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的重量》——生命的沉重 - 明光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生命倫理對談》電影人生系列 第三回:困局人生(講員:雷競業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副教授) 移至主內容 關注生命倫理正視社會歪風 [簡体版] 搜尋 《靈魂的重量》——生命的沉重 × 錯誤訊息 Notice:Undefinedindex:HTTP_ACCEPT_LANGUAGE於eval()(/home/tlight/public_html/truthwill/modules/php/php.module(80):eval()'dcode中的第10行)。

生命倫理雙月刊34期(p.2)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5/07/2015《生命倫理對談》電影人生系列 第三回:困局人生 (講員:雷競業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副教授)   有人說當人死去的時候,身體會減少21克﹂;而這21克,便是靈魂的重量。

5月19日的晚上,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副教授雷競業博士,與大家透過《靈魂的重量》(21Grams)這套電影(香港譯名為《21克—生命可以有多重?》),一同去思考人生的困局。

墨西哥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AlejandroGonzálezIñárritu)在執導此片時,運用了非線性的敘述方式,並以跳躍的剪接手法,以現在、過去及未來互相穿插的畫面,來演繹積(Jack)、保羅(Paul)與基斯丁娜(Cristina)這三個本來沒有關連的人卻因為一場無心的意外,彼此的生活和命運從此糾纏在一起。

不過,這看似凌亂的表達手法,實際上清楚交代了三人的故事。

保羅是一位大學數學教授,由於心臟衰竭,他需要一顆「新心」來延續生命;積16歲起開始偷車、酗酒與吸毒,曾多次進出監獄,後來卻決志信主,全心全意的奉獻給神,堅決遵守聖經所說的每一句話;基斯丁娜是一個快樂的家庭主婦,有一個疼愛她的丈夫及一對可人的女兒。

三個不同背景的人,看似沒有相遇的可能,卻因為一場意外,改寫了他們的人生,也讓他們不能再視彼此為陌生人。

  三人的偶遇造就命運交織糾纏 積駕車趕回家參加派對,卻無意中撞死了基斯丁娜的丈夫及女兒。

由於基斯丁娜願意把丈夫的心臟捐出,於是,保羅便進行了心臟移植手術,擁有基斯丁娜丈夫的心臟。

經過移植手術後,保羅出於好奇聘請私家偵探調查捐心者資料,最後查出基斯丁娜。

那時,基斯丁娜深陷在喪夫及喪女之痛中,除了游泳,她亦重拾少年時的壞習慣,藉著吸毒酗酒麻醉自己的苦痛。

保羅其後開始關心基斯丁娜,之後由憐生愛,更讓基斯丁娜懷上孩子。

不過,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活得快樂,保羅的新心產生排斥現象,如果他等不到另一顆新心,只有迎向死亡。

至於基斯丁娜,當她發現如果積沒有不顧而去,她的女兒或會有不死的機會,為此她非常痛恨積,很想殺死他。

而保羅為了基斯丁娜,假意殺死積,讓基斯丁娜不用活在仇恨當中。

另一位主要人物積亦陷入信仰破產的困局中。

自從信主後,他不相信世上有「意外」的出現,因為他確信萬事都是按著神的旨意。

他除了撞死他人而深生內疚,亦感到被神出賣而痛苦不已。

他自殺不遂,最後跑到保羅及基斯丁娜那裡,強迫保羅殺死他,基斯丁娜忍不住發洩憤恨,瘋狂地用燈擊打積,為了保護基斯丁娜及停止一場極有可能發生的血案,保羅用槍射向自己肩膊。

  無常的人生打不破的困局 人生無常,人未能掌控自己的生命,甚至落入不同的困局中。

保羅在女伴馬莉鼓勵下換了心臟,由於心臟排斥,他卻需要等待另一顆新的心臟;他曾對醫生說自己寧願死在外面,結果他最後還是在醫院離世;基斯丁娜失去丈夫及女兒,雖然從保羅那裡得到安慰,但卻又要再次面對愛侶死亡;積悔改後希望按著神的旨意成為一個好人,無奈一場意外,讓他又重嚐監獄的滋味,信仰面臨破產,接連兩次企圖結束生命都失敗。

即使人無法打破困局,生命仍會繼續下去。

基斯丁娜失去丈夫及孩子的時候,以為自已經無法走下去,誰知又會與保羅相戀,甚至擁有一個孩子。

正如基斯丁娜的父親所言:「生命總要繼續下去」。

積離家出走,自殺不遂,最後還是返回妻子及孩子身邊,電影中沒有交代他如何處理信仰危機,但又正如積的妻子所言:「無論有沒有神,生命都要繼續下去。

」 或許是困局讓人的生命仿如沒有靈魂,正如保羅臨死前對生命的反思,他聽說當人死後,人便會失去21克,到底這21克有多重?這21克又價值多少?人生中失去的有多重?當我們失去的時候,有多少隨著這失去而消失?又有多少因著這失去而得到?   信仰沒有解釋人生的困局而是給人力量 如果要解釋無常人生,人生為何無法擺脫一次又一次的困局?其他宗教都會提供到不同的解釋,雷博士指出反而基督教不是為人提供答案,而是帶來耶穌本身。

生命是有痛苦的地方,有時人需要痛苦去體驗生命的真實,擁抱痛苦,繼續活下去。

積的信仰反映了很多教會宣揚著非黑即白的信仰,然而,人更需要去體會人生的複雜性,學習黑白不清楚的地方。

另外,教會亦要預備,幫助信徒以信仰面對生命的挑戰。

讓信徒可以在困局中,仍能活出有靈魂的生命。

關注範疇: 生命倫理電影人生系列雷競業電影困局人生體驗生命的真實非黑即白的信仰靈魂的重量21克生命總要繼續下去活出有靈魂的生命擁抱痛苦人生的複雜性人生的困局吳慧華 相關文章 《醫生怎麼還不來?》(TocToc) ——接納與同行,再困難的事也能面對 郭卓靈|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03/09/2021 電腦預約系統出錯,把一群患有強迫症的病人安排在同一時間接受診症,而醫生亦因為航機延誤,未能準時出現,令這六位病人都在候診室等待,被迫忍受彼此的怪僻。

在等待中,各人的強迫行為引起了誤會,亦產生了交流。

最後,在未等到醫生到來的情況下,他們決定先來個臨時自救之夜。

這輕鬆搞笑的西班牙電影改編自法國同名的劇本,內容關注強迫症患者。

電影讓我們看到這六名患者的日常生活,他們大多被自己不由自主的重複行為所困擾,甚至影響到社交或被人誤會,所以他們來到帕洛梅洛醫生的心理診所治療。

他們的情況有清潔僻、強迫計算僻、儲存物件僻、反覆檢查僻、物件擺放整齊僻、從不踏在線上、重複說話或忍不住說髒話(妥瑞症)等奇怪習慣。

不由自主的重複行為 上述的習慣,如果不是做得過多或失控,其實是一些很不錯的習慣,甚至是強項:清潔整齊、清楚計算、節儉、行事小心等……但相關的行為做得過多,其背後原因可能是因為一些強迫的觀念、憂慮或不安,令大腦形成自動迴路的狀況,不由自主地做出重複行為。

雖然是喜劇,但電影並沒有羞辱強迫症患者。

電影讓觀眾以輕鬆的心情去接收患者日常要面對的尷尬及孤單。

故事始於誤會,但大家卻由最初不能互相接納,甚至也不接納自己,羞於與人分享自己的困擾,然後慢慢做到了病友間的聆聽及鼓勵,他們最終都勇於說出自己的境況,甚至願意互相幫助,支持對方去改善病況。

專注力的轉移 改變習慣豈能一朝一夕?但他們卻願意嘗試,即使經歷失敗,他們卻發現了「轉移專注」,即大家在互相幫助的情況下,把專注力放在對他人的關心而非自己,從而減少病發的次數。

在這經驗中,大家也能體驗到在幫助別人時,其實也在幫助自己。

走在一起,就能一起經歷及一起發現,並數算改善了的情況和次數。

各人都會面對困難,但有同行者一起走、互相支持,我們就不會再單單看著自己的困難了。

電影 西班牙 醫生怎麼還不來 TOCTOC 同行者 《金屬之聲》(SoundofMetal) ——歸回安靜的旅程 郭卓靈|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20/07/2021 內心極憤怒的重金屬樂隊鼓手Ruben與女友Lou於巡迴演出的路途中,他的聽力突然迅速下降至失聰程度,不能恢復。

巡迴被迫暫停,Ruben更被安排入住教會開設的聽障人士互助社區,學習成為聾人及活在「安靜」裡是他的功課。

即使做得不錯,但他更想挽回事業及女友,所以他變賣了所有,植入了人工耳蝸,欲回去找女友及回復以往的生活,但…… 受疫情影響,電影《金屬之聲》未能於香港的戲院上映,讓觀眾在環迴立體聲中感受主角的聽力變化,這是極為可惜的。

因電影不單獲奧斯卡金像獎多項提名,更奪得最佳剪接及最佳音效,其音效能帶觀眾進出主角的世界,感受他聽覺的變化,這有助理解角色的心路歷程。

而片名《金屬之聲》中「metal」一字所指的不單是主角的重金屬音樂風格,還有他在植入人工耳蝸後,所聽到被扭曲、機械式、嘈吵和刺耳的聲音,與他之前所聽到的不再一樣。

