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法中的數學:用邊分數製作曆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分數

我們來看一個分數的例子:

如果想讓帶分數中的分子變成1的形式,可以表示為:

2 恆星日與太陽日

我們把一個晝夜規定為1天(太陽日),是地球上某個地點太陽光線射入的角度兩次相同的時間間隔,稱為太陽日。

1天人為規定劃分為24小時,1小時60分鐘,1分鐘60秒。

我們把地球自轉360°的時間稱為1恆星日

實際的1天(24個小時)的時間應該是地球自轉一圈多一點,因為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地球公轉在公轉軌道上移動了360/365°,需要再轉動這個角度(地球自轉和公轉都是自西向東)則會是相同的太陽光線射入角度,如下圖:

如上圖,E1P與S點在同一條直線上,太陽自轉的同時公轉到E2點,PE2平行於PE1時,地球完成了自轉一周,是為一個恆星日,地球需要繼續自轉和公轉,當E2PS三點在一條直線上時,就是一太陽日。

太陽自轉一周為一個恆星日,只需23小時56分鐘4秒(0.9972685),再經過3分56秒,轉動一個360/365°的角度,地日中心連線再次與周期開始的經線重合,經歷一日的時間周期。

所以太陽日是一個晝夜 = 恆星日(地球自轉周期)+地球一天的公轉角度(0.986°)=360.986°。

地球繞太陽一圈需要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太陽日)),我們稱之為一年。

地球繞太陽1圈,地球自轉次數:

365.24219*360.986/360=366.24255

365.24219/0.9972685=366.24258

在長期的連續觀測中發現,一年中太陽日的長短並不一樣。

由於以下兩個原因,太陽日在一年當中的長度會每天不停地改變。

首先,地球的軌道是一個橢圓而不是正圓,所以當地球接近太陽時速度會加快,到達近日點時的運動速度最快;遠離時又會減慢,到達遠日點時的速度最慢(參考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

其次,因為地球自轉軸的傾斜角度,使得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大圓對地球的天球赤道是傾斜的,當太陽在兩個分點時,穿越赤道時會有一個角度的,所以投影在赤道上的運行速度小於平均速度;當太陽在至點時,他的運動方向是平行於赤道的,所以投影的運行速度高於平均的速度(參考回歸年)。

因此,太陽日在3月(26-27日)和9月(12-13日)是比在6月(18-19日)或12月(20-21日)短的。

這些日期的長短變化是在分點、至點、遠日點、和近日點之間逐漸變化的。

太陽日因為長短在一年在不斷變化,不適合我們計時的需要,為了得到一個均勻適用的日常時間,提出了平太陽日的概念。

假想有一個均勻速度的天體在黃道上運動,這個假想的天體被稱為「平太陽」。

把這個平太陽連續兩次通過同一子午線的時間稱之為平太陽日(地球運轉的總時間加以平均所得的「日」),把平太陽日86400分之一為一秒,就比原來精確多了。

3 儒略曆、格里曆

地球繞太陽一圈需要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太陽日)),我們稱之為一年(四季更替)。

為了方便,我們制訂的曆法中會人為規定一年的天數為整數365年,再通過一定的規律在某一年添加1天去平衡曆法的時間與地球實際運轉的時間。

羅馬共和國獨裁官儒略·愷撒(即蓋烏斯·尤里烏斯·凱撒)採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的計算後,於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執行取代舊羅馬曆法的儒略曆(Julian calendar)。

儒略曆中,一年被劃分為12個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閏,平年365日,閏年366日為在當年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

0.24219=24219/100000=1/4.12899

這樣,人為規定每4年閏1天後,每年的誤差是:0.25-0.24219=0.00781

過了1600年後,人為制訂的曆法與地球繞太陽的實際運轉相差了12.496天。

0.00781*1600=12.496

1582年3月1日,格里高利頒發了改曆命令,內容是:

一、1582年10月4日後的一天是10月15日,而不是10月5日,但星期序號仍然連續計算:10月4日是星期四,第二天10月15日是星期五。

這樣,就把從公元325年以來積累的老帳一筆勾銷了。

二、為避免以後再發生春分飄離的現象,改閏年方法為: 凡公元年數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但當公元年數後邊是帶兩個「0」的「世紀年」時,必須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閏年。

格里高利曆的歷年平均長度為365日5時49分12秒,比回歸年長26秒:

0.24219-0.24250 = -0.00031

雖然照此計算,過3000年左右仍存在1天的誤差,但這樣的精確度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以儒略曆為基礎改善而來的格里曆,即沿用至今的公曆。

4 傑拉勒歷和伊朗歷

歐麥爾·赫亞姆於1074年主持修訂了古波斯歷,編制了《傑拉勒歷表》,其精確度超過格雷高里歷(但格里高利曆計算閏年的方法更簡單)。

確定33年8閏,誤差保持在每年相差0.00023天

伊朗歷的置閏方式是每128年置入31個閏年。

下圖就是用連分數置閏的方法:

5 朔望月與恆星月

朔望月是指月朔到月朔,或月望到月望,或新月到新月之間周期的長度,即平均日數為29天12小時44分2.86秒。

這一周期是月亮繞地球旋轉;地球繞太陽旋轉,三者之間相對運動而形成的,它不是月亮繞地球旋轉一周的實際時間。

月球的和自轉和公轉周期都是27天7小時43分11.559秒(27.32166天,同步自轉),稱為恆星月。

如果不考慮地球圍繞太陽的轉動,單純計算月亮繞地球旋轉一周的時間,那只是27天7小時43分11秒。

那麼,為什麼一朔望月時間會是29天多呢?現在,以月的合朔日為起點加以說明:我們知道,月亮的合朔是太陽、月亮、地球三者正處於一條直線上,月亮居於太陽和地球中間背向地球,人們絲毫看不見月亮的時候。

這時假設地球停止繞日公轉,那麼,月亮繞地球一周後再回到相對地球的這一位置時,就是27天7小時43分11秒。

這一長度叫做「恆星月」。

但是,在月亮圍繞地球轉動時,地球也在圍繞太陽轉動,當月亮行走27天多,又回到上月合朔時相對地球的那一位置時,月亮已不再居於太陽與地球的直線之間了,因地球的向前運動已使原來相對月亮、太陽的位置向前移動,脫離開太陽與地球的連線,形成了一段距離。

月亮只能繼續向前運動,走過這段距離,再達到太陽與地球新的連線的時候,才能再形成新的合朔,這段距離需要1~2日的時間,也就是所謂的一、二隱日。

如上圖,在A點時,EPS三點成一線,地月系統圍繞太陽旋轉到B點時,B點的EP與A點的EP平行,即月球旋轉了一周,是為一個恆星月。

需要繼續旋轉到C點,當EPS再次三點成一線時,是為一個朔月。

那麼,為什麼把月亮繞地球轉動的實際周期稱為「恆星月」呢?這是由於在月亮繞地球轉動過程中,途徑28組恆星星座,作為月亮運行位置的記錄,每組恆星各有名目,通稱28宿(宮)。

月亮每天運行一宿,近28天正好實際繞行地球一周,但如上所述,這時新月還不能出現,還要走完因地球公轉而脫離太陽與地球連線的距離,因而,月亮有28顯日,其後,還有1~2日的隱日。

6 陰陽曆

公曆是以地球自轉相對於太陽的位置所確定的「日」做為曆法基礎的,在此基礎上去確定年、月。

而純粹的陰曆則是以月球圍繞地球的公轉先確定月,則確定一年的天數。

公曆確定「日」、純粹的陰曆確定「朔望月」的概念後,然後需要確定年(地球繞太陽公轉,完成四季交替)的概念。

以平太陽連續兩次通過春分點的時間間隔,即太陽中心自西向東沿黃道從春分點到春分點所經歷的時間,又稱為太陽年,也叫回歸年(Tropical year)。

回歸年約為365又1/4 日 或 12又7/19朔望月,朔望月約為29又1/2 日。

年長不是月長的整數倍,也不是日長的整數倍;月長也不是日長的整數倍。

不同的文明,在協調年月日的時候,採用了不同的策略,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曆法。

中國舊曆農曆紀年中,有閏月的一年稱為閏年。

一般年份為12個月,354或355天,閏年則為13個月,383或384天。

農曆作為陰陽曆的一種,每月的天數依照月虧而定,一年的時間以12個月為基準;為了合上地球圍繞太陽運行周期即回歸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為閏月,因此農曆的閏年為13個月。

農曆沒有第十三月的稱謂,閏月按照曆法規則,排放在從二月到十月的中間,過後重複同一個月,重複的這個月為閏月,如四月過後的閏月稱為閏四月。

由於1回歸年為12.368個朔望月,0.368=368/1000=46/125,即125個回歸年的話正好余出46個朔望月,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應設置四十六個閏年。

但因為這樣設閏太過複雜,經推算,7/19最接近0.368。

故一般的,在19年里中設置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為什麼採取「十九年七閏」的方法呢?一個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個回歸年有12.368個朔望月,0.368小數部分的漸進分數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即每二年加一個閏月,或每三年加一個閏月,或每八年加三個閏月……經過推算,十九年加七個閏月比較合適。

因為十九個回歸年=6939.6018日,而十九個農曆年(加七個閏月後)共有235個朔望月,等於6939.6910日,這樣二者就差不多了。

下圖是採用連分數置閏的方法:

7 連分數與無理數

我們知道,無理數是指無法用分數表示的數,但是用上面所說的連分數卻可以用來近似無理數,如:

根號2可以用27/19、根號3可以用19/11去近似。

-En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農曆沒有「閏正月」

農曆為何沒有「閏正月」?我國的農曆由來已久,其淵源可溯於夏朝,故又有"夏曆"之稱。農曆平年為12個月,閏年有13個月,這已成為人所共知的常識。但是,你可知道農曆的閏月是如何設置的,為什麼閏月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