皇大帝
太陽星君
太陰星君
魁斗星君
嫦娥娘娘
東嶽大帝
水仙尊王
四海龍王
金光聖母
雷公
冥府
酆都大帝
十殿閻君
五方鬼帝
黑白無常
陰陽司
判官
日夜遊神
聖賢仙真
盤古
女媧
伏羲
神農
黃帝
八仙
純陽祖師
九天玄女
驪山老母
百花仙子
虛寂沖應真人
三茅真君
黃大仙
慈航真人
護法太保
托塔李天王
中壇元帥
二郎真君
驅魔真君鍾馗
關聖帝君
關羽信仰
溫元帥
田都元帥
四大元帥
馬天君
王靈官
五營神將
法主真君
輔天真君
弼天真君
民間俗神
天上聖母
台灣媽祖信仰
泰山娘娘
灶君
福祿壽
財神
門神
城隍
境主
福德正神
月老
文昌帝君
天醫真人
包公
保生大帝
開漳聖王
廣澤尊王
靈安尊王
三山國王
古公三王
九龍三公
西秦王爺
洪聖大王
虎爺
七星娘娘
金花娘娘
臨水夫人
註生娘娘
武夷真君
巧聖先師
岳武穆王
姜太公
張仙
清水祖師
李弘真君
董公祖師
五府千歲
五年千歲
五福王爺
道教神祇列表
宗派
早期
黃老道
方仙道
成型期
太平道
五斗米道
正一道
張天師
天師道
古三派
樓觀道
文始道/隱仙派
華山道
諸宗派
靈寶派
東華派
上清派
茅山宗
閣皂宗
重玄派
天心派
神霄派
清微派
淨明道
閭山派
普庵派
太一道
真大道
全真道
龍門派
金丹南宗
正一道
玄教
天仙派
各地道教
中國大陸道教
香港道教
台灣道教
日本道教
越南道教
朝鮮半島道教
東南亞道教
典籍
道經與道藏
易經
道德經
南華經
沖虛經
通玄經
文始經
淮南內篇
陰符經
黃庭經
參同契
太平經
悟真篇
靈寶五符經
五嶽真形圖
三皇文
靈寶度人經
大洞真經
西昇經
清靜經
老子河上公章句
心印經
功課經
感應篇
定觀經
內觀經
胎息經
北斗經
玉樞經
玉皇經
三官經
抱朴子
玄綱論
化書
雲笈七籤
道教義樞
洞天福地
玉京山
崑崙山
蓬萊山
洞天
十洲三島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七十二福地
道教名山
武當山
青城山
洞天福地
洞天
其他
道教主題
道士
歷史
音樂
宮觀
道教全國重點宮觀
白雲觀
樓觀台
道曆
中國道教協會
中國道教學院
道教主題閱論編
黃帝(約西元前2711年-約西元前2599年),古代傳說人物,為《史記》中的五帝之首。
神話傳說其父親少典為有熊國君,因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長居姬水,為姬姓,國於有熊(今河南新鄭),又稱有熊氏。
相傳其出生於三月初三,俗言「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1]。
目前最早明確對黃帝的傳世文獻來自戰國中期齊威王銅器金文。
在漢朝之後,中國歷代皇帝多為黃帝設廟祭陵等來取得象徵的統治正當性,被視為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誌性人物,是古代華夏部落領袖之一,為中華民族與漢族的血親祖先[2]。
黃帝乃五帝之首。
黃帝和炎帝並列的說法例如炎黃後裔、炎黃子孫也成為了漢人以至清朝以後中國人自稱的說法之一[3]。
神話中的炎帝及黃帝可能為遠古部落聯盟共主。
[4]根據《山海經》,炎帝在阪泉之戰敗給黃帝而後蚩尤糾集炎帝的部屬再於涿鹿之戰敗給黃帝[5][6]。
據西晉《帝王世紀》和先秦《世本》等著述,黃帝就是人皇,也稱泰皇。
天皇、地皇、人皇,三皇之中人皇最為尊貴。
目次
1文獻記載
2姓氏與稱號
3簡介
4歷代神化
5考古證據
6近代研究
7影響
8家庭
9影視形象
10注釋
11參考文獻
12外部連結
13參見
文獻記載[編輯]
傳世文獻中,以《左傳》及《尸子》的記載為最早,《尸子·神明》:「子貢問孔子曰:『古者黃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黃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謀而親,不約而成,大有成功,此之謂四面也。