未能接受現況、不惜一切追求 本片是公路電影,Ruben在人生頗如意時遭到磨難——失去聽覺,藉著事件讓觀眾了解到他的經歷及原生家庭。

互助社主持人Joe要他學習安靜,當感到躁動不安時就把想寫的東西寫出來,這似乎是一種操練,要安靜,就要把心中想到的,以筆代口一一傾吐出來。

當Ruben不接受現況,欲回歸以往與Lou所過吉卜賽人四海為家的生活,Joe提醒他:「地球會繼續轉動,而且可能是個很殘酷的地方,但對我來說,這些靜止的時刻,那個地方,是上帝的國度,而那個地方絕對不會遺棄你。

」 Ruben其實有能力可為聽障社區的未來計劃帶來貢獻,但他看不見自己對這社群有多重要,只想快點到外邊「世界」尋回自己的價值。

這就像我們總是看不到自己有多好,總想追求沒可能得到或已改變的事物。

於Joe眼中,Ruben的追求根本就是毒癮以外的另一種「癮」! 能安靜在神手中是最為幸福 我們或許都很在意別人如何看自己,並奮力追求心中的目標或夢想,但電影提醒我們在混亂嘈雜的世界中,所聽到的聲音可能會加增我們的不滿足和不安。

相反,若能找著心中的寧靜,並知道自己在神手中且不會被遺棄,這種幸福才是最寶貴。

金屬之聲 電影 寧靜 聲音 嘈吵 在神手中 《企鵝奇緣》(PenguinBloom)——學習與己與人真誠溝通 郭卓靈|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7/05/2021 布魯(Bloom)一家到泰國旅行,兒子諾亞(Noah)邀請母親珊(Sam)走上一塔頂拍照,豈料母親挨著的欄杆已霉爛,珊整個人掉了下來,傷及腰椎,自此下半身不能動彈,珊的心情也就一蹶不振,而諾亞也十分內疚,整個布魯家庭也一直處於陰霾中。

直至諾亞有天在沙灘中找到一隻與家人失散了的喜鵲,並帶牠回家照顧,整個家庭也因這頭小鳥的出現而改變…… 本電影是一部小品電影,根據一同名書PenguinBloom來拍攝,故事更是改編自真人真事。

不能走動的珊,遇上了一隻名叫「企鵝」未學會飛翔的小喜鵲……由照顧牠,到與牠交流,再到觀察牠的成長與勇敢的表現,她慢慢被牠影響著。

踏出一小步 珊發生意外後,令她的人生不能再像以往一樣:不能自己穿衣、不能自由走動、不能接孩子、不能上班、也不能再攀山涉水做她喜歡的戶外活動……如果未能接受生命中的巨變而只懂得眷戀以往的日子,那就會和珊一樣,久久未能接受轉變,也同樣會令身邊的人一直擔心下去。

因著小「企鵝」的出現,珊鼓勵著牠試飛的同時,企鵝亦引領著她走出屋外,令她享受到微風與陽光。

同行者的陪伴是十分重要,互相鼓勵及扶持讓彼此踏出一小步,成功感與改變的動力就會慢慢出現。

真誠溝通的重要 電影有兩幕戲令筆者感到十分深刻,第一就是珊與划艇老師及家人一起用午餐時,母親坦率的道出自己的擔心,而珊也努力捍衛自己的能力,兩者都直接講出自己的心聲,這是溝通的第一步。

另一幕,當珊知道兒子對自己受傷有著很深的內疚感時,她也直接面對面與孩子對話,承認自己受傷後心靈軟弱,但也表示自己沒有對兒子感到憤怒,而走上塔的行動,是大家一起決定的,她叫兒子不必自責。

這些對話,是很真誠,也能叫兒子的心得到安慰及紓解。

同行者可以是家人、寵物、朋友、教練……一個人同時可以有很多角色、身份,我們同時也可以是多人的同行者,互相陪伴,一起渡過困難的時刻。

這刻,你有沒有想起誰? 企鵝奇緣 同行 真誠 PenguinBloom SamanthaBloom SamBloom 電影 傳媒素養 逆境.重建.復原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週年研討會剪影 吳慧華|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4/01/2021 2020年11月6日,研究中心舉辦了「逆境.重建.復原」週年研討會,在此與讀者重溫當天的一些剪影。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教授 李樹甘教授曾在籌備研究之初表示,過去有些傳媒或香港人認為,香港人因為對生活不滿意,才走出來參與社會運動。

人們是否真的對生活愈感到不滿意,愈會勇於走出來參加社運呢?若是這樣的話,是否意味著只要改善香港人的生活,便能阻止人們「上街」?基督徒的行動又是否受到他們與神的聯繫及與人的聯繫影響,「香港基督徒心理狀態、信仰生命及社會參與研究」發現,事情並非如此。

李教授透過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ling,SEM),採用多個指標去反映潛在變數,估計整個模型因數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當受訪者有既定的政治取態,加上行動的時候(黃的傾向加上積極以符合自己政治立場的方式參與,藍的傾向加上積極以符合自己政治立場的方式參與),同樣會讓受訪者增加他們的同情關懷(情緒),然後,他們會感到與神及與人有更好的連繫,愈發感到有社會支援(來自家人、重要他人及朋友),之後抑鬱焦慮壓力會下降,生活滿意度提高。

李教授指出,若要復和,比同情關懷更重要的,是易地而處。

因為傾向黃的或會認為自己在關懷弱勢社群,傾向藍的或會認為自己在關心當中有沒有人受傷,兩者都覺得自己同情關懷他人。

至於易地而處,則是個人內在的認知層面,它既不會受到政治取態或是政治參與度影響,而且同樣會讓人感到與神及與人有更好的連繫,愈發感到有社會支援(來自家人、重要他人及朋友),之後抑鬱焦慮壓力會下降,生活滿意度提高。

簡單而言,只有同情關懷,相同政治傾向的人最終會愈發內聚,而如果人們懂得易地而處則不一樣,他們相信凡事都有兩面,並且願意試著去了解。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陳永浩博士 在回應「香港基督徒心理狀態、信仰生命及社會參與研究」時,陳永浩博士認為面對社會運動,教會似乎不易受到衝擊,但其實她是受到最多衝擊的。

一個人不容易因為老闆的立場而辭職,但卻會因著牧者的政治立場而選擇離開教會。

陳博士闡述教會歷史中,基督教某程度上是善於分裂的,從馬丁路德開始,以前教會便會因為神學觀、教義觀不同而分裂,當代教會也可以為到敬拜是用詩班還是用band隊(樂隊)而分開兩堂崇拜,教會從過去分齡牧養,到現在分色牧養,教會一直都用分裂去解決問題,陳博士認為這不涉及對錯,只是教會既然存在著一種「圍爐取暖」的氛圍,牧者便要多加留意。

  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余達心牧師 余達心牧師在研討會上為大家帶來兩句口號:「一、復和始於聆聽;二、復興始於反省及檢討。

」前者指到教會可以搭建一個平台,讓信徒分享他們過去一段時間的感受;後者指到教牧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及責任,與信徒一起掙扎,並且同行。

在論壇時段,擔任主持人的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先生問道:「教會中有甚麼人可以做中間人,幫助意見不同的雙方可以復和?」余牧師認為若要復和,牧者無法逃避,需要主動認罪悔改,做榜樣,這一份謙和的心非常重要,就如保羅在腓立比書四章5節所說的「讓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和修版》),「謙讓」這字意指在法律上人本來可以「打贏」官司,為了對方的好處而放下自己的權利,然後選擇與對方和解。

這正是牧者顯示牧者風範的時候。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創堂牧師何志滌牧師 何志滌牧師分享了自己講道時被人投訴的故事:他從開始時自己如何生氣,不情願,到神如何安排環境,在靈修中給他話語:「用愛心說誠實話,隨時說造就人的好話。

」最後在和諧的氣氛中,他與投訴者對話。

何牧師的分享帶出了表達情緒,真誠的溝通非常重要。

在論壇時段,蔡志森先生問道:「現在要政見不同的人一起或有衝突,分色牧養又會否產生其他問題?」何牧師表明一定不會贊成分色牧養,因為《聖經》談的是「一主、一信、一洗」,都是「一」。

對於過去教會分齡牧養,何牧師也表示他在反省,因為當一個家庭的老中青所聽的道不同,在信仰上一家人的距離會否變得愈來愈遠?     精神科醫生李耀基醫生 在回應現場參加者的分享時,李耀基醫生確立情緒或壓力會影響生理不適,有些人知道自己有此狀況,這是好的過渡,但有些人接受不到,又或者不知道心理影響生理,不懂得找人幫忙,尋求心理醫治,這樣他們即使多做幾次身體檢查也難以找到生理出現問題的原因。

另外,有些人因著種種原因,未必懂得表達自己的情緒,同行者只能盡力陪伴當事人,幫助他們找出情緒的來源。

對於易地而處,李醫生指出這是復和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只是,如果當事人有很多情緒,便難以易地而處,所以最重要還是先處理當事人的情緒。

