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方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亨利·杰因斯·方达(英語:Henry Jaynes Fonda,1905年5月16日-1982年8月12日),美国著名电影、電視、舞台劇演员。

珍·方達之父。

亨利·方達被他的親友稱為「Hank」。

亨利·方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部分連結不符合格式手冊規範。

跨語言連結及章節標題等處的連結可能需要清理。

(2020年6月16日)請協助改善此條目。

參見WP:LINKSTYLE、WP:MOSIW以了解細節。

突出顯示跨語言連結可以便於檢查。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4月26日)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請協助補充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

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亨利·方達HenryFonda男演員本名亨利·傑因斯·方達HenryJaynesFonda暱稱Hank出生(1905-05-16)1905年5月16日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格蘭德艾蘭逝世1982年8月12日(1982歲-08-12)(77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教育程度明尼蘇達大學新聞系肄業配偶瑪格麗特·蘇利文(1931年-1933年結婚)弗朗西絲·西摩·布羅考(1936年-1950年結婚)蘇珊·布蘭查德(1950年-1956年結婚)AfderaFranchetti(1957年-1961年結婚)ShirleeMayeAdams(1965年-1982年結婚)兒女簡·方達(1937年-)彼得·方達(1940年-2019年)代表作品《怒火之花》、《淑女夏娃》、《俠骨柔情》、《十二怒漢》、《狂沙十萬里》、《金色池塘》活躍年代1935年–1982年 獎項 奧斯卡金像獎奧斯卡榮譽獎1980年Theconsummateactor,inrecognitionofhisbrilliantaccomplishmentsandenduringcontributiontotheartofmotionpictures最佳男主角1981年《金色池塘》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1957年《十二怒漢》金球獎塞西爾·B·德米爾獎1979年最佳戲劇類電影男主角1981年《金色池塘》東尼獎最佳舞台劇男主角1948年《MisterRoberts》特別獎1979年終身成就獎 亨利·傑因斯·方達(英語:HenryJaynesFonda,1905年5月16日-1982年8月12日),美國著名電影、電視、舞台劇演員。

珍·方達之父。

亨利·方達被他的親友稱為「Hank」。

方達早年參加百老匯的舞台劇演出,1935年後開始從影。

在其長達46年的演出生涯中,方達出演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勝任正派及反派的角色。

他是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金球奬終身成就獎得主。

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影星第6名。

目次 1個人生活 2傳奇 3部分主要作品 4參考資料 5外部連結 個人生活[編輯] 亨利·方達前後一共五任妻子。

除了第一次與女星瑪格麗特·蘇利文的婚姻,是因為彼此個性不合而結束,離婚後仍繼續當朋友以外。

他之後的三次婚姻,都以外遇離婚收場。

他的兩名子女都是第三任妻子FrancesFordSeymour所生。

Seymour原本即為精神疾病所苦,再加上受不了與亨利·方達離異的打擊,1950年在精神病院割喉自殺。

方達與子女的關係疏遠,兒子彼得·方達在他書名《別告訴爹》的自傳中表示,他一輩子都不知道父親對他的看法。

女兒珍·方達因為母親自殺而長期與亨利·方達關係矛盾,父女直到亨利·方達去世前不久才和解。

他的女兒珍·芳達(JaneFonda)、兒子彼得·方達(PeterFonda)、孫女布莉姬·方達(BridgetFonda)、外孫特洛伊:木馬屠城·加里蒂(TroyGarity)都是知名的演員。

外孫女VanessaVadim(特洛伊:木馬屠城·加瑞帝同母異父姊)是一名獨立製片人與電影攝影師。

亨利·方達是忠實的民主黨支持者。

但是他與支持共和黨的詹姆斯·史都華、約翰·韋恩仍是好朋友與工作夥伴。

反而是珍·方達因為黨派之見,與父親的兩位老友關係極度緊張。

亨利·方達與詹姆斯·史都華在一次劇烈爭執、揮拳相向之後,他們言歸於好,並且決定再也不談政治。

據他們兩人各自的子女回憶,兩位老朋友除了工作以外,最喜歡默不作聲的一起做飛機模型。

亨利·方達擅長素描、粉蠟筆、水彩等繪畫技術。

傳奇[編輯] 《西部開拓史》,1962年。

亨利·方達除了奧斯卡獎項、金球獎獎項得獎以外,他也是英國影藝學院、東妮獎、美國電影評議會最佳男主角獎得主、葛萊美獎最佳誦讀專輯獎得主、艾美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他還得到AFI終身成就獎、東妮獎終身成就獎、甘迺迪中心榮譽獎。