』」,被認為是在戰國時期成書的《山海經》與《國語》中,也有對黃帝的記載。
至漢朝之後,傳世文獻增加,對於黃帝的記載也變多。
《左傳》記載,前525年郯子訪問魯國時,舉出古代帝王,稱黃帝氏為雲師,以雲為名。
同時,將黃帝列在炎帝之前。
[7]
《史記》記載,對黃帝的祭祀最早出現於戰國秦靈公[8]。
姓氏與稱號[編輯]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姓公孫,名軒轅,《路史》記載黃帝姓公孫[9],《國語》則記載黃帝依姬水而成長,因此為姬姓[10]。
清代學者崔述認為公孫是諸侯之孫的稱謂,並不是姓,且上古時代不存在這種稱謂[11]。
其稱號黃帝,傳統上以五德終始說來解釋,認為其代表土行的黃色。
甲骨文學者許進雄認為,在甲骨文中,「黃」源自於「璜」,是一種玉,黃帝的稱號可能與古代配戴玉的習俗相關[12]。
簡介[編輯]
據《漢書人表考》卷一載:「黃帝,有熊國國君武王少典之子。
少典娶有蟜氏,名附寶,感大電繞樞,孕二十五月,以戊巳[註1]日生黃帝於天水。
」[13][註2]《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
……黃帝居軒轅之丘」。
「軒轅之丘」位於新鄭的說法出《大明一統志》。
相傳黃帝出生於夏曆三月初三,一說生於二月初二,俗言「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
」炎、黃二帝展開阪泉之戰,黃帝勝[14]。
最後,黃帝集結炎、黃部落在涿鹿之戰打敗、擒殺了蚩尤[15],統一中原各部落。
戰後,黃帝率兵進入九黎地區,隨即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舉行封禪儀式,告祭天地。
突然,天上顯現大螾大螻,色尚黃,人們說他以土德為帝,故自稱為黃帝[16][17]。
從此,黃帝成為「天下」共主,其地位最終確立。
《路史·後紀一》載:「黃帝始分土建國」。
據說,黃帝奠定天下後,「命風后方割萬里,畫野分疆,得小大之國萬區」,制定國家的職官制度,如以雲為名的中央職官,管宗族事務的稱青雲,管軍事的稱縉雲,又設置了左右大監,負責監督天下諸部落。
風后、力牧、常先、大鴻被任命為治民的大臣。
他又經常封祭山川鬼神[18]。
他以神蓍推算和制定了曆法。
他定期巡視各地,瞭解人民生活情況,因此深得人民的愛戴。
此外,黃帝當共主的時候,去古未遠,人民生活簡樸,故黃帝教民生火做飯,吃熟食,又創紡織技術,製作衣服冠冕,禦寒護體。
他又命大臣負責不同的技術創造,如羲和與常羲分別負責觀測太陽和月亮,臾區觀測行星,伶倫創製律呂,大撓創立甲子,隸首發明算數,容成綜合以上六術,製作樂律和律曆。
黃帝還讓伶倫和垂製造樂器磬和鐘,沮誦和倉頡造字,史皇作圖,雍父造舂和杵臼,夷牟造矢,揮造弓,共鼓和貨狄作舟。
黃帝有四妃十嬪。
正妃為西陵氏,名嫘祖[19],她教人民養蠶繅絲,織出絲綢做衣裳,故有「先蠶」的稱號。
次妃名嫫母,傳說發明了鏡子,雖長相醜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黃帝敬重。
黃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20]。
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個姓,它們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21]。
而少昊、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
據《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西經、大荒東經,北方的北狄、西方的犬戎、東方的東夷都是黃帝後裔。
《世本》記載黃帝曾與鬼方聯姻[22]。
據《史記·五帝本紀》,黃帝之子玄囂生帝嚳,帝嚳是商、周的神祖。
《史記·周本紀》載,帝嚳元妃姜嫄即周人始祖后稷(棄)的母親。
