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ry Page | 新思惟網路講堂:我們來談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台灣的優等生常奉行「先後緩急論」:先取得學歷,先依照遊戲規則爭取到主流社會眼中的優勢 ... 布林和佩吉都有個相似之處,就是他們對想做的事情,會投入全力下去做。
講者:謝宇程研究員 系列上集:好學生待人接物該是什麼樣?Google創辦人不一樣。
關於追求興趣和志向,我們會給好學生什麼建議? 台灣的優等生常奉行「平衡發展論」:如果數學好而化學不好,那就少做點數學,多做點化學把它補起來,最好各科都90分。
台灣的優等生常奉行「先後緩急論」:先取得學歷,先依照遊戲規則爭取到主流社會眼中的優勢地位,再討論自己的人生興趣和志向。
台灣的優等生常奉行「恆心毅力論」:如果立下了某個志向,就努力朝這個方向走去,愚公移山,有志竟成。
但我發現Google創辦人佩吉和布林不是這樣。
全心投入志趣,即使學校沒教、考試不考。
布林和佩吉都有個相似之處,就是他們對想做的事情,會投入全力下去做。
科科均優、項項拿A並不是他們的重要考量,而他們學習及花時間心力,也不是為了學校打的成績。
卓越的工程師、軟體創業者,常常都是早年開始自發寫程式。
圖為某高中自發性的程式課程。
無論布林或是佩吉,在他們小的時候就對電腦產生興趣,而電腦可不是學校當時要教、要考的科目。
甚至,兩人的興趣從來不只限於電腦領域,他們對於任何事情如何運作都有高度興趣,包括社會議題、政治。
佩吉高中的時候,最大的興趣就是和哥哥一起做「哥哥的電腦作業」。
高中畢業前,佩吉就用樂高玩具做了一台可以使用的噴墨印表機。
無疑地,這些事情和他的在校成績與升學的關係不大。
追求志趣的態度在他們的家中都不是特例。
佩吉父親就是個電腦狂熱者,在1978年就買了家中第一台電腦,非常龐大非常昂貴。
為了買那一台電腦,家中好一陣子都生活拮据-佩吉母親沒有為此吵離婚,證明她有這樣的丈夫與兒子絕非巧合。
追求志趣不變,方法道路靈活。
佩吉和布林後來都進入史丹福博士班,他們一開始想當學者。
他們父親都是學者,將學者視為未來方向,既是家庭的傳統與期待,其實大致上也符合二人的特質與才智。
博士班階段他們改變了想法。
史丹福大學是學術研究的重鎮,同時也是許多成功科技公司發源地,例如昇陽科技(SunMicrosystems),其中Sun其實是StafordUniversityNetwork三字的簡寫。
該校提供學生資源去進行有潛力的商業計畫,也是最早成立「科技授權處」的學校,這不是為了讓學校將成果據為己有,而是從旁協助學生取得專利。
史丹福的學生,都對於商業與科技結合的充滿興趣。
在史丹福,他們開始建構「世界最好的蒐尋引擎」。
而這個蒐尋引擎的原理,是基於學術研究,而且和學術界評價論文的方式相仿。
當他們愈來愈發現這個事業需要全力投入,而且可以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他們改變了人生方向,走上一個比較高風險的路。
後見之明來看,他們的決定是對的。
今天,我們如何教導年輕人看待自己的才能、興趣、志向呢?我們是否還追求各科「平衡發展」,成績與未來「先後緩急」分清楚,是否定了志向就「恆心毅力」走到底?也許不同環境、不同時空、不同人物,不見得所有經驗都可以套用,但佩吉和布林的學習歷程,仍然為我們開啟了某種想像。
講者:謝宇程研究員 好學生是怎麼樣待人接物? 也許我們心中會浮現一個類似「小叮噹中的王聰明」的孩子:上課安靜聽講,勤抄筆記,回家認真複習;下課路上遇到老師躬身行禮,被稱讚的時候要謙虛地說「沒有啦」,拿到梨子收下來留給弟弟。
卓越人士的學生時代 在我的「學與業」研究中,最近開始進行「卓越人士的學生時代」探討計畫。
我想知道,那些卓越人士是如何度過他們的年輕時代。
他們的思維、行動和選擇,都可能是我們教育的重要參考。
第一站,我從Google兩位創辦人:賴瑞.佩吉(LarryPage,下文稱為佩吉)及謝爾蓋.布林(SergeyBrin,下文稱為布林)開始。
[註] 佩吉和布林的家庭對他們的人格影響極大。
台灣的父母,是將孩子載往補習班的路上,或是引至發明創造的路上呢? 不溫不良不恭不讓 在我閱讀兩人的記載之中,首先讓我驚訝的是他們從小的表現,若在台灣包準會被當做壞孩子。
無論對父親或對老師,他們可從來沒表示出所謂「晚輩式的恭敬」,對平輩更是如此。
佩吉不是個愛聊天講話的孩子,但他從小就極為好辯,和父親就有許多知識上的深刻對話,常常針鋒相對,直指核心。
