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鳳凰木(学名:Delonix regia,英語:Poinciana)又名影樹、凤凰树、凤凰花、金鳳、火鳳凰、洋楹、 ... 常與蝴蝶木互相混淆,由於此二種花期一樣(5~7月),同樣二回羽狀複葉,呈羽 ... 鳳凰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鳳凰木 鳳凰花 保護狀況 無危(IUCN3.1)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Rosids 目: 豆目Fabales 科: 豆科Fabaceae 屬: 鳳凰木屬Delonix 種: 鳳凰木D.regia 二名法 Delonixregia(Boj.exHook.)Raf.,1837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藍花楹。

鳳凰木(學名:Delonixregia,英語:Poinciana)又名影樹、鳳凰樹、鳳凰花[1]、金鳳、火鳳凰、洋楹、紅花楹(廣州)[1]、火樹、紅火楹、火焰木、森之炎、攀霞拿[2]等,為豆科鳳凰木屬的植物。

它以華麗的花朵與蕨類植物般的綠葉出色。

它生長在世界上許多熱帶亞熱帶地方作為裝飾和遮蔽太陽的樹木。

目次 1形態 2分布 3用途 4文化 5參見 6文獻 7注釋 8外部連結 形態[編輯] 一棵盛開的鳳凰木,樹冠長滿紅花。

大型盛開的鳳凰木。

鳳凰木的花葉及莢果 鳳凰木羽狀複葉 鳳凰木因鮮紅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鮮綠色的羽狀複葉,被譽為世上最色彩鮮艷的樹木之一。

由於樹冠橫展而下垂,濃密闊大而招風,在熱帶地區擔任遮蔭樹的角色。

鳳凰木種子 吸了六日水的種子 廈門鼓浪嶼的一株鳳凰木 金門縣的一株鳳凰木 鳳凰木植株高大,可達20公尺以上。

性喜高溫、多日的環境,必需在陽光充足處方能繁茂生長。

花大呈紅色,連花萼內側都呈血紅色,四瓣伸展約8公分長,第五瓣直立稍大及有黃及白的斑點,雄蕊紅色,花萼腹面深紅色,背面綠色[3]。

花序為總狀花序,呈繖房狀排列,花萼和花瓣皆5片,聚生成簇。

開花後結出一條條長形豆莢果,長可達60公分,成熟後呈深褐色,木質化,內藏40-50粒細小的種子,每顆平均只有0.4克重,種皮有斑紋,有毒,不可誤食。

葉片是二回羽狀複葉,呈羽片對生,15-30對,每羽片有小葉20-40對。

小葉為長橢圓形,基部歪斜,葉緣是全緣,葉端圓鈍。

葉片是薄紙質,葉面平滑且薄,為青綠色,葉脈則僅中肋明顯。

樹形為廣闊傘形,冬天落葉時,多不勝數的小葉如雪花飄落。

和許多豆科植物一樣,鳳凰木的根部也有根瘤菌。

為了適應多雨的氣候,樹幹基部長有板根出現。

鳳凰木適應熱帶氣候,耐旱及可在有鹽分的環境生長。

常與蝴蝶木互相混淆,由於此二種花期一樣(5~7月)[4],同樣二回羽狀複葉,呈羽片對生、開花後結出一條條長形豆莢果,長可達60公分,成熟後呈深褐色,木質化,內藏40-50粒細小的種子,彼此不同之處只有在花朵大小。

分布[編輯] 原產地為馬達加斯加,世界各地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都有栽種。

廣泛種植於中國大陸南部及西南部、在美國鳳凰木只生長在佛羅里達州、德克薩斯州南部的瑞歐格蘭山谷(RioGrandeValley)、亞利桑那州及加利福尼亞州的沙漠地區、夏威夷州、波多黎各、美屬維京群島和關島。

鳳凰木亦廣泛生長在加勒比海地區。

原生非洲馬達加斯加,後來引入中國大陸華南(海南、雲南、廣東、廣西、福建等省)[1]。

臺灣的鳳凰木則在1897年日治時期時由日本孟買領事館採購種子引進,最先種植在臺南[5];野外屬瀕危物種[6],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1],被廣泛栽種為觀賞樹。