幫助者可以帶頭,在幫助當事人期間,示範如何易地而處,讓他們有模範可以學習。

  香港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董事會委員及家庭治療臨床督導郭志英博士 郭志英博士認為要修補創傷,其實真的要等到事情完結之後才適合進行,如果一邊幫助當事人處理創傷,另一邊他們卻繼續捲入事件中,這是沒有意義的。

創傷是指自己同其他人及社會割裂,除了關乎個人,也關乎社會結構問題,如果能思考每個層次該如何處理,這樣的修補會比較全面一些。

修補的出發點建基於真理中,使人與神和好,並且人與人之間復和。

重要的是教會可以建立安全的平台,讓大家能分享自己的情緒,讓人被聽見及看見,感覺自己的存在。

在紛亂的社會,信徒也可能很混亂,信徒需要多祈禱,見證神在自己裡面,聖靈在自己裡面,才可以面對所做的一切。

  中國神學研究院天恩諾佑教席教授(神學科)雷競業教授 雷競業教授建議大家要開始培養靈命智商(SpiritualQuotient,SQ),自己先開始學習,進而教導下一代。

他指這個世界是有患難的,我們不要期待這個世界很平安,這個世界有很多事情要發生便發生,是我們不能控制的。

我們以前經常講生涯規劃,希望自己可以抓住很多東西,但現在需要培養一種心態,當發生不能控制的事情時,我們能否有一種合乎基督精神的心態去回應。

雷教授分享到他很滿意自己的人生,他2000年回港的時候,已預計香港會愈來愈沒有自由,但他指出他的人生是否快樂,與政治無關,而人生最寶貴的便是與神,與摯愛及家人有美好的關係。

《聖經》說「愛裡沒有懼怕」,對待家人或不同意見的人,即使不明白,也可以學習接受他們便是如此。

在提問時段,雷教授指出牧者沒有辦法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要,但人有基本的情緒,不同政見有不同的追求,中間或有憤怒。

他不會理會會眾追求的政見是甚麼,只會幫助會眾處理在追求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做一個他們可以信任的人,陪伴他們渡過。

  我們非常感謝旺角浸信會於當日借出場地,以及在場同工提供的支援和協助。

在疫情下,仍無阻近100位參加者前來參與當日的研討會,一同探索重建及復原之道。

重建及復原之路是漫長的,一次的研究會絕對不足以解決參加者的各種困惑或難題,但盼望是次研討會能讓大家對重建及復原仍然有所期待。

逆境重建復原 復和 李樹甘 陳永浩 余達心 何志滌 李耀基 郭志英 雷競業 情緒 修補關係 蔡志森 抗逆 社會抗爭 《陽光普照》(ASun)——愛,不等於了解 郭卓靈|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24/11/2020 教車師傅阿文與太太琴姐育有兩子,但阿文常說自己只有一個兒子阿豪,下年將升讀醫科……的確,大仔阿豪,才貌出眾、善解人意,從來不用別人擔心;而次子阿和,卻因與友伴菜頭一起砍掉仇家的手而入獄,又令女友懷孕……父親偏心似乎有道理。

但阿豪突然跳樓自殺,令全家人的關係起了變化。

多年後菜頭出獄,對阿和多番滋擾,令阿文不得不出手保護唯一的兒子。

闊別多月,10月電影小組終於可以用面對面形式,跟參與者交流。

是次我們討論台灣金馬獎得獎電影《陽光普照》,電影勇奪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多個獎項。

「陽光普照」在人生中不一定絕對的好,因為當一個人由始至終都被人認為那麼好,那種壓力就像電影中哥哥阿豪所面對的,總是要似陽光般照耀他人,卻找不著一處可遮蔭的地方,藏起自己的脆弱。

而電影中提到司馬光打破大缸而找著自己的故事,是源於一自殺死的台灣小說家袁哲生作品《寂寞的遊戲》。

而編劇稱這位在朋友眼中溫柔友善樂觀的作家,就是阿豪角色的原型。

[1] 把這電影說成是公路電影並沒錯,雖然它不似傳統的公路電影,角色在一段特定的路上認識、改變心態。

導演就把人生比喻走在路上:角色走在路上、到山上、上囚車,寓意開展人生新階段;爸爸是教車師傅、小兒子是在車房為人洗車……這都是一些「符號」,叫觀眾知道在人生路上有時要學習駕駛、有時要休息、前進、洗刷更新、選擇方向…… 爸媽如何能與子女同行?如爸爸般教導學生背熟口號就可以駕駛人生?或如媽媽般慢慢察看,總不放心,就一直陪伴兒子走下去?電影最後一幕很有意思:媽媽坐上了阿和隨手「借來」的單車,倚在他身後,車緩緩前行,看著路上風景,她開始明白為何阿和兒時總喜歡在她騎單車時坐在她身後,亦同時感到阿豪所喜歡的「一半陽光、一半遮蔭」。

了解,可能就是坐在他的位置去感受吧。

  [1]小川林:〈陽光多麼充足溫柔——《陽光普照》的阿豪與小說家袁哲生〉,鳴人堂,2020年2月20日,網站: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3012/4355230(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10月20日)。

電影小組回顧 電影 陽光普照 ASun 傳媒素養 父子 親情 互相了解 《婚姻故事》(MarriageStory)——聆聽溝通要及時 郭卓靈|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29/06/2020 Charlie在紐約是一位成功的劇團導演,賢內助Nicole在他身邊扶持,亦於他創作的戲劇中擔任出色的女主角,但Nicole多年來覺得失去了自己,也不被尊重,當她發現丈夫與另一女子有染,就成為離婚的導火線。

而事件在律師的介入後,兒子成為了兩人爭奪撫養權的磨心,兩人踏上分離之路,婚姻更是難以回頭。

明光社在6月再次以網上會議形式與大家討論電影,更請來本社副總幹事傅丹梅女士(Helen)與大家以電影《婚姻故事》分享夫婦溝通、復和及處理離婚事宜等內容。

有說本電影是編劇及導演NoahBaumbach的自傳,但編導自己卻說他在創作中,做了大量的資料搜集,訪問了不少婚姻訴訟律師,也和自己的同行和朋友暢談各自的婚姻經歷,最終寫成了這個劇本。

某程度上,這電影可說是表演、戲劇界的離婚群體現象。

電影中的兩夫婦性格都好勝,而Nicole長年累月相夫教子,努力做好Charlie對家庭及在劇場上的要求,但她感到自己的需要被忽略,並失去了自己,二人因丈夫出軌而鬧離婚,這其實只是導火線。

Helen認為電影中的兩位主角走到離婚這步,只因一切發現得太遲:兩人太遲了解、太遲溝通、太遲回轉和太遲讓步。

Helen認為電影有多處情境,兩人的態度軟化,婚姻應該是有機會挽回的,但大家都沒有好好把握。

而在處理離婚事宜上,若兩人自己處理,配合調解員、輔導員等中立人士,會遠較有利益衝突的律師好,因為律師都是想贏官司,會令事件變得複雜,並且收費昂貴。

Helen認為電影有很多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

例如在溝通上,有很多不同的情況可能會出現:彼此也許可以冷靜溝通,亦有可能會因未能好好聆聽而持續失望;吵架未必是壞事,因為起碼可以把內心的話說出來。

電影中,一幕吵架的場面,最初二人本是和平討論,因Nicole把事情拉址到Charlie的父母,攻擊對方不堪的原生家庭,令他情緒崩潰,痛斥對方「去死」,但最後卻又向對方道歉,互相觸摸、安慰對方。

身體語言在溝通上是十分重要的,當婚姻難以挽回的時候,起碼不應將關係進一步撕裂。

電影小組 婚姻故事 傅丹梅女士 婚姻 電影 溝通 聆聽 戲如人生的疫症電影 郭卓靈|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09/03/2020 戲如人生的疫症電影 在近日疫情的影響下,相信大家會減少外出,應很少到戲院看戲吧。

除了可在家中收看免費電視頻道節目,網絡發達亦令大家可安坐家中,付費看看電影頻道、串流平台。

而這陣子的疫情,令筆者想起許多有關疫症、病毒爆發的電影,它們的內容大多探討想超越極限、恐懼、貪念等人性抉擇帶來的影響。

超越極限 人類有時都想超越極限,發展超越人類及自然的東西,如透過生物科技、超級藥物,希望可以不生病、不死,又或是以超級病毒用作戰爭用途。

電影《屍殺列車》(TraintoBusan,2016)、《魔間傳奇》(IamLegend,2007)就是因為生物科技公司或醫藥公司的研究出錯,引發出大規模的病毒傳染。

面對死亡的恐懼 當病毒大規模傳播,眼見很多人病倒、受苦及死亡……深怕自己或家人會被傳染,相信這種恐懼大多數人都會明白。

而死亡的恐懼會影響我們對人的信任與溝通;人們也會因為恐懼或假訊息,而做出很多不道德、不合理行為。

《蒙上你的眼》(BirdBox,2018)及《韓流怪嚇》(TheHost,2006)兩部電影雖與「疫症」無關,卻講及當人類面對不能估計的危難時,會因為想自己生存而出賣別人、忽略別人感受,更會失去理性,亂傳及誤信謠言。