《史記·商本紀》載,帝嚳次妃簡狄則是商部落始祖契的母親。
黃帝的另一子昌意直接與華夏族有關。
據《山海經·海內經》,黃帝娶嫘祖為妻,生昌意。
昌意生韓流,韓流生顓頊(即高陽氏)。
顓頊生窮蟬,窮蟬生敬康,敬康生句芒、句芒生瞽叟,瞽叟生舜。
《國語·魯語》載:「殷人帝舜而祖契」。
另據《世本》,顓頊生鯀,其形為白馬。
天帝派火神祝融殺死鯀後,剖開鯀的腹部,生出一條黃龍,即大禹(據《山海經·海內經》)。
大禹是華夏部族的祖神。
歷代神化[編輯]
後世對黃帝的神化是逐漸進行的。
《莊子》中提到黃帝得道成仙;《史記·孝武本紀》記載「黃帝且戰且學仙。
患百姓非其道,乃斷斬非鬼神者。
百餘歲然後得與神通」,「仙登於天」;《列仙傳》中的黃帝還能夠驅使群仙。
黃帝在道教中被尊為道家開創者之一,有特殊的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劉弘認為黃帝在漢朝時代的地位並不如後世這麼高,其地位低於女媧,可能與伏羲相等[23]。
相傳黃帝亦通曉醫術,中醫《黃帝內經》是以黃帝與岐伯討論醫學問題的問答體裁編著的,分成《素問》與《靈樞》二部。
但實際上可能是後人假託黃帝之名的作品[註3]。
黃帝崩,葬橋山(關於橋山的所在地歷來有所爭議,現今學術界較認可的說法是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溫泉屯鄉里虎溝村西南之橋山,其上直至後唐仍有黃帝廟並享有祭祀,直至遼統治中國北方後,從此斷祀)。
而陝西黃帝陵則為衣冠塚,處於中原漢族區域,因此,自秦統一中國後,歷朝歷代每歲祭奠黃帝陵延續不斷,並且被歷代帝王上升為國家大典,被稱爲「天下第一陵」。
但實際上,黃帝陵只屬一個衣冠塚,黃帝陵前碑亦表明此事,另外,根據文獻記載,黃帝離世之時在鼎湖鑄鼎,鼎成有飛龍乘彩雲,黃帝駕龍而歸天。
考古證據[編輯]
河南靈寶西坡遺址被認為可能與黃帝有關。
河南省鞏義市河洛鎮「河洛古國」被認為是黃帝時代的都城遺址[24]。
近代研究[編輯]
1894年,拉克伯里(法語:TerriendeLacouperie)在其著作《中國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WesternOriginoftheEarlyChineseCivilisationfrom2300B.C.to200A.D),主張黃帝來自兩河流域,經崑崙山進入中國中原地區。
這個說法得到章太炎的支持。
關於黃帝、炎帝和蚩尤關係的學術討論上,目前結論是中國遠古文化並非來自單一來源,而黃帝、炎帝和蚩尤比較可能代表三種不同地區的遠古文化,和考古學找出的各地的文化系統相符,如遼河文明(紅山文化)與黃河文明(仰韶文化)、長江文明(良渚文化)。
因此,蚩尤與黃帝、炎帝榆罔合稱為「中華三祖」。
[25][26]
美國學者許靖華認為,在公元前六千多年的氣候變冷,使原居於葉尼塞河流域的漢藏人南下,擊敗了原居於中國的苗族、傜族先民,據有中國中原地區,因此形成了黃帝擊敗蚩尤的傳說。
黃帝代表了由蒙古葉尼塞河進居中原的漢藏人,而炎帝與蚩尤則代表了原居中國東南的苗族與傜族先民[27]。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楊寬認為,黃帝是周人將殷商的上帝觀念加以轉化及利用的傳說[28]。
中華民國學者徐中舒與丁山考據,最早來源為齊威王田因齊所鑄戰國中期銅器中的銘文,是陳侯因敦拓本,銘文第四行第三字起為「高祖黃帝,邇嗣桓文」[29],時間約為公元前356年至前320年間。
在同時期鄒衍著作中也提到黃帝,說明在戰國時期中期,在齊國已有黃帝傳說,田齊君主以黃帝為高祖[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余太山認為,月氏與塞種的先祖為允姓之戎。
允姓之戎起源自少昊之後,由若水移居至伊洛之間,逐步西遷,後建立貴霜王朝與月氏等。