在香港為常見的外來品種落葉喬木。

鳳凰木在很多現時生長地區為視為移植品種,在澳大利亞更被當作侵入品種,部分原因是其闊大的樹冠及濃密的樹根阻礙其他品種在其下生長。

在印度鳳凰木被稱為高莫哈樹(Gulmohar)。

鳳凰木的豆莢在加勒比海地區被用作敲打樂器,稱為沙沙(shak-shak)或沙球。

在馬來西亞,還可看見黃花的盾柱木(Peltophorumpterocarpum)與紅花的鳳凰木一起花朵盛開,煞是好看。

用途[編輯] 園景樹 遮蔭樹 行道樹 文化[編輯] 在臺灣,於1897年引入,鳳凰木因在6月大量開花,常與蟬鳴並列為畢業的象徵物。

歌手林志炫曾演唱一首名為《鳳凰花開的路口》國語歌。

鳳凰木為臺灣臺南市市樹,以與「凰鳳城」之別名相稱;國立成功大學以鳳凰為其校花。

鳳凰木是中國大陸福建省廈門市市樹[7]。

廈門大學以鳳凰為其校花。

鳳凰木在汕頭也稱為「金鳳花」,亦同時是汕頭市的市花,汕頭大學以鳳凰為其校花。

鳳凰樹曾經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市樹,但因鳳凰樹在1990年代中後期連續多年爆發嚴重的尺蠖蟲災而被大量砍伐,其市樹的位置後被攀枝花樹取代。

鳳凰木是深圳中學的校花。

參見[編輯] 火焰樹 洋紫荊 蘇木 文獻[編輯] 《賞樹手記》(天地圖書有限公司,ISBN988-201-636-7) 《樹影花蹤-九龍公園樹木研習徑》,香港園藝學會著,天地圖書出版,2005年4月。

64-67頁。

ISBN988-211-147-5。

注釋[編輯] ^1.01.11.21.3昆明植物研究所.凤皇木.《中國高等植物資料庫全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2009-02-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澳门凤凰花正艳.人民日報海外版.2012-06-15[2020-10-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鳳凰木盛開!紅遍18區大埔最密集.新假期.2016年5月27日.  ^提早天熱鳳凰木一片紅.蘋果日報.2016年5月23日.  ^臺南市政府農業局.愛樹一生一世. [永久失效連結] ^IUCN:Delonixregia.[2008-02-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28).  ^厦门市树.[2006-12-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30).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有關鳳凰木的多媒體資源 ScientificinformationaboutDelonixreg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ENRRecommendsVolume4GUIDELINESFORTHEESTABLISHMENTOFFORESTPARKS Dressler,S.;Schmidt,M.&Zizka,G.Delonixregia.Africanplants–aPhotoGuide.Frankfurt/Main:ForschungsinstitutSenckenberg.2014.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鳳凰木 分類單元識別碼Delonixregia 維基數據:Q238486 維基物種:Delonixregia AoFP:1562 APDB:68064 APNI:84462 ARKive:delonix-regia ATRF:Delonix_regia 臺灣物種名錄:418212 Ecocrop:880 EoL:417417 EPPO:DEXRE FloraBase:14737 FoAO2:regiaDelonixregia 中國植物志:200012087 GBIF:2956176 GRIN:13400 iNaturalist:62839 IPNI:491231-1 IRMNG:10934322 ISC:18521 ITIS:26656 IUCN:32947 MoBotPF:280567 NCBI:72433 NTFlora:948 NZOR:8bce686d-b7b9-40eb-8149-cca55024e345 PalDat:Delonix_regia PlantList:ild-1279 PLANTS:DERE POWO:urn:lsid:ipni.org:names:491231-1 SANBI:410-3 Tropicos:13047083 WFO:wfo-0000166389 Poincianaregia 維基數據:Q39140050 APNI:154387 GRIN:29164 IPNI:515516-1 IRMNG:10172528 ITIS:519283 POWO:urn:lsid:ipni.org:names:515516-1 Tropicos:13032053 WFO:wfo-0000180132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鳳凰木&oldid=66520237」 分類:IUCN無危物種鳳凰木屬中國植物行道樹馬達加斯加植物落葉植物入侵植物種康斯坦丁·薩米埃爾·拉菲內克-施馬爾茨命名的生物分類隱藏分類:自2020年4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物種微格式條目含有拉丁語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物種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অসমীয়াAsturianuБългарскиবাংলাCatalàCebuanoČeština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SuomiFrançaisNordfriisk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हिन्दीKreyòlayisyenMagyar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ಕನ್ನಡ한국어Latinaമലയാളംमराठी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नेपाली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ଓଡ଼ିଆਪੰਜਾਬੀ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ᱥᱟᱱᱛᱟᱲᱤSvenskaதமிழ்తెలుగుไทยTagalogLeafaka-Tonga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Winaray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