因貪念製造混亂 疫情蔓延使社會人心惶惶,有人更會藉機散播錯誤的訊息斂財,也會有媒體編造陰謀論……電影《世紀戰疫》(Contagion,2011)以2003年沙士疫情作藍本,亦使人聯想到現時的疫情。

劇中的病毒來自蝙蝠及豬,病人呈類似感冒的病癥,病毒一直傳染出去。

陰謀論者及造謠者卻指病毒是生化武器、以及不應相信政府與藥廠合作研發的疫苗,目的其實是想售賣藥物、推高價格。

而有關藥物雖未經證實有效,但其消息卻在社會流傳,人們便湧去藥店購買,造成混亂,更使感染者與健康者聚在一起,加速了病毒傳播……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在電影中看到現實相近的情況,不是罕見,但我們會否從中可以領略一些教訓,使我們在現實中可以關心別人多些、冷靜理智多一些?當然,作為信徒面對疫情、面對死亡,我們更應尋求從神而來的愛心及平安。

疫症 恐懼 貪念 電影 人性 屍殺列車 魔間傳奇 蒙上你的眼 韓流怪嚇 世紀戰疫 Contagion 閱讀傳媒 電影《淪落人》——能當予夢者也很不錯 郭卓靈|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22/01/2020 由於電影小組未能於去年底如期舉行,沒法和已報名的朋友一起討論《淪落人》這部讓人滿有盼望的溫情小品,筆者實在感到十分可惜,因此仍希望透過文字跟大家分享一下這電影。

每個人都有夢。

這電影裡的Evelyn或許是編劇和導演陳小娟的寫照。

按網上的資料,了解到她年少時已有電影夢,她是在發展了自己的金融工作、網絡生意,家庭經濟有了基礎後,再努力到學院學習,編織自己的電影夢。

見到她一路走來的經驗和所得的不少獎項,知道她必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這電影的資金,其實是來自她在2017年參與第三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大專組)獲獎時得到的獎金。

她更憑《淪落人》獲得不少電影獎項的提名,並獲得2019年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編劇、第13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導演及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

[1] 演員方面,黃秋生及菲律賓演員CriselConsunji把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演活了。

秋生的演技當然是一種保證,肢體演繹細膩,他亦因而奪得不少頒獎禮中的最佳男主角/男演員的獎項。

他飾演的梁昌榮雖然半身不遂,但仍然充滿生命力,電影的角度,並沒有歧視殘疾人士,或質疑他們的能力,他對自己失去信心,在經過新來港的菲傭Evelyn的照顧及鼓勵後,重拾起做人的尊嚴,也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喜樂。

而Crisel的演出也令人眼前一亮,憑飾演Evelyn一角,她獲第13屆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及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新演員。

Evelyn沒有放棄追夢,也不甘順服於父母安排的婚姻之下,反映出她與一眾同鄉對女性命運、對生活的看法的不同。

梁昌榮與Evelyn同是在生活中陷入了困境,同為「淪落人」。

但兩人相遇,互相認識、理解、信任、扶持,就令對方都感到快樂和有勇氣繼續向前。

而電影的英文名稱為StillHuman,相信所指的是作為人,應該還有自己有的夢想,人和人應該可以溝通和幫助,對將來應該還有期待。

意像 電影是以鏡頭說故事的媒體,導演用了很多意像來代表這些重要的東西:井與天、步伐的改變、木棉花、揮春和電影開始與結尾相片的變化……分別講出了絕望/希望、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和夢想。

.井與天 昌榮住在井字型的舊式公屋,天井可能會給與大家一種困局的感覺。

昌榮在夢中就曾想自天井跳下、Evelyn感到絕望時在天井呆望井底等鏡頭,都顯示出困境絕望的感覺;但當Evelyn收到新相機,可以拍照尋夢時,鏡頭又帶我門由井底向上看天空,雖是坐井觀天,似是往有希望的方向的進發,也是一種對夢想與自由的盼望。

  .步伐的改變 昌榮跟Evelyn二人最初的步伐是,一個衝,一個急步跟著,並不協調也沒有互相遷就。

代表著兩人對對方的語言、文化及想法等……都不理解。

但經過相處和溝通後,兩人可以一起走,而昌榮的電動輪椅還可以載著Evelyn「飛」,與昌榮及後去幫她做一個作品集,介紹給別人去幫她,有同一個意像。

而當昌榮的電動輪椅不能向前行,Evelyn推他前行,兩人互相幫助和接納,也是關係的一種互動及改變。

  .木棉花 有說木棉花花語是珍惜眼前的幸福,而它的花又可以入藥,花落後,仍有木棉棉絮往外飄,傳播種子。

生生不息的循環,代表生命在何時都有其用途。

記得有一幕,昌榮坐在輪椅看著剛落下的木棉花,說:「我以為人生再沒有值得期待的事,但原來還有。

」而昌榮亦真的在那刻正幫助Evelyn達成她的夢想。

  .福到與夢到 對於中國的傳統,新年將福字揮春倒貼就是福「到」的意思,在分享中國的傳統時,其實也在鋪排著兩人的夢「到」,而兩人的夢都是藉著對方的幫助而完成。

  .家中相片的轉變 相架中的照片,往往是一些值得記念的時刻,昌榮家中一直放著的是陳舊、以往的照片,也可能令他憶起傷心的往事,如前妻相片,健全時和妹妹的合照。

但經過Evelyn照顧的一年,家中的照片,顯示了昌榮的心境和與人的關係轉變了,有妹妹、好朋友和Evelyn的合照,也有兒子大學畢業的照片。

  有趣的語言 編導描述了昌榮跟Evelyn互相學習英語和廣東話,為電影加添了一些趣味和意義。

除了福倒(到)之外,也使用了一些長者常用的字如「茶煲」(trouble),「蛇呱」(scared),這些是中英文相似的音,通用的字,使Evelyn能明白多點廣東話。

另外,昌榮雖然英語不好,也會知道sincerely(真誠地)是不能串錯字,也是給人一種提醒。

電影中還有兩句英文,翻譯成夾雜了粗口的廣東話,也令電影增添了趣味。

一是將Bigthankyou譯做「多撚謝」,明顯是昌榮作弄Evelyn的,但經Evelyn真誠地說出來,又是一種可愛,在戲院中也令觀眾頓時爆笑了出來。

還有是中國文化中難以說出口的「Love」(愛),昌榮就乾脆將它說成「黐乸線」,當兩人分別說出這個字時,由Evelyn道出:「我『黐乸線』你!」,卻又令人產生了一種感動。

這兩詞確是編導的一個絕妙的運用。

  人與人關係的建立是種選擇 當兩個生命,兩個互相不了解的淪落人在同一個空間相遇,他們是保持距離,剝削、猜忌對方,還是努力去拉近與對方的距離,去了解對方,使對方信任自己?這是種選擇。

朋友、家人、主僕……可以選擇個人利益行先,惡言相向;也可以選擇互相了解及扶持,好言相對。

這電影可能只是個童話,兩個淪落人會選擇為了和對方有進一步溝通而學習對方言語,也想鼓勵對方而行動:送相機予對方或拍有夢想者的人物照片給對方看。

見到對方放棄自己,會選擇鼓勵對方面對自己的不幸:「你無法選擇不坐輪椅,但你可選擇怎樣在輪椅上坐。

」與對方一起去頒獎典禮,選擇令對方有體面地一起參與,而不選擇放棄對方。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選擇不溝通,不善待家人的,大有人在。

  予夢者 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能力成為別人的予夢者(DreamGiver),就算自己在很不濟的時候,也未必不可以幫助其他人。

好像昌榮和Evelyn,他們只是主僕關係,在經歷淪落的階段,在幫助對方達成夢想後,自己的夢想也達成了,生命又會繼續向前走,並且有勇氣面對往後的挑戰。

雖然兩者走向不同的方向,也不再同步,但有些幫助,別人會銘記於心。

電影中Evelyn還有句名言:「Livingcannotwait,dreamcan.」(生活不能等;夢想可以。

)筆者認同這話,生活最基本的,當然要先照顧好自己和家人的需要,有飽飯吃是重要的。

但如加上以下的一句,則更好:「但不要把它給忘記了。

」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追夢,但電影的編導做到了。

相信她也曾受過不少予夢者的幫助吧。

下一位追夢者或是予夢者,是你嗎?   [1]〈陳小娟〉,維基百科,2019年9月12日,網站:https://zh.wikipedia.org/wiki/陳小娟(最後參閱日期:2020年1月15日)。

電影小組 淪落人 黃秋生 陳小娟 港產片 追夢者 予夢者 CriselConsunji 傳媒素養 電影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Endgame)——能面對過去才能突破自己 郭卓靈|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3/01/2020 我們認為的英雄,普遍都是很厲害,戰無不勝。

