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繁盛背後的蒼白,不該是我們自我安慰的藉口 我的新加坡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認為網路上一堆讚揚新加坡有多好的文章,根本只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但當我踏上新加坡時,就是我失落的開始。

我光在兩國政府對城市的規劃裡就能輕易發現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時事現場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上架,夢想人生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首頁 觀點評論 評論 別人繁盛背後的蒼白,不該是我們自我安慰的藉口──我的新加坡啟示錄二 老鄰居,新朋友──認識千面東南亞 2016/07/28 3357 PhotoCredit: "IwasinsipredbymySingaporetrip!"我一到了桃園機場,連上wifi後,立即把我的感想傳給遠方的美國朋友。

"It'sjustanokplacetome.Ithinkyouhavealottoopenstill.I,onth... "IwasinsipredbymySingaporetrip!"我一到了桃園機場,連上wifi後,立即把我的感想傳給遠方的美國朋友。

"It'sjustanokplacetome.Ithinkyouhavealottoopenstill.I,ontheotherhand,enjoyedTaiwanasa'tourist'."他一副我大驚小怪地回傳給我。

但在〈我的新加坡啟示錄〉一文刊登以後,我有幾個很久沒聯絡的老朋友紛紛私訊我:「你把我的想法寫出來了。

」也有人說:「上次從新加坡回來後我越看越難過。

米粒大的國家可以跟世界各個泱泱大國相比毫不遜色,反觀台灣怎麼看怎麼沒救、新聞怎麼看怎麼搖頭,剛回來那幾天真的是心情有夠差!」 究竟為什麼會有這兩種迥然不同的想法,我思考了很久。

1970年代,亞洲有四個高速成長的國家,世稱「亞洲四小龍」。

四十幾年後,一個是抬頭挺胸穩坐麻六甲,無數異鄉人湧進的獅城;一個是已經執行SamuelP.Huntington(杭廷頓)民主two-turnovertest(兩次輪替檢定說)的台灣(註一)。

誰高誰低我沒有在此論定的意思,但很實際的事情是,如今我們比父母親那輩更努力在就職前的競爭(比方說當年師專一畢業就可以教書,現在大學除了大學要修兩年教育學分再實習一年,還要考教檢,考完後還要去各地考教甄),我們的薪水卻比父母還少。

為何新加坡吸引各地人才,台灣的人卻焦慮著出走? 低薪,已經成為沒有經驗者的詛咒;高工時低報酬,更早已成為大家的共識。

「因為你沒有經驗,公司只能先付你3萬,過試用期會再斟酌加薪。

」HR對著拿著國外碩士文聘的求職者這麼說。

一趟海外名牌碩士鍍金之旅燒了家裡三百萬的求職者,要如何看待這薪水?「沒有經驗就有3萬,誰叫你是文組,已經很好了啦。

」別人這麼向他說。

「我早上9點到班,中午吃飯,晚上6點等著訂晚餐便當,到職第一天就上到晚上9點。

之後就開始晚上11點下班。

」一個在台北有名的加班公司的工程師這麼說。

「工程師就是要爆肝啊,不爽不要幹,當初選了電機當主修就要有覺悟,誰叫你是工程師。

」另外一群人插著腰說。

你問憑什麼?我們就得接受低薪與高工時? 「因為你住在鬼島台灣!我們沒有資源,不能像大國販賣資源;我們國家很小,沒有市場,所以企業沒有預算經營,員工只好賣肝。

」 好,如果這些理由都成立的話。

那為什麼新加坡人的年輕人的平均薪資在是9.5萬元台幣?(此數據出自2015年《日本經濟新聞》的調查) 我們總用大國恆大的理論看待國家,但面對面積只有台北2.64倍大的國家,1970年代同樣的經濟起飛起跑,我們怎麼還輸他?同樣在主流社會的規範下一路乖乖從小學唸到大學生的人,為什麼一個月領3,300新幣(外頭一餐5元新幣),一個月領28,000新台幣(台北外頭一餐70)? 我想其中,政府佔了很大因素吧。

而民主社會,少了遠見的政府,恐怕來自少了遠見的選民。

為了圓父母那輩的大學夢。

我們廣設大學,看輕技職。

10年後當大學生畢業以後,發現滿城盡是大學生,大學學歷貶值。

各個行業都想要求大學起跳,於是只讀到高職就想找工作賺錢的人會被說:「不好吧!還是讀個大學比較保險,找得到工作。

」大學生為了要求更好的薪水,只好再唸個碩士加分。

有多少個青春在這樣的焦慮下蹉跎了,又有多少年輕的生命為了更有競爭力,背上了龐大的學貸? 國中基本教育的荒腔走板也不時在電視上演著。

一屆採計作文六級分同級分下第一比序,另一屆又將作文換算成積分,一屆有看在校成績免試入學,下一屆又得考會考。

大家都知道要比績效之前,至少要提前把規則給講清楚,近幾年的教改反反覆覆,有多少次是在接近考前才拍板定案。

學生家長惶惶然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樣的政府該叫人如何相信? 再舉一例,前執政黨因為「公平正義」通過開徵證所稅,接著同一個政黨又以公平正義為名結束證所稅。

