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天文學:第谷超新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谷超新星,又名「SN 1572」,"仙后座B」,是一顆於仙后座出現的超新星,也是少數能以肉眼看見的超新星之一。

它於1572年11月11日由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首度觀測,當時它比金星光亮,隨著亮度轉暗,至兩年後的1574年3月,它已經無法再以肉眼看到。

仙后座還有另外一顆著名的超新星遺蹟:仙后座A。

作為一個暗淡的星雲,這個超新星遺址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被科學家用帕洛馬天文台的望遠鏡觀察到;之後,為倫琴衛星(ROSAT) 的望遠鏡所拍攝到。

這個超新星可能屬於Ia超新星:它原本是一顆白矮星,因為從伴星取得物質,使質量超過錢德拉塞卡極限,從而發生爆發。

這種超新星爆發一般不會象II型超新星爆發那樣生成壯觀的星雲,比如SN 1054所生成的蟹狀星雲。

SN 1572的外殼氣體目前仍以大約每秒9000公里的速度從中心方向向外噴發。

這裡所說的新星和超新星是兩類比較特殊的星,不能只從字面上去理解為是「新」誕生的星。

一顆恆星在未爆發之前,往往很不顯眼,甚至用較大的望遠鏡也未必能看到它。

一旦突然爆發,亮度在幾天或者更短的時間裡,迅速增加幾千倍到好幾萬倍以上,然後在好幾個月到好幾年裡,有起伏地逐漸恢復到爆發前的狀態和亮度。

超新星爆發的時候,亮度可增加千萬倍到上億倍,這是恆星世界中已知的最激烈爆發現象。

爆發的結果是恆星拋掉大部分質量,塌縮成為中子星之類密度特別大的天體,進入演化的最後階段。

超新星爆發意味著恆星的瓦解,趨於死亡的一種形式。

1576 年,得到丹麥國王腓特烈二世的支持和邀請,第谷來到波羅的海中的一個小島——汶島上,在此建立了一座宏大的、設備良好的天文台,被第谷稱為天文堡。

這裡配備著一些當時最好的儀器,主要是象限儀。

第谷是位勤奮而傑出的觀測者,他用自己製造的許多大型精密天文儀器,持續不斷地進行了長達20 年的觀測,積累了大量天體方位的測量資料,而這些資料的精確性是首屈一指的,大大超過前人和當代人的觀測水平。

據說他對各個行星位置的測定,誤差不超過0.067 度。

我們知道,滿月的視直徑大致是0.52 度,第谷的精確觀測幾乎達到了滿月視直徑的1/10,幾乎是到了肉眼觀測所能達到的極限。

第谷於1559年入哥本哈根大學讀書。

1560年8月,他根據預報觀察到一次日食,這使他對天文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1562年第谷轉到德國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但卻利用全部的業餘時間研究天文學。

1563年第谷觀察了木星合土星(兩行星在天空靠在一起),並寫出了他的第一份天文觀測資料,同時注意到合的發生時刻比星曆表預言的早了一個月。

他領悟到當時用的星曆表不夠精確,於是開始了長期系統的觀測,想自己編制更精確的星曆表。

1566年第谷開始到各國漫遊,並在德國羅斯托克大學攻讀天文學。

從此他開始了畢生的天文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第谷超新星超新星的發現改變了2000年來人們對宇宙的認識。

一直以來,人們受亞里士多德的影響,認為太陽、月亮以及星球都在圍繞地球轉。

公元1572年,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在天空中發現了一顆明亮的新星。

奇怪的是,這顆星星的運動並沒有與其他星星相關,這表明該星體的位置遠在亞里士多德所認識的空間之外。

這一發現不僅僅使得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失效,而且讓第谷的研究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顆新星就是「第谷超新星」。

通過與過去銀河系外發生的超新星爆發的光譜進行詳細比對,研究人員證實,第谷超新星爆發屬於標準的熱核爆炸型超新星爆發。

熱核爆炸型超新星達到最大發光強度時的絕對等級幾乎是一定的,這一特徵使熱核爆炸型超新星被廣泛用作測定到遠方星系距離的標準光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第谷布拉赫介紹 第谷的天文學貢獻

第谷布拉赫第谷布拉赫,他是丹麥天文學家,還是一個占星學家,並且他還是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第谷布拉赫,他是最後一位用肉眼觀測的天文學家,他的偉大程度,也就只有伊巴谷能夠跟他進行抗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