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外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與歐洲邦交国的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政府與政治系列條目
政府(沿革)
憲法
中華民國憲法(憲政史)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直接選舉與罷免
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
國民大會(已凍結)
一府五院
總統
總統:蔡英文
副總統:賴清德
總統府
秘書長:李大維
國史館
中央研究院
國家安全會議
主席:蔡英文
秘書長:顧立雄
國家安全局
行政
行政院(內閣)
院長:蘇貞昌
副院長:沈榮津
秘書長:李孟諺
政務委員
行政院會議
中央行政機關(部會)
立法
立法院(國會)
院長:游錫堃
副院長:蔡其昌
秘書長:林志嘉
立法委員
立法院會議
司法
司法院
院長:許宗力
副院長:蔡炯燉
秘書長:林輝煌
司法院大法官
憲法法庭
司法院會議
最高法院
最高行政法院
懲戒法院
考試
考試院
院長:黃榮村
副院長:周弘憲
秘書長:劉建忻
考試委員
考試院會議
考選部
銓敘部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監理委員會
監察
監察院
院長:陳菊
副院長:(待提名)
秘書長:朱富美
監察委員
監察院會議
審計部
國家人權委員會
地方自治
行政區劃(沿革)
地方政府
省(已虛級化)/直轄市
縣/市
政治
政黨
中華民國政黨(列表)
立法院政黨:
民主進步黨
中國國民黨
台灣民眾黨
時代力量
選舉與罷免
中央選舉委員會
中華民國選舉
總統、副總統選舉
最近選舉:2020年
立法委員選舉
最近選舉:2020年
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最近選舉:2018年
中華民國罷免
最近罷免:2021年
中華民國公民投票
全國性公民投票
地方性公民投票
最近投票:2018年
其他相關條目
中華民國外交
中華民國軍事
海峽兩岸關係(關係史)
臺海現狀
臺灣問題
政治主題中華民國主題中國主題臺灣主題閱論編
中華民國外交是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其與邦交國的外交關係在過去是建立在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基礎上[1],自1988年李登輝繼任總統之後則改採務實外交而不再強求中國代表權[2]。
目前中華民國與世界14個主權國家擁有正式外交關係,其餘國家則因一個中國政策而不承認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與部分無邦交國家維持往來,視情形互設代表機構。
由於國際社會普遍接受一個中國政策,世界上沒有主權國家同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建立邦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的國際組織當中(世界貿易組織、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中華民國則使用「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中華臺北」等權宜名稱名義加入[3]。
此外,中華民國雖無聯合國會籍,但是仍然積極試圖參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4]、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航組織等國際組織與機構[5][6]。
在與中華民國保持正式外交關係的14個國家中,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和梵蒂岡3國的建交時間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前,其餘11國的時間在遷台之後。
目次
1歷史
1.1大陸時期
1.2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
2邦交國
2.1與美洲邦交國的關係
2.1.1與中美洲邦交國的關係
2.1.2與加勒比海邦交國的關係
2.1.3與南美洲邦交國的關係
2.2與大洋洲邦交國的關係
2.3與非洲邦交國的關係
2.4與歐洲邦交國的關係
2.5支持參與聯合國概況
2.6中華民國前邦交國
3與非邦交國和地區關係
3.1與美國的關係
3.1.1臺美關係持續進展
3.1.2美國駐臺代表
3.1.3中華民國駐美代表
3.2與日本的關係
3.3與歐洲非邦交國的關係
3.4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
3.5與蒙古國的關係
3.6與其他非邦交國的關係
3.7與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的關係
4與國際組織間的關係
4.1聯合國
4.2世界衛生組織
4.3國際電信組織
4.4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4.5其他擁有會籍的政府間國際組織
5與跨國企業間的關係
5.1關於國際民航事務的特殊安排
5.2頂級網域名
6與非政府組織的關係
6.1世界自由民主聯盟總會
6.2締約方大會
6.3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
7參見
8注釋
9參考文獻
10外部連結
歷史
主條目:中華民國外交史
中華民國實際統治區域 設有中華民國大使館的國家 設有中華民國代表機構的國家和地區 已裁撤代表機構的國家和地區
大陸時期
參見: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1917年,中華民國北洋政府與德國斷交,並對德、奧宣戰,從而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戰後中國作為戰勝國出席巴黎和會,但因五四運動,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7]。
1928年6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正廷發動了一場以修訂不平等條約為中心的「革命外交」,包括恢復關稅自主權、取消治外法權、收回租界、收回租借地,以及收回鐵路利權、內河航行權、沿海貿易權等。
1929年7月,張學良收回蘇聯控制的中東路時[8],引發了中東路事件,導致蘇聯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斷交。
蘇軍沿中東路一線向中國進攻。
中國軍隊損失巨大,被迫請求停戰,並簽訂了《中蘇伯力會議議定書》,恢復了蘇聯在1929年7月10日以前在中東鐵路的一切權益。
1941年12月9日,中國政府對德、意、日宣戰,加入同盟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2年,中華民國與英國和美國的不平等條約廢除,英美放棄在華的租界、領事裁判權、駐兵權、內河航行權[9]。
二戰結束後,中國作為戰勝國,收復了被日本占領的東北,並開始統治台灣,也參與創建了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10]。
在大陸時期與中華民國建交的國家中,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和梵蒂岡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延續至今。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
參見:中華民國時期之臺灣對外關係史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
1950年代之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和新加入聯合國的第三世界國家普遍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大會與安理會的中國席次。
1952年,中華民國向聯合國控告蘇聯。
1961年,中華民國默認蒙古加入聯合國。
1971年,中華民國宣布退出聯合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依據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取得原由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席位」。
之後自1993年起,中華民國試圖重返聯合國皆未成功[11]。
目前絕大部分國家和中華民國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部分國家有在台灣設立代表機構,與台灣保持經貿、文化乃至政治上的往來。
由於此種非實質交流模式在1972年日台斷交、透過交流協會等變通形式維持兩者間關係後,成為多國發展對台關係時加以援用的藍本,因此又得名「日本模式」(JapanFormula)[12][13]。
2016年5月,蔡英文政府上任採用「踏實外交」政策,在其兩岸政策上不承認九二共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啟新一輪的外交攻防。
自2016年5月蔡英文就任中華民國總統至2021年11月,先後有8個國家同中華民國斷交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或恢復外交關係。
截至2020年3月,全世界有170個國家或地區給予持中華民國護照的中華民國國民免簽證、落地簽證或電子簽證待遇[14][15][16],這其中包含了目前中華民國的所有邦交國。
邦交國
主條目:中華民國建交列表
自1971年以後,大多數曾經承認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國家都依據聯合國2758號決議陸續轉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但仍然有少數國家承認中華民國代表中國[註1]。
截至目前,中華民國共有14個邦交國,包括中美洲3國(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加勒比海4國(海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和太平洋4國(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吐瓦魯),以及南美洲1國(巴拉圭)、非洲1國(斯威士蘭)、歐洲1國(梵蒂岡)。
中華民國於每一邦交國均設大使館。
與美洲邦交國的關係
與中美洲邦交國的關係
序號
國家
面積(km²)
人口
外交關係
雙方關係簡述
1
伯利茲
22,966
405,633
中華民國-貝里斯關係
1989年10月13日大使級。
2
危地馬拉
108,889
17,576,000
中華民國-瓜地馬拉關係
1933年6月15日領事關係、1954年12月22日公使級、1960年9月1日大使級。
3
洪都拉斯
112,090
9,346,277
中華民國-宏都拉斯關係
1941年4月9日公使級、1965年5月20日升格大使級,在汕埠設立總領事館。
中美地峽包含了貝里斯、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七個國家。
其中危地馬拉是目前中華民國邦交國中人口最多的國家。
1990年與尼加拉瓜復交後,中美洲七國皆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曾為中華民國外交區域重鎮。
不過,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全球經濟影響力提升並利用基礎建設及資金投資等經濟優勢吸引有開發需求的中美地峽國家,中美地峽國家方面也急需擴大貿易市場,因此在2007年哥斯大黎加率先成為首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中美地峽國家,雖然因馬英九政府採取「外交休兵」政策而未導致骨牌效應。