但希臘神話故事裡的英雄,雖有異能,卻流落一方,有許多遭遇,面對心底過往悲劇性的負擔後,再回到自己的位置,戰勝敵人。

電影小組再次請來精神科醫生李耀基(YK)以榮格(CarlGustavJung,1875-1961)的心理學角度去分析復仇者聯盟中的六位英雄。

  YK認為六位英雄心中都有自己的夢魘與解決方案: 英雄 夢魘 解決方案 鐵甲奇俠 IronMan 內心十分脆弱,相信武力可以保護地球,亦製造了一個鋼鐵外殼保護自己,成了保護地球的英雄,但其行動卻全由心中的恐懼驅使。

由於自小失去父母,自我中心。

回到過去與父親重聚,從他口中知道自己有多重要,感受到父愛,心裡的恐懼消失了,並願意作出犧牲。

雷神奇俠Thor 萬人擁戴的皇子,也是個沒長大的孩子,輸了就生氣、發洩、一蹶不振(有點像部份港孩)。

經不起失敗的英雄,經睿智的母親安慰及擁抱後覺醒,重新得到力量。

變形俠醫Hulk 因意外而成為英雄Hulk,這是因為他的黑暗面——憤怒,為自己的能力感到羞恥。

電影中,當他想變成Hulk時,卻一直未能做到。

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能夠幽默地嘲笑自己,接納自己的憤怒,與自己的黑暗面共存,並好好控制和運用它。

黑寡婦 BlackWidow 鷹眼Hawkeye 黑寡婦想成為母親,但因她沒有子宮,不能生育,聯盟成為她的家庭及她的所有,一直不想失去任何一位家庭成員。

鷹眼放手讓她跌落山崖,讓她以犧牲去成全整個團隊,令團隊繼續可以前行,彰顯了母親保護孩子的特性。

美國隊長CaptainAmerica 一直都以大局、大原則為重,並以「和理非」的態度保護大家,一定要正面、主持正義,卻失去了自己,看似沒有自己想要的東西。

回到從前與自己對打,用謊言來戰勝五年前老是遵守規條的自己。

最後找回自己的人生,回到從前與愛人一起。

  最後,YK認為英雄故事的「打怪獸」,只是一種手段,令英雄去面對自己心裡的陰暗處,最後的勝利不僅戰勝了敵人,同時亦戰勝了自己,使自己成為更成熟的英雄。

當各人都能戰勝自己、做回自己,才是真正的「endgame」(遊戲結束)。

復仇者聯盟4 終局之戰 李耀基醫生 心理分析 Avengers Endgame 英雄 電影小組 電影 變形俠醫 傳媒素養 人肉搜尋(Searching)——失去了才知道從來不了解她 郭卓靈|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1/11/2019 一個生活在美國聖荷西的亞裔快樂家庭,由於太太Pamela在兩年前病逝,令男主角Kim與女兒Margot的關係變得疏離。

一晚Kim錯過了女兒的來電,第二天早上開始他就再沒有女兒的音訊,只得報警。

透過女兒留下來的一台手提電腦,他開始透過她使用的社交平台、直播平台及即時通訊軟件等來追尋她的蹤影,更發現有人曾於網上偽裝成一名女性來接近Margot……在追尋女兒的過程中,Kim才真正了解她的心事及想法,並反思自己與她一向的相處方式。

基於時局和交通問題,電影小組雖然沒有正式舉行《人肉搜尋》的交流聚會,但因這電影十分貼近現況,亦是第一部由亞裔美國演員主演的荷里活主流驚悚片,無論拍攝手法與及當中所探討的內容都十分值得關注,所以想與大家分享。

電影其中一個特色是拍攝角度,以電腦螢幕、電腦鏡頭及閉路電視為主要的拍攝角度。

大家平常用以監測及記錄的渠道,在電影中就是觀眾看著網絡用戶Kim的方式。

我們看到他如何透過視像通話與女兒溝通;如何欲言又止,把本來想講出來的關心說話打出來,然後刪掉或更改;如何不懂善用電腦來溝通,甚至想以虛假的方式於社交平台中建立關係與信任,並顯示自己美好、有愛心的一面,而事實並非如此。

而更甚者是他們對自己根本沒接觸過的人或事情給予無情的批評或回應。

由資訊科技的應用去到溝通文化,上述說的網絡溝通情況,一樣會影響家庭關係。

現代人生活忙碌,很多時都未能每天都抽空與家人傾談,只有以手機的即時通訊方式與家人說兩句,或以一兩句文字回應,如回不回家吃飯、現時身在哪裡……很可能父母或子女真正的一面,以及他們真實面對的困難、心裡的想法,根本從沒講出來。

電影中父女的溝通最吊詭的地方是他們都很愛對方,深怕提起了已病逝的太太/媽媽(Pamela)會令對方傷心,因此兩人就沒有再談過她,父女的溝通一開始就有了障礙和隔膜。

因為怕傷害對方,反而導致不敢深入溝通,這不是很可惜嗎?正好提醒大家,溝通是要開放地聆聽、理解、同理心與接納,要不,我們可能會失去了寶貴的親情與友誼。

Searching 電影 傳媒素養 溝通 社交網絡 人肉搜尋 小偷家族(Shoplifters)——血緣與親情並非必然聯繫 郭卓靈|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6/09/2019 東京舊區裡,一對殺人犯男女治與信代,二人住在一直靠退休金和津貼過活的婆婆初枝家裡,並與在車上拾回來的小義子祥太一起合作偷竊,以維持生活,初枝亦收留了離家的少女亞紀,沒血緣關係且又被遺棄的五人恍如一個小家庭,互相支持著大家繼續生存。

他們好心收養了被虐小女孩樹里,令家庭增添一員,大家的愛心溫暖著她。

後來初枝離世,加上祥太偷竊被捕,令這個隱形家庭曝光,短暫的溫馨時光亦終結。

幾位被家庭、社會遺棄的人,以不道德方式生活著,並走在一起成為了一個「家庭」,沒有血緣關係,但可以有親情嗎?還是只是以金錢維繫著這個家?導演是枝裕和以溫婉的手法在電影《小偷家族》中,慢慢逐層揭示他們的過去。

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因著要生存便會牽涉到金錢,但仍然留有親情:父子情、母女情、婆孫情、兄妹情……這正正質問著觀眾:你們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當中有親情、有愛嗎?有拋棄過家人嗎? 電影獲得非常高的榮譽——第71屆康城影展金棕櫚獎(最佳電影),但為何日本政府卻對之態度冷淡,甚至認為電影抹黑日本形象、得獎乃日本國恥?因為電影觸及了許多社會問題,如長者孤獨死、小孩在家暴中成長、人們因經濟衰退沒工作而偷竊、少女在風月場所出賣身體及有人為了騙取養老金而不向政府申報親人過世等問題。

電影亦指出孩子成長所需要的是身教。

當他們感到被愛時,他們會懂得以愛回應,亦會知道自己是重要的,會拒絕別人不好的對待。

同樣,當家人教的是不好的價值觀,小孩子也會十分「入腦」(記在心裡)及以此來生活,就如治「爸爸」讓「妹妹」樹里參與偷竊,祥太「哥哥」也常常偷東西,她就會以為這是正確的並加以模仿。

這跟祥太一直認為在家讀不成書的孩子才要到學校上課的情況一樣。

然而,如果能夠有自省的心,可以透過不斷發問及觀察來作批判思考。

正如祥太會不斷問偷竊是不是壞事、這行為對別人造成的影響,以此來反思親人的偷竊行為是否正確,且不再被錯誤的價值觀繼續影響、潛移默化,而做到明辨是非。

電影小組 小偷家族 血緣 親情 兒童成長 價值觀 關愛 家庭 電影 傳媒素養 與神同行1、2(AlongwiththeGods)——道歉的勇氣與寬恕的力量 郭卓靈|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22/07/2019 三位地獄使者(江林、解怨脈及李德春)於地府當律師,帶亡魂經過七地獄接受審判,讓他們知罪或轉生。

兩對兄弟(現代:金自鴻與金秀鴻、古代:江林與解怨脈)分別各自做錯事而不敢向受害人認錯,牽涉的人包括他們的母親、父親及好友。

到金自鴻鼓起勇氣想道歉時,卻因意外而死亡;江林卻是後悔想救回父親,卻救不到,並未能向他認錯。

兩部電影的特技製作精細,很仔細描繪了佛教中的地獄,如殺人者會被火燒、對人冷酷者會被冰封、說謊者會被拔舌,亦如漫畫所說,無罪的義人可以轉生(即佛教中的六道輪迴中的人道)。

電影故事與改編的同名漫畫很相似,但編劇將漫畫中不同的故事人物變為兄弟,又或是將多個角色的功能集於一身,令故事簡化及集中一些。

很有趣,電影雖然以佛教中的地獄作為背景,但審判、認罪、道歉、諒解及寬恕等元素卻是十分重要、明顯。

而且,安放在人心裡的良知,讓犯罪者良心長期受責備及不安亦是一個重點。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去向受害者認錯及道歉,電影中,亦只有解怨脈有勇氣在死前向李德春道歉,而其他的角色:金自鴻、江林及活埋同僚的朴武信中尉都缺乏勇氣,未能及時道歉。

