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或已接近滅亡?也許說法並不絕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據外媒報導,目前銀河系像殭屍一樣可能數十億年前就已經死亡,但仍以一種慣性繼續維持運行。
星系通過兩種不同方式進入「死亡狀態」——停止製造氣體形成新的恆星,但兩種不同方式由迥然不同的過程實現。
星系如何和為什麼會「熄滅」恆星誕生,以及改變它們的形態,是天體物理學的一個重要問題。
目前我們可能解釋這些謎團,大量的天文愛好者梳理了數百萬張星系圖片,發現了其中的規律。
星系通過製造新的恆星而逐漸增長,星系是一個動態系統,不斷地增積氣體,並轉換氣體成為恆星。
像人類一樣,星系需要食物,對於星系而言,它們的「食物」是來自宇宙網狀物的新鮮氫氣,宇宙暗絲和暗物質環構成了宇宙中最大的結構。
在我們看來,宇宙幾乎是更久不變並且永生不滅的,但是宇宙星系和萬物一樣皆有「生死」。
我們的銀河系在太陽系誕生之前就已經步入中年。
談到銀河系的死亡,這似乎是一個很遙遠的問題。
我們認為銀河系已經存在幾十億年,怎麼會輕易就走向生命的盡頭。
更有學者推斷銀河系已經「死亡」,我們活在殭屍星系中。
像人類一樣,星系需要食物,對於星系而言,它們的「食物」是來自宇宙網狀物的新鮮氫氣,宇宙暗絲和暗物質環構成了宇宙中最大的結構。
星系如何和為什麼會「熄滅」恆星誕生,以及改變它們的形態,是天體物理學的一個重要問題。
大量的天文愛好者梳理了數百萬張星系圖片,發現了其中的規律。
星系通過製造新的恆星而逐漸增長,星系是一個動態系統,不斷地增積氣體,並轉換氣體成為恆星。
換句話說,星系死亡的過程,就是星系不再有新恆星誕生。
當氣體逐漸冷卻落入暗物質環時,它將形成一個盤狀結構,之後冷卻最終形成恆星。
伴隨著恆星衰老和死亡,它們將產生一些氣體通過恆星風或者形成超新星方式反饋至星系,當超大質量恆星在這樣的爆炸過程中死亡,它們加熱周圍的氣體,避免快速降溫,這將最終減弱新恆星的誕生形成。
多數誕生恆星的星系是盤狀星系或者類似銀河系的螺旋狀星系,但是還有另外一種星系,它們具有非常獨特的形態結構,這些超大質量橢圓星系看上去像球狀或者足球外形,它們並不是非常活躍,失去了氣體供給,因此停止形成新恆星。
該星系內的恆星在非常無序的軌道中運行,這些橢圓星系存在著兩方面的差異——它們不再形成恆星,並且擁有一個獨特的外形。
天文學家發現星系以兩種不同方式進入死亡狀態——螺旋星系緩慢死亡,橢圓星系則是快速死亡,這應當存在兩種完全不同的進化途徑導致這些星系「猝熄」。
當天文學家探索這兩種死亡方式時,發現與促使恆星形成第一地點的氣體供給有關。
可以想像一下,像銀河系這樣的螺旋星系伴隨著新氣體流入時,將很輕鬆地轉變氣體成為恆星。
之後新鮮的外部氣體供給出現關閉,很可能是該星系落入一個超大質量星系團,這裡熾熱的內部氣體阻止外部的新鮮氣體,或者星系的暗物質環很大程度地增長,星系團內部氣體可達到較高溫度,在宇宙等級時間範圍內無法降溫。
無論如何,螺旋星系目前內部僅剩下氣體,由於螺旋星系內部存在著大量的氣體,同時氣體形成恆星的速度將變得非常慢,我們的銀河系可能與新恆星持續存在一段時間,它看上去好像「活著」,但實際上恆星形成的真實速度已下降了數十億年。
逐漸消耗剩餘內部氣體意味著銀河系處於衰亡末期,「死亡觸發時刻」已於數十億年前開啟。
同時,天文學家最新研究顯示,銀河系最鄰近的超大質量螺旋星系——仙女座星系,很可能很久以前就開始衰退,死亡已有10億年時間,它像銀河系一樣,也是一個殭屍星系。
「關於綠谷」
一個星系「生與死」的臨界點被稱作「綠谷」,但實際上它是指那些介於發藍光,正有大量新生恆星形成的星系以及發紅光、成員恆星相對年老的星系之間的星系類型。
這邊是說,那些發綠光或是其他中間顏色的星系是處於恆星形成過程即將終止的狀態,但仍有緩慢的恆星形成過程,在此期間有少量恆星誕生。
那些發綠光星系可能正處於恆星形成過程即將終止的狀態,但目前仍然還有緩慢的恆星形成過程,在此期間有少量恆星誕生。
這顯示星系的死亡過程「剛剛」發生,或許只是在數億年前。
但仍然令天文學家們困惑的是,為何星系在停止產生新恆星,為何還會不斷變化形狀,這些都是未解之謎。