但在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任後,在2009年就有意外交轉向的巴拿馬於2017年與中華民國斷交,結束雙方超過一世紀的邦誼;2018年薩爾瓦多亦跟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2021年,尼加拉瓜也與中華民國斷交[17]。
中美洲國家在1991年12月成立區域性國際組織中美洲統合體(SICA),該組織是聯合國觀察員。
其成員國為中美洲七國與位於加勒比海的多明尼加共和國[18];中華民國在2002年成為該組織的區域外觀察員,參與協助該組織成員國各項活動,並以此架構下成立中華民國與中美洲國家元首高峰會議及混合委員會外交部長會議,但元首高峰會2007年之後未再舉辦,2019年3月瓜地馬拉的第17次混合委員會外交部長會議[19]只剩四個成員國參與,現今中美洲統合體的八個成員國之中,已有五個成員國與中華民國斷交。
與加勒比海邦交國的關係
序號
國家
面積(km²)
人口
外交關係
雙方關係簡述
1
海地
27,750
11,198,240
中華民國-海地關係
1956年4月25日公使級、1965年9月7日升格大使級。
2
聖基茨和尼維斯
261
54,149
中華民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關係
1983年10月9日大使級。
3
聖盧西亞
616
166,637
中華民國-聖露西亞關係
1984年5月7日大使級、1997年8月29日斷交、2007年4月30日復交。
4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389
101,145
中華民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關係
1981年8月15日大使級。
中華民國在加勒比海地區有4個邦交國,分別是海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1997-2007),近年來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經濟影響力不斷增強,中華民國與加勒比海區域邦交國邦誼也受到挑戰,2018年5月多明尼加與中華民國斷交,2016年聖露西亞時任總理查士納為了該國旅遊商機而親自去北京招商[20]、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原支持中華民國的新民主黨改變立場支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21]、海地為了2010年和2018年發生的兩次地震的地震重建計劃及基礎建設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22]。
與南美洲邦交國的關係
序號
國家
面積(km²)
人口
外交關係
雙方關係簡述
1
巴拉圭
406,752
7,272,639
中華民國-巴拉圭關係
1957年7月8日大使級,在東方市設立總領事館。
自從烏拉圭於1988年2月4日與中華民國斷交後,中華民國在南美洲邦交國僅剩巴拉圭。
雙方於1957年7月8日建交,巴拉圭是目前中華民國邦交國中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1988年7月中華民國政府在東方市設立總領事館。
2018年8月,巴拉圭現任阿布鐸政府上任,經過雙方數月的磋商後,在該年年底雙方簽署金額1.5億美元5年合作瞭解備忘錄,其範圍包括人道及社會救助、教育、住宅、基礎設施等項目[23]。
與大洋洲邦交國的關係
序號
國家
面積(km²)
人口
外交關係
雙方關係簡述
1
馬紹爾群島
181
78,831
中華民國-馬紹爾群島關係
1998年11月20日大使級。
2
瑙魯
21
9,770
中華民國-諾魯關係
1980年5月4日領事級、1990年8月17日升格大使級、2002年7月23日斷交、2005年5月14日復交。
3
帛琉
459
21,613
中華民國-帛琉關係
1999年12月29日大使級。
4
圖瓦盧
26
11,448
中華民國-吐瓦魯關係
1979年9月19日大使級。
中華民國在太平洋地區有4個邦交國,分別是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吐瓦魯四國。
其中馬紹爾群島(1990-1998)、諾魯(2002-2005)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其餘兩國未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太平洋區域國家傳統是美國、澳洲、紐西蘭等區域大國勢力範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日益增大,已成為此區域第二大資金捐助國[24],也成為中華民國和南太友邦國家邦誼的挑戰,例如曾與中華民國政府簽訂相互承認的兩個大洋洲國家斐濟及巴布亞紐幾內亞,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當地影響力遽增及施壓下,要求中華民國駐當地代表處更名,前者並關閉駐台北的代表處;其影響力也深入至中華民國在太平洋邦交國,在帛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藉由頒布旅遊禁令想促使帛琉政府轉向[25],也藉由投資及開發案吸引帛琉政治人物及商人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26][27];馬紹爾群島因中資朗格拉普環礁開發案而引起該國政治動盪[28];並影響兩太平洋島國轉向,曾維持36年邦交的索羅門群島打算開發該國資源及最主要島嶼瓜達爾卡納爾島[29],部分內閣官員及國會議員在邦交期間訪問北京尋求資金[30],且在蘇嘉瓦瑞第四度當選總理後所組織的聯合政府表態外交轉向[31][32][33],雙方於2019年9月16日斷交。
9月20日,吉里巴斯共和國也以援助項目不滿意為由與中華民國斷交[34]。
大洋洲的區域性國際組織是太平洋島國論壇(PIF),會員國包含澳洲、紐西蘭及其他太平洋島國共計16國,另有副會員、觀察員,以及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以及歐盟等國在內之論壇「對話夥伴(DialoguePartners)」,中華民國係以論壇「發展夥伴(DevelopmentPartner)」身分自1993年起組團與會,並經PIF秘書處安排每年參加「臺灣/中華民國與PIF國家對話會議(Taiwan/ROC-ForumCountriesDialogue)」,主要出席者為中華民國太平洋邦交國、PIF秘書處及論壇轄下組織。
中華民國與PIF秘書處主要合作領域,包括提供「臺灣/中華民國PIF獎學金」協助提升PIF成員國教育水準與能力建構,以及協助與PIF有關之區域組織之永續發展。
[35]2019年2月時任秘書長希望各太平洋島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合作[36],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求該組織承認「一個中國」政策[37]。
與非洲邦交國的關係
中華民國駐史瓦帝尼王國大使館
序號
國家
面積(km²)
人口
外交關係
雙方關係簡述
1
斯威士蘭
17,364
1,113,276
中華民國-史瓦帝尼關係
1968年9月6日大使級。
自從布吉納法索於2018年5月24日第二次與中華民國斷交後,中華民國在非洲友邦僅剩史瓦帝尼一國,雙方於1968年9月6日建交。
2018年1月,訪問完非洲友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真誠希望所有非洲國家,都能夠一個不少地出現在中非合作的全家福照片裡。
」[38]。
2018年9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53個非洲國家在北京舉辦第7屆「中非合作論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開幕儀式中宣布投入600億美元援助非洲[39],史瓦帝尼並未受邀亦未出席[40],中華人民共和國利用限制該國人民簽證[41]、資助國會議員及民主化運動影響該國轉向[42]。
與歐洲邦交國的關係
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
序號
國家
面積(km²)
人口
外交關係
雙方關係簡述
1
梵蒂岡
0.44
1,000
中華民國-聖座關係
1942年6月17日公使級、1959年6月升格大使級。
自從馬其頓於2001年6月18日終止與中華民國的兩年多實質上的公使級外交關係[註2]後,中華民國在歐洲友邦恢復僅剩梵蒂岡一國,雙方於1942年6月17日建交。
由於梵蒂岡國土面積極小,包括意大利在內的各國駐梵蒂岡大使館均設在義大利境內的羅馬市區,因此駐梵蒂岡使館是中華民國唯一在非邦交國領土所設大使館。
梵蒂岡在台北市設有大使館,但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之後,梵蒂岡召回末代駐華大使並改為兼使,先派任公使銜、1979年後由參贊銜臨時代辦常駐臺北至今。
梵蒂岡作為國際組織的觀察員,大致上不涉入個別國家的世俗議題;在中華民國邦交國聯合遞函時,教廷通常會依例派員陪同而未參與連署或發言。
因為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政治壓力,中華民國總統在2000年以前都未踏足梵蒂岡領土,當時最高訪問層級官員是在1997年1月13日中華民國副總統兼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連戰訪問梵蒂岡[43]。
首次現任元首出訪是在2005年4月8日,總統陳水扁出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葬禮,其次是在2013年3月17日,總統馬英九出席教宗方濟各就職典禮。
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未與梵蒂岡建立外交關係,但其境內擁有眾多天主教徒,因此梵蒂岡積極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觸。
2013年3月17日,方濟各繼任教宗後,雙方的關係得到改善。
2018年9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梵蒂岡簽署了「主教任命協議」[44],對此梵蒂岡與中華民國政府解釋簽署此協議不涉及政治及外交[45][46],但仍被視為拉近了梵蒂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關係[47],2020年2月15日,在德國舉辦的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外長王毅會見梵蒂岡外長葛拉格(英語:PaulGallagher(bishop))總主教,這是雙方外長首次舉行會晤,也是繼1951年以來雙方最高層級的接觸[48],中華民國外交部說明是討論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防疫[49][50]。
2020年10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梵蒂岡決定將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延期兩年[51]。
支持參與聯合國概況
最近10年來中華民國友邦支持中華民國參與聯合國組織的狀況
年度
當時具有聯合國會員資格中華民國邦交國數
總辯論發言提及或致函支持國家數
未發言提及和未致函國家
2011
22
18
瓜地馬拉、海地、多明尼加、巴拉圭。
2012
22
17
瓜地馬拉、薩爾瓦多、海地、多明尼加、巴拉圭。
2013
22
16
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巴拿馬、海地、多明尼加。
2014
21
16
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巴拿馬、多明尼加。
2015
21
16
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馬、多明尼加。
2016
21
16
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巴拿馬、多明尼加、聖露西亞。
