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平權:如何解決性別比例失衡問題- BBC 英伦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表明,如果記者們無視性別問題徑直進行新聞報道,就已經不是男女平等,而是任由性別歧視來決定新聞的來源,導致性別問題無法解決。
性別平權:如何解決性別比例失衡問題阿曼達·魯格里AmandaRuggeri2019年2月16日圖像來源,GettyImages2018年5月,BBC未來網簽署了BBC內部發起的50:50挑戰書。
目標很簡單:網站上必須出現相同的男女比例。
BBC是一家出色的公司,我們和其他公司都有越來越多的記者和編輯意識到,雖然性別歧視並非因媒體而起,但確實被媒體強化了。
BBC總裁宣佈在2019年4月底前,公司所有節目和網頁上出現的男女比例要達到50:50。
在美國和一起歐洲國家,也有許多媒體機構在做此嘗試。
男女出現的比例要如何統計?和BBC其他的數字新聞部門一樣,我們從三個維度來衡量:文章署名、引用(就未來網而言,引用是指文章中出現的受訪者、研究人員、歷史人物等等每一個人),以及照片中的人物。
這一計劃很有挑戰,原因在於,在各個領域中最知名的、與媒體接觸最多的專家往往都是男性。
而且,我們較為資深的記者也是男性佔多數。
大西洋月刊網站(TheAtlantic.com)編輯拉弗朗斯(AdrienneLaFrance)寫道:「無論是在新聞編輯室還是新聞報道中,男性都是主導——人工高,發表的文章多,出鏡時間長,言論被引用的概率也遠遠超過女性,比例大致是3:1。
」我們大可以說這種情況不是我們一手造成的,改變也太費周折。
但和許多同行一樣,我們並不滿足於此。
自己的報道中就充斥著性別不平等畢竟不是一件好事。
今年早些時候,《紐約時報》(TheNewYorkTimes)的記者雷奧哈特(DavidLeonhardt)寫道:「這樣來想這個問題:性別歧視在整個社會都屢見不鮮。
為了生養孩子,女性在事業上做出巨大犧牲;在與人交流中,女性更容易被人打斷;社交媒體上,往往也是女性更容易被評論攻擊。
有研究表明,在擁有同等能力的情況下,男性受僱的可能性更高。
另有研究證明,如果評價女性的詞語多是『專橫』,到了男性那則變成了『英明』。
男女一起合作項目,受到公眾肯定的一方往往是男性,男性的名字也會優先被提及。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圖像來源,SOPAImages圖像加註文字,如果在認可各領域的人才時不能對兩種性別一視同仁,解決全球性的挑戰只會更加困難。
「這表明,如果記者們無視性別問題徑直進行新聞報道,就已經不是男女平等,而是任由性別歧視來決定新聞的來源,導致性別問題無法解決。
言論被新聞報道所引用的人,很可能隔天就受邀去參加專題討論,下一年就得到一份好工作。
」假如我們維持現狀,這些後果就無可避免。
另一個問題是,無視性別問題的新聞報道是如何加強了媒體和讀者本已持有的性別偏見。
這個問題可能尚未顯露,但危害不小。
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位科學家。
請在腦海中添加細節:科學家穿了什麼,試驗器具是什麼樣的,在什麼樣的實驗室裏。
然後問問自己,腦海中的科學家是男是女?全世界有來自66個國家的35萬人參與了測試,如果你想的科學家也是男性,那麼就和大多數人一樣。
再試一次。
這次想像一位著名學者、商業領袖、或是物理學家。
這三類人我們也經常會採訪的人,很多人腦海中出現的還是男性形像。
問題在於,這種潛在的性別偏見會影響我們看待他人,乃至審視自己的方式。
楊(EdYong)在《大西洋月刊》中指出:「科學界的女性研究學者面臨著各種嚴峻挑戰。
人們一直對女學者抱有刻板印象,認為她們不夠聰明,欠缺科學敏銳度。
即使水平相當,她們要和男性享有等同聲望必須成績更高,然而受到的指導卻更少。
同等能力下,也被認為不如男性,不及男性受到僱主青睞。
少有人邀請她們去做演講,比同齡的男性掙得少,卻受到嚴重的騷擾和侮辱。
」研究人員伊格利(AliceEagly)、林恩(MarciaLinn)和米勒(DavidMiller)寫道,削弱這些刻板印象的一個辦法是「著重宣傳各種女性科學家「,尤其是「想要徹底改變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總稱)領域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僅呈現一位或是零星幾位女性科學家並無裨益,把她們當成象徵性的例子就更糟糕了。