由於月氏與塞種皆具有原始印歐人血統[31][32],他進而推測,與允姓之戎一樣,源自黃帝的氏族,如陶唐氏、有虞氏、少昊等,皆可能帶有原始印歐人血統[33],但考古學和基因研究基本否定這一推測。
而曾憲法認為塞種人起源於克里米亞半島與黑海北岸,於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間東擴至羅布泊[34]。
考古學的研究指出,漢代以前古代印歐人種東進的地理介限位於新疆東部至甘肅西部之間,在此以東的地區不存在具有印歐人種型態的類群[35]。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田阡子等人的基因研究指出,漢藏人起源自東亞南部,於4萬至2萬年前間北上至黃河中上游[36]。
影響[編輯]
播放媒體2021年4月5日海峽兩岸同步舉行公祭軒轅黃帝典禮
黃帝被尊奉為「中華始祖」。
柳翼謀評論黃帝時代是洪水以前最盛之時代:「自燧人以迄唐、虞洪水之時,其歷年雖無確數,以意度之,最少當亦不下數千年。
故合而觀其製作,則驚古聖之多;分而按其時期,則見初民之陋。
犧、農之時,雖有琴瑟、罔罟、耒耜、兵戈諸物,其生活之單簡可想。
至黃帝時,諸聖勃興,而宮室、衣裳、舟車、弓矢、文書、圖畫、律曆、算數始並作焉。
故洪水以前,實以黃帝時為最盛之時。
」
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的後裔逐漸形成漢族,因而他們被視為漢民族共同的祖先,故華人(包括部分海外華人)自稱「炎黃子孫」。
早在春秋戰國時,新鄭就有三月三風後頂拜軒轅的習俗。
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華夏炎黃子孫的共同祖先。
據史書記載,軒轅黃帝故里在河南新鄭[37]。
春秋時代的歷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鄭具茨山(俗稱「始祖山」)朝拜黃帝的記載,由民間自辦,一直如此[38]。
此外在陝西黃帝陵、浙江縉雲縣也有舉行祭祀或拜祖活動。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下屬的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合總會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於每年中國農曆三月初三在黃帝故里河南省新鄭市舉辦的祭拜性活動。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台灣新黨主席鬱慕明,中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中國當代著名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家、散文家余秋雨,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著名演員唐國強[39],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許嘉璐,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周鐵農等等各界優秀的炎黃子孫出席歷屆大典[40]。
2006年5月20日,黃帝陵祭典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8年國務院確定新鄭黃帝拜祖祭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編號480Ⅹ-32)。
家庭[編輯]
父母
少典(《史記·五帝本紀》、《國語·晉語四》)
附寶(《帝王世紀》)
兄弟
炎帝(《國語·晉語四》)
妻妾
嫘祖(《史記·五帝本紀》、《帝王世紀》)
女節(《帝王世紀》)
彤魚氏(《路史·黃帝紀》、《帝王世紀》,《漢書·古今人表》作「肜魚氏」,《雲笈七籤·軒轅本紀》作「費修」)