另外,「寬恕」亦是電影的一個重點。

第一集,金自鴻的母親以15年等待兒子回來,並對他完全寬恕;及第二集江林的父親以1,000年等待兒子說出真相及悔罪等劇情,都可反映這一重點。

寬恕別人在基督教信仰中十分重要,然而卻不容易做到。

筆者亦十分同意電影中,成造神(家神)所提出的方法:把事情倒過來看,想想就明白。

其意思就是叫人們倒過來在別人的處境中想想,才會明白他們的難處。

如我們這刻未能寬恕,請求神開我們的眼睛、心懷,求祂讓我們體會祂對我們憐憫的心腸,不容怨恨憤怒充塞我們自己的心,以致既不能領受神的憐憫,也不能憐憫他人。

  電影小組 與神同行 寬恕 認罪 後悔 勇氣 原諒 電影 挑戰者1號(ReadyPlayerOne)——不能遺忘的真實世界 郭卓靈|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20/05/2019 虛擬現實遊戲世界「綠洲」的年輕玩家韋德,與其他遊戲的獵蛋客一樣,為尋找遊戲創始者哈勒代藏於「綠洲」的三條鑰匙、獲得彩蛋及「綠洲」的經營權,故以自己的虛擬角色身份去接受挑戰。

他在「綠洲」認識了多位好友,一起闖關,並仔細了解到哈勒代的心事。

他更打敗了敵對廠商創新線上企業,取得彩蛋和經營權。

韋德不單與夥伴一起管理「綠洲」,更學習到現實生活的重要。

電影小組當晚,各位來賓都樂於分享對電影的感受、看法及對電影中有關80年代的彩蛋的回憶。

當中,不少朋友都喜歡史匹堡的童心,這也可以從他過往的作品中看到。

電影內容取自2011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後來被華納兄弟買下電影版權,改編成電影劇本。

而電影中要闖關的遊戲被簡化了,使我們專注於三條鑰匙,它們也代表著哈勒代的想法。

第一條鑰匙是要在賽車比賽勝出才能獲得,當所有人都以為只有向前直衝才能勝出時,大家會否像主角般,停下來細思有沒有其他辦法?是否一定要遵守死板的遊戲規條,可否打破它們?另一方面,由於哈勒代自小把自己關在房裡玩電玩遊戲,而缺少了和他人相處的技巧與勇氣,以致他不敢踏出一步與所愛慕的人跳舞、表白。

所以第二條鑰匙是他反省要勇敢的踏出一步。

而最後一條鑰匙,就是關於對遊戲世界的態度:不求勝出,只求好好玩遊戲。

原本「遊戲」是讓我們放鬆、娛樂,也有用於學習,因為玩遊戲時,我們可以不怕犯錯並一再嘗試。

但遊戲文化現在變得只以贏為本,遊戲被設計成要課金(即付錢)買武器就能快速過關,而不是讓人慢慢進步。

當晚,我們討論得最多的,就是虛擬世界對我們的影響,因著現實世界的不理想、壓力,使超現實的虛擬世界變得吸引,叫我們留戀,亦因著它的影響力的提升,令我們沉浸在當中忽略了現實生活,亦使人與人之間的身體雖近,但心靈卻很遠。

科技發展會繼續倚重網絡,VR(VirtualReality,虛擬實境)世界亦會繼續走向完美影像,這為我們帶來便利,但我們會否沒有節制地投放更多時間在其中,影響了現實生活?這是每個人都要反省的問題,並要在現實與虛擬世界中作出選擇。

挑戰者1號 ReadyPlayerOne 史匹堡 VR 彩蛋 獵蛋 Halliday Wade 電影小組 電影 新媒體 真實虛擬 甜味人間(An) ——「活著」就是打開心靈去感受世界 郭卓靈|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25/03/2019 為了生活,千太郎才當上豆沙餅店的老闆,賣著自己也不吃的燒餅,困在自己追悔的過去裡。

老婆婆德江到來並當上了店員,藉著教授烹煮紅豆蓉,與紅豆溝通,讓千太郎領略生命的意義,而德江的心靈亦因著可以從痲瘋病院走到社會工作,得到短暫的滿足。

後來,因著社會對痲瘋病人的歧視又令兩人再次受挫……然而,兩人感情就像母子一般,令千太郎想承傳德江的手藝及希望。

帶領大家欣賞這套電影的資深影評人黃肇峰先生表示,選擇這套電影的原因:第一是想向電影中已故女演員樹木希林致敬,第二是因為我們正值經濟低迷、前景暗淡,想給大家一點鼓勵。

電影男主角千太郎因著以往未能彌補的錯失而變得頹廢,過著毫無活力及盼望的人生,他因為沒法子向母親表示對不起,心情一直十分低落,意志消沉。

而女主角德江婆婆卻因自小有痲瘋病,有很多想做的事,但又被迫住在痲瘋病院,被世界隔離……德江是被鎖著的人,肇峰認為這是一個「相反的比對」,一個被人鎖著,另一個則是自己鎖著自己。

電影中還有一個女學生若菜,像千太郎一樣沒有動力繼續升學的女孩,而她所養的金絲雀則象徵著大家的身體或心靈被囚禁著。

而故事最後,德江婆婆放了金絲雀回大自然,象徵著婆婆的離開(解脫)、若菜繼續升學、千太郎再次在櫻花樹下賣豆沙餅都是一種釋放。

肇峰亦認為,導演以紅豆來象徵人生:紅豆的成長需要陽光、雨水,經歷被人收割,再到不可知的用途……恍如人生旅程。

而當中也需要經過被揀選及製作:揀豆、浸豆、水煮、過濾、熬製、攪拌、蒸煮、再加麥芽糖、再等待,才能成為美味的紅豆餡。

為了尊重它們,德江婆婆還要在製作過程中傾聽它們的聲音、氣味,並替它們打氣。

雖然德江婆婆是痲瘋病患者,就是一早就被挑出、被社會歧視及遺棄的一位,但她仍然會去感受、珍惜生命,正如她的一句對白:「我們生來就是要看看、聽聽這世界;就算是不能當個大人物,我們都有活下來的意義。

」所以,就在她欣賞櫻花時,發現到千太郎常帶著哀傷的神情,她就踏前一步,走上前去關心他、幫助他。

她說:「每人都有被聆聽,被關注的需要,也有自己的價值。

」 電影小組 甜味人間 黃肇峰先生 肇峰 An 歧視 電影 《街頭日記》FreedomWriters 張志儉|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14/03/2019 圖:翻攝自網路 最近一個月,香港的學校由大學到小學,都出了一些問題,計有大學生被校方下令退學,終身不能重返校園,中學老師報警指控中六學生在校門外阻街,又有小學老師跳樓自殺,控訴校長辦事不公等,更有甚者,有中學教師參加培訓講座時,被推銷購買樓盤,亦有校長會包場請睇在內地大賣但在港票房失收的電影。

如此種種,令在教育界默默耕耘,盡心盡力真心為了下一代的教育工作者蒙羞。

毋忘初心,為何教育? 就是為了下一代,有教無類,盡心盡力培育有用的人。

筆者在此介紹一套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供大家欣賞,片名是《街頭日記》(FreedomWriters),是2007年的電影,記敍了一名女教師Erin,在九十年代於美國一間中學的教學生涯,如何化腐朽為神奇,成功地培育了一群在某些教師們眼中的「籮底橙」。

話說那位老師,初入職時任教英文,而學校本是地區名校,但因為近年來收了其他種族學生,發生了一些紀律問題,名聲稍為下降。

學校因此作出轉變,把學生分類,大致定為精英班和補底班,而Erin就是補底班的英文老師。

故事就如大家想像中發展下去,老師用盡心機,但學生不領情,同事冷嘲熱諷,甚至家人也發出怨言,希望Erin放棄,然後搵份好工。

然而她排除萬難,以愛學生如子女為目標,不求高分達標,但願春風化雨。

就如JohnMaxwell的名句所說:學生不會關心你懂得多少,直至他們懂得你關心多少(Studentsdon’tcarehowmuchyouknow,untiltheyknowhowmuchyoucare.)! 其中一幕,講述學生們的悽慘背景,Erin除了同情學生之外,更提升他們的同理心。

於是一起外遊參觀。

不是去認識本國文化,抑或放眼世界,學習其他語文,而是到「大屠殺博物館」,細讀每一個受害者的生平,明白在這世界有人比他們活得更苦,不要只懂得怨天尤人,令他們醒覺,最後發憤圖強,在學業上努力。

之後Erin的努力雖然暫時得不到校方的贊同,仍勇往直前,為了使這群問題學生從黑暗的街頭回到課室,她出錢出力鼓勵學生閱讀,並寫下日記,結集成書出版。

而同學們和老師的努力,受到認同,讓大眾重新回到「教育是有教無類」,「老師是靈魂工程師」,這兩句老話的真正意義去。

在片中飾演Erin的是兩屆奧斯卡影后HilarySwank,據說她看畢劇本後大受感動,自願降低片酬,拍出了這套振奮人心的電影。

我十多年前初看此片已覺感動,昨晚重溫仍然熱淚盈眶。

是的,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相信年青人,自己以身作則,培育未來領袖的教育工作者。