那麼國民黨下台,如今台灣就好了嗎?就經驗來看,國家夾在兩黨裡輪轉,16年過去,究竟淘出了什麼?各種光怪陸離的分配不正義,依然在台灣上演。

政府的績效在哪裡?我想這是台灣年輕人想問的吧 我們生在最富裕的年代,卻活在窮困的現在。

政府這些年的績效在哪?KPI達到了嗎?如果小國寡民注定要因沒資源沒市場錢賺得比較少,為什麼新加坡能走得比我們順遂? 在我飛機還沒抵達樟宜機場時,我腦子都是大國恆大論。

我也一直很不以為然地覺得柯文哲太喜歡新加坡了吧!認為網路上一堆讚揚新加坡有多好的文章,根本只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但當我踏上新加坡時,就是我失落的開始。

我光在兩國政府對城市的規劃裡就能輕易發現台灣的失能。

天空樹、聖淘沙海灘、魚尾獅、ClarkeQuay、賭場、環球影城是政府盡心為各國遊客設計的菜單,最後再附贈一個F1賽車賽。

而讓外國人一眼就能認清是台北的地標永遠是Taipei101(幸虧現在有柯文哲拆掉忠孝引道後而出現的北門了,有潛力成為新景點),連觀光資源豐富的東京,在這個世紀都還建個晴空塔,成為新的觀光熱門景點。

我們政府一直努力在宣傳觀光,但在觀光景點的設計上還有待加強。

除了九份、夜市、大稻埕、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故宮、淡水、象山這些既有的景點以外,台北有沒有額外這世紀必拍的新地標、必去的遊樂園?想去迪士尼可以去東京、香港、上海,想體驗環球影城可以去大阪、新加坡,去韓國可以遊愛寶。

來台灣就一定得加個一天的六福村?在國際知名度上,我想他們應該不是同等級。

我是台灣人,對新加坡繁盛背後的蒼白無從置喙。

我只在乎台灣怎麼不夠好,為什麼我們得到新加坡領Globalpay。

回到最一開始那個美國人說的,對他來說不管是台灣還是新加坡都是個旅行。

但對我來說,我走到新加坡的大街小巷,才深刻體會到我們四十幾年中的差距:政府的遠見、目光、野心展露無疑。

「子適衛,冉有僕。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論語.子路》 孔子很實在地說要教化人民之前要先使其富,對台灣人來說低薪、高工時是枷鎖。

除了靠產業革命外,我覺得觀光業是很適合台灣走的路線。

政府應該要借鏡新加坡,多發展、規劃一些景點,讓台灣一個城市,就夠外國人玩5天,讓全世界記得我們。

「我愛台灣,但我離開台灣」 「新加坡雖然賺得很多但是消費也超高,當初你為什麼要搬過來?」在排著環球影城的隊伍裡,我問向來新加坡工作的台灣人。

「問得好!每次我都會這樣說,雖然薪資三倍,消費也三倍,但是中間存的錢也三倍啊,」她揮揮在溽暑中留下的汗水如是說。

她短短一句話,道盡在全球搶人才的戲碼裡,新加坡得到了什麼,而台灣又失去了什麼。

那次造訪新加坡,跟了很多「台勞」對話,大家都受不了南國的長年溽暑,直說想念台灣,但是台灣工作除了低薪和高工時還有不尊重專業,他們看不出自己的未來在哪,只好遷徙到新加坡,忍受高物價,換一張更受國際關注的履歷。

如果這次我沒有飛出去自由行,我也許還是以以往那種看法看日子──既然我是台灣人,我就應該在台灣找份工作,結婚,成家,安居樂業。

臺灣雖然大環境不景氣,但我還是可以靠著我自己賺到錢,所以生活OK啦!但是何不想想菲律賓,二戰後菲律賓曾是亞洲最富國之一,最後卻淪落到一度成為國民必須出國,輸出廉價勞力賺取外匯。

如果環境變差了,只有兩條路:改善與逃離 所以,我們總不能一昧的說台灣人最友善、台灣物價很低、台灣生活頂呱呱,而把所有對他國的讚美或借鏡,視為「崇洋媚外」、「外國月亮比較圓」或甚至「不愛台灣」。

