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對星空的分析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古代天文起源很早。

殷商時代,據甲骨文記載,已經有了日食、月食的記錄,並且出現了原始曆法——陰陽曆。

春秋戰國時期,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是古人對星空的分析。

星宿

先說三垣,《史記-天官書》將地球上看到的北極一片天空劃分為紫薇、太微、天市,這就是「三垣」。

紫薇垣包括北天極附近的天區,大體相當於拱極星區;太微垣包括室女、後發、獅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鷹等星座的一部分。

星宿

其次說四象。

因為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太陽的直射點南北回歸線內移動的軌道,稱為黃道。

這是地球上最美妙的處所,因此又被古人視為「黃道吉日」。

古人又將黃道附近的星空分出東、南、西、北四方,並分別用相應的吉祥靈獸代表,即東方蒼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這就是「四象」(即表示星的形象)。

星宿

古人又將每象分七宿(一宿即一撮星的宿星),則四象共二十八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天天聊星座,這回來聽北航博士生給你劃重點!

導讀在人類生活的地球,每當夜幕降臨,我們仰望星空,經常看到眾多明暗不一、顏色各異的星星。你是否仔細觀察過它們的樣子?看似隨機排列的星星們組成了各式各樣的圖案,它們是否引發了你無限的想像?在遙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