2017
19
15
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多明尼加。
2018
16
15
瓜地馬拉。
2019
15
14
尼加拉瓜。
2020
14
14
無
中華民國前邦交國
參見:一個中國和兩個中國
前邦交國
國家
期間
阿富汗
1945-1955
阿根廷
1945-1972
澳大利亞
1941-1972
奧地利
1928-1971
巴哈馬
1989-1997
比利時
1928-1971
玻利維亞
1947-1985
博茨瓦納
1966-1974
巴西
1928-1974
布吉納法索
1961-1973、1994-2018[52]
緬甸
1947-1950
喀麥隆
1960-1971
加拿大
1941-1970
中非
1962-1964、1968-1976、1991-1998
象牙海岸
1963-1983
乍得
1962-1972、1997-2006
智利
1931-1970
哥倫比亞
1941-1980[53]
剛果共和國
1960-1964
剛果民主共和國
1960-1972[54]
哥斯達黎加
1944-2007[55]
古巴
1929-1960
捷克斯洛伐克
1931-1949
達荷美
1962-1964、1966-1973
丹麥
1928-1950
多米尼克
1983-2004
多明尼加
1941-2018[56]
厄瓜多爾
1947-1971
埃及
1935-1956
薩爾瓦多
1961-2018[57]
芬蘭
1919-1944[58]
法國
1928-1964
加彭
1960-1974
岡比亞
1968-1974、1995-2013[59]
希臘
1947-1972
格瑞那達
1989-2005
幾內亞比紹
1990-1998
印度
1942-1950
伊朗
1942-1971
伊拉克
1942-1958
義大利
1928-1970
牙買加
1962-1972
日本
1930-1937、1952-1972
約旦
1957-1977
基里巴斯
2003-2019
科威特
1963-1971
老撾
1962-1962
黎巴嫩
1954-1971
賴索托
1966-1983、1990-1994
利比里亞
1957-1977、1989-1993、1997-2003
利比亞
1959-1971
盧森堡
1949-1972
馬其頓
1999-2001
馬達加斯加
1960-1972
馬拉維
1966-2008[60]
馬來西亞
1965-1974
墨西哥
1928-1972
蒙古
1946-1949
荷蘭
1928-1950
新西蘭
1961-1972
尼加拉瓜
1930-1985、1990-2021
尼日爾
1963-1974、1992-1996
挪威
1928-1950
巴基斯坦
1947-1950
巴拿馬
1912-2017[61]
秘魯
1931-1971
菲律賓
1948-1975
波蘭
1930-1949
葡萄牙
1928-1975
巴布亞新幾內亞
1999年7月5日-1999年7月21日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1997-2016[62]
沙烏地阿拉伯
1946-1990
塞內加爾
1969-1972、1996-2005
塞拉利昂
1963-1971
所羅門群島
1983-2019
南非
1976-1998[63]
南韓
1949-1992
越南共和國
1955-1975[註3]
蘇聯
1929-1949
西班牙
1928-1973
斯里蘭卡
1948-1950
瑞典
1928-1950
瑞士
1928-1950
泰國
1945-1975
多哥
1960-1972
東加
1972-1998
土耳其
1934-1971[64]
英國
1928-1950
美國
1928-1979
烏拉圭
1958-1988
瓦努阿圖
2004年11月3日-2004年11月10日[註4]
委內瑞拉
1944-1974
位於南京的原法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 位於南京的原墨西哥駐中華民國大使館 位於南京的原蘇聯駐中華民國大使館 位於南京的原英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 位於南京的原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
與非邦交國和地區關係
主條目:中華民國駐外機構列表
為維持與非邦交國和地區間的各項往來,中華民國在不少無邦交國設立非官方名義的代表處。
特別著重於對美國、日本、歐盟成員國等大國的關係。
與美國的關係
美國總統艾森豪於1960年6月18日訪問臺灣時與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搭敞篷車前往圓山行館途中接受熱情群眾夾道歡迎。
蔣總統伉儷親至松山機場迎接,艾森豪總統並於傍晚在總統府前廣場對50萬群眾發表演說。
兩國總統發表聯合公報,穩固邦誼,譴責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金門隔日砲擊之惡行,也依《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共同抵禦中共在本地區之挑釁」。
艾森豪與蔣中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分別擔任歐洲及中國戰區的盟軍統帥。
主條目: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和川蔡通話
儘管美國在1979年與中華民國斷交,中華民國政府仍將美國視為外交的重點。
雙邊關係受到美國的《台灣關係法》、《台灣旅行法》、六項保證以及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三個聯合公報影響。
美國政府的官方立場是:
“
美國歡迎並鼓勵海峽兩岸對話以降低緊張關係,並建立一個最終導致和平解決雙方分歧的環境。
美國相信北京與台北之間的分歧可以由海峽兩岸人民自己解決。
美國不斷重申和平解決分歧符合美國的利益。
”
美國政府在表述其有關台灣問題的立場上用詞必須十分謹慎以避免觸發外交風波。
明確表態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武力統一台灣,但也警告貿然宣布「臺灣獨立」將會導致立即的危險。
由於在美國國內有一股很強的同情中華民國的政治勢力。
所以美國在該問題上的立場表述往往是含糊其詞的,美國國會一直要求美國政府說明台灣關係法及三個聯合公報的適用優先順序,兩黨皆支持加強和台灣的關係。
中華民國和美國都同意維持現狀,其中包括不明確解釋「現狀」爲何。
民進黨的陳水扁政府上任時曾提出「四不一沒有」,美國經常對其任內兩岸政策的發言表示「嚴重關切」,陳水扁總統則會再次重申自己的立場沒有改變;其後民主進步黨提案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民投票,美國副國務卿在2007年8月下旬時對入聯公投重申反對立場。
[65]
美國政府支持台灣加入非以主權國家為資格的國際組織,也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須以主權國家為資格的國際組織。
[66][67][68]
臺美關係持續進展
2018年1月,美國眾議院通過《臺灣旅行法》。
[69]2019年5月7日,美國眾議院通過《2019年臺灣保證法》法案與「重新確認美國對臺及對執行臺灣關係法承諾」決議案。
[70][71]2019年6月6日,臺灣相應美國在臺協會的機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CouncilforNorthAmericanAffairs,CCNAA)更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TaiwanCouncilforUSAffairs,TCUSA),被視為臺美關係的重大進展與突破。
[72][73][74]2020年1月11日總統選舉,蔡英文勝選連任後,獲得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聲明表達祝賀,以「蔡總統」(PresidentTsai)稱呼,讚揚臺灣再次展現民主力量。
[75][76]2020年2月2日,中華民國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前往美國,出席該年度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舉辦的「國家祈禱早餐會(英語:NationalPrayerBreakfast)」(NationalPrayerBreakfast),被視為是自1979年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以來,臺灣訪問華府的最高層級官員。
[77][78][79]2021年1月9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取消美臺交往限制。
[80]2021年3月18日,美國國防部《國防部新聞》文中指「臺灣從來不是中國的一部分」(TaiwanwasneverpartofChina)。
[81][82]
美國駐臺代表
在1979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以後,中華民國與美國不存在正式的外交關係,但是雙方始終維持非官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美國通過台灣關係法,設立美國在台協會與中華民國保持非官方的關係。
美國在台協會在台北設辦事處,高雄設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
技術上美國在台協會是私人機構,但其成員是美國國務院的職業外交官,以暫時脫離美國公職的方式擔任。
現任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JamesF.Moriarty)
現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SandraOudkirk)
中華民國駐美代表
駐美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館舍
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經文處)是中華民國駐美的代表機構,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並在美國其他12個城市設有辦事處[註5]。
雖然技術上,經文處非屬官方機構,但其成員都是中華民國政府任命的外交官;這些人員係持旨在促進美國與特定外國間之「友誼、商務及通航」而核發的特約簽證(Treatyvisas)、而非外交簽證(diplomaticvisa)進入美國。
現任外交部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楊珍妮
現任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蕭美琴
與日本的關係
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
參見:中華民國與日本關係和中華民國政府與臺灣人民對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及各界反應
1972年9月29日,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後,在台灣設立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原名財團法人交流協會)以維持台日之間的準官方關係,與美國在台協會性質類似;中華民國也同樣在日本設立具有準官方機構性質的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
原本中華民國國民在中日斷交後,前往日本需使用浮貼於護照的「渡航證明書」,日本在2005年愛知世博期間開放中華民國國民免簽證入境90天,日本國會更進一步通過在愛知世博結束後繼續此項措施,維持至今。
相對的,中華民國也允許日本國民免簽證入境90天。
各單位的現任主管:
臺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
中華民國駐日代表:謝長廷
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
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泉裕泰