我們一定出了什麼問題,才會月薪3萬起薪,而滿城盡是千萬起跳的公寓;我們一定出了什麼問題,年輕人居然比父母輩更窮,只好向外奔赴更好的未來。

有些人離開了,有些人留下了。

留下的我們必須更有感的面對自己的權利與義務,看到不合理的事件,必須針砭時事;看到不合理卻合法,必須返鄉換下支持爛法案的立法委員。

我好討厭欣羨新加坡的那種感覺,相信台灣的大眾也是。

但幸好我們窮得只剩下民主(這剛好是新加坡所欠缺的),我們得更有意識的挑選眼光卓越的政治家,賦予他們帶領我們邁向未來的權力,同時制衡他們日益蓬勃的野心。

讓這個政府不再是透過肉桶立法選勝的政客組成,而是實在為人民努力的中流砥柱,或者乾脆自身投入政治,自己成為這個國家的中流砥柱。

不再恨鐵不成鋼,很多事必須由我們先開始。

致失落的台灣,當政府失能就是公民充權的時候,捲起袖子一起動起來吧! 我期待有天,人民不必流離異國,台灣錢也能再度淹到每一個人的腳目。

註一:杭廷頓民主兩次輪替檢定說,認為從民主轉型達到「民主鞏固」,基本要件為政權是否至少民主且和平地轉移兩次。

(參考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分析) 更正啟事:我的新加坡啟示錄誤植馬來西亞的樂高樂園為新加坡,在此致歉。

《關於作者》 呂婉君 一個二十幾歲仍然懷有一點遠行夢想的女子,自從翻開余秋雨的〈蘇東坡突圍〉後,就義無反顧的愛上這種旅行文學,希望每一趟旅程都能有一點反芻,無限滋味。

《關聯閱讀》 【夏唯盛@新加坡】致經濟部長李世光:開放+配套,讓台灣年輕人出得去、回得來 人口少土地小,我們就該向中國與世界認輸嗎?──從歐洲小國看台灣的困境與迷思 《作品推薦》 我的新加坡啟示錄──這是個虛假的城市,但它的繁盛如假包換   執行編輯:郭姿辰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Credit:劉國泰 攝影 新加坡 啟示錄 低薪 呂婉君 老鄰居新朋友 我們的東協故事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參考資料 TOP 老鄰居,新朋友──認識千面東南亞 東南亞11國,可說是台灣「最陌生的近鄰」。

不少人對東南亞的印象,還停留在90年代初期的「南向政策」、台商篳路藍縷拓荒開墾的落後國度;又或著,是你我熟悉、卻似乎總少了份應有尊重的「外勞」、「外傭」、「外籍看護」、「外籍新娘」。

事實上,東南亞各國近年的快速發展,不論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上,都出現截然不同的面貌,更與台灣未來的發展,息息相關。

《換日線2018夏季號:千面東南亞》透過如今身處東協,來自台灣和各國的年輕世代,收羅並發表自己最真實的東協故事,希望帶給讀者嶄新、且更貼近的東協新視野。

讓我們一起重新認識,東南亞諸國的「老鄰居,新朋友」們。

在此專題中,我們除了陸續節錄換日線《千面東南亞》紙本季刊中獨家刊載的內容外,也歡迎讀者朋友們投稿您真實的在地經驗與觀察。

來稿請於信件標題中標註:【千面東南亞】,並寄至[email protected]即可。

在此亦誠摯邀請您,訂閱《換日線》紙本季刊,收藏來自世界各國的精彩故事與獨家內容: ▍換日線2018夏季號《千面東南亞》→http://bit.ly/2HvrbNM ▍2018換日線季刊→http://bit.ly/2A3GzfK 看更多 上一篇 誰有資格上台大?──我沒有拿到諾貝爾獎,我只開了一家倒掉的小店 下一篇 「統戰」台灣年輕人?給八年級同輩:那憑什麼,我們就要配合忍受這裡的低薪和不尊重?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財經Finance 同是2300萬人口的臺灣與澳洲,為何有著「鬼島」與「天堂」的落差? 財經Finance 【夏唯盛@新加坡】致經濟部長李世光:開放+配套,讓台灣年輕人出得去、回得來 財經Finance 【夏唯盛@新加坡】致經濟部長李世光:開放+配套,讓台灣年輕人出得去、回得來 時事CurrentAffairs 直擊台中青年力,翻轉未來新時代 廣編企劃|【中國信託銀行理財會客室】超前部署,創造跨世代理財新價值 熱門文章 1 拜登和習近平終於「見面」了!開場友好,在台灣問題上展現分歧──雙方的底線在哪裡?(BBCNews中文) 2 雪季來了!加拿大國內旅遊(Staycation)風潮正盛──我的渡假首選:藍山滑雪勝地 3 美國有錢人,跟你想的不太一樣:勤儉、低調、靠自己 4 我在加拿大家事法庭隱密室,目睹「親密伴侶暴力」一再重演──憾事發生前,你我都能做的事 5 「不要追求成功,要追求幸福。

」──台師大TEDx年會演講(下) 6 從不會說日語,到贏得日本雇主頒發「最有價值奬」──專訪Deloitte資深戰略顧問MelodyLin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1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