一些以本身利益為先,在教育界胡混的,我勸你早點歸去,不要再在地球流浪了! 電影 街頭日記 StreetWriters HilarySwank 教育 老師 有教無類 張志儉 傳媒文化推介 電影小組活動——光影品評初探回顧 郭卓靈|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9/11/2018     電影小組回歸約有兩年多的時間,與參加的朋友一起欣賞了20多部電影。

在活動中,大家既會一起看電影片段,也會透過分享和討論,以不同角度分析和研讀電影。

在今年暑假,小組更舉行了「光影品評初探」課程,教導對電影有興趣的朋友寫影評,他們都在課程期間寫下自己的第一篇影評文章。

  是次「光影品評初探」課程由資深影評人黃肇峰先生帶領,課程共分五節,由分析電影的名稱開始,並以不同的電影類型、敘事策略、社會功能、傳意、與社會及歷史的關聯性等方式,去了解及分析一部電影。

  另外,電影劇本的結構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電影就是在有技巧地說故事,其中的情節,例如如何觸發事件,衝突如何建立及變形或延伸,再到最後如何解決等,都是我們在分析電影結構時需要清晰疏理的。

另外,各地的電影也具備自己的特色,中國式、西方式及港式的浪漫愛情喜劇,在課程中也有提及。

  期間,大家除了在課堂上一起欣賞各地的電影,當中包括:《出貓特攻隊》(泰國校園劇情片)、《一路順風》(台灣公路電影)及《王家欣》(港式都市浪漫愛情喜劇),更特意前往《王家欣》的拍攝場景——位於旺角的豪華戲院,並在那裡欣賞《大師兄》(香港動作校園電影)。

此外,大家又一起寫自己的第一篇影評,同學又互相為對方的作品評分。

  是次課程獲得不少參加者肯定和讚賞,實在要感謝導師肇峰的悉心預備,以及各位同學的投入和參與!我們相信只要願意投入多一點的時間去分析、理解電影的結構和它想傳遞的訊息,就能體會更多導演及製作人在創作時所投入的心思。

這更可以提升我們欣賞電影,以及對其他媒體的藝術作品的眼光和觸覺,亦是我們舉辦電影小組的原意。

  電影小組慣常於每月的第二個星期三晚上舉行,歡迎大家報名參加,與我們一起品評光影。

(請到明光社網站查看電影小組的最新活動。

) 光影品評初探 影評 電影小組 黃肇峰 大師兄 王家欣 傳媒素養 一路順風 出貓特攻隊 電影 《出貓特攻隊》(BadGenius) ——充滿計算與選擇的人生 郭卓靈|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24/09/2018 一部充滿刺激的泰國校園電影。

女主角劉蓮是一個超級資優生,由她的教師父親獨力撫養。

父親為了愛女未來的發展,將她轉到一所名校繼續高中學業,而她亦獲得了獎學金。

蓮的聰明被同學發現,並開始以金錢利誘,請她一次又一次在學校考試中,把答案以鋼琴手勢報給她的「客戶」。

此事在一次考試中被另一高材生阿賓揭發,再沒機會考取新加坡獎學金的她,竟被同學以高價邀請在一國際性的考試中與阿賓作弊,將答案傳送給「客戶」。

雖然她才智過人,成功完成任務,但最終卻因為不想再被要脅而選擇向當局坦白交代此事。

7月份適值文憑試(DSE)放榜時期,資深影評人肇峰特別與大家分享了一部拍得精彩,又充滿意思的泰國電影《出貓特攻隊》。

今年文憑試十分特別,出現了兩個「首次」,一個是首次出現了九科都獲得5**的「超級狀元」,同時亦有考生因嚴重作弊而被取消所有科目的資格。

這不禁令人聯想到與電影相同的命題,為了得到好成績,你作出了哪種選擇?為達目的,是否可以不擇手段?教育究竟是著重成績或是著重品格呢? 在分享中,肇峰首先介紹在不同的地方,學生可以獲得教育及向上爬的機會,以及會令學生的人生變得如何不一樣。

在泰國,不是每個青少年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所以能夠得到向上流或出國讀書的機會是十分珍貴。

由於是次的分享是為影評班的第一課,所以肇峰特別提到這電影的「鏡像」拍攝手法。

每當女主角蓮需要作出選擇的時候,鏡頭就會拍攝到有片鏡子映照她的另一面,彷彿顯示人可以有兩面,她究竟會選擇哪一面的自己,是善或是惡?而且電影中亦充滿了計算,因為蓮就是精於數學,每件事她都可以算出是否值得去做……但為了金錢而出賣自己的良知,又是否值得呢?電影中的男主角阿賓,是她的一個反面,由本來十分誠實轉向繼續作弊沉淪,他最初的選擇可能是由「命運」迫使,但其後的選擇卻是出於他的貪婪與不甘。

本片的考試都是以選擇題進行,正如女主角未來的人生,繼續走與不走作弊這條路,也是她要作答的選擇題。

而在成長的路上,複雜的人生,又豈只選擇題待大家作答?還有很多不同的題目,要大家不斷的發掘、編寫,作答者不能單單複製別人的答案盲目跟隨就可以,還得由自己去理解、組織、編寫下去。

女主角最後可以作出勇敢的選擇,向當局坦白一切,是因為有爸爸的陪伴與支持。

正代表著家長的價值觀,以及他們對子女的接納都十分重要。

出貓特攻隊 泰國 校園電影 作弊 考試 教育 選擇 電影小組 價值觀 成績與品格 電影 一念無明(MadWorld) ——精神病康復者再次無奈地走進「瘋狂世界」 郭卓靈|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23/07/2018 4月 黃世東(阿東)因長期獨力照顧有腳患及精神病的母親,而令自己也患上躁鬱症,於一次情緒失控而弒母,遭法庭判入精神病院。

故事講及他出院後,面對與父親相處、醫療系統、空間、找工作、朋友、感情、教會及鄰舍等種種問題,出路仍十分艱難。

4月份電影小組請了曾於政府醫院精神科任職的李耀基醫生(YK)來到我們當中分享。

YK解釋到電影中的主角阿東所患的是躁鬱症,患者會在躁狂(情緒極度高漲亢奮)及抑鬱(情緒極度悲傷低落)這兩極的情緒中上上落落,自己難以控制,要靠藥物來令情緒維持於兩極中間。

說到情緒病,有參加者問及精神病的病發因素,YK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是遺傳、自身可承受的壓力有多少,第二就是外間所給予的壓力。

他以罐子及水作為比喻:如果有些人天生可以承受的壓力比較少,就如罐子比較細,而他所遭受到的壓力多於他所能承受,即如注入的水多於他所能盛載,而他亦未能用一些方法去疏導壓力,便會受不住外來的壓力。

所以我們得注意自己能承受多少壓力,因為繃得太緊,而突然又發生重大事件,人的情緒就會容易崩潰——罐就會爆裂。

對於電影描繪阿東的世界,YK認為是反映現時社會對個人情緒支援的失效。

電影中,精神病康復者走出社會,應該得到較好的對待,才能融入社會,但奈何阿東卻面對親人沒法幫助、醫生的例行式診症、朋友的歧視、教會的不理解甚至傷害,與及鄰舍的排斥等。

以往的屋邨生活,空間雖然不算多,但YK卻覺得人和人之間情感的支援卻比現在多很多。

對於空間,有參加者認為除了給病者或康復者空間之外,給照顧者空間亦十分重要。

就以阿東為例,他亦是因為長期獨力照顧母親,不單辭了工作,連情緒都出了問題,承受著巨大壓力。

相信香港人也有不少是面對著相似的境況,但如果政府可以提供一些短暫的託管或上門照顧的服務,讓患者的家人可以有「鬆一鬆」的機會,這樣對於維持照顧者的情緒健康會有很大幫助。

無論是電影,或是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或苦衷讓自己去拒絶接納精神病康復者:如我很忙、我沒時間、我沒空間、我覺得這可能很危險、我不懂如何跟他們溝通……但我們可不可以放下手上正忙著的事,抬頭看看香港現在正發生甚麼事?有需要的人,可能正在我們身邊,等著我們去幫助及關心。

就算能力上幫不了忙,一個笑容、一句問候也是表達接納的好方法。

  一念無明 余文樂 黃進 最佳新晉導演 精神病 躁鬱症 情緒病 精神病康復者 歧視 精神科醫生 李耀基醫生 電影 《飛鳥俠》——愚昧竟是福 電影小組回顧 郭卓靈|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21/05/2018 曾主演超級英雄電影Birdman而聞名的過氣男藝人RigganThomson(MichaelKeaton飾),為挽回自己的事業,改編小說成舞台劇本,計劃重新站上百老滙舞台演出。

面對出色的拍檔、劇評人的壓力與自己給予自己的壓力,飛鳥俠的聲音與幻象,愈加強烈,而他最終於舞台採取了極端及超真實的手法,為博得觀眾的讚賞。

導演AlejandroGonzálezIñárritu所執導的電影大都與親情有深入的描繪,這黑色喜劇電影《飛鳥俠》也不例外,電影一開首就發問:你人生是否已得到想要的東西?是甚麼?電影回應的是:被愛、感覺自己是被愛著的。