與歐洲非邦交國的關係
中華民國在歐洲聯盟、世界貿易組織及21個歐洲國家首都設有具大使館性質代表機構,同時還在瑞士日內瓦、英國愛丁堡、德國漢堡、法蘭克福、慕尼黑、法國艾克斯普羅旺斯等6城市設有具領事館性質代表機構;而歐洲18個國家(不包含歐盟)在台北設有代表機構,來維繫雙邊關係。
2021年7月20日,中華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宣布將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並於11月18日正式成立[83],成為中華民國在歐洲國家成立的第一個以臺灣為名的代表處,也是中華民國目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國設立的第一個以臺灣為名的代表處。
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
參見:南向政策和新南向政策
中華民國與8個東南亞國家設立具大使館性質代表機構,中華民國另外在越南胡志明市(英語:TaipeiEconomicandCulturalOffice,HoChiMinhCity)、印尼泗水等2城市設有具領事館性質代表機構,該區域國家有7國在台北設立代表機構,來維繫雙邊關係。
與蒙古國的關係
主條目:中華民國與蒙古國關係
中華民國憲法在法理上並未放棄中國大陸的領土主權。
與蒙古國的關係則更為複雜,1921年以前中華民國政府一直行使對外蒙古的主權,但後在蘇聯的壓力下最終被迫妥協,由蘇聯做出不援助中國共產黨等三項原則來換取國民政府對外蒙古獨立的承認。
1946年1月5日,中華民國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
國民政府公告說:「外蒙古人民於民國34年10月20日舉行公民投票,中央曾派內政部次長雷法章前往觀察,近據外蒙古主持投票事務人員之報告,公民投票結果已證實外蒙古人民贊成獨立,茲照國防最高委員會之審議,決定承認外蒙古之獨立,除由行政院轉飭內政部將此項決議正式通知外蒙古政府外,特此公告。
」隨後國民政府表示支持蒙古入聯合國。
[來源請求]。
但因隨後的北塔山事件而交惡,1947年7月28日,國民政府因為蒙古軍隊入侵新疆而改變立場,反對外蒙古加入聯合國[8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由於外蒙古有蘇聯在背後的支持,而對蒙古予以承認,而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後認為蘇聯違背當初不援助中國共產黨等三項原則,於1953年取消承認外蒙獨立(在聯合國的控蘇案,並曾行使否決權阻止外蒙加入聯合國),並宣稱一直對外蒙古有主權,但1961年在蘇聯壓力下放棄表決,使蒙古得以加入聯合國。
直到1990年代方與蒙古建立非官方的聯繫關係。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由民進黨上台主政後已經基本上承認蒙古國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中華民國外交部在烏蘭巴托設有「駐蒙古代表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02年,中華民國承認蒙古國,其實早在1990年代後內政部就不再發行「中華民國全圖」[85][86][87]。
2012年5月21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新聞稿表示「民國35年我國憲法制定公布時,蒙古(俗稱外蒙古)獨立已經為我政府所承認,因此,當時蒙古已經非我國憲法第4條所稱的『固有之疆域』」,否定了外蒙古為中華民國領土,完全承認外蒙獨立[88]。
與其他非邦交國的關係
主條目: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中華民國駐外機構列表和駐臺灣外交機構列表
目前與中華民國建交的國家為14個,而其他國家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同時,也與中華民國保持半官方的經貿聯繫。
由於敏感的政治問題,很多國家的駐台灣代表將當地的簽證申請轉給臨近的大使館或領事館處理,而不是直接在當地簽發。
同樣的,中華民國在一些國家也設有代表機構,受限國際政治因素,駐外代表處除在駐世界貿易組織以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為名以外,其餘大都以台北為名,在未被普遍承認的索馬利蘭則以台灣為名設立官方性質的代表處[89]。
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宣稱對釣魚台列嶼(釣魚島)擁有主權。
在中華民國的行政區域規劃中,釣魚台屬宜蘭縣頭城鎮所轄。
中華民國、馬來西亞、中華人民共和國、菲律賓、文萊、越南及印度尼西亞,對南沙群島的主權歸屬存有爭議;此外,中華民國認為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控制的西沙群島亦為其固有疆域並擁有主權;同時越南亦宣稱擁有西沙群島。
2002年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緩和了政治緊張,但並未在法律層面取得實質進展。
與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的關係
僅列出有互動紀錄的國家。
名稱
關係現況
外交關係
北賽普勒斯
兩國未互設具官方性質的代表機構,但是中華民國透過駐安卡拉台北經濟文化代表團(英語:TaipeiEconomicandCulturalMissioninAnkara)兼轄對其相關事務。
[90]
索馬利蘭
兩國互設具官方性質的代表機構,並互相承認。
中華民國與索馬里蘭關係
科索沃
中華民國雖承認科索沃,但科索沃不承認中華民國。
科索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但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科索沃。
中華民國與科索沃關係
與國際組織間的關係
聯合國
主條目:中國與聯合國和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
世界衛生組織
主條目: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
自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中國席位改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之後,中華民國就因代表權問題而失去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官方聯繫;中華民國政府自1997年起每年都嘗試以不同名義重新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但每次都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對,使其邦交國的提案都不能提交世界衛生大會(WHA)討論或表決。
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同意中華民國政府以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2009年5月,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署署長葉金川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在感謝邦交國家的自辦餐會後被一名留學生質疑其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名義,並指責其為「親中賣台」[91],蔡英文也稱:「台灣不能為了參加世界衛生會議犧牲主權[92]」。
到了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任後,除了在該年得以參與世界衛生大會(但該年邀請函延後送達,且加註了「一個中國原則」),隔年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施壓下恢復到2009年以前無法參與的情況。
國際電信組織
中華民國原本是國際電信組織的會員國,在1971年聯合國席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後,連帶喪失ITU的會籍。
此後,中華民國原本的國際電話冠碼86被移轉給中國大陸,而另獲配發886的冠碼。
在ITU的官方文件中寫為配發給「中國台灣(Taiwan,China)」。
[93]
而在無線電電臺的台號,則是B開頭。
業餘無線電則以BM、BN、BO、BP、BQ、BU、BV、BW、BX開頭。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中華民國過往參與國際賽事有數多稱呼分別是西元1956年「福爾摩沙—中國」、西元1960年「福爾摩沙」、西元1964和1968年「臺灣」或者是西元1972、1972(冬)、1976(冬)年「中華民國」作為奧運會入場隊名,並以中華民國國旗為旗幟,參加國際比賽。
不過因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預,西元1981年3月23日簽署洛桑協議後皆以「中華台北」的身份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及其他國際運動活動,使用中華民國國旗歌(另配歌詞)與中華奧會會旗作為標示。
在大型國際賽事上,中華民國舉辦過2009年世界運動會、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2017年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
[94][95]
其他擁有會籍的政府間國際組織
1914年,中華民國加入萬國郵政聯盟,會籍在1972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
但是中華民國現行統治區域與萬國郵政聯盟成員國之間的郵遞仍然不變。
擁有會籍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或其下屬機構
順序
名稱
現況
1
亞太經合組織(APEC)
1991年,中華民國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加入
2
世界貿易組織(WTO)
2002年,中華民國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的名義加入
3
亞洲選舉官署協會(AAEA)
4
亞非農村發展組織(AARDO)
5
世界貿易組織法律諮詢中心(ACWL)
6
亞洲開發銀行(ADB)
中華民國以「中國台北」的名義參與[96]
7
亞太農業研究機構聯盟(APAARI)
8
亞太防制洗錢組織(APG)
9
亞太法定計量論壇(APLMF)
10
亞洲生產力組織(APO)
11
亞太區追討犯罪所得機構網絡(ARIN-AP)
12
亞洲醫療器材法規調和會(AHWP)
13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AVRDC-TheWorldVegetableCenter)
唯一總部設於中華民國境內的國際組織
14
世界選舉機關協會(A-WEB)
15
中美洲銀行(CABEI)
1992年,中華民國以區域外會員國身分加入。
2021年,該行在中華民國設立國家辦事處,亦是該行在中美洲以外設立辦事處的首例
16
南方黑鮪保育委員會延伸委員會(ExtendedCommission,CommissionfortheConservationofSouthernBluefinTuna)
17
國際衛星輔助搜救組織(COSPAS-SARSAT)
18
艾格蒙聯盟(EG)
19
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FFTC/ASPAC)
20
國際保險監理官協會(IAIS)
21
美洲熱帶鮪魚委員會(IATTC)
22
國際政府資訊科技理事會(ICA)
23
國際棉業諮詢委員會(ICAC)
24
國際競爭網絡(ICN)
25
審計監理機關國際論壇(IFIAR)
26
