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常識】有辦法判斷嬰兒有過動症嗎? - 有機媽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過動症常合併注意力不足 · 1. 不斷攀爬──即使被制止。
· 2. 坐不住,常扭動身體、手腳亂動。
· 3. 不分場合亂跑以致受傷。
· 4. 無法單腳跳。
· 5. 同儕相處 ...
關於我們
公司簡介人才招募
服務項目
方案介紹工作重點訂購程序付款方式訂購Q&A
新知分享
產前須知育兒常識母乳哺育產後須知親子分享
客戶好評坐月子資訊
月子餐食譜坐月子Q&A母嬰用品
線上預約聯絡我們
聯絡資訊最新消息異業結盟合作來信
育兒常識
bynm_usr
2018年10月23日
隨著育兒資訊發達,「過動兒」受到社會重視,但也常引起家長恐慌,只要小孩太好動,就會擔心是過動兒。
小寶從嬰兒時期,就是精力旺盛、活力十足,每天只睡5~6個小時,其餘時間總是手舞足蹈,翻來覆去,就像身上有花不完的精力;大了一點,會爬會走後,母親總是必須緊緊跟在他身後,就怕一不小心,他就碰壞了東西,一轉眼不見又拿起了危險物品。
許多爸媽在經過這個時期時,都會懷疑自己的小朋友是不是患有過動症。
不過, 過動兒的定義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小兒心智科主治醫師張學岭指出,根據美國精神疾患診斷標準(DSMIV)的「注意力欠缺過動兒」又稱「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eDisorder),是指在7歲前發病、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場所(如:學校、家庭、工作場所)造成社會、學業、職業功能上的損害,而且是非其他發展疾患、精神疾病所引起的。
其實爸媽不用擔心得過早,畢竟嬰幼兒時期有60%的小朋友都是活潑好動,就算是有過動兒的症狀出現,過動兒成長至青少年後,好動的情況會逐漸改善,有1/3的過動兒在長大後還是可以恢復和正常人一樣。
不過以下就來為您介紹一下,嚴格醫學上的過動臨床診斷標準:
過動症臨床診斷標準
9大過動症臨床診斷標準,包括:
(1)在座位上無法安靜地坐著,身體動來動去;
(2)在課堂中或其它須乖乖坐好的場合,時常離席、坐不住;
(3)在教室或活動場合中不適當地跑、跳及爬高等;
(4)無法安靜地參與遊戲及休閒活動;
(5)經常處於活躍狀態,或常像「馬達推動」般四處活動;
(6)經常說話過多衝動;
(7)問題尚未問完前,便搶先答題;
(8)不能輪流等待,在需輪流的地方,無法耐心地等待;
(9)常中斷或干擾其他人,如貿然插嘴或打斷別人的遊戲。
過動症常合併注意力不足
台北慈濟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文心指出,過動症容易合併注意力不足,也就是所謂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可能造成學習成效低落,進而產生挫折、自卑,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負面的人際關係,建議及早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
醫師強調,「過動兒」真正名稱叫做「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在醫學的研判上有非常嚴格的診斷標準,不能用這麼簡單檢測就下判斷。
依據美國精神科學會的診斷標準,在臨床上「過動兒」需要滿足9項臨床症狀中的6項,持續達6個月以上,且會在2個以上場合出現,同時年齡也必須在國小以上,才能判定是不是真的屬於過動症。
所以幼稚園的小孩子,甚至只有2、3歲的幼童,基本上只能說是好動,或是有一點過動傾向,並不能據此就直接說他就是過動兒,更不能拿七巧板來當做檢測的工具。
希望所有家長和教育者要注意,「過動」這兩個字現在似乎已經被濫用了。
只要孩子在課堂上不專心上課,或是會影響到上課秩序的時候,老師就會輕易地把孩子丟進「過動」的垃圾桶裡去,動不動就要家長帶孩子去檢測,然後在孩子身上貼標籤。
這樣有可能會影響孩子和家長一輩子的心理,千萬要謹慎小心。
醫師提醒家長,其實並不是因為孩子「好動」,而是大人「好靜」。
父母白天上班或是忙著做家事,體力精神都很疲累了,想喘息一下時,孩子卻靜不下來。
因此,有時候換個角度欣賞孩子,多鍛練自己的體力,跟得上孩子的活力,孩子的活潑就不該是讓父母傷腦筋的問題了。
依據臨床經驗,有些母親表示像「過動兒」這樣的孩子,有從小難帶、睡覺靜不下來、不需要太多睡眠等情況,不過有些在嬰兒期完全沒有類似的狀況,所以1歲以內的孩子還不易診斷出來是否有此病症,因為年紀越小的孩子,注意力比較無法集中,大部分的病童約2~4歲左右,才能確定診斷。
巴爾的摩甘迺迪克里格中心(KennedyKriegerInstitute)神經心理學主任馬克.馬洪(MarkMahone)說:「ADHD有其生物學上的基礎。
我們要及早掌握ADHD因為它對學習和學業發現有深遠的影響。
」
了解患有ADHD者的腦部變化能幫助孩子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馬洪說:「研究顯示患有ADHD孩童的腦尾細胞核(caudatenuclei)比其他孩童的小。
這腦部區塊主宰動力技能和認知控制。
」
他建議父母在三到四歲孩童身上觀察到下列症狀就該諮詢醫生:
1.不斷攀爬──即使被制止。
2.坐不住,常扭動身體、手腳亂動。
3.不分場合亂跑以致受傷。
4.無法單腳跳。
5.同儕相處會有較多磨擦,直接影響人際互動。
6.比同齡玩伴吵鬧。
7.缺乏謹慎心而與陌生人為友。
8.身處危險情況卻絲毫不恐懼。
9.注意力不足,很快失去興趣。
10.輪流時難耐等待。
.
👩🏻 有機媽咪到府坐月子關心您和寶寶的健康👶🏻
YouMayAlsoLike
【育兒常識】一歲前寶寶可以吃鹽嗎?
【育兒常識】寶寶腿型發展大剖析
分類
Uncategorized
客戶好評
最新消息
母乳哺育
產前須知
產後須知
育兒常識
親子分享
搜尋
搜尋關鍵字:
延伸文章資訊
- 1別用調皮當藉口!幼兒期出現三行為,長大可能是「過動症」
教養育兒文章- 雖然在2~3歲的幼兒時期,大多數的孩子真的很難專注地玩,但其實真正注意力缺損過動(ADHD)的孩子,他的行為表徵還是會不一樣。
- 2別錯待「過動兒」!18個症狀認識ADHD,把握治療時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邱顯智醫師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好發於兒童的疾病,約有5〜10%的兒童受到影響,在7歲前就 ...
- 3別以為只是調皮!幼兒這些行為可能是過動的徵兆 - 親子天下
過動的孩子通常比較沒耐心、不喜歡等待、排隊喜歡站在前面、走路時會不斷催促前面的人「走快一點」,有時甚至會動手推擠;平常不太有危機意識,喜歡跳上跳 ...
- 4Re: [問題] 擔心是不是過動兒.... - 精華區BabyMother
ADHD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通常都在嬰兒時期就有些蛛絲馬跡喔。^-^ 1.動個不停,不斷的四處亂爬2.睡眠時間短,入睡時也容易醒來,或是晚睡3.
- 5過動症-Dr.方の幼兒學園-安安婦幼中心
這時應該求助於兒童身心內科,並可能照會其他專科醫師或專業領域來進行評估及治療。 1.粗心大意,常不注意細節、容易出錯。 2.無法持續注意力做事。 3.心不在焉,有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