方達是少數能夠問鼎多種領域著名獎項的影星之一。

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影星第6名。

美國的二次大戰背景著名小說第22條軍規中,小說人物MajorMajorMajor少校被認為是以方達為人物塑造原型。

在美國電視影集《Angel》中,有演員以方達為模仿對象。

亨利·方達的名字也在一首暢銷流行歌曲中被提及。

亨利·方達在二次大戰時從軍,加入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區的Satterlee號驅逐艦(USSSatterlee(DD-626))服勤。

在三年之內從下士升至中尉。

他曾積功得到總統表揚,以及獲頒銅星勳章。

方達在好萊塢星光大道有屬於他的星。

洛杉磯好萊塢有以他為名的「亨利·方達劇院」。

位於奧克拉荷馬州奧克拉荷馬市的「國立牛仔與西部史蹟博物館」(NationalCowboy&WesternHeritageMuseum),將他列入西部演員的展覽廳。

2005年亨利·方達百歲誕辰時,美國郵政管理局(UnitedStatesPostalService)發行了紀念他的郵票,透納經典電影頻道於當日全天候放映其電影作品。

部分主要作品[編輯] 《蕩寇志》(JesseJames)(1939年)、(導演:亨利·金) 《少年林肯》(YoungMr.Lincoln)(1939年)、(導演:約翰·福特) 《怒火之花》(TheGrapesofWrath)(1940年)、(導演:約翰·福特) 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淑女夏娃》(TheLadyEve)(1941年)、(導演:普萊斯頓·史特吉斯;合演:芭芭拉·斯坦域) 《無法無天》(TheOx-BowIncident)(1943年)、(導演:威廉·惠曼) 《俠骨柔情》(MyDarlingClementine)(1946年)、(導演:約翰·福特) 《要塞風雲》(FortApache)(1948年)、(導演:約翰·福特;合演:約翰·韋恩、秀蘭·鄧波兒) 《羅伯先生》(MisterRoberts)(1955年)、(導演:約翰·福特) 《戰爭與和平》(WarandPeace)(1956年)、(導演:金·維多;合演:奧黛麗·赫本) 《伸冤記》(TheWrongMan)(1956年)、(導演:亞佛烈德·希區考克) 《十二怒漢》(12AngryMen)(1957年)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 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提名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男主角 《錫星》(TheTinStar)(1957年)、(導演:安東尼·曼) 《最長的一日》(TheLongestDay)(1962年)、(導演:肯·安納金;合演:約翰·韋恩、勞勃·米契) 《西部開拓史》(HowtheWestWasWon)(1962年) 《華府春秋》(AdviceandConsent)(1962年) 《華府風雲》(BestMan)(1964年) 《玉女相思》(SexandSingleGirl)(1964年)、(合演:娜但麗·華,湯尼·寇提斯) 《賭城爭霸》(BigHandofLittleLady)(1965年))、(合演:喬安華德) 《坦克大決戰》(BattleoftheBulge)(1965年)、(導演:肯·安納金) 《狂沙十萬里》(OnceUponATimeInTheWest)(1968年)、(導演:塞吉奧·里昂尼) 《雙樂滿堂》(Yours,MineandOurs)(1968年)、(導演:梅維爾·夏華森;2005年重拍為《歡樂滿堂》) 《莫斯科夜航班》(NightFlightfromMoscow)(1973年) 《中途島戰役》(Midway)(1976年)、(導演:傑克·史麥特;合演:勞勃·米契) 《金色池塘》(OnGoldenPond)(1981年)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男主角 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 《羅勃茨先生》(MisterRoberts)(1984年) 參考資料[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人物主題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亨利·方達 HenryFonda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TCM電影資料庫上HenryFonda的資料(英文) 網際網路百老匯資料庫(IBDB)上HenryFonda的資料(英文) HenryFonda在名人資料庫(NNDB) Everybody'sAll-American:HenryFonda(2005PremiereMagazinearticle) HenryFonda在TV.com 閱論編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1928-1940 埃米爾·傑寧斯(1928) 沃納·巴克斯特(1929) 喬治·亞利斯(1930) 賴尼爾·巴利摩(1931) 弗雷德里克·馬區/華理士·勃利(1932) 查爾斯·勞頓(1933) 克拉克·蓋博(1934) 