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里的一大誤區,正在扼殺你的關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婚姻最困難的部分就是,雙方都成了對方原生家庭問題的投射板,我們會不自覺地把自己和父母之間的問題,複製到親密關係中。


比方說:如果你的脾氣本來就不好,小時候又常被脾氣也不好的父母斥責,那麼,你就會對伴侶的責備口氣特別敏感,容不得對方一絲的口氣不善。

於是,當對方說話有一點不耐煩或帶有一點指責味道的時候,你就立刻反彈,久而久之,當初結婚前的濃情蜜意慢慢磨掉了,對方會覺得你怎麼這麼煩人,隨便說你一句都要生氣。

而你會覺得,對方一開口,甚至不說什麼具體的事情,只要聽到他說話就開始反感了。

問題在哪?在你那顆玻璃心

如果你的伴侶偏偏是個比較硬、比較軸的人,不太會用開玩笑或輕鬆的方式和你溝通一些比較敏感的問題,你們的感情就會每況愈下。

如果小時候你的很多權利被剝奪,父母根本不考慮你的需求和立場,那麼,你就會對伴侶不體貼或是不寬厚的行為特別敏感,總是有「被剝奪」的感覺。

於是,伴侶不體貼、不為你著想的種種行為,就會被你無止境地放大,作為一個攻擊他的藉口和武器,甚至會造成離婚的理由。

記得有一次我和前夫出去吃飯,在飯桌上我覺得冷,我告訴他:我好冷哦。

他看我一眼,自顧自地和朋友說話,完全忽視我。

後來回家的時候,我在他車上看到一件外套,這件事情讓我很心寒,心裡對他逐漸不滿和疏遠。

可是有一次我說給一個朋友聽的時候,他說,你是成人了,自己冷不冷為什麼要別人幫你負責?

是哦!為什麼我們總是不自覺地把伴侶當成我們的父母,要為我們的衣食冷暖、喜怒哀樂扛起責任來?

這是婚姻中的一大誤區,扼殺了多少良緣。

你的伴侶,可能成為你小時候的代罪羊

如果小時候父母對你控制非常嚴格,全方位把控你,長大以後,你會有害怕「被吞沒」的恐懼,於是形成反依賴人格,不喜歡和伴侶太靠近,總覺得對親密的感覺有說不出的恐懼和不對勁。

即使伴侶的正常關心和問候,你都覺得對方在控制你。

於是,你會把小時候無法做到的事情做出來:迴避、叛逆、反抗,就是要宣誓主權,老子是自由的,你少管我。

或許,你會對電玩、手游更有興趣,當然,外面的女人/男人對你也更有吸引力。

對方因為抓不住你,感覺你逐漸的在疏遠他,他會更驚慌地想要靠近你、琢磨你、抓著你,惡性循環就開始了。

如果小時候父母對你挺好的,但都是完美主義者。

你拿回家98分的考卷,他們會問你,「那兩分到哪裡去了?」對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穿著打扮,他們都要評頭論足的干涉,最後就是:你對你自己看不順眼,因為從小就沒有被看順眼過。

好了,結婚以後,你可憐的另一半就成了你的投射板。

你對自己所有的不滿意終於有一個出口了,有一個對象可以承接了。

於是,你看老婆披頭散髮的嫵媚樣子就不順眼,紮起頭髮才舒服。

穿短裙很難看,長裙長褲才端莊。

老公吃飯的樣子、剔牙的方式,坐姿、甚至走路的姿態,也都會遭到嫌棄。

這就是不折不扣的代罪羔羊,你成了小時候的父母,而伴侶成了小時候的你。

關係中感受最重要,道理是其次

這只是幾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我來說明一下它們的根源是從哪裡來的。

我們大腦的發展,是逐步生成的:

  • 先是爬蟲類的腦,主管直覺反應;

  • 然後是哺乳類的腦,主管情緒;

  • 最後才有大腦皮質層,也就是掌管人類理性思考的新腦出現。

小時候,我們的舊腦就已經很發達了,在記錄、觀看、運作所有生活中的大大小小事件。

理性的腦,是在我們長大之後才慢慢懂得和學習如何去運用的。

所以,我們和父母之間的糾葛、創傷、未完成的事件、壓抑的情緒,都是在舊腦裡面。

在應對外面不是很熟悉的人的時候,我們的新腦——理性腦,會運作的非常好,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除非你惹毛他了,那他會直接用舊腦反應。

當進入一段親密關係,雙方熟悉到打嗝、放屁都可以不避諱的時候,只要不帶著覺知和有意識的覺察,通常就是由舊腦在操控自己的慣常反應。

於是,你會不自覺地把對方當做是小時候的父母,移情、投射一堆東西到對方身上,渾然不覺是自己的錯。

我就經歷過這樣的過程,沒有覺知的時候,看對方怎麼樣就是不對勁。

當自己心態轉變了以後,對方的行為就不再困擾我,不成問題了。

所以在POV願景心理學中就說,我們需要在婚姻中看到自己的錯誤,才能有改進雙方關係的機會。

我自己是認為,每次吵架的時候,誰先認輸、認錯,誰就是真正的贏家。

也許你會說,明明對方無理,我這樣是不是會寵壞了她?其實不會。

重要的就是在爭執的當下,你先緩下來,讓大家氣都消了,再來論理。

關係中,感受最重要,道理、對錯絕對是其次。

多麼痛的領悟!下周二我們再來談談,如何不將自己生命早年的創傷投射在親密關係當中,以免付出更沉重的代價。

下次見。

作者 | 張德芬

喚醒、療愈、創造,在這裡遇見未知的自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