「每一個問題都足以成為我們履行這份承諾的原因,BBC未來網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給全球性的挑戰提供解決方案。
消除對全球一半人口所持有的歧視本身就已經是個挑戰,但還遠不止於此。
無論是找尋癌症治療方案還是抑制氣候變暖,我們還有許許多多嚴峻的問題需要解決。
如果在發掘及認可各領域人才的成就時不能對兩種性別一視同仁,解決起全球性的挑戰只會更加困難。
但簽署挑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我們對讀者的承諾。
這裏必須澄清一點,我們還是會選擇最合適的對象進行採訪和引用。
我們尋求女性的聲音,但不會破壞這個原則。
(正如拉弗朗斯所寫:「我的工作就是要為故事找到最合適的消息來源,但為什麼女性不是最合適的呢?」)。
就算有區別,也在於尋求女性的聲音會提升我們的文章質量。
世界不斷變化,我們的使命是將其中隱藏的變化呈現,提供一些別處聽不到的新觀點、新想法。
假如我們的消息來源一成不變,永遠是那些以男性為主的著名專家群體,那麼使命是沒有辦法完成的。
因為這些人對我們和同行對手來說,都是最便於採訪的對象,關係也都建立好了。
我們還要提供公允准確的新聞報道,有時在採訪與自己觀點相左的人時,會發現自己戴著有色眼鏡。
最後,通過尋找不同的聲音,我們能為讀者發掘最相關的故事。
我們的受眾來自全球各地,男女都有,既多元又國際化。
如此一來,我們就能用最豐富、最敏銳、最有趣的方式呈現報道。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要消除全球一半人口對性別的歧視本身就已經是個挑戰。
我們能完成挑戰嗎?在定下50:50的目標前,必須了解情況。
2018年5月是我們的「監控月「,我們沒有向所有編輯說明這項新任務,而是悄悄估算了當時的性別比例。
結果令人慚愧。
好消息是,女性署名的文章佔了54%,但其他幾項數據把女性所佔的總比例拖到了35%。
這個結果耐人尋味,一般會認為女性作家越多,文章對女性專家的引用也就越多,但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
我本人對此倒是不意外,即便身為女人,我自己在做搜索研究時也更青睞於引用男性權威,與其他人一樣。
但沒想到的是,在配合報道的照片中,女性只佔到了34%。
我研究了一下數據,發現有道理。
最難講清楚的故事往往是,某個男性佔主體領域的男性主導史,例如醫藥和軍事等。
其他用到男性形像來講述的故事也多發生在男性多的空間和地點,例如科學實驗室和刑事法庭等。
但我們不能把錯誤都歸咎於「體制「,我們自身對性別潛在的偏見也有影響,特別是現代題材的故事本可以找到女性圖片配合使用,但我們並沒有專門去想這件事,所以沒有使用。
引用的比例更低:僅有31%出自女性。
引用的問題不僅限於歷史故事。
我們有一個名為《健康差距》(TheHealthGap)的系列報道,專門討論了性別歧視如何影響了女性健康,本應該關注更多的女性聲音,但當中有兩篇文章來自女性的引用僅有27%。
我們得做些什麼。
我們將這一使命告訴了更多的自由記者,團隊的討論也增加了,數字隨之有所上升。
我們開始在6月實施計劃,整體的男女比例達到了50:50。
有些月份女性所佔的比例會更高,整個夏天數值都接近50%。
圖像加註文字,總計數據。
從圖表可以看出,提高比例最快的方法是通過圖片。
但是我們也猶豫再三,因為選用更多女性出鏡的照片有點鑽空子。
但另一方面,如果展現給讀者的形像是50:50挑戰的重點,那麼圖片至關重要。
令我們一直糾結的是引用問題。
10月是一個里程碑:出自女性的引用第一次超過了50%,達到了51%,我們也因此興奮不已。
何以提升比例?方法有好幾種。
在此期間,我們製作的以女性為重心的《健康差距》系列有所幫助。
在布置新聞任務時,我們除了要求作者交稿時間和文章字數外,也要求信息來源要性別均衡。
除此之外,我們還會給作者發一份資料清單,裏面列舉了各個領域中傑出的女性專家,如果作者找不到合適的人,我們也會提供幫助。
我們也發現可以從編輯角度做出更多調整。
例如,科學類新聞記者在報道研究報告時,即使沒有採訪過論文的第一作者也會在文章裏提及。
讀者不太會知道這位學者究竟是誰,因此寫出作者名字沒有太大幫助,但我們通常還是放上研究報告的頁面,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了解詳情。
我們盡量刪減了這樣的參考鏈接——大部分第一作者都是男性。
記者們也開始採納建議。
例如,他們不再一味採訪第一作者(大多數是男性),而是採訪聯合作者(更多是女性),這些人會負責研究中的日常工作,更清楚研究議題。