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
27
國際種子檢查協會(ISTA)
28
北太平洋鮪類及似鮪類國際科學委員會(ISC)
29
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PFC)
2015年,中華民國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加入
30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
31
東南亞國家中央銀行總裁聯合會(SEACEN)
32
亞洲稅務行政暨研究組織(SGATAR)
33
南太平洋區域漁業管理組織(SPRFMO)
34
標準與貿易發展機構(STDF)
35
世界關務組織(WCO)下屬之「原產地規則技術委員會」(TechnicalCommitteeonRulesofOrigin)
36
世界關務組織(WCO)下屬之「關稅估價技術委員會」(TechnicalCommitteeonCustomsValuation)
37
審計監理機關國際論壇(IFIAR)
38
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
39
國際貿易資訊暨合作機構(英語:AgencyforInternationalTradeInformationandCo-operation)(AITIC)
2009年,中華民國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的名義加入[97]
40
打擊ISIS全球聯盟
2014年,中華民國以「台灣」的名義加入[98][99][100],參與其全球部長級會議以及人道援助[101]
41
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ICH)
2018年6月成為正式會員
以觀察員地位參與政府間國際組織或其下屬機構
順序
名稱
現況
1
中美洲軍事會議(CFAC)
2
國際度量衡大會(CGPM)
2002年,中華民國以「中華台北」的名義成為準會員
3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
4
糧食援助委員會(FAC)
5
中美洲暨加勒比海盆地國會議長論壇(FOPREL)
6
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BIF)
7
國際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ICCAT)
8
美洲開發銀行(IDB)
9
國際穀物理事會(IGC)
10
國際再生能源組織(IRENA)
11
國際間鑽石原石進出口認證標準機制(KP)
2007年,中華民國以「鑽石原石貿易實體中華台北」的名義成為觀察員
12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下屬之「競爭委員會」(CompetitionCommittee)
2004年,中華民國以觀察員國身份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委員會,但因並非聯合國會員國,因此不能成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成員國
13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下屬之「鋼鐵委員會」(SteelCommittee)
14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下屬之「漁業委員會」(FisheriesCommittee)
15
國際法定計量組織(OIML)
16
中美洲議會(PARLACEN)
17
太平洋島國論壇(PIF)
1993年起,中華民國以論壇發展夥伴(DevelopmentPartner)身分組團與會
18
中美洲統合體(SICA)
19
世界關務組織(WCO)下屬之「修正版京都公約管理委員會」(RevisedKyotoConventionManagementCommittee)
20
世界衛生大會(WHA)
2009年至2016年,中華民國以「中華台北」的名義成為觀察員。
2017年起未能取得邀請函[102][103],另經其他渠道派員進入大會旁聽[104][105]
21
國際民航組織大會(AssemblyoftheInternationalCivilAviationOrganization,AssemblyofICAO)
2013年,中華民國以「中華台北」的名義作為其理事會主席特邀貴賓參與第38屆大會
22
國際國會聯盟(IPU)全球青年國會議員大會
2019年,中華民國作為主辦國特邀貴賓參與第6屆大會[106]
23
國際宗教自由聯盟(InternationalReligiousFreedomAlliance)
與跨國企業間的關係
關於國際民航事務的特殊安排
在很長時間內中華民國的國家航空公司-中華航空無法開拓部分地區的航線,而只能由其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例如華信航空)負責經營。
日本東京的航線不得在成田機場起降,只能利用只供國內線使用的羽田機場。
但在1995年中華航空的飛機不再繪有中華民國國旗後,才被允許直接飛往成田國際機場。
在台灣往來香港的航線方面,曾經因為香港主權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令華航能否飛到香港成為問題,最後以更改華航飛機的標誌來解決。
有時候,建交和斷交都影響中華民國和別國的航空交通。
1992年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建交,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斷交,使得中華民國往來大韓民國的航運中斷。
直至2002年12月,雙方同意以定期包機復航,而2004年9月1日經雙方談判後簽訂《台韓雙邊航空協定》,恢復台韓雙邊航空運輸定期航線。
許多國家的國家航空公司或主要的航空公司也盡量避免自行經營飛航台灣的航線。
例如日本航空通過其子公司日本亞細亞航空、全日空透過子公司日空航空的名義來運營來返中華民國的航線,直到2007年11月生效的台日間新航約改為母公司飛航[107];而在過去,英國航空是通過其子公司英國亞洲航空的名義來運營來返台灣的航線[108],而荷蘭皇家航空也通過其子公司荷蘭亞洲航空(機身塗裝為KLMAsia,且去除皇冠標誌)的名義運營往返台灣的航線。
但因為飛機調度的因素,實際上也常以母公司的飛機飛航台灣航線。
因類似狀況而成立的航空公司還包括了澳洲航空所屬的澳亞航空(AustraliaAsiaAirlines)、瑞士航空所屬的瑞亞航空(SwissairAsia),與法國航空所屬的法亞航空(AirFranceAsie)。
然而隨著兩岸關係漸趨和緩,這些因特殊時代背景而誕生的航空公司也陸續遭裁撤或併回。
除此之外,德國漢莎航空雖然沒有針對台北航線特別設立子公司,卻改用原本專門飛航歐洲區域航線的子公司神鷹航空(Condor)負責台德航線。
中華民國雖不是國際民航組織的成員,但航空器註冊編號的冠碼仍是B-開頭,早期後面的數字是3位數或4位數,在1990年代後逐漸改為5位數。
頂級網域名
中華民國在網際網路的頂級網域名方面,獲得ICANN分配到.tw的網域名。
與非政府組織的關係
世界自由民主聯盟總會
主條目:世界自由民主聯盟
「世界自由民主聯盟總會」是由「亞洲人民反共聯盟」發展而來。
「亞洲人民反共聯盟」成立於民國43年,由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大韓民國總統李承晚、菲律賓總統季里諾共同倡導。
民國56年擴大發展為「世界反共聯盟」(簡稱世盟)。
民國79年世盟第二十二屆年會決議自民國80起改名為「世界自由民主聯盟」。
民國80年世盟第二十三屆年會決議成立「世界自由民主聯盟總會」。
「亞洲人民反共聯盟中華民國總會」亦隨之更名為「世界自由民主聯盟中華民國總會」。
「世盟」並於民國82年加入聯合國非政府組織(UNDPI/NGO)成為正式成員,擁有全球超過一百個國家分會。
[109][110]
締約方大會
聯合國大會在1990年決議設立「政府間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談判委員會(INC)」,並授權起草有關氣候變化公約條文及所有認定為有必要的法律文件,該委員會於1992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UNFCCC)。
本公約於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秘書處設於德國波昂,截至2011年6月已有195個締約方,其中193個締約方已批准「京都議定書」。
締約方大會(ConferenceoftheParties,COP)為UNFCCC最高權力機關,每年集會一次,定期評審公約及締約方大會所通過法律文件之履行狀況。
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為UNFCCC締約方大會NGO類之觀察員,自1995年第一屆締約方大會(COP-1)以來,中華民國每屆大會均派員與會。
[111]
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
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AssociationofWorldCitizens)是一個國際性和平組織,總會會址設立於舊金山,在聯合國擁有非政府組織之身分,與聯合國公共資訊部門(UN/DPI)具有合作關係,而與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UN/ECOSOC)建立顧問關係。
最初創立的動機是希望將所有為世界及和平努力的人們聚集在一起,自1975年從美國創立以來,此理念受到許多人認同,迅速推展到全世界50多個國家,期待建立一個具有公理與正義的和平世界。
台灣世界公民總會也於2000年成立,以結合世界上擁有和平理想的人士共同努力,期以NGO的力量協助聯合國達成世界和平的理想。
[112][113]
參見
中華民國外交部
中華民國外交史
中華民國建交列表
中華民國外交危機
親台派、親中華民國
價值觀外交
注釋
^部份國家曾經轉向或獨立當時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但後來因經濟援助的考量而恢復承認中華民國代表中國,例如諾魯和聖盧西亞等。
^因顧慮反對雙方建交的馬國總統會拒絕接受到任國書,把原大使銜改為公使銜,而馬國總統未派任馬其頓大使,因此雙方均由公使銜代辦負責館務。
^1975年南越政府垮台後,南越與中華民國之間的外交關係終止
^邦交關係持續了7天,11月3日開始,協議於11月10日撤回。
^紐約、洛杉磯、芝加哥、休士頓、邁阿密、亞特蘭大、波士頓、舊金山、西雅圖、丹佛、檀香山、關島
參考文獻
^StephenD.Krasner(英語:StephenD.Krasner).ProblematicSovereignty:ContestedRulesandPoliticalPossibilities.NewYorkCity:ColumbiaUniversityPress.2001:46[2016-12-24].ISBN 023112179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4)(英語).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_qlCDwAAQBAJ&pg=PT121&lpg=PT121&dq=%E5%94%AF%E4%B8%80%E5%90%88%E6%B3%95%E4%BB%A3%E8%A1%A8+%E5%8B%99%E5%AF%A6%E5%A4%96%E4%BA%A4&source=bl&ots=fEa6gXP90k&sig=ACfU3U22ocMBKHU-3zkFqT7z3usNEtYPPg&hl=zh-TW&sa=X&ved=2ahUKEwj-4eWEhYzmAhVMnq0KHe7ABowQ6AEwA3oECAoQAQ#v=onepage&q=%E5%94%AF%E4%B8%80%E5%90%88%E6%B3%95%E4%BB%A3%E8%A1%A8%20%E5%8B%99%E5%AF%A6%E5%A4%96%E4%BA%A4&f=false
^Taiwaninsistson『ChineseTaipe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中國郵報》.2008年7月25日[2014年2月27日](英文).
