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最重養肝 聽民俗專家高巍與你話養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編者按:清明時節養生是你最該做的事兒,本期妹子邀請北京民俗專家高巍來跟我們一起聊聊清明養生那些事兒!

作者介紹

高巍

高巍,1958年生,北京市人,長期從事民俗文化的研究推廣工作,著有《北京民俗史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幡鼓齊動十三檔》、《四合院—磚瓦建成的北京文化》、《燕京八景》、《漫話北京城》、《順時養生》(光碟6張)等。

近年來,在電視、廣播電台、網絡、報紙和期刊等媒體,宣傳民俗文化,特別是節慶文化,以及北京史地、國學等內容。

報紙有:《北京日報》、《北京晚報》、《法治晚報》、《北京晨報》、《東方早報》、《羊城晚報》等;電台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新聞、城市、文藝、體育、外語、交通、愛家、故事台);網絡有:新華、搜狐、千龍、網易、第一視頻等;電視台有:CCTV—4,BTV(新聞、體育、青少、財經、科教、生活等),天津、湖南衛視、法國電視二台,俄羅斯、德國的電視台等,受到廣泛好評。

現為北京民俗學會會長,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

清明節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同時,還是上巳節、寒食節和清明節三個節日的結合,是春天裡最大的節日。

清明節話古俗

在春天的六個節氣當中,清明位居第五,是春天的特色最鮮明、最豐富的事情。

春通「蠢」,意在動起來,以符合「陰陽合而萬物生」的節氣主題。

古代人們在這一天會開展豐富的民俗活動。

比如:放風箏,盪鞦韆,射柳,拔河,載葫蘆等,就連傳統的掃墓活動,也往往跟踏青結合起來,以適應節氣變化的特點。

清明節民俗由來

畢竟,人是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會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而不斷進行調整。

豐富的民俗活動,正是體現了人類主動適應自己,從飲食、起居、運動、防病等多個方面進行的調整。

這當中不光有運動,更有精神的升華。

像寒山介子推的傳說,就是把對國家盡忠,為父母盡孝這些中國人的傳統理念,加以文學化的人格體現。

所以,這一傳說不僅豐富了寒食節的內容,而且成為清明節的精神來源。

在這一基礎上,衍生了為先烈掃墓,懷念祖先的清明節重要活動。

清明節如何養肝

唐朝的詩人孟浩然《大堤行》中提到:「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這美好的時節里,投身大自然,踏青郊野,或登山遠眺,或信步觀賞,都可以算是人間樂事。



按照五行的說法,春天主木,因為春天萬物生髮,與木的生長類似。

五臟之中,肝正好對應於木,特點是舒展向上,不受拘束。

因此,春季肝火偏旺,需要格外保護,特別是冬季往往帶來脾胃鬱熱,肝腎虛損,到了生髮的春季,必然帶來肝氣旺,以致心煩失眠,煩躁易怒,特別是頭暈目眩,眼睛乾澀,口苦咽乾等。

加上天氣刺激,清明節掃墓,思親而睡眠少,情緒激動,飲食、起居不規律等等,都會給肝帶來負擔。


古人強調:「人臥血歸於肝」,主張春季應「夜臥早起」,儘量少熬夜。

尤其是青少年和中年人,一天要保證睡眠要達到8小時,60歲以上的老人要不低於6個小時。

尤其是女性,更應該少熬夜,保證睡眠,以防止肝鬱血虛的發生。


春季養肝正當時。

在陽氣上升的季節,要通過調整飲食起居、涵養情志,重點保護好肝臟。

銀耳有助於保護肝臟,提高肝臟的解毒能力。

此外,還可以吃些核桃、開心果等堅果,疏肝理氣。

要保持膳食平衡,少食味厚的食物。


養肝的關鍵,還在於調整情緒,既不要暴躁,也不可過悲、易怒。

要學會保持平和、愉悅的心情,增強個人修養,不必為一些小事去自尋煩惱。

走出家庭,融入自然,和朋友在一起,共同去感受大自然的無窮魅力,自然有利於我們身心的調整。

而這也正是清明節給我們的提醒。

清明時節,趁著假期調整下自己的狀態,讓自己的身心都得到好的放鬆吧,讓自己回歸到最好的狀態吧,更好的迎接下個階段的挑戰。

留言妹子你感興趣的節氣話題或是民俗知識,妹子會繼續為你呈現更多精彩內容的!

值班編輯:李旭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長按關注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