維多·麥克勞倫(1935) 保羅·穆尼(1936) 史賓塞·屈賽(1937) 史賓塞·屈賽(1938) 勞勃·多納特(1939) 詹姆斯·史都華(1940) 1941-1960 賈利·古柏(1941) 詹姆士·卡格尼(1942) 保羅·盧卡斯(1943) 平·克勞斯貝(1944) 雷·米倫(1945) 弗雷德里克·馬區(1946) 羅納·考爾門(1947) 勞倫斯·奧利維爾(1948) 布羅德里克·克勞福德(1949) 何塞·費勒(1950) 亨弗萊·鮑嘉(1951) 賈利·古柏(1952) 威廉·荷頓(1953) 馬龍·白蘭度(1954) 喧尼斯·鮑寧(1955) 尤·伯連納(1956) 亞歷·堅尼斯(1957) 大衛·尼文(1958) 查爾頓·赫斯頓(1959) 伯特·蘭卡斯特(1960) 1961-1980 馬克西米利安·謝爾(1961) 葛雷哥萊·畢克(1962) 薛尼·鮑迪(1963) 雷克斯·哈里遜(1964) 李·馬文(1965) 保羅·史高菲(1966) 洛·史泰格(1967) 克里夫·羅勃遜(1968) 約翰·韋恩(1969) 喬治·坎貝爾·斯科特(1970) 金·哈克曼(1971) 馬龍·白蘭度(1972) 傑克·萊蒙(1973) 亞特·卡尼(1974) 傑克·尼克遜(1975) 彼得·芬奇(1976) 李察·德雷福斯(1977) 強·沃特(1978) 達斯汀·霍夫曼(1979) 勞勃·狄尼洛(1980) 1981-2000 亨利·方達(1981) 班·金斯利(1982) 勞勃·杜瓦(1983) F·莫瑞·亞伯拉罕(1984) 威廉·赫特(1985) 保羅·紐曼(1986) 邁克爾·道格拉斯(1987) 達斯汀·霍夫曼(1988) 丹尼爾·戴-劉易斯(1989) 傑瑞米·艾恩斯(1990) 安東尼·霍普金斯(1991) 艾爾·帕西諾(1992) 湯姆·漢克(1993) 湯姆·漢克(1994) 尼可拉斯·凱吉(1995) 傑佛瑞·洛許(1996) 傑克·尼克遜(1997) 羅貝托·貝尼尼(1998) 凱文·斯貝西(1999) 羅素·克洛(2000) 2001至今 丹佐·華盛頓(2001) 安卓·布洛迪(2002) 西恩·潘(2003) 傑米·福克斯(2004) 菲利浦·西摩·霍夫曼(2005) 佛瑞斯·惠特克(2006) 丹尼爾·戴-劉易斯(2007) 西恩·潘(2008) 傑夫·布里吉(2009) 柯林·佛斯(2010) 尚·杜賈爾登(2011) 丹尼爾·戴-劉易斯(2012) 馬修·麥康納(2013) 艾迪·瑞德曼(2014)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2015) 凱西·艾佛列克(2016) 加里·奧德曼(2017) 雷米·馬利克(2018) 瓦昆·菲尼克斯(2019) 安東尼·霍普金斯(2020) 最佳影片 最佳導演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佳原創劇本 最佳改編劇本 最佳動畫長片 最佳動畫短片 最佳紀錄長片 最佳紀錄短片 最佳原創音樂 最佳原創歌曲 最佳音響 最佳美術設計 最佳攝影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獎 最佳服裝設計 閱論編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男主角1943–19601943保羅·盧卡斯·1944亞歷山大·諾克斯(英語:AlexanderKnox)·1945雷·米倫·1946葛雷哥萊·畢克·1947羅納·考爾門·1948勞倫斯·奧立佛·1949布羅德里克·克勞福德·1950何塞·費勒·1951弗雷德里克·馬區·1952賈利·古柏·1953史賓塞·屈賽·1954馬龍·白蘭度·1955歐尼斯·鮑寧·1956寇克·道格拉斯·1957亞歷·堅尼斯·1958大衛·尼文·1959安東尼·弗朗西奧沙(英語:AnthonyFranciosa)·1960畢·蘭卡斯特1961–19801961麥斯米倫·雪爾·1962葛雷哥萊·畢克·1963薜尼·鮑迪·1964彼得·奧圖·1965奧瑪·雪瑞夫·1966保羅·史考菲·1967洛·史泰格·1968彼得·奧圖·1969約翰·韋恩·1970喬治·坎貝爾·斯科特·1971金·哈克曼·1972馬龍·白蘭度·1973艾爾·帕西諾·1974傑克·尼克遜·1975傑克·尼克遜·1976彼得·芬奇·1977李察·波頓·1978強·沃特·1979達斯汀·霍夫曼·1980勞勃·狄尼洛1981–20001981亨利·方達·1982班·金斯利·1983勞勃·杜瓦、湯姆·寇特內·1984F·莫瑞·亞伯拉罕·1985強·沃特·1986鮑伯·霍金斯·1987麥克·道格拉斯·1988達斯汀·霍夫曼·1989湯姆·克魯斯·1990傑瑞米·艾朗·1991尼克·諾特·1992艾爾·帕西諾·1993湯姆·漢克斯·1994湯姆·漢克斯·1995尼可拉斯·凱吉·1996傑佛瑞·羅許·1997彼得·方達·1998金·凱瑞·1999丹佐·華盛頓·2000湯姆·漢克斯2001–至今2001羅素·克洛·2002傑克·尼克遜·2003西恩·潘·2004李奧納多·狄卡皮歐·2005菲利浦·西摩·霍夫曼·2006佛瑞斯·惠特克·2007丹尼爾·戴-路易斯·2008米基·洛克·2009傑夫·布里吉·2010柯林·佛斯·2011喬治·克隆尼·2012丹尼爾·戴-路易斯·2013馬修·麥康納·2014艾迪·瑞德曼·2015李奧納多·狄卡皮歐·2016凱西·艾佛列克·2017蓋瑞·歐德曼·2018雷米·馬利克·2019瓦昆·菲尼克斯·2020查德維克·博斯曼註:1943年至1950年不區分「戲劇類」與「音樂及喜劇類」。

