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炎帝和黃帝嗎?有何依據? - GetIt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據《國語》記載,少典娶了有蟜氏的女兒,生下了黃帝軒轅氏和炎帝(神農氏),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所以呢,黃帝為姬姓,炎帝為姜姓。

又有一種說法,黃帝及炎帝其實 ... 標籤:歷史炎帝黃帝 真有炎帝和黃帝嗎?有何依據? 09-20 我認為炎帝和黃帝當然存在。

1.如果沒有炎帝和黃帝,中國人為何會被稱為「炎黃子孫」。

因為絕大部分的姓氏都可追溯到兩帝,特別是黃帝。

2.司馬遷實地考察後,認為五帝之說非虛太史公司馬遷編寫五帝本紀時,也提過此類問題,百家言黃帝,而《尚書》卻只記載堯以後的歷史。

然後,司馬遷帶著這些疑問,西到空桐,北過涿鹿,東至大海,南渡江淮,那裡的老前輩們都往往談到他們各自所聽說的黃帝、堯、舜的事迹,風俗教化都有不同。

所以,司馬遷認為那些與古文經籍記載相符的說法,接近正確。

他研讀了《春秋》、《國語》,它們對《五帝德》、《帝系姓》的闡發都很明了,只是人們不曾深入考求,其實它們的記述都不是虛妄之說。

3.我正在寫的小說《晉國那些事兒》正好記載了三皇五帝的事情,供大家參考吧。

據《國語》記載,少典娶了有蟜氏的女兒,生下了黃帝軒轅氏和炎帝(神農氏),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所以呢,黃帝為姬姓,炎帝為姜姓。

又有一種說法,黃帝及炎帝其實都是部落的名稱,炎帝統治了五百餘年後,黃帝才替代其稱帝。

遠古時期眾說紛紜,畢竟那時還沒有什麼文字,而倉頡造字是在黃帝即位之後。

所以話不多說,言歸正傳吧。

據說公元前2700年左右,農曆三月初三,曲阜城東的壽丘的少典部落里,有個嬰兒降生了,姓公孫,名軒轅。

他一出生就很有靈性,在襁褓中居然就能說會道,幼年時非常聰明、機靈,長大後篤實勤奮,成年後學識淵博、明辨是非。

當時,正值神農氏統治時期,但其政權已風雨飄搖,眼看著諸侯之間攻伐不休,卻無力平息紛爭。

於是,軒轅便挺身而出,起兵去討伐那些不敬神農氏的部落,因而諸侯競相前來歸附於他。

那時,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領袖,住在蚩尤城,開採盧山的金石,冶煉銅鐵,擅長製造五中兵器(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濫殺無辜,凶暴成性,號稱「兵主」,也即戰爭之神。

炎帝政權雖已沒落,但畢竟是統治者,所以也好欺凌他人,所謂失道寡助,於是諸侯漸漸叛離。

至此,軒轅、炎帝、蚩尤三大部落鼎足而立之勢形成。

這時,萬民請命,想擁立軒轅為天子,誅滅其他兩個部落。

於是,軒轅勵精圖治,一邊訓練熊、羆、貔、貅、軀、虎等六類猛獸,整頓軍旅,嚴明紀律;一邊研究四時節氣,種植五穀,廣布恩德,安撫民眾。

待軍強民富之時,軒轅便率領諸侯大軍及六獸,在涿鹿城東的阪泉之野與炎帝大戰三回,終於獲勝,活捉炎帝,並得到了其醫藥和農耕技術。

然而凶暴成性的蚩尤不願就此臣服,就率其部落發動叛亂。

剛開始的時候,黃帝想用仁義來感化蚩尤,但是未能成功。

於是率領諸侯聯軍,在涿鹿郊野與蚩尤展開生死決戰,傳聞蚩尤非常厲害,無法降服,後來上天派遣玄女,授兵符於黃帝,才擒獲並殺死了蚩尤。

就這樣,軒轅取代神農氏,成為天子,因為他有土德之祥瑞,土的顏色為黃色,所以被稱為黃帝。

後面內容太多,不多述了,有興趣可以關注我的小說《晉國的那些事兒》。

結語:作為炎黃子孫,我輩當感到無上光榮,歌頌先祖創下的偉大基業。

如果沒有炎帝沒有黃帝,那麼蚩尤也沒有,那麼也就沒有炎黃的後代,中國人也就不叫炎黃子孫了。

炎黃只是一個傳說,一個美好的故事。

有什麼證明炎黃存在?沒有任何證據,所有的傳說,關於他們的美好故事都是來自後人的書本。

他們是虛構的人物,虛構的歷史。

中國人就把他們當成了美好的精神寄託,變成了文化深深的傳承下來。

就是連夏朝都不一定是真實的,那何況更遙遠的炎黃呢。

他們在哪裡?他們的墳墓在哪裡?炎黃是5000年前的人,那個時代是什麼時代?往前推,炎黃打敗了蚩尤,那說明炎黃,他們統一了中原,他們必定是一個強大的集團,而在考古中,我們並沒有發現這麼強大的一個遺址文化,5000年前,只有良渚文明才是史前文明的巔峰,難道炎黃是良渚的首領嗎?看來炎黃的傳說要改寫了。

