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一年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8年1月20日星期六,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寓意著最寒冷的時期到來了,過了大寒就是立春,即迎來了新的一年的節氣輪迴。

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

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

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

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

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大寒是十二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古代文人也喜歡用詩句描寫大寒,用詩句來抒發自己在大寒時的情感,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大寒的詩詞共賞。

《大寒》

【宋代】陸遊

大寒雪未消,閉戶不能出,

可憐切雲冠,局此容膝室。

吾車適已懸,吾馭久罷叱。

拂麈取一編,相對輒終日。

亡羊戒多岐,學道當致一,

信能宗闕里,百氏端可黜。

為山儻勿休,會見高崒嵂。

頹齡雖已迫,孺子有美質。

《村居苦寒》

【唐代】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

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

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

褐裘覆紖被,坐臥有餘溫。

倖免飢凍苦,又無壟畝勤。

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下面給大家看看各地大寒時的一些景象

二十四節氣的歷史由來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

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

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

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分別是

1、立春

2、雨水

3、驚蟄

4、春分

5、清明

6、穀雨

7、立夏

8、小滿

9、芒種

10、夏至

11、小暑

12、大暑

13、立秋

14、處暑

15、白露

16、秋分

17、寒露

18、霜降

19、立冬

20、小雪

21、大雪

22、冬至

23、小寒

24、大寒

以後有機會再一一和大家介紹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春分地皮干

點上方藍色文字可直接關注我們◆◆◆作者 | 施立學 劉國偉選自《東北年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