有時候報社給的第一採訪對象是男性,作者就會問有沒有水平相當的女性可以接受採訪。
(十之八九是有的。
)儘管如此,挑戰還未結束。
10月之後,比例再次下跌。
11月和12月的總體比例差不多,分別是43%和44%。
引用和文章署名分別拖了一個月的後腿。
我們還時刻提醒自己,要注意每一篇文章中的性別平衡——即使認為有些文章不會有問題。
比如在這篇文章裏我提到的三個人都是男性。
(意識到這一點真的很尷尬。
)但我們還是為自己目前的成就深感驕傲,也說明了我們能夠做到什麼程度。
目前44%的總比例相比剛開始(35%)已經大大接近50:50的目標。
文章署名幾乎男女對分,我們也在特別挖掘和培養新的女性作者。
圖像加註文字,不計《健康差距》系列文章後的數據。
下一步是什麼?下一次當然是再次達到50:50,什麼主題的文章都是。
10月的文章涉及到太空競賽、撲滅山火以及政治狀況這些以男性為主的話題,即便如此都能達到50:50,再次達標一定不成問題。
此外,我們還在努力讓文章內容更豐富,當然還希望對世界的報道更具代表性。
近期,我們的鏡頭對凖了全球,從坦桑尼亞到尼泊爾。
當然,我們能做的不止於此。
之前你在想像一個典型的科學家時,不論性別是男是女,是什麼人種?我們知道,潛在的種族偏見也會不經意出現在布置新聞任務時,以及資料來源和圖片之中。
因此在這方面任重道遠。
一次解決一個問題,我們保證:我們將竭盡所能向讀者朋友們呈現最好的新聞報道,一定比現在更好。
請訪問BBCFuture閲讀英文原文。
魯格里是BBC未來網的高級編輯。
她的Twitter賬號是@amanda_ruggeri。
相關主題內容女權科學天地政治女人性別更多相關內容生育觀察:新生嬰兒中男多女少背後可能的原因2018年12月26日無論男女都可能成為情感操縱的受害者2018年1月13日頭條內容BBC英倫網停止更新公告2021年6月30日英國史話:「用磚頭封死的窗戶」和光線空氣都要錢的那段往事2021年6月29日加工食品的誕生、流行以及健康爭議2021年6月28日特別推薦一款用法嚴謹的電腦「保護神」和台灣科技界的幸運符文化2021年4月20日同時擁有多個伴侶的非單一配偶制會更好嗎?2021年4月22日物理學如何證明上帝的存在2021年4月26日統治英國的伊頓公學2021年5月4日比特幣會是海外移民向家鄉匯款的最佳選項嗎?2021年6月16日雲南大象北上: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的野象群千里跋涉2021年6月24日丹麥足球員在比賽中倒下心臟驟停的原因是什麼2021年6月18日「加班邪教」為何有如此眾多信徒2021年5月24日營養與健康:為什麼應該多吃各種籽實類食品2021年6月18日熱讀1話到嘴邊說不出「舌尖現象」背後的真相最近更新:2020年12月28日2中國成為經濟強國的秘密何在?最近更新:2016年7月6日3「慢活哲學」:樹懶的動作為什麼那麼慢?最近更新:2019年10月11日4西藏人如何在「世界屋脊」生存最近更新:2017年3月24日5為什麼我們覺得貓不如狗那麼友善?最近更新:2020年2月20日6神奇的銀杏樹:美國科學家破解銀杏樹長壽之謎最近更新:2020年1月17日7男人長鬍鬚的真正原因最近更新:2016年5月2日8伊姆村:隔離黑死病的寧靜村莊最近更新:2015年12月1日9冷血殺手:揭開精神病態先天與後天的真相最近更新:2020年3月15日10未來生命:地球可能會演化出哪些奇特生物最近更新:2019年9月12日
延伸文章資訊
- 1性別平等徵文第一名108 吳珮琦
女生和男生都是未來的主人翁,我們要提倡男女平等,. 使男生和女生都擁有一樣的機會、一樣的尊重,並讓世界上. 所有質疑男女平等的問題消失,這樣不但讓世界更平等,還.
- 2SDGs 專欄/臺灣,性別平等了嗎?從重視兩性受害者開始
- 3性別平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性別平等(英語:Gender equality),又稱男女平等、女男平等、兩性平等、性別平權、性別平等主義,傳統上也指兩性應享有平等的公民權利,在政治、經濟、社會和家庭中應 ...
- 4男女平等問題
而這個問題的回答恐怕要「女性」自己來回答了。 歷史上的男女不平等. 女性主義者(可能包括男性與女性) 聲稱歷史上女性的命運都是被決定的, ...
- 5當女性「愛自己」後,性別平等了嗎?反思女性主義的困境
換句話說,過度強調這樣的神聖想像可能會造成兩個問題。一方面,這個想像往往成為一個枷鎖,束縛並折磨著很多職業婦女,使她們在「當一個社會眼中的好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