我們先來看下兩人的介紹 1、黃帝(前2717-前2599年)與生於姜水(今寶雞境內)之岸的炎帝並稱為中華始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

少典之子,本姓公孫,長居姬水(今陝西武功漆水河),故改姓姬,居軒轅之丘(今新鄭西北),故號軒轅氏,出生、建都於有熊(今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在此期間有了文字。

黃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

2、炎帝,又稱赤帝、烈山氏,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於姜水之岸(今寶雞市境內)。

有人管他叫伏羲,有人管他叫榆罔。

據傳在位140年以上的介紹全部都是瞎扯。

炎帝和皇帝指的不是兩個人!炎帝和皇帝指的不是兩個人!炎帝和皇帝指的不是兩個人! 其次,司馬遷寫的是有問題的。

上古時代的人壽命是很短的。

中國有本書叫黃帝內經,講的是黃帝問道於廣成子的故事。

一下子就把中醫的歷史拉長到很遠。

但是事實上我認識的老中醫,沒一個人那這本書出來唬人的。

為什麼呢?這也是一本偽作,為什麼呢?我說簡單點,商朝用的文字是甲骨文,當時的文法語法,與黃帝內經裡面根本就不一樣。

怎麼可能是當時的作品呢?說實話,人類的文字是越來越複雜的,因為文明的開端,文字是非常難以保留的。

太多的字是在是保存不下來,所以中國的上古文字多數的是非常簡練的。

我上面說的這段是為我的結論做個鋪墊。

炎帝,黃帝,是兩個職位名稱。

或者說是代代繼承的封號。

集中權利靠神秘力量,我們可以認為在上古時期,中國有兩個最強大的部落,他們的部落首領被稱為炎帝和黃帝。

由於當時醫療條件和生活水平很差,所以首領要不斷更換,當時正是從游牧到農耕的轉型時期,公元前四千年也是穩定壓倒一切的時代。

首領一直去世是無法保持穩定的。

同時更換上的首領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威,要繼承上一代的名號即炎帝黃帝。

但是只是繼承名號是沒用的,更一勞永逸的方法是輪迴轉世,同一個人。

什麼意思呢?我國西藏有轉世靈童,當時的部落中應該也有類似的儀式,使得繼位者不僅在制度上成為部落首領更在法理和人們的內心深處得到承認,我們是被同一個意志所引導和統治的。

所以炎帝和黃帝的傳說就出現了。

所以,炎帝、黃帝、並不是兩個人,而是在中華民族形成初期,兩個部落的代表。

他們在生存環境極其惡劣的情況下,不斷改良人的生存環境,使得人民平均壽命延長,生產力提高,以至於在中國留下了自己的傳說。

傳說要分兩份看,那些神神鬼鬼的固然不可信,但是這並不代表一代代的炎帝黃帝們不夠偉大,相反,這些如今看來模糊不清的身影,絕對是偉大的無以復加,因為神話體系中存在著超自然的力量,而中華文明的起源並不是靠的神仙,而是這些人用石塊一點一點在大地上建立起來的。

這兩個稱號,是開拓者,也是奠基者,我並不信鬼神,但是我覺得這個傳說是非常浪漫的。

這個要看你怎麼理解了,如果說是具體到某個人,那麼被稱呼為炎帝與黃帝這樣的人肯定是沒有的,因為從當時的部落民族環境來看,在一個既沒有名字也沒有姓氏的時代,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稱呼,這是第一。

那麼從炎黃二帝做出的功績與活的年齡來看,這又是一個很容易推翻的地方,原始社會人的年齡不可能那麼容易就活到一百多歲,當時的醫療條件與社會的生產情況也有很大的制約性。

這是第二個疑點。

第三個疑點當然是關於他們故事裡充斥了太多神話傳說,從神奇的出生到後來各種御獸能力,這些顯然超過了普通世界人的觀念。

因此,在沒有明確記載,僅僅靠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下來的事情是很值得推敲的。

當然,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理解,或許炎黃二帝是存在的,那就是炎黃二帝是部落的名字,因為原始社會更加強調與突出一個部落的存在,也就是所謂的黃帝部落與炎帝部落。

這個部落一直存在了很多年,並且黃帝部落是一個勤勞與熱愛發明的部落,為游牧轉向農耕提供了很多的條件。

從這個角度理解,無論炎黃二帝的年齡,做出的貢獻,以及之間發生的戰爭等等,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綜上所述,炎黃二帝是存在的只不過是以部落的名字,並非單個人而已。