^林家榮.我國參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農業活動之現況與展望(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4年2月26日](繁體中文).
^李姿慧和王家俊.等42年台返國際民航組織(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蘋果日報》.2013年9月14日[2014年2月26日](繁體中文).
^陳隆志.台灣與聯合國專門機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2010年3月30日[2014年2月26日](繁體中文).
^周策縱.《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周子平等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ISBN 7214017792(中文(簡體)).
^微博读书-分享改变阅读.vip.book.sina.com.cn.[2016-05-3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6).
^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回顾.鳳凰週刊.[2020-07-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3).
^第五章:安全理事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聯合國.[2014年2月23日](簡體中文).
^「台灣參與聯合國」提案挫敗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華網
^JohnFranklinCopper(英語:JohnFranklinCopper).Taiwan:Nation-StateorProvince?.Routledge.2019:277.ISBN 9780429808319(英語).
^丘宏達.中美關係與所謂日本模式.聯合報.1978-03-11:02.
^中華民國國民可以免簽證、落地簽證及電子簽證前往之國家與地區.中華民國外交部領事事務局.2020-03-05[2020-03-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4).
^2020全球最好用護照榜單》前3名全是亞洲國家台灣146國免簽排第32名.中央社.2020-01-09[2020-01-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09).
^PassportIndex.ArtonCapital.[2020-03-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5)(英語).
^https://www.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n=97&sms=75&s=96923資料來源:外交部聲明-中華民國政府基於維護國家尊嚴,決定自即日起終止與尼加拉瓜的外交關係。
2021-12-10。
^參與國際組織-中美洲統合體.中華民國外交部.2017-03-27[2018-03-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1).
^CentroaméricayTaiwánpasanrevistaatemasdecooperaciónparafortalecerinstitucionalidaddelaregión.瓜地馬拉新聞社.2019-03-07[2019-03-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8)(西班牙語).
^聖露西亞總理密訪北京外交部:邦誼沒問題.中央廣播電台.2016-08-26[2018-04-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5).
^聖文森友台反對黨魁變卦稱若執政將與中國建交.蘋果日報.2016-08-27[2016-09-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01).
^3友邦斷交後海地傳靠攏中國.蘋果日報.2018-05-19[2018-05-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4).
^台巴簽署1.5億美元合作備忘錄助巴拉圭發展.中央社.2019-01-19[2019-01-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9).
^大撒幣!中國成南太平洋第2大捐助國.三立新聞網.2018-08-09[2018-08-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9).
^大陸旅遊禁令威脅與台灣斷交 帛琉:與台灣關係不變.東森新聞雲.2018-01-02[2018-05-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1).
^帛琉總統挺台灣大選後恐向左轉.聯合新聞網.2018-08-20[2018-10-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7).
^帛琉議長預期兩年內帛琉就會與大陸建交.聯合新聞網.2018-10-07[2018-10-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7).
^反對中資建避稅天堂馬紹爾總統驚險保位.大紀元.2018-11-14[2019-01-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4).
^在台灣友邦索羅門群島,誰的影響力最大?紐約時報警告:是中國.商業周刊(臺灣).2018-07-26[2018-07-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7).
^索國官員訪中國外交部:密切掌握邦誼不受影響.中央社.2018-06-16[2018-07-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8).
^外電報導.傳索羅門將與台斷交新總理證實:考慮中.中央社.2019-05-03[2019-06-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陳家倫.台索邦交傳不穩中方放話:不光是索羅門.中央社.2019-05-21.
^管淑平.索羅門總理:受到很大壓力要重新思考台灣邦交.自由時報.2019-06-06[2019-06-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1周丟2國!台宣布與吉里巴斯斷交吳釗燮:因台拒高額金援.世界日報.2019-09-20[2019-12-3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31).
^參與國際組織-太平洋島國論壇.中華民國外交部.2016-03-03[2018-03-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8).
^外媒示警!我太平洋友邦恐在今年與中國密切合作.自由時報.2019-02-20[2019-02-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0).
^澳媒:中國小動作 遊說太平洋島國論壇認「一中」.蘋果日報.2019-02-14[2019-02-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1).
^王毅盼中非全家福台邦交亮警訊.中時電子報.2018-01-20[2018-05-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2).
^中國再援非600億美元習近平:不附加政治條件.德國之聲.2018-09-04[2018-09-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8).
^中國與非洲:中非合作論壇的歷史、現狀和未來.英國廣播公司.2021-11-28[2021-11-28].
^中國限縮簽證報復史瓦帝尼與台灣邦交外交部:醜陋本質、卑劣手段令人不齒.東森新聞雲.2020-02-21[2020-02-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2).
^史瓦帝尼民主化示威持續延燒中國靜待國王垮台搶台灣友邦.風傳媒.2021-11-28[2021-08-11].
^中華民國外交部86年外交年鑑.中華民國外交部.1998-06[2018-03-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8).
^梵蒂岡宣布與中國簽署主教任命協議.中央社.2018-09-22[2018-09-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7).
^與中國簽主教任命協議教廷:為牧靈不為政治.聯合新聞網.2018-09-22[2018-09-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8).
^中梵達成主教任命協議外交部:不影響台梵邦交.中央廣播電台.2018-09-22[2018-09-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8).
^破冰!梵諦岡承認大陸提名主教?台灣最後歐洲邦交亮警報.東森新聞.2018-09-24[2018-09-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8).
^王毅应约会见梵蒂冈外长加拉格尔.中國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20-02-15[2020-02-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5).
^王毅首会梵蒂冈外长双边关系新突破学者:中梵建交延宕显示主教任命问题仍未解决.一帶一路BeltandRoad.[2021-06-15](英語).
^Welle(www.dw.com),Deutsche.DW|15.02.2020.DW.COM.[2021-06-15](中文(中國大陸)).
^2020年10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2020-10-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7).
^Blanchard,Ben.ChinawinsbackBurkinaFaso,urgesTaiwan'slastAfricanallytofollow.Reuters(Beijing,China).2018-05-26[2019-04-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5).
^ColombiayChinaPopularestablecenrelaciones.ElTiempo(Bogota,Colombia:CasaEditorialElTiempo).1980-02-09:8A[2018-09-22].ISSN 0121-998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4)(西班牙語).
^Congo(DRC).china.org.cn.People'sRepublicofChina.[2013-11-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7).
^CostaRicaforgesnewChinaties.BBCNewsOnline.2007-06-06[2007-06-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7).
^RepúblicaDominicanacortarelacionesdiplomáticasconTaiwánparaestablecerlasconChina.BBC.2018-05-01[2019-09-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3).
^Kuo,Lily.TaiwanFurtherIsolatedasElSalvadorSwitchesAllegiancetoChina.TheGuardian.2018-08-21[2019-09-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7).
^Suomensuurlähetystö,Peking-Suomenpääkonsulaatti,Shanghai :TietoaKiinasta.Finland.cn.FinnishMainConsulate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2014-01-22[2017-01-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31)(芬蘭語).
^Smith,David.GambiaseversdiplomatictieswithTaiwan.TheGuardian.2013-11-15[2019-09-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4)(英語).
^Asia-Pacific|MalawiseverslinkswithTaiwan.BBCNews.2008-01-14[2016-12-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英語).
^PanamaCutsTieswithTaiwaninFavourofChina.BBC.2017-06-13[2019-09-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9)(英語).
^SãoToméePríncipecortarelaçõescomTaiwan-SãoToméePríncipe.Pt.rfi.fr(France:RadioFranceInternational).2016-12-20[2016-12-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1)(葡萄牙語).
^Taiwanlosesamajorally.BBCNewsOnline.1997-12-30[2007-06-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12)(英語).
^PoliticalRelationswithChina[永久失效連結],RepublicofTurkeyMinistryofForeignAffairs.