1951年起,獨立出此兩種獎項,分開頒獎。

閱論編塞西爾·B·德米爾獎1950年代 塞西爾·B·戴米爾(1952) 沃爾特·迪斯尼(1953) 達里爾·F·扎納克(1954) 讓·赫肖爾特(1955) 傑克·華納(1956) 茂文·勒魯瓦(1957) 巴迪·阿德勒(1958) 莫里斯·雪佛萊(1959) 1960年代 平·克勞斯貝(1960) 弗雷德·阿斯泰爾(1961) 茱蒂·嘉蘭(1962) 鮑勃·霍普(1963) 約瑟夫·E·萊文(1964) 詹姆斯·史都華(1965) 約翰·韋恩(1966) 查爾登·海斯頓(1967) 寇克·道格拉斯(1968) 葛雷哥萊·畢克(1969) 1970年代 瓊·克勞馥(1970) 弗蘭克·辛納特拉(1971) 亞佛烈德·希區考克(1972) 塞繆爾·戈爾德溫(1973) 貝蒂·戴維斯(1974) 哈爾·B·瓦利斯(1975) 沃爾特·米里施(1977) 雷德·斯克爾頓(1978) 露西爾·鮑爾(1979) 1980年代 亨利·方達(1980) 吉恩·凱利(1981) 薛尼·鮑迪(1982) 勞倫斯·奧利弗(1983) 保羅·紐曼(1984) 伊莉莎白·泰勒(1985) 芭芭拉·斯坦威克(1986) 安東尼·奎恩(1987) 克林·伊斯威特(1988) 桃樂絲·黛(1989) 1990年代 奧黛麗·赫本(1990) 傑克·李蒙(1991) 勞勃·米徹姆(1992) 洛琳·白考兒(1993) 勞勃·瑞福(1994) 蘇菲亞·羅蘭(1995) 史恩·康納萊(1996) 達斯汀·霍夫曼(1997) 莎莉·麥克琳(1998) 傑克·尼克遜(1999) 2000年代 芭芭拉·史翠珊(2000) 艾爾·帕西諾(2001) 哈里遜·福特(2002) 吉恩·哈克曼(2003) 麥克·道格拉斯(2004) 羅賓·威廉士(2005) 安東尼·霍普金斯(2006) 沃倫·比蒂(2007) 史蒂芬·史匹柏(2009) 2010年代 馬丁·史柯西斯(2010) 勞勃·狄尼洛(2011) 摩根·費里曼(2012) 茱蒂·佛斯特(2013) 伍迪·艾倫(2014) 喬治·克隆尼(2015) 丹佐·華盛頓(2016) 梅莉·史翠普(2017) 歐普拉·溫芙蕾(2018) 傑夫·布里吉(2019) 2020年代 湯姆·漢克(2020) 珍·芳達(2021) 閱論編甘迺迪中心榮譽獎(20世紀70年代)1978 瑪麗安·安德森 弗雷德·阿斯泰爾 喬治·巴蘭奇 理察·羅傑斯 阿圖爾·魯賓斯坦 1979 阿隆·科普蘭 艾拉·費茲潔拉 亨利·方達 瑪莎·葛蘭姆 田納西·威廉斯 完整列表 20世紀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21世紀00年代 10年代 20年代 閱論編AFI終身成就獎 約翰·福特(1973) 詹姆士·卡格尼(1974) 奧森·威爾斯(1975) 威廉·惠勒(1976) 貝蒂·戴維斯(1977) 亨利·方達(1978) 亞佛烈德·希區考克(1979) 詹姆斯·史都華(1980) 弗雷德·阿斯泰爾(1981) 法蘭克·卡普拉(1982) 約翰·休斯頓(1983) 莉蓮·吉許(1984) 金·凱利(1985) 比利·懷德(1986) 芭芭拉·斯坦威克(1987) 傑克·萊蒙(1988) 葛雷哥萊·畢克(1989) 大衛·連(1990) 寇克·道格拉斯(1991) 薛尼·鮑迪(1992) 伊莉莎白·泰勒(1993) 傑克·尼克遜(1994) 史蒂芬·史匹柏(1995) 克林·伊斯威特(1996) 馬丁·史柯西斯(1997) 勞勃·懷斯(1998) 達斯汀·霍夫曼(1999) 哈里遜·福特(2000) 芭芭拉·史翠珊(2001) 湯姆·漢克(2002) 勞勃·狄尼洛(2003) 梅莉·史翠普(2004) 喬治·盧卡斯(2005) 史恩·康納萊(2006) 艾爾·帕西諾(2007) 沃倫·比蒂(2008) 邁克爾·道格拉斯(2009) 麥克·尼可斯(2010) 摩根·費里曼(2011) 莎莉·麥克琳(2012) 梅爾·布魯克斯(2013) 珍·芳達(2014) 史提夫·馬丁(2015) 約翰·威廉斯(2016) 黛安·基頓(2017) 喬治·克隆尼(2018) 丹佐·華盛頓(2019) 茱莉·安德魯絲(2020)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NE:XX958957 BNF:cb12606221f(data) CONOR:39663715 