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貪嗔癡?爲何會產生「貪嗔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貪,是對於喜好的過分偏執;指染著於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境而不離的心理活動,;嗔,是對於討厭的過分偏執;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什麼是貪嗔癡?爲何會產生「貪嗔癡」?
2020-12-13國學修學堂
貪、嗔、癡爲三毒,又稱三垢、三火。
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爲惡之根源,故又稱三不善根。
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
大乘義章》卷五說:「於外五欲染愛名貪。
」就是指的這個意思。
佛教認爲,衆生生活於世間,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與外界相接觸,產生色、聲、香、味、觸等感覺。
這些感覺能引起衆生的利慾之心,因此叫做五欲。
於此五欲執著並產生染愛之心,就成爲貪。
因此又以貪與愛爲同體異名。
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
嗔~又名嗔怒,嗔恚,指敵視,怨憤不平的心態。
《大乘五蘊論》中說:「云何爲嗔?謂於有情樂作傷害爲性」。
「嗔」的產生和性質其實是和「貪」相反,「貪」是指對物質或某些喜好一味的瘋狂追逐,不知厭足,只想無盡的占有,甚至偏執到性格扭曲的地步。
癡,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
《俱舍論》中說:「癡者,所謂愚癡,即是無明。
」世上的凡夫不如意時埋怨佛不幫他化解痛苦,實質上自己的痛只有自己可以了結,怎可外求?佛也「愛莫能助」。
只因凡夫自招苦痛,如醫云:「此爲毒藥,切不可食。
」然凡夫因其色鮮味美而貪食之,即使醫聖在世亦愛莫能助。
若貪心起時,正知貪心起,貪心滅時,正知貪心滅。
嗔心起時,正知嗔心起,嗔心滅時,正知嗔心滅。
癡心起時,正知癡心起,嗔心滅時,正知嗔心滅。
什麼是正知呢?正在當下而知,而不是進行回憶而知。
相關焦點
修行要斷貪嗔癡,不然白修了
戒定慧是正常,貪嗔癡感應的是災難、是反常,所以佛教導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
4.西方世界是大乘佛法,一定要發菩提心,不發菩提心不能往生西方世界。
什麼是菩提心?清淨心是菩提心,平等心是菩提心,正覺心是菩提心。
只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個目標(極樂世界)、一個願望(親近阿彌陀佛),我們這一生才會成功;否則的話,我們要想成就,太難太難了!
佛教:貪嗔癡有一樣,都不能除煩惱
欲動,則心動;心動,自然煩惱叢生,貪嗔癡三毒是一切煩惱的總根子,我們不管有多少煩惱,不管有多少苦難,都是由貪嗔癡所產生,貪嗔癡就是我們衆生迷惑的根本,放下貪嗔癡,就能得當下自在了。
貪,是對於喜好的過分偏執;指染著於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境而不離的心理活動,;嗔,是對於討厭的過分偏執;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
癡,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實相而做出貪或者嗔的反應;又作無明。
指心性迷暗,愚昧無知佛學上的貪是指有求心,即六欲,它緣起於六識,嗔是指不平心,即七情,它緣起於五蘊,而成的第七識——思維意識。
貪嗔癡,貪瞋癡
貪嗔癡,貪瞋癡,苦難植根於欲望,和貪婪之惡習的根本根脈,佛家講三毒三業,貪嗔癡由於我們有貪慾,因此我們欲望旺盛,而且難於難以實現難於滿足,貪慾得不到滿足和實現然後怒火叢生,這叫嗔嗔有兩個字,一個口字旁,一個目字旁。
口字旁它的意思是怒而粗,發出粗言。
目字旁它的意思是怒而睜圓雙眼,貪而不得必然嗔。
佛教:「衆生」是什麼?衆生的貪、嗔、癡從何而來?怎樣對治?
地藏菩薩大願度衆生什麼是貪、嗔、癡?貪,是一種染著的心理。
衆生因貪而染汙嗔,是對自己討厭的對象排斥抗拒,也有很多表現形式。
有因厭惡產生的嗔恨,有因嫉妒產生的嗔恨,也有因得不到產生的嗔恨。
癡,是愚癡,如不明事理,不知因果法則,不了解無常、苦空及解脫之道,都屬於愚癡的表現。
貪、嗔、癡在佛教中被稱爲「三毒」,即三種危害心靈健康的病毒。
那麼怎麼解決人生中的貪嗔癡呢?