^曹郁芬.台灣入聯公投美高調反對.自由時報.2007-08-29[2020-08-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4).
^江今葉.WHA邀請函可能不來美國務院重申支持台灣參與.中央社.2019-03-22[2020-04-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2).
^侯姿瑩.未獲WHA邀請函美英再表態挺台參與.中央社.2019-05-07[2020-04-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7).
^陳民峰.摩爾:美將儘力促成台灣參與今年國際民航組織等國際組織.法廣.2019-07-04[2019-07-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2).
^台灣旅行法川普簽了16日生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央通訊社.2018/3/17
^美眾院無異議通過台灣保證法倡對台軍售常態化.中央通訊社.2019-05-08[2019-06-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8)(繁體中文).
^美眾院通過台灣保證法總統府表示感謝.中央廣播電台.2019-05-08[2019-06-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繁體中文).
^外交部宣布「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將更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象徵台美關係緊密,意義非凡.外交部新聞稿.2019-05-25[2019-05-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2)(繁體中文).
^台美關係突破》台灣入名北協更名「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自由電子報.2019-05-25[2019-05-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5)(繁體中文).
^大突破!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更名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聯合新聞網.2019-05-25[2019-05-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5)(繁體中文).
^蔡總統連任美國務卿祝賀讚揚台灣民主.中央社.2020-01-12[2019-01-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1)(繁體中文).
^美國務卿祝賀「蔡總統」連任讚揚台灣民主.自由電子報.2020-01-12[2019-01-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2)(繁體中文).
^蘇偉樺.台美關係新突破?!賴清德啟程低調訪華府.華視.2020-02-03[2020-02-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3)(中文(臺灣)).
^葉素萍.賴清德應邀赴華府出席全美祈禱早餐會.中央通訊社.2020-02-02[2020-02-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0)(中文(臺灣)).
^楊淳卉.賴清德訪美拜會國際事務智庫及僑界.自由電子報.2020-02-03[2020-02-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4)(中文(臺灣)).
^美国国务院取消美台交往限制.[2021-01-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吳美依.美國防部新聞:台灣從來「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分析最新印太局勢.EtToday新聞雲.2021-03-18.
^JIMGARAMONE.DODOfficialsDescribeConditionsinIndo-Pacific.USDeptofDefense(英語).
^首個以台灣為名的歐洲外館「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今揭牌.自由時報.2021-11-18[2021-11-18].
^徐淑希演說 認外蒙無入會資格(pdf).大公報.1947-07-30[2013-05-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31).
^內政部函:「一、本部前曾於民國87年出版「中華民國全圖」,後因考量銷售量偏低、圖資內容不符現況,目前已經停止銷售。
」
^官方地圖將標示蒙古為國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自由時報,2002年10月3日
^大陸地圖得依中國現狀標示(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自由時報,2002年11月30日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有關外蒙古是否為中華民國領土問題說明新聞參考資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omalilandmfa.ThePresidentoftheRepublicofSomalilandofficiallyappointedSomalilandRepresentativetoTaiwan..MinistryofForeignAffairsofSomaliland.[20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0)(英語).
^駐館位置及聯絡方式.外交部領事事務局.[2021-01-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4).
^管碧玲,葉金川失控飆罵愛國學生保證一刀未剪完整版,2009-05-18[2018-05-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1)
^綠:踐踏台灣主權葉失格應下台-焦點-自由時報電子報.[2018-05-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2).
^存档副本.[2007-11-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17)(英語).
^存档副本.[2017-03-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英語).
^IOCRecognisedOrganisations.InternationalOlympicCommittee.2019-08-22[2017-03-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4)(英語).
^headhoncho.成员体.亞洲開發銀行.2019-03-11[2018-08-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1).
^我國正式成為政府間國際組織「國際貿易資訊暨合作機構」贊助會員.[2018-05-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08).
^State.govWebsiteModernization.[2019-09-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英語).
^TheGlobalCoalitionAgainstDaesh-Partners.[2019-02-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2)(英語).
^OperationInherentResolve-Coalition.[2019-12-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英語).
^打擊伊斯蘭國國際會議台灣率先捐贈五十萬美元.[2019-09-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汪曙申.台湾参与WHA的关键是什么?.http://www.huaxia.com/.北京:華夏經緯網.2017-05-11[2017-05-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7).
^王書童編輯.WHA拒绝讨论邀台湾与会提案.http://www.dwnews.com/.NewYork,NY10018,USA美國:多維新聞網.2017-05-22[2017-05-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4)(中文).
^WHA將開幕,我方取得10張旁聽證,國安高層定調陳時中不進場.[2017-05-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5).
^WHA登場 「挺台提案」確定不被列入議程.[2017-05-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1).
^邀台參加全球會議巴拉圭:若遭中國施壓將同進退.[2019-09-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4).
^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t=1&NewsID=88709[永久失效連結]中央廣播電台台日航約完成修約換函簽署
^WhyTaiwanisstillanuniqueescape.獨立報.1996-09-14[2012-05-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4)(英語).
^世界自由民主聯盟總會官方網站.[2015-09-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13).
^世界自由民主聯盟中華民國總會.[2015-09-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條約法律司.關於UNFCCC.中華民國外交部.2014-03-17[2019-09-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3).
^聯合國/NGO台灣世界公民總會.[2016-07-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1).
^認識AWC.[2016-07-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24).
外部連結
中華民國外交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閱論編中華民國外交組織和機構本國對外
外交部
部長
駐外代表機構
大陸時期駐外代表機構
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外交官
駐外官員
使節
僑務委員會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中央通訊社
中央廣播電臺