FAST:74273 GND:11853422X ISNI:0000000120968690 LCCN:n81066419 MusicBrainz:284f1144-4901-464e-a081-591c57c332ee NARA:10568571 NDL:00620671 NKC:jn20000700545 NLA:35170225 NLP:A12022457 NTA:069980071 SELIBR:393231 SNAC:w6kf2n1n SUDOC:027644111 VIAF:112378001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亨利·方达&oldid=62353786」 分類:1905年出生1982年逝世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獲獎演員美國電影男演員美國電視男演員美國舞台男演員鷹級童軍好萊塢星光大道動作片演員荷蘭裔美國人西部片演員美國海軍軍官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人歌舞雜耍表演者明尼蘇達大學校友東尼獎得主金球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金球獎最佳電影男主角獲得者英國電影學院獎得主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軍事人物美國不可知論者奧斯卡榮譽獎獲得者20世紀美國男演員養蜂人隱藏分類:自2020年6月連結格式不正確的條目自2019年4月缺少來源的條目使用教育程度參數的藝人信息框含有hCards的條目本地相關圖片與維基數據相同含有英語的條目與維基數據相同的TCM電影資料庫人物索引碼與維基數據相同的IBDB人物索引碼含有IBDb連結的條目包含BN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CONO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MusicBrainz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AR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LP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ELIB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NAC-I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18元素的規範控制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Aragonés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BislamaবাংলাBrezhonegCatalàکوردی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FryskGaeilge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lokanoIdo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한국어KurdîLatinaLëtzebuergeschLatviešuMalagasyМакедонскиNederlandsNorskbokmålOccitanਪੰਜਾਬੀPolski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Русский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VolapükWinaray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Yorùbá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