嫫母(《漢書·古今人表》、《路史·黃帝紀》、《帝王世紀》)
子女
玄囂,己姓。
(《史記·五帝本紀》、《國語·晉語四》)
昌意(《史記·五帝本紀》、《帝王世紀》)
青陽,姬姓。
(《國語·晉語四》、《帝王世紀》)
揮(《路史·黃帝紀》)
夷鼓,己姓。
(《國語·晉語四》、《漢書·古今人表》、《帝王世紀》,《路史·黃帝紀》作「夷彭」)
蒼林,姬姓。
(《國語·晉語四》、《漢書·古今人表》、《路史·黃帝紀》)
禺陽,任姓。
(《路史·黃帝紀》)
休(《路史·黃帝紀》)
清(《路史·黃帝紀》)
苗龍(《山海經·大荒北經》)
駱明(《山海經·海內經》)
禺虢(《山海經·大荒東經》)
影視形象[編輯]
2001年香港版TVB電視劇《封神榜》:黃煒溏飾演黃帝
2010年大陸版電視劇《遠古的傳說》:丁軍飾演黃帝
2013年大陸版電視劇《英雄時代·炎黃大帝》:朱曉漁、文替飾演黃帝
2016年大陸版電影《軒轅大帝》:于波飾演黃帝
注釋[編輯]
^此干支日有誤,在六十甲子中,陽干需配上陽支,陰干亦同,戊為陽干,巳為陰支,不符天干地支記日規則。
^清水縣三門鄉有三皇溝。
^中國典籍書名冠以「黃帝」二字者,《漢書·藝文志》著錄15種,《隋書·經籍志》著錄26種,《舊唐書·藝文志》著錄18種,《新唐書·藝文志》著錄30種,共89種。
參考文獻[編輯]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2018-04-1818:38]. 請檢查|access-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黃帝陵: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
^李學勤《古史、考古學與炎黃二帝》中說:「《大戴禮記·帝系》詳細地載了黃帝二子的後裔譜系,……既然各種古書都記有基本相同的記載,意義是不容抹殺的。
」
^ChiLi;JiLi.TheformationoftheChinesepeople:ananthropologicalinquiry.Russell&Russell.1928[1December2012].
^任憲寶主編.中国通史中国上下五千年上.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17.05:43.ISBN 7-5044-9125-1請檢查|isbn=值(幫助).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陳杰,石榮傳編著.考古图说原始社会、夏、商、西周.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8.06:35.ISBN 978-7-5539-5994-8.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左傳》昭公17年:「秋,郯子來朝,公與之宴。
昭子問焉,曰:『少皞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
』」
^《史記封禪書》:「秦靈公作吳陽上畤,祭黃帝;作下畤,祭炎帝。
」
^《路史》:神農之同母弟勖,其嗣少典國君,世為諸侯,後以公孫為姓。
^《國語·晉語四》: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爲十二姓,姬酉祁巳滕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唯青陽與倉林氏同於黃帝故皆爲姬姓,同德之難也如是。
昔少典娶於有嬌氏,生黃帝、炎帝。
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崔東壁遺書·補上古考信錄之上·黃帝氏》:按國語云黃帝姓姬,且公孫者,公之孫也,公族未及三世則無氏,氏之以公孫,非姓也,況上古之時安有是哉!