有人提出,宇宙中存在一種我們神秘能量,將宇宙有條固定在一條軌道上,或許銀河系也僅僅像地球繞著太陽一樣在繞著一個更大的星系,或者未知的東西在做有規律的環繞,只不過時間軸太長了,在人類的見解里無從獲悉以及無法想像。
「同一個過程,結果並不一定是終結」
另外,有相關媒體最新發現,稱美國宇航局科學家通過哈勃空間望遠鏡的最新觀測發現在著名的北落師門(Fomalhaut)恆星系統中確實存在一顆巨型系外行星,一些天文學家認為這項發現似乎將已經被宣判死亡的恆星系統「復活」了,同時把這個神秘的天體系統喻為「殭屍的世界」,與以萬聖節為主題相呼應。
在此之前,北落師門b天體被認為是一片巨大的塵埃雲,很顯然哈勃望遠鏡的最新發現與此結論存在出入。
北落師門恆星系統與周圍詭異的環形塵埃帶(小圖顯示為2004與2006年探測到的北落師門b行星信號)以往對北落師門b天體的觀測任務中,我們了解到這裡處於巨大的塵埃雲環境中,根據位於巴爾的摩空間望遠鏡科學家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本項觀測分析的合著者約翰·迪貝斯(John Debes)介紹:「我們相信確實探測到了一顆行星的信號,並完全嵌入在塵埃雲中,這裡並非是一片毫無生機的塵埃雲。
」
關於北落師門b神秘天體的傳說起於2008年的11月份,當時來自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科學家們宣布在北落師門恆星系統周圍發現了一顆行星正圍繞其公轉,該系統距離地球大約25光年,位於南魚座方向上。
科學家們還提到,北落師門b行星是第一顆可以用可見光望遠鏡直接觀測到的外星世界,其位於北落師門恆星周圍廣闊的碎片環之內。
基於對北落師門b軌道的位置以及質量的觀測數據,科學家估計這顆行星的質量不超過木星的三倍,並且來自北落師門b的引力拖拽很可能可以解釋該恆星系統周圍出現怪異的塵埃環結構。
對於哈勃望遠鏡的觀測,一些天文學家對北落師門b行星真實存在性提出了質疑,針對研究小組對該天體的亮等報告,有人認為該天體只是北落師門恆星系統中的塵埃雲,而事實上斯皮策紅外空間望遠鏡一直無法探測到該天體的紅外信號,懷疑論還提到北落師門b行星處於的軌道速度太快了。
但是根據哈勃空間望遠鏡在2004年和2006年對北落師門天體系統的觀測表明,科學家再次探測到了北落師門b的信號。
研究團隊通過三種不同波段的可見光發現了北落師門b,並沒有檢測到任何亮等上的變化,因此該結果進一步加強了北落師門b是一顆行星的結論。
根據本項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前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的科學家塞恩·柯里(Thayne
Currie)介紹:「儘管我們的觀測結論嚴重挑戰了之前對北落師門b的研究成果,但事實上我們對該天體進行更為深入的調查,確定了北落師門b的確是一顆大質量行星。
」塞恩·柯里目前就任於多倫多大學。
新的研究還調查了北落師門b行星軌道的屬性,發現了在行星引力作用下可對周圍盤狀碎片雲產生影響。
僅在兩年的時間內,北落師門b行星與其所在恆星系統周圍塵埃盤之間的距離很難出現改變,研究人員提莫斯·羅迪格斯(Timothy Rodigas)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說明北落師門b行星軌道是一個漂亮的環形。
研究小組此前還試圖使用夏威夷的斯巴魯望遠鏡探測北落師門b行星的紅外信號,但似乎沒有進展,研究人員認為斯巴魯望遠鏡和哈勃望遠鏡之所以沒有探測到北落師門b行星的紅外信號,暗示了其質量少於三倍木星質量。
本項研究已經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發表,而另一個研究小組使用哈勃空間望遠鏡對北落師門天體系統的研究結論預計也將很快發表。
可見,宇宙有太多人類所不知道的,它並不是完全統一的,即使過程相同,也因變幻莫千而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