為免失了重點,電影的另一個名字TheUnexpectedVirtueofIgnorance(《愚昧竟是福》和電影開始時的紅色法文「AMOR」(愛)也就真的「畫公仔畫出腸」了,把重點在一開始和電影名字一同寫了出來! 很多時,人就是過於精明、計算,想要得到成就或名譽,卻失去了重要的親情和關愛。

人到中年、老年,往往不免會開始回顧、留戀以前曾經輝煌的時光,希望可以留住以往的成就與幹勁;也可能會為以往在拼搏時曾忽略而無法修補的關係而嘆息。

因為在現實中對自己的信心漸減,質疑自己的聲音也可能會不斷出現。

電影就用「飛鳥俠」愈加頻密出現的聲音及最後的出現,來把這種在腦海的「質疑及壓力」逐漸具體化了起來。

作為家人、朋友,我們有否察覺到身邊的人正受著這些精神壓力和困擾?相信當身邊有朋友、親人一起陪伴、共同進退,就算遇到困難也能夠跨過。

  為博取大家銘記,Riggan最後極端地在舞台用真槍演出自殺一幕,卻意外地轟掉鼻子,導演幽默地安排他得回親人的關心及讚賞。

他在醫院步出到窗外去,鏡頭轉到女兒看到他在天上飛而笑的這一幕,這意象的處理引起了大家的討論:無論大家認為他是自盡了、是在彌留的幻覺或他真的擁有超自然力量……但女兒為他能夠得到最終的成功(與飛鳥俠作最後告別),得到了的自由及放下了壓力而高興,兩代的關係得到復和,也許才是導演想我們看到的結局。

另外,不得不讚賞電影一鏡過的拍攝手法,將Riggan人生最後的數天,和家人、事業、舞台都連結了起來。

片中舞台劇改編了美國名作家RaymondCarver短編小說WhatWeTalkAboutWhenWeTalkAboutLove(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甚麼),故事中的一對情侶TerriandMel對舊愛的兩極表現——仇恨與原諒,反映了他們對「愛」的了解與分別,很值得我們深思。

相信在細閱之後再看回這電影,其層次感一定大為增加。

飛鳥俠 愚昧竟是福 AlejandroGonzálezIñárritu 家庭 壓力 復和 父女情 WhatWeTalkAboutWhenWeTalkAboutLove 電影 漫畫、動畫與電影……我有話說 吳慧華|受訪者:范晋豪牧師:香港聖公會諸聖座堂牧師|撰文:吳慧華: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8/03/2018 基督徒除了閱讀聖經及屬靈書籍、參加教會活動、還可以藉著甚麼去經歷上帝?范晋豪牧師讓我們知道,原來可以藉著自己所喜歡事物及興趣去體會上帝。

一切便從范牧師喜歡的漫畫、動畫及電影說起。

  從漫畫、動畫與電影內容中發掘道的種子 范牧師指出早期教父殉道者猶斯丁(JustinMartyr)提到,上帝創造這個世界,耶穌基督道成了肉身來到這個世界是上帝最真實的啟示,雖然絕大部份的人沒有與耶穌基督接觸,但卻可以藉著上帝所創造的世界去認識上帝,因為世界存在道的種子。

所謂道的種子便是在這個世界中有一些好的東西,它們可以引起人的共鳴,通過它們,人們可以更加認識上帝、認識自己、認識這個世界,以及上帝所交托的使命。

  因此,范牧師認為不拘泥於形式,很多東西都可以成為有意義的載體。

漫畫、動畫及電影都是不同的說故事方式,耶穌也愛說故事,耶穌在世不談深奧的道理,也沒有如經學教師般引經據典,他與農夫說撒種的比喻,對漁夫說得人如魚,這些比喻讓人容易理解、代入及產生共鳴。

雖然漫畫、動畫及電影的故事或有意識不良的,渲染色情及涉及暴力,但當中仍有不少故事讓人產生共鳴及引起反思。

  我們難以找尋絕對「完美」的漫畫、動畫或電影,因為現實中也沒有絕對完美的好人,不完美的創作人又如何創作出絕對完美的作品?有些漫畫雖然談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但內容仍會出現過度暴力,某段的內容也可能含有色情場面。

這不是反映人生嗎?人生中有一些值得我們回味的地方,也有一些值得我們提防的部分,與其「斬腳趾避沙蟲」,不容許自己或年青人接觸動漫,倒不如訓練自己的視野,以及相信年青人的分辨能力。

  雖有缺欠,不失勵志 雖然世上沒有絕對純淨的漫畫、動畫或電影,但當中仍有不少勵志的作品。

范牧師指在日本受歡迎的漫畫雜誌少年Jump有一成功公式:友情、努力及勝利。

大家熟悉的火影及OnePiece都是依循這方程式,當中的男主角為了他的夢想或理想而努力,在努力過程中,男主角的能力會漸漸提升,但一個人的努力並不足夠,仍必須召集同伴。

當人願意努力,又有同伴,人生縱然有很多困難,勝利必然在望。

這是一些很簡單,卻十分勵志的公式。

還有,漫畫中的男主角並不是最有型及英俊的,例如OnePiece的路飛,頭戴草帽、樣子平庸。

然而,正因為路飛樣子平庸,才可以讓讀者容易代入,至於身旁的朋友樣子即使出色,卻不如自己厲害。

雖然主角的外表及設定不是最出眾,但有一些特質是其他人所沒有的,主角打不死的堅毅、內心的善良及強烈的使命感無人能取代。

  至於針對女性的漫畫,同樣含有勵志的元素,日本不同年代都有《我是小忌廉》或《美少女戰士》等作品類型。

當中大多講述一個少女渴望成長,可以變成與現今的自己不一樣,以此找回自己的自信心。

然而,女主角最终還是失去了魔法,變回原來的自己,這表示她接受了自己,不必再用另一個虛假的自己來掩藏真實的自己,標誌著主角真實的成長。

而在宫崎駿的作品中,女主角更是獨立、自主、堅毅及剛強,她們都肯定自己,不需要假裝另一個人。

  向漫畫、動畫及電影取經 漫畫、動畫及電影某程度上不是次文化,尤其是當中出色、受歡迎及賣座率極高的作品,它們反映了當代主流及都市人的想法。

這十年來,荷李活塑造了不少超級英雄,可能大家在現實中感到沒有出路,期望有一個滿有超能力的超人來到世界拯救我們。

至於漫畫,例如弘兼憲史的職場漫畫讓人了解日本職場中爾虞我詐及權力鬥爭的情況,而他妻子柴門文以愛情為主線的漫畫,也讓人了解現代社會中戀人之間的離離合合,以及大都市的眾生相。

  除此之外,漫畫營運的方法也有一些值得我們留意及學習。

范牧師以他非常喜歡的《筋肉人》漫畫為例,筋肉人這一位摔角超人需要大量對手,當漫畫家技窮,想不出對手時,便在《少年Jump》漫畫雜誌招募讀者創作各國代表超人,讀者創作的人物一旦在漫畫出現,讀者感到「有份」參與創作,更願意投入這套漫畫。

我們若希望有效及成功地處理現今教會的工作,並不能從單方面出發,要多想如何讓信徒「有份」,從而全情投入參與事奉。

  無論是漫畫、動畫或電影,都可以為我們的內心、信仰生活及教會生活提供反省的空間。

例如美國隊長是一個好人,但他的情義亦同樣成為他的弱點——包庇了兇手,因為兇手WinterSoldier是他的朋友。

美國隊長比超人受歡迎,因為美國隊長雖然不如超人厲害,但他的軟弱展示了他的人性、角色更立體。

這就如我們是有弱點的人,需要其他人扶持,因此傳道同工亦不必要求自己成為一個超人,甚麼事情都要懂,以為擁有重裝備才可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反思信仰及生命,從興趣出發 雖然漫畫、動畫及電影的內容可以成為很好的材料,讓我們拿來作信仰反思,但范牧師不認為所有人都要透過這些材料去作信仰反思。

他提到每一個人都應該從他喜歡的東西中去找尋自己與上帝相遇的機會,喜歡紅酒或飼養動物的人,可以透過研究紅酒或照顧動物的過程中去反思自己的生命及信仰。

  無論我們是甚麼人,上帝在創造我們的時候,皆有特別之處,我們作信仰反思,不在乎用甚麼載體:書法、跑步、打網球、打籃球等,而在於我們有否好好地生活,藉著我們所愛的東西去經歷上帝。

上帝給予我們生命在世上生活,我們有否做到《傳道書》所教導在日光之下,享受上帝所賜給我們的一切?當我們願意打開上帝預備的禮盒,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禮物,加以發揮,我們便可以透過這些禮物去發現上帝及榮耀上帝。

  延伸閱讀: 范晋豪:《動漫啟示錄》。

香港:青春文化,2009年。

范晋豪:《食住花生等睇戲》。

香港:突破,2017年。

漫畫 動漫 電影 OnePiece 信仰反思 范晋豪 FacebookLikeShareonFacebook 文章 大學教育的出路:闖蕩江湖還是鑽入象牙塔? 或亨通或患難堅定前行 明光家書(2021年11月) 離婚後珍惜親子緣 是甚麼,扼殺了小朋友的學習本能? 偶然遇上的驚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