學佛是要學會看清自己的貪嗔癡
人人都有貪嗔癡,人人都有貪嗔癡慢疑,每個人內心都被這三毒、五毒侵蝕著、控制著。
這就是人人痛苦的原因,所以佛陀才悲憐的說道:人生皆苦,人人皆苦,苦海無邊。
在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往往只能看到他人的貪嗔癡,而且總是看到他人的貪嗔癡。
西遊記中,唐三藏的三個徒弟分別代表了「貪嗔癡」
西遊記中,唐三藏的三個徒弟分別代表了「貪嗔癡」。
「貪嗔癡」是佛教的用語,代表三毒,人之所以有輪迴就是放不下「貪嗔癡」。
正好,西遊記中的唐三藏的三個徒弟分別代表了「貪嗔癡」。
爲什麼這麼說呢,首先看八戒,貪吃、貪睡、貪色。
熄滅貪嗔癡,學佛爲衆生離苦得樂
要離苦得樂,首先要熄滅我們的貪嗔癡。
貪嗔癡啊,在佛經裡面稱爲三毒藥。
它是衆生累生累世積累下來的,而且還不容易發現,無形當中就會生起來。
特別是在生活當中,這個貪嗔癡時時刻刻都有。
貪嗔癡如果沒有減少,沒有消除,你的心很難定下來。
即使我們在誦經,在念佛也是如此。
「貪」「嗔」「癡」淺釋
「貪」「嗔」「癡」雖爲佛教教理,其實上也可以從道教教理去看待它,都是一般無二的。
很多道教教理,也可以用佛教教理去看待,也是一般無二的。
佛道之間,均爲真理之所在,不必斥彼存我。
用「貪」「嗔」「癡」來養身,對佛家弟子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但世俗之人卻不懂得其中的道理。
人人貪嗔癡,道安亦貪嗔癡
依舊記得那日,道安賺了第一筆銀子,興奮地抱著阿青轉圈,言辭笨拙,只會說,阿青阿青,我以後一定會讓你過上好日子的,再不受苦再不受寒。
阿青聞言,又一次陷入誓言的虛無和暖意中,匆匆交付了真心,一心下墮,成了人間一個倚賴的妻。
道安卻越發地忙了起來,無止境的應酬,酒樓歌館,喧囂不已。
人性三毒~貪~嗔~癡
究其根源,都是餡去人性三毒的結果——貪嗔癡。
一味地索取,不得厚德載物,陰陽失衡。
貪——不能意識到本自具足,智慧蒙蔽,發心不正,一味索取,貪得無厭,表面野心很大,實際鼠目寸光。
——可恨!嗔——怒、不滿、怪罪、指責,表面是人性本能反應,實際還是不得內求自己,寧願心虛也不願摧殘自己,外求一步是地獄,留下的只有傷害。
——可憐!癡——無知、瘋癲、入迷。
要麼就是不學,智慧蒙蔽。
要麼就是學錯東西,掉進知識的深淵,無法自拔,永遠在學的路上學錯的東西,失去理智。
——可怕!不學很可怕,學錯更可怕。
從《人民的名義》中就能看懂」貪嗔癡「?讓人傻了眼!
文:晚安佛陀最近末學被一部被稱爲「史上最大尺度的反腐劇」《人民的民義》圈粉了,雖然這只是一部虛構的電視劇,但它卻處處講述著我們所處的現實,映射人身上的「貪嗔癡」!所以在看劇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開始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內心,是否有被「貪嗔癡」所操控了呢?
單身三毒:貪嗔癡
我記得十幾歲時看武俠劇《風雲》,裡面有劍貪、劍嗔、劍癡,這三個人深受貪嗔癡三毒之害;比之於單身,我們多少人單身的原因,也是因爲自己的貪、嗔、癡。
貪、嗔、癡爲三毒,是佛教用語。
貪是指染著於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境而不離的心理活動;嗔是由對衆生或事物的厭惡而產生憤恨、惱怒的心理和情緒;癡
怎樣熄滅貪嗔癡?