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輸出入銀行
海外臺灣學校
列表
敦睦遠航訓練支隊
外國駐華/駐臺
駐華/駐臺代表機構
大陸時期外國駐華代表機構
抗戰時期同盟國駐渝代表機構
駐華/駐臺外交官
使節
臺灣國際學校
外交禮儀相關
外交部禮賓處
三軍樂隊
三軍儀隊
總統府
中正紀念堂
中山堂
中山樓
臺北賓館
圓山大飯店
外交史
對外關係史
建交史
外交關係年表
大陸時期
北洋政府時期
國民政府時期
臺灣時期
蔣中正政府時期
嚴家淦政府和蔣經國政府時期
李登輝政府時期
陳水扁政府時期
馬英九政府時期
蔡英文政府時期
政策和術語
北洋外交
修約外交
革命外交
國聯外交
鞏固外交
彈性外交
務實外交
全民外交
攻擊性外交
活路外交
踏實外交
口罩外交
聯俄容共
安內攘外
四巨頭
以德報怨
十一段線
一個中國
漢賊不兩立
中華臺北
中國台北
中國台灣
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南向政策
新南向政策
人民出入境
中華民國護照
簽證政策
公民簽證要求
對外雙邊關係亞洲
阿布哈茲(日語:アブハジアと中華民国の関係)
阿富汗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巴林*
孟加拉
不丹
汶萊*
柬埔寨
東帝汶
喬治亞
印度*
印尼*
伊朗
伊拉克
以色列*
日本*
約旦*
哈薩克
科威特*
吉爾吉斯
寮國
黎巴嫩
馬來西亞*
馬爾地夫
蒙古*
緬甸*
尼泊爾
北韓
阿曼*
巴基斯坦
巴勒斯坦
菲律賓*
卡達
沙烏地阿拉伯*
新加坡*
南韓*
斯里蘭卡
敘利亞
塔吉克
泰國*
土耳其*
土庫曼
阿聯*
烏茲別克
越南*
葉門
非洲
阿爾及利亞
安哥拉
貝南
波札那
布吉納法索
蒲隆地
喀麥隆
維德角
中非
查德
葛摩
剛果(布)
剛果(金)
象牙海岸*
吉布地
埃及
赤道幾內亞
厄利垂亞
衣索比亞
史瓦帝尼*
加彭
甘比亞
迦納
幾內亞
幾內亞比索
肯亞
賴索托
賴比瑞亞
利比亞
馬達加斯加
馬拉威
馬利
茅利塔尼亞
模里西斯
摩洛哥
莫三比克
納米比亞
尼日
奈及利亞*
盧安達
聖多美普林西比
塞內加爾
塞席爾
獅子山
索馬利亞
索馬利蘭*
南非*
南蘇丹
蘇丹
坦尚尼亞
多哥
突尼西亞
烏干達
尚比亞
辛巴威
美洲
安地卡及巴布達
阿根廷*
巴哈馬
巴貝多
貝里斯*
玻利維亞
巴西*
加拿大*
智利*
哥倫比亞*
哥斯大黎加
古巴
多米尼克
多明尼加
厄瓜多*
薩爾瓦多
格瑞那達
瓜地馬拉*
蓋亞那
海地*
宏都拉斯*
牙買加
墨西哥*
尼加拉瓜
巴拿馬
巴拉圭*
秘魯*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聖露西亞*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蘇利南
千里達及托巴哥
美國*
烏拉圭
委內瑞拉
歐洲
阿爾巴尼亞
安道爾
奧地利*
白俄羅斯
比利時*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保加利亞
克羅埃西亞
賽普勒斯
捷克*
丹麥*
愛沙尼亞
芬蘭*
法國*
德國*
希臘*
聖座(教廷)*
匈牙利*
冰島
愛爾蘭*
義大利*
科索沃
拉脫維亞*
列支敦斯登
立陶宛*
盧森堡*
馬爾他
馬爾他騎士團
摩爾多瓦
摩納哥
蒙特內哥羅
荷蘭*
北馬其頓
挪威
波蘭*
葡萄牙*
羅馬尼亞
俄羅斯*
聖馬利諾
塞爾維亞
斯洛伐克*
斯洛維尼亞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烏克蘭
英國*
大洋洲
澳大利亞*
庫克群島
斐濟*
關島*
吉里巴斯
馬紹爾群島*
密克羅尼西亞
紐埃
紐西蘭*
諾魯*
巴布亞紐幾內亞*
帛琉*
薩摩亞
索羅門群島
東加
吐瓦魯*
萬那杜
已消失的國家
奧匈帝國
捷克斯洛伐克
蘇聯
南越
南斯拉夫
對外多邊關係區域
加勒比(英語:Caribbean–Chinarelations)
大洋洲(英語:Sino-Pacificrelations)
第三世界(英語:Sino-ThirdWorldrelations)
國際組織
國際聯盟
聯合國
世界衛生組織
歐洲聯盟*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以粗體標示者為邦交國以「*」標示者有單設或互設運作中的代表機構
閱論編中華民國主題歷史大陸時期(年表)
護國戰爭
鄭家屯事件
張勳復辟
府院之爭
護法運動
五四運動
北京政變
第二次直奉戰爭
廣州商團事變
六一六事變
第一次直奉戰爭
直皖戰爭
北伐
東北易幟
中原大戰
南京十年
抗日戰爭
國共內戰
外蒙古獨立
國府遷台
台灣時期(年表)
反共抗俄
古寧頭戰役
西昌戰役
四大改造
縣市選舉
中美協防
雲南反共救國軍
救濟大陸災胞
白色恐怖
榮民退役
復校
金門炮戰
中科院
反攻
中華文化復興
九年義務教育
臺灣奇蹟
中美斷交
退出聯合國
自強救國
黨外運動
美麗島事件
民主化
解嚴
野百合學運
國會全面改選
總統全民直選
在台灣
南向
裁軍
首次政黨輪替
去蔣化
是台灣
世貿
志願役
倒扁運動
二次政黨輪替
潛艦國造
課綱微調
太陽花學運
三次政黨輪替
台灣
轉型正義
新南向
萊豬
政治政府
北洋政府
護法軍政府
國民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
蔣中正政府
嚴家淦政府
蔣經國政府
李登輝政府
陳水扁政府
馬英九政府
蔡英文政府
外交
外交史
中俄蒙協約
中日民四條約
開羅宣言
2758號決議
邦交國
外交部
駐外機構
彈性外交
務實外交
活路外交
踏實外交
口罩外交
兩岸
臺灣問題
歷史
臺灣光復
臺海危機
開放兩岸探親
辜汪會談
飛彈危機
ECFA
CSSTA
馬習會
臺海現狀
疆域
區劃
軍事
國防部
國軍
軍旗
勳章
憲法
增修條文
訴訟法
法律
審查制度
國民
身分證
護照
政黨
列表經濟
大陸時期經濟
大陸時期鐵路
中央銀行
科技
臺灣經濟
台灣經濟史
黃金運臺
美援
三七五減租
公地放領
耕者有其田
農技援外
六期四年計畫
十大建設
勞動基準法
十二項建設
十四項建設
新十大建設
愛台十二建設
前瞻計畫
媒體
彩券
統一發票
貨幣
大陸時期
銀圓
法幣
金圓券
銀圓券
中儲券
聯銀券
邊幣
銀毫
舊臺幣
東北券
藏幣
四川藏洋
老滇票
台灣時期
新臺幣
新臺幣硬幣
海南銀行銀圓券
文化
教育
高等教育
國家考試
國語
新文學運動
國語運動
國語政策
國字標準字體
國寶
國樂
節日
國家公園
國家風景區
自然保護區
自然生態保護區
環境保育
人口
大陸時期
臺灣人口
五族共和
中華民族
國族認同
中國人
臺灣人
金門人
華人
原住民
新移民
宗教
悟善社
主徒會
非基督教運動
中國佛教會
中國回教協會
穆斯林叛亂
國家象徵
稱號
國旗
國徽
國璽
國慶日
國歌
國旗歌
國花
國家元首
首都
分類
主題
閱論編有限承認國家關於外交承認和外交關係參見括號內條目鏈接聯合國會員國未被所有聯合國會員國承認
阿富汗
承認
外交
亞美尼亞共和國
外交
中華人民共和國
外交
塞浦路斯共和國
外交(英語:ForeignrelationsofCyprus)
以色列國
承認
外交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外交
大韓民國
外交
聯合國觀察員國未被所有聯合國會員國承認
巴勒斯坦國
承認
外交(英語:ForeignrelationsoftheStateofPalestine)
非聯合國會員國至少一個聯合國會員國承認
阿布哈茲共和國
承認(英語:InternationalrecognitionofAbkhaziaandSouthOssetia)
外交
科索沃共和國
承認
外交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
外交(英語:ForeignrelationsofNorthernCyprus)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
承認
外交
南奧塞梯共和國
承認(英語:InternationalrecognitionofAbkhaziaandSouthOssetia)
外交
中華民國
邦交國
外交
僅被非聯合國會員國承認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
承認(英語:InternationalrecognitionofTransnistria)
外交(英語:ForeignrelationsofTransnistria)
索馬里蘭共和國
外交
閱論編亞洲各國家和地區外交聯合國會員國
阿富汗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巴林
孟加拉
不丹
汶萊
柬埔寨
中華人民共和國
賽普勒斯
埃及
喬治亞
印度
印尼
伊朗
伊拉克
以色列
日本
約旦
哈薩克
北韓
南韓
科威特
吉爾吉斯
寮國
黎巴嫩
馬來西亞
馬爾地夫
蒙古國
緬甸
尼泊爾
阿曼
巴基斯坦
菲律賓
卡達
俄羅斯
沙烏地阿拉伯
新加坡
斯里蘭卡
敘利亞
塔吉克
泰國
東帝汶
土耳其
土庫曼
阿聯
烏茲別克
越南
葉門
聯合國觀察員
巴勒斯坦
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
阿布哈茲
阿爾察赫
北賽普勒斯
南奧塞提亞
中華民國(臺灣)
屬地和其他特殊政區
阿克羅蒂里和澤凱利亞
英屬印度洋領地
聖誕島
科科斯(基林)群島
香港
澳門
中華民國主題台灣主題國際關係主題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中華民國外交&oldid=69057704」
分類:中華民國外交中國各朝代外交各國外交隱藏分類:CS1英語來源(en)含有英語的條目CS1含有外文文本CS1西班牙語來源(es)CS1芬蘭語來源(fi)CS1葡萄牙語來源(pt)自2017年1月帶有失效鏈接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自2017年11月帶有失效鏈接的條目避免破壞保護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繁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檢視原始碼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覽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БеларускаяEnglishEestiFrançaisहिन्दीBahasaIndonesia한국어PortuguêsРусскийไทย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粵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我國邦交國最新統計 - 外交部
我國邦交國最新統計. 發布單位:主計處; 資料來源:主計處. 與我國有邦交之國家 中華民國110年12月10日 單位:國. 總計, 亞太地區, 非洲地區, 歐洲地區 ...
- 2中華民國外交部全球資訊網-邦交國
邦交國家相關資訊 · 亞太地區 · 非洲地區 · 歐洲地區 ·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
- 3中華民國外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與歐洲邦交国的關係
- 4中華民國外交部全球資訊網-友邦經貿投資商機
為增進我商對邦交國經貿投資環境及商機之瞭解,本部特設立本專頁,提供各邦交國投資環境、重點與潛力產業、優惠措施、雙邊關係、經商文化、經貿投資業務主政機關、對我 ...
- 5中華民國外交部全球資訊網-駐外館處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mobile botton. search. 搜尋. 口罩; 外交; 武漢肺炎; 新南向政策; 護照; 邦交國; 簽證; 兩岸政策; 申根; 國家與地區; 新聞稿; 外交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