布林也有相同的特質,熱愛智力較勁,無論針對什麼主題,都希望找到一個說法或方案比別人更好,或是發現別人想法中的錯誤。
他常常和老師辯論,最後證明老師的觀點是錯的。
有趣的是,佩吉和布林兩人不會因為這樣的特質而交惡,反而因為彼此熱愛探究的特質而成為同伴,兩人後來也始終維持這個風格。
佩吉和布林總是不斷互相戲謔、鬥嘴,並和任何樂於加入戰局的人爭辯,但從不自滿與頑固。
佩吉和布林在年少的時候,花許多時間討論及閱讀,沒有邊界。
圖為某高中圖書館。
思想自由沒有邊界 布林的思考是有名的直接而快速,他有想法會立刻表達,毫不猶豫和任何人對話及互動。
在他讀書的時候,常常不敲門就進指導教授的辦公室,劈頭就說自己的新概念,在任何聚會當中他都是最先被注意到的那個。
佩吉沒有像布林那樣衝,他通常深思熟慮,在會議上不見得發表意見,甚至常常不被注意到,但他總是深入思考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當他深入思考後,也總會爭取發表他的意見。
但關於思想與談論事理,他們的共通點是:沒有邊界。
他們聊電腦、哲學,以及任何想得到的事。
這樣的模式發軔於他們與父母家人的相處模式。
他們從小探究與討論各種課題,家人從來不會說「不要問那麼多」、「先把要考的東西讀熟再說」。
佩吉和布林兩人的自主性在研究生時代極為顯著,也展現在空間利用與安排上。
他們原本被分到不同的研究室,但後來佩吉搬進布林的研究室。
布林堅持使用更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不用學校分配的椅子,而且他們用樂高做成一個電腦架。
他們在研究室掛滿盆栽以及藤蔓,並安裝了幫浦和自動澆水系統,幾乎成了熱帶叢林。
如果佩吉和布林生長在台灣? 如果佩吉和布林生長在台灣,可能不會被視為「好學生」。
或者,可能早年的時候被父母「調教」,被師長「糾正」成接近「王聰明」的模式。
他們是聰明人,為了生存、為了得到接納,想必也可以順利地改變自己。
但如此,他們後來是否還會直探事理的本質,進行沒有框架的創造發明? 在佩吉和布林的學生時期,他們不被卡在「尊卑」的框架之中,他們直接的目標是學習,他們最重視的是事理。
而幸運的是,他們身處的環境,並沒有那些容易被得罪、會受傷被冒犯的大人。
因此,他們可以沒有顧忌地成長發展。
[註]:賴利.佩吉的名字應是勞倫斯:Lawrence,「Larry」是Lawrence這個名字的常見暱稱。
相關課題,請參考:給兒女取什麼英文名字?看似小事,請別大意。
系列下集:好學生興趣志向該是什麼樣?Google創辦人不一樣。
讀者提問:(Q&A)在台灣環境中,孩子如何能順應心性來待人接物? 搜尋關於:會員登入追蹤訂閱《新思惟國際》文章專區講堂總內容*黃世宜老師謝宇程研究員蔡依橙醫師讀者心得講堂介紹活動辦法設計概念講者介紹講堂總內容*線上提問心得回饋常見問答統計資料會員評價從PTT到新思惟,改變生活,也看到更好的自己!從「心」出發–新思惟,貼「心」思惟教育不是注水入壺,而是點亮蠟燭。
網路講堂》提供我一個改變的出口
延伸文章資訊
- 1賴利·佩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佩吉為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的畢業生,擁有理工科學士學位;因其出色的領導才能獲得過多項榮譽,以獎勵他對工學院的貢獻。他曾擔任密西根大學Eta Kappa Nu榮譽學會的 ...
- 2拉里·佩奇 - MBA智库百科
- 3Larry Page | 新思惟網路講堂:我們來談教育
台灣的優等生常奉行「先後緩急論」:先取得學歷,先依照遊戲規則爭取到主流社會眼中的優勢 ... 布林和佩吉都有個相似之處,就是他們對想做的事情,會投入全力下去做。
- 4賴利佩吉學歷 - 如何做好生意
勞倫斯·艾德華·「賴利」·佩吉(英語:Lawrence Edward Larry Page,1973年3月26日-),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和互聯網企業家,1998年拉里佩奇與謝爾蓋·布林 .
- 5Google創辦人宣布退位!Sundar Pichai 接任集團CEO - 經理人
Google 創辦人賴利.佩吉(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宣布卸下Alphabet 執行長和總裁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