^許進雄《古事雜談》〈黃帝為什麼服戴玉珮?〉:「歷來以為黃帝的取名來自其順應土德而崇尚黃色。
……但五帝中,只有黃帝是以顏色命名的。
在鄒衍創演五德相勝學說之前,其名字已出現於銅器銘文,而且戰國之前,中國也不見有尚黃的習俗。
因為根據考古資料,中國自新石器時代以來,就普遍喜愛鮮明的紅色及黑色,並以之為尊貴者的裝飾色。
戰國時代的人大概根據周代尚赤的事實,應用五行相生相勝的新理論,附會黃帝的名字,推算上古各帝王所應崇尚的顏色,才得出黃帝應土德這種不正確結論。
商代的甲骨文顯示,黃是一組玉珮的象形字,……所以黃帝很可能便是以璜珮來取名字的。
……玉珮是帶上的懸掛物,很可能黃帝所創衣制就是以璜珮增飾並用以表示階級。
……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後人命名這創建人為制度的君王為黃帝,是因為他以璜珮來表示不戰的用心,並以之區分階級,強固社會的秩序。
」,台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二版。
^《水經注》載:「黃帝生於天水,在上邽城東七十里軒轅谷。
」
^《史記·五帝本紀》:「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
三戰,然後得其志。
」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
^《史記·五帝本紀》:「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
^《太平御覽》卷七九引《蔣子萬機論》說:「黃帝之初,養民,不好戰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稱號,交共謀之,邊城驚,介胃不釋,黃帝……於是遂好營壘,以滅四帝。
」
^《史記·五帝本紀》:「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
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
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
獲寶鼎,迎日推筴。
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
」應劭曰:「黃帝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
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
」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
嫘祖為黃帝正妃……」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
^《國語·晉語四》載:「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衣是也。
」
^《竹書記年》:「武丁三十有二祀,伐鬼方。
」《集註》:「世本:『黃帝娶於鬼方氏。
』」
^劉弘〈漢畫像石上所見太一神考〉:「在漢代典籍中,黃帝的地位要低於女媧,而至多與伏羲(太皞)相捋。
」,發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民間文學論壇》1989年7月第4期。
^“河洛古国”和黄帝到底什么关系?首席科学家为您揭秘.央視網.
^紅山文化玉器與黃帝圖騰對應?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4.
^Kong,TheEditorialCommitteeofChineseCivilization:A.SourceBook,CityUniversityofHong.China:FiveThousandYearsofHistoryandCivilization.CityUniversityofHKPress.2007-04-01:23–.ISBN 978-962-937-140-1(英語).
^甘錫安譯,許靖華著《氣候創造歷史》,台北聯經出版社,2012年。
^楊寬《中國上古史導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中國古代歷史圖譜·原始社會卷》
^徐中舒〈陳侯四器考釋〉:「陳侯因資鎬當為元前375年頃所作器,其銘文稱黃帝為其高祖,此即黃帝傳說已流傳於當時之確證;然此種傳說在此時以前或時代稍後之著述中,仍不多見。
……西周或春秋時代以前之著作,……其涉前代之史事,僅溯殷之高宗,帝乙,夏禹為止。
……《論語》、《孟子》、《墨子》三書,惟以堯舜禹稷為最古之君王。
……《荀子》書屢屢稱述堯舜而不及黃帝一詞。
《山海經》、《管子》、《莊子》、《國語》、《左傳》皆有關於黃帝之傳說,然其著述之年代不明,且多經後人殽亂偽作,故不具論。
黃帝傳說見於記載可考者,當以陳侯因資鎬為最早,再次則為鄒衍之《終始五德》。
鄒衍齊人,其年代據《史記》當齊威宣之世,與陳侯因資鎬之年代相當,或稍後。
」,發表於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卷4期,1933年。
^余太山,〈貴霜的族名、族源和族屬〉,發表於《文史》第38輯,1994年。
^余太山《塞種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
頁138-141。
^余太山《古族新考》,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出版。
^曾憲法《先秦時期塞種人之族源及其東漸問題》
^《山東臨淄周-漢代人骨種族屬性的討論》
^田阡子、孫宏開、江荻《漢藏語數據與東亞人類的淵源》:「漢藏語群體的祖先最初來源於東亞的南部,在約20000到40000年前,一個攜帶Y染色體m122突變的群體最終到達了黃河中上游盆地,在這裏約10000年前發展起了新石器文化」
^新郑的黄帝考古学文化.河南省人民政府.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騰訊大豫網.