爲什麼要熄滅貪嗔癡?因爲貪嗔癡在佛教里被稱爲三毒,就是三種危害我們精神健康的毒品,它時時都在傷害著我們的心靈,左右著我們的人生。
貪嗔癡又稱三垢、三火。
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爲惡之根源,故又稱三不善根。
只有布施掉自己的貪嗔癡才能減輕自己的痛苦
每個人內心要布施掉的財就是自己的貪嗔癡,要舍離的就是自己的貪嗔癡。
貪嗔癡之財有多少?何止百萬,何止千萬,何止億萬。
相對於自己內心的貪嗔癡,每個人都很富裕,都很富有,人人都是富翁,人人都是富豪。
內心豐富的貪嗔癡,是每個人在成長歲月里,順手順心順帶累積的,毫不費力就聚沙成塔了。
你有多大歲數,你內心的貪嗔癡之塔就有多高大。
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座高大的貪嗔癡之塔。
每個人並不能意識到自己。
內心有座高大的貪嗔癡之塔。
貪嗔癡是毒,如何消除?佛陀:從慷慨布施開始
也許有人會說,學佛了怎麼還會痛苦啊?是啊爲什麼呢?那是因爲我還有執著貪念等等因素困擾,業障現前。
我們世人活得太不理性,現在的人缺乏理性的精神資糧。
爲什麼現在人很苦?爲什麼現在的人很迷茫?爲什麼現在的人很不安?原因是:貪嗔癡三毒在作怪。
佛陀在經典當中明確地指出,一個人要檢查、探究、驗證自己的所學、見解和行爲是不是正確。
從貪嗔癡轉爲戒定慧,是佛法修行的必由之路
佛法修行,於世人而言,就是一個不斷的將貪、嗔、癡三毒向戒、定、慧三學轉換的過程,因爲世間衆生本來心性是清淨無染而妙明如日月的存在,只是於無始劫來所生的業障而被無明塵垢所遮蔽,所以才有三毒叢生、六欲不滅的煩惱,導致衆生於三道六界之中沉淪流轉而無有休止之時。
時時勤拂拭是要把自己內部的貪嗔癡拂拭掉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時時勤拂拭,究竟是一種怎麼樣的禪修能力,究竟要拂拭一些什麼,究竟在拂拭一些什麼?佛法禪修的目的,是要轉向自己的內部。
不管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手段,都要有能力轉到自己的內部。
轉到內部的目的,是要發現自己的貪嗔癡。
只有通過打坐禪修才能去除你內心痛苦的原因貪嗔癡慢疑
我們經常聽說貪嗔癡三毒,很少聽說貪嗔癡慢疑五毒。
不管是貪噌癡,還是貪噌癡慢疑,在佛教佛法裡面都稱爲毒。
是我們內心的毒瘤,是我們內心的毒素。
必須把它們徹底去除。
貪嗔癡慢疑五毒,不是某些人才有,而是所有人都有,所有人都有貪嗔癡慢疑。
這是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以後,得到的又一個真理。
由「貪嗔癡」新解,觀中華造字的智慧
貪嗔癡,是佛學提出的三毒,其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爲惡之根源。
人之浸染紅塵,多爲三毒傷害甚深,深陷情網,難以自拔。
現在我們以解字的方法,重新釋義「貪嗔癡」。
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
貪字,由「今」與「貝」構成。
但凡能夠意識到「今」的,都是有智慧的生命,所以「今」代表生命的進行時。
「貝」,在古代用來財富、物品的交易貨幣,代表錢財。
故而「貪」的解字釋義爲,將生命的時時刻刻套現爲錢財,是不是很「貪」啊?生命之寶貴,只能用錢財來表達嗎?
星雲大師:對治「貪嗔癡」的方法
我現在要告訴各位,人生的大病,在佛法里說,就是時時刻刻盤據在我們心中的貪、嗔、癡。
身體上的病痛,可以請求醫師來醫治,但心理上的大病,再高明的醫師見了也會束手無策。
爲什麼說人生的大病是貪、嗔、癡呢?「貪嗔癡」又爲什麼是人生的大病呢?
推薦焦點
每日手機壁紙秀:FGO伊莉莎白·巴托里
鈞安科普|小兒支氣管炎
施虐者文章讀後感
抽油煙機怎麼清洗清洗抽油煙機小竅門
延伸文章資訊
- 1貪嗔痴慢疑_百度百科
就是生氣的意思,生氣有很多種類,比如人家罵我們,不能忍受,起嗔心,繼而將矛盾升級。雖然有時我們表面上不聲張,內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種嗔。嗔與貪剛好相反,貪是遇到快樂 ...
- 2慢、疑》 佛教中所說的五毒心是指貪、嗔、癡 - Facebook
嗔就是生氣的意思,生氣有很多種類,比如人家罵我們,不能忍受,起嗔心,繼而將矛盾升級。雖然有時我們表面上不聲張,內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種嗔。嗔與貪剛好相反,貪是遇到 ...
- 3何謂貪、瞋、癡、慢、疑@ 熊也 - 隨意窩
貪是貪戀,貪求,貪愛,貪名好利,好色貪杯等等都是貪心。 嗔是嗔恨,仇恨。發脾氣,暴燥如雷,笑面虎,笑裏藏刀都是嗔心。 癡,愚癡,不懂道理,不明是非,無有智慧, ...
- 4何謂「貪瞋癡慢疑」? - 勤學佛堂
何謂「貪瞋癡慢疑」? · 瞋,即瞋恨、瞋恚。人與人的相處,難免有磨擦,有了磨擦就互看對方不順眼,於是強大的瞋恨心油然而生。 · 癡,即愚癡。愚癡為三毒中,最難破除,又為 ...
- 5什麼是貪嗔癡?爲何會產生「貪嗔癡」?
貪,是對於喜好的過分偏執;指染著於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境而不離的心理活動,;嗔,是對於討厭的過分偏執;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