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對宇宙猜想最接近事實的學說-渾天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渾天說是古代漢民族的一種宇宙學說。

由於古代漢族人只能在肉眼觀察的基礎上加以豐富的想像,來構想天體的構造。

渾天說的起源

渾天說可能始於戰國時期。

屈原《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這裡的「圜」有的注家認為就是天球的意思。

西漢末的揚雄提到了「渾天」這個詞,這是現今所知的最早的記載。

他在《法言·重黎》篇里說:「或問渾天。

曰:落下閎營之,鮮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

」這裡的「渾天」是渾天儀,實即渾儀(見渾儀和渾象)的意思。

揚雄是在和《問天》對照的情況下來說這段話的。

由此可見,落下閎時已有渾天說及其觀庖瞧鰲。

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張衡提出的「渾天說」,認為「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

在一些人的想像中,地球就像一個蛋黃

渾天說的內容

渾天說最初認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懸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後來又有發展,認為地球浮在氣中,因此有可能迴旋浮動,這就是「地有四游」的樸素地動說的先河。

渾天說認為全天恆星都布於一個「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則附麗於「天球」上運行,這與現代天文學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因而渾天說採用球面坐標系,如赤道坐標系,來量度天體的位置,計量天體的運動。

在古代,例如,對於恆星的昏旦中天,日月五星的順逆去留,都採用渾天說體系來描述,所以,渾天說不只是一種宇宙學說,而且是一種觀測和測量天體視運動的計算體系,類似現代的球面天文學。

渾天說手中有兩大法寶:

一是當時最先進的觀天儀——渾天儀,藉助於它,渾天家可以用精確的觀測事實來論證渾天說。

在中國古代,依據這些觀測事實而制定的曆法具有相當的精度。

另一大法寶就是渾象,利用它可以形象地演示天體的運行,使人們不得不折服於渾天說的卓越思想。

渾天說也有不徹底的地方。


最主要的一點是,它一直保留著蓋天說的「凡日景於地,千里而差一寸」(《晉書·天文志,)這個先驗的錯誤數據。

在一個球形的大地表面上,各地日影長度之差決不可能是一個常數。

球形的大地的最有力的證明是在唐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著名的科學家一行(公元683一727年)的主持下,南宮說等人實地側量了子午線的長度。

結論是:「大率五百二十六里二百七十步而北極差一度半,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差一度。

《新唐書·天文志》)當時周天分為36賠度,現在周天是360度,所以當時一度合今0.9856度,折算結果,南宮說測量出子午線一度的長度約1418公里,數值是不精確的。

但是無論如何,這畢竟是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線實測—即用實驗方法來探索大地是否為球形。

子午線的實測是唯物主義的勝利,也是科學實驗的勝利。

「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

」這是歷史上億萬次證明了的真理。

在我國歷史上,經過這番子午線側量,以大地為球形的渾天說終於得到了科學上的證認

最後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思想的偉大,以那個年代的科技條件能有這樣的結論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天空看起來像個球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如雞子,地如卵中黃",這是古代中國人對天空的描述。他們認為天空如同一個鍋蓋,或者一個球殼,將大地包裹在其中。古希掯天丈學家托勒玫的"地心說"認為天空是由一層又一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