^参会人物.丁亥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隆重举行.河南省人民政府.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文庫中該作者的作品:
黃帝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黃帝
《史記·五帝本紀》
李學勤:〈古史、考古學與炎黃二帝〉(2008年)
鄭素春:〈道教仙傳中的黃帝[永久失效連結]〉
孫隆基:〈清季民族主義與黃帝崇拜之發明〉
石川禎浩:〈20世紀初年中國留日學生「黃帝」之再造——排滿、肖像、西方起源論〉
華夏始祖_黃帝
中央電視台-發現黃帝城
中央電視台-縉雲黃帝祠宇探源
黃帝軒轅氏
黃帝部落的圖騰是什麼
香港黃帝祠(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公祭軒轅黃帝網
參見[編輯]
中國主題
神話主題
道教主題
人物主題
伏羲:八卦
神農:神農本草經
皇帝:黃帝內經
三墳五典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中樞遙祭黃帝陵典禮
五帝世系圖
黃帝紀年
黃帝陵
祭祀軒轅黃帝
三皇五帝
炎帝
炎黃子孫
黃老道
道教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
人皇
黃龍
帝江
前任:炎帝
中國中原地區君主
繼任:長子少昊
閱論編三皇五帝世系三皇
伏羲·女媧·神農(《史記索隱·三皇本紀》說法)
伏羲·神農·黃帝(《帝王世紀》說法)
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說法)
五帝
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史記·五帝本紀》、《禮記》和《春秋國語》說法)
少昊·顓頊·帝嚳·帝堯·帝舜(《白虎通義》和《尚書序》說法)
太昊(一說即伏羲)·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和《淮南子》說法)
三皇五帝說法眾說紛紜,三皇版本參考《司馬貞·三皇本紀》、《帝王世紀》和《尚書大傳》的說法。
五帝參考《史記·五帝本紀》、《禮記》和《春秋》、《國語》說法;《白虎通義》和《尚書序》說法;《呂氏春秋》和《淮南子》說法。
其他版本參見三皇五帝條目中的說明。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漢→三國→晉 /十六國→南朝 /元魏 –北齊 –北周→隋→唐→五代 –十國→宋 /西夏 /遼 /金→元→明→清→民國 /共和國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DILA:A004009
GND:118553992
ISNI:0000000013684254
NTA:175136750
SUDOC:156497778
VIAF:30328602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黄帝&oldid=68627068」
分類:道家生年不詳卒年不詳黃帝中國傳說時代君主道教尊神入祀歷代帝王廟景德崇聖殿中國紙幣上的人物神話中的人瑞存在與否有爭議的人物戰神醫藥之神隱藏分類: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含有ISBN錯誤的引用的頁面Webarchive模板wayback連結CS1英語來源(en)含有法語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自2018年5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包含DDB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文庫
其他語言
አማርኛالعربيةAsturianuتۆرکجهБългарскиབོད་ཡིགCatalàMìng-dĕ̤ng-ngṳ̄کوردیČeština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贛語Galego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ꯃꯤꯇꯩꯂꯣꯟ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吴语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圖說經典神話5,黃帝炎帝 - 博客來
書名:圖說經典神話5,黃帝炎帝,語言:簡體中文,ISBN:9787221102690,頁數:54,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作者:神馬卡通,出版日期:2012/09/01,類別:童書/親子 ...
- 2黃帝炎帝與蚩尤 - 中華維德文化協會
炎、黃二帝展開阪泉之戰,黃帝勝。炎帝和黃帝兩大部落融合,形成華夏民族。 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的首領,是苗族的祖先, ...
- 3真有炎帝和黃帝嗎?有何依據? - GetIt01
據《國語》記載,少典娶了有蟜氏的女兒,生下了黃帝軒轅氏和炎帝(神農氏),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所以呢,黃帝為姬姓,炎帝為姜姓。又有一種說法,黃帝及炎帝其實 ...
- 4炎帝、黃帝和蚩尤的愛恨情仇,一張圖讓你看懂他們之間的關係!
炎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又稱赤帝、烈山氏,距今約四千多年前生於姜水之岸(今陝西寶雞一帶)。他與黃帝結盟並逐漸形成了華夏族,這才有了今天的炎黃子孫。
- 5炎帝是三皇之一,黃帝僅為五帝之首,這是為何?
炎帝是三皇之一,黃帝僅為五帝之首,這是為何?闡明:炎帝與黃帝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是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開創者,自古就受到後世子孫的敬仰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