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的意思|漢典“缁”字的基本解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缁”字的解釋,釋義,異體字,音韻方言,部首筆劃,康熙字典,說文解字,字源字形. ... 拼音 zī. 注音 ㄗ. 部首 糸 部外 8總筆劃 11. 統一碼 7F01筆順 55155525121 ...
導航
漢典古籍詩詞書法通識
查詢索引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注音部首簡繁異體字
zīㄗ部首糸
部外8
總筆畫11繁體緇
緇䊷𥾒𦁃𦃠𦄛
統一碼
字形分析筆順
基本区U+7F01
左右结构55155525121
五筆倉頡鄭碼四角
xvlgvmvvwzzki22163
拼音zī注音ㄗ部首糸部外8總筆劃11統一碼7F01筆順55155525121
標
缁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緇(緇)zīㄗˉ ◎黑色:~衣。
~帷。
~素(a.黑和白;b.借指僧人和俗人,因僧尼穿黑衣,而白衣是平常人穿的衣服)。
~黃(指和尚與道士)。
英語blacksilk法語(noir)
©漢典
缁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緇緇zī〈形〉(1)(形聲。
從糸(mì),甾(zī)聲。
糸,細絲,可以染上各種顏色。
本義:帛黑色)同本義[silksblack]緇,帛黑色也。
——《說文》緇衣之宜兮。
——《詩·鄭風·緇衣》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韓非子·說林下》素衣雖成緇,不爲京路塵。
——陸游《自小云頂上雲頂寺》(2)又如:緇布(黑色的布帛);緇衣(本爲古代用黑色的布帛做的朝服,後藉以泛稱黑色衣服;僧尼所穿青黑色的衣服);緇林(僧人聚集之處。
緇,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詞性變化◎緇緇zī〈名〉(1)僧侶[monksandpriests]遊食緇黃,往來寄宿。
——《聊齋志異》(2)又如:緇錫(僧人);緇子(和尚);緇林(僧界,僧衆);緇徒(僧侶)(3)黑色僧服。
亦指僧侶或作僧侶[robesofmonks]自此更姓改名,削髮披緇,去了。
——《儒林外史》(4)又如:緇服(僧服);緇衲(僧衣。
借指僧侶);緇錫(僧衣錫杖。
僧人所用)©漢典
【未集中】【糸】
緇·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緇《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缁”字頭,請參考“緇”字。
)
【未集中】【糸】
緇·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廣韻】側持切【集韻】莊持切,𠀤音菑。
【說文】帛黑色。
【博雅】緇謂之皁。
【釋名】緇,滓也。
泥緇黑色者曰滓,此色然也。
【詩·鄭風】緇衣之宜兮。
【傳】緇,黑色。
【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七入爲緇。
【註】緅又復再染以黑,乃成緇矣。
又【正韻】旨而切,音枝。
義同。
又【集韻】側几切,音𣐈。
【韻會】壯仕切,音滓。
【前漢·班固敘傳】涅而不緇。
【註】師古曰:合韻音上聲。
又【集韻】側吏切,音胾義同。
©漢典
【卷十三】【糸】
緇《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缁”字頭,請參考“緇”字:)
【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帛黑色。
从糸甾聲。
側持切
『說文解字注』
帛黑色也。
黑者、北方色也。
火所熏之色也。
考工記。
三入爲纁。
五入爲緅。
七入爲緇。
鄭注曰。
玄色者、在緅緇之閒。
其六入者與。
从糸。
?聲。
側持切。
一部。
按玉藻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注。
純當爲緇。
古文緇字、或作糸旁才。
又周禮媒氏純帛注。
純實緇字也。
古緇以才爲聲。
祭統王后蠶於北郊以供純服注。
純以見繒色。
論語今也純。
鄭讀爲緇。
鄭意今之䊷字、俗譌爲純耳。
然則許書當爲䊷篆。
解云古文緇。
从糸、才聲。
而缺者、豈從今書不從故書之例與。
©漢典
缁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tsɿ˥ 粤语zi1
吴语闽语
韵书上古音中古音
©漢典
缁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緇」。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緇」說文‧糸部「緇」「缁」「缁」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中国大陆台湾香港
異體字緇䊷𥾒𦁃𦃠𦄛
©漢典
【載入評論】
【論壇討論】
同音字
禌(zi1)资(zi1)趦(zi1)粢(zi1)輺(zi1)茲(zi1)赀(zi1)栥(zi1)錙(zi1)璾(zi1)鄑(zi1)訾(zi1)
同部首
绸纬纽绖织绎缕缆䍁缂纴绿
同筆畫
瓼绱𠒙第堐啜眻觕庱崙翍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