謝謝邀請!存在性需要論證的原因如果炎帝黃帝還活著,看到這個問題,估計會吐血而亡,這個還用問? 如果有人問:昨天你是否活著?你會肯定的回答「是」,因為你現在還「活著」,這個是證據。

如果有一天,人離開了這個世界,有人問:這個人是否存在過?其他人會肯定回答「是」,因為TA曾見過,這也是個證據,但這個證據的說服力在變弱。

直到有一天,一切能夠證明這個人存在的痕迹,都湮滅了,只剩下一些文字記載,說服力到了可信可不信的時候,再問這個人是否存在,只能:據史書記載了。

據史書記載 《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

黃帝以姬水(陝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陝西寶雞清姜河)成。

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山海經》載: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

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鍾,為樂風。

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

等等。

作為一名炎黃子孫根據我的家族可考記載以來,世代務農,也許先在災荒年間還做過乞丐,做過流民,但這些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雖然遭受著苦難,但是他們並沒有放棄生命的傳承,也許微不足道,但也正是千千萬萬的「微不足道」才支撐起如今的華夏文明。

我相信,炎帝黃帝是存在的,這個跟史書記載與否沒有關係,這僅僅是個人從情感、精神、情懷等作出的一個判斷。

歡迎關注「知我」、點贊、評論、轉發! 不存在的,只是古時候人們杜撰出來的,眾所周知,毛澤東喜歡讀古書,也讀過司馬遷的「史記」。

史記確實秉筆直書,歷史上的事件記錄的比較祥細。

但是,司馬遷受大儒董仲舒儒學影響較深,並且他的古籍的典章和典籍是由孔子的子孫孔安國指導,所以會有三皇五帝之說。

毛澤東讀二十四史、資治通鑒、中國通史。

周谷城在「中國通史」說過,「夏、商、周,並不是三個相繼的朝代,而是三個不同部落和民族」。

所以,毛澤東從來不去祭拜黃帝的,因為這是神話故事,不是正式的事迹。

所以不存在,只是個神話故事而已。

雖然歷史可以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歷史從來不會空穴來風,尤其是上古時期,在秦漢時期人們就已經無法對上古時期的事情進行掌握,只能憑藉口口相傳,因為上古時期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文字傳承,大多依賴圖案和傳說來傳播發生的事情。

三皇五帝,應該是上古時期的佼佼者,並且對很大一部分人產生影響的人物存在,但是絕對不僅僅只有這幾個厲害人物,但是經過歷史流沙的篩選,最後留下了這幾個人,相應的,一些早期歷史技術發展因為無證可考,故而被後人安插在了這些著名人物的身上,將一些信息整合發生聯繫,這是歷史當中經常出現的一個現象,方便信息的傳遞和完整甚至是有趣。

炎帝和黃帝之間的故事至今已經很久很久了。

對於一些古籍的記載,還是不能夠確定他們的存在性。

黃帝和炎帝是否真的存在過呢?據說他們確實是存在過的,不過有一些誇大的成分。

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

炎帝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爭,分別是:陝西寶雞、湖南會同縣連山、湖南株洲炎陵縣、湖北的隨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

炎帝部落的活動範圍在黃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說是今寶雞市渭濱區的清姜河,一說是今寶雞市岐山縣的岐水。

)一帶時部落開始興盛,最初定都在陳地,後來又將都城遷移到曲阜。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

五帝之首。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

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

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

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

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黃帝和炎帝之間的故事有些後人修飾的成分,顯得有些虛虛實實,但是他們的的確確是存在過的。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

《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

黃帝以姬水(陝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陝西寶雞清姜河)成。

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這是中國歷史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

後來,兩個部落爭奪領地,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

這裡的黃帝就我們常說的炎黃子孫里的黃帝,因為黃帝只有一個。

《史記·五帝本紀》中說到,黃帝之時,神農氏衰。

這裡講的是神農氏而不是炎帝,因為炎帝只是一個稱號,神農氏後人繼承帝位之後的稱號,也就是說每一個繼承神農氏帝位的人都被稱為炎帝。

我們常說的「炎黃」中的炎帝應該是只的第一代的炎帝,嘗百草、種五穀的炎帝,也是黃帝的祖先。

中華歷史上,炎帝黃帝是客觀存在的。

他們的存在,從文化傳承的歷史脈絡上來看應該是符合邏輯的。

歷史上很多的古籍、傳說對炎黃的存在,記載的很多很多不說。

近代史上考古發掘的甲骨文金文,對於上古時期炎黃作為氏族首領,皆有明確的記錄。

近代在黃河流域、中原大地發掘的仰韶文化、石峁文化等等還古文化遺址,都已經印證遠古傳說的存在。

這種有傳說,有文字記錄,有考古證明的文化,個人認為是可以證明炎黃作為遠古時期的民族首領是客觀存在的。

推薦閱讀: ※《細讀醫家經典200句—〈黃帝內經〉的養生世界》004-依戀的日誌-網易博客 TAG:炎帝|黃帝|歷史| 一點新知 GetIt0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