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釋義部份 - 聖經研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文「彼得」與「磐石」兩字雖出於同一字根,但意義卻有所不同。

彼得原文為Petros意即「石子」(陽性),磐石為Petra(陰性)是穩固不能搬移的巨石。

古時八十 ... 一、釋義部份 1.英文翻譯·中文翻譯:    17181917AndJesusansweredhim,「Blessedare you,SimonBar-Jona!Forfleshandbloodhasnotrevealedthistoyou,butmy Fatherwhoisinheaven.18AndItellyou,youarePeter,andonthisrockIwill buildmychurch,andthepowersofdeathshallnotprevailagainstit.19Iwill giveyouthekeysofthekingdomofheaven,andwhateveryoubindonearthshall beboundinheaven,andwhateveryoulooseonearthshallbeloosedinheaven.」(R.S.V.)    17.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的拿,你是有福的。

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18.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

19.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和合本) 2.語法解釋:    1文字字句結構:    A.彼得(peter):為磐石、岩石、巨石、磐石根基;    你是Petros,在這Petra建造教會;Petra是磐石巨石(Themassiverock),Petros是個別的石頭或碎石(a separatestoneorafragmentbrokenoff)。

Petra是陰性象徵床巖基礎(bed-rock),與Petros碎石塊石不同意義。

聖經時常表達上帝是磐石,從來不對人;只有後期猶太人作品提到亞伯拉罕烏族長如同磐石,在它上帝為世界立下地基。

   於新約西門(Symeon,Simon),Petros亦象徵為孤立分離岩石(isolate rock),Petra則為懸巖(TheCliff);彼得的磐石又被稱為「第二磐石」(Thesecondrock)。

多數測探者(Sounder)解釋磐石為「信仰」並非彼得自己;並指彼得是石頭,像似磐石;指為屬靈的卓越(spiritual superiority),否則主為何不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你之上(uponthee),而說在這磐石上呢?」    原文「彼得」與「磐石」兩字雖出於同一字根,但意義卻有所不同。

彼得原文為Petros意即「石子」(陽性),磐石為Petra(陰性)是穩固不能搬移的巨石。

古時八十四位教父中只有十六位認為「磐石」是指彼得;其餘認為或是指主自己;或是指彼得所作的見證;或是指全部使徒。

   當彼得被高呼如同磐石,但不能證明確定是那種磐石;以賽亞神諭(oracle)磐石為供應洪水時穩固避難所,福音亦可變為絆腳石(賽八:14);因此同一章段的經文,於馬太十六:18與23節,耶穌對彼得說:「建造在這磐石上」與「你是絆我腳的」絆腳石。

   在這賣弄文字:彼得的亞蘭文名是磯法(Kephas)意即磐石,彼得的希臘文是Petros,而磐石是Petra,這兩個字源自同一亞蘭字Kepha,馬太正確地瞭解耶穌的話,把兩者分明,依照經文的意思,這磐石是指告白信仰的彼得,更正確地指由彼得所代表(包括他自己)的一群告白信仰的人。

   若以詳細文字分析:彼得是指「已鑿出可以移動的石頭」,至於耶穌要建造教會在「這磐石」的「磐石」二字,原文是指未鑿過亦不能移動,在山上的「磐石」而言。

因此,耶穌稱彼得為有福的,這有福可變換稱為「彼得的偉大信仰告白」。

B.磐石與根基(RockandFoundation):    磐石是啟示耶穌是真理,因為教會是建在這活石上(livingstones);馬太福音十六章18節提供較寬大的傳統,教會是建於耶穌的磐石根基上,因為耶穌是磐石(eben),但他又是子(the son,(Ben>指上帝的聖子),在他教會建立;哥林多前書三章10節,保羅說基督是唯一根基,基督是房角石,接著二章11節保羅說,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此乃保羅特別論證,Cep-has磐石(Rock)與耶穌為磐石根基之關聯。

   馬太福音廿一章42節分析磐石意謂基督自己,並且耶穌如磐石的角色轉換給門徒;所以保羅在羅馬書十五章20節「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總之哥林多前書三章11節;十章4節;馬太福音廿一章42節和彼得前書二章4節,都是述耶穌基督是基石或房角石。

   教會的根基是由耶穌基督的死和復活證明,基督的超越給與使徒們各一建造共同團體的根基,正如以弗所書二章20節;啟示錄廿一章14節所說;在使徒中,彼得只是第一位親眼看到基督的死與復活而已;因此,主耶穌所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Petra上,並不是指著彼得所承認之永久的磐石,就是基督為永生上帝的兒子。

   根基與建造不能互換。

長老與主教只有看守者(watchmen)看守使徒們建造在那根基上是否完好,他們並非根基本身,這是不可否認的;看守者、牧者、主教們是耶穌所應許的器皿建造教會在根基磐石上並非根基。

至於啟示錄廿一章14節:城牆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可由以弗所書二章20節: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可得完美的解答,則房角石為永久穩固不變動的存在真理的根基。

這根基是神聖,宇宙的磐石;是創造的開端,大地(earth)的核心,是關聯各各他的磐石。

C.我要建立:(Iwillbuild)    中文釋為「我將要建立……」,並且含有命令式。

雙重平衡於路加福音廿二章32節:「要堅固你的弟兄」;與約翰福音廿一章16節:「你牧養我的羊」。

這未來式是關係耶穌的死復活後的時間。

由五旬節被聖靈充滿此日開始,因此耶穌於馬太福音十六章18節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確指將來的未來式,當時尚未有教會存在。

在這命令式,基督確為建築師、建設者;彼得只是使徒之一代表,那真活上帝的聖子,是磐石,唯一偉大磐石的根基。

D.教會:(Church)    為聚集,大眾的聚會(徒十九:32,39,41);以色列孩童的集會,使徒行傳七章38節;轉用到基督的身體,以色列的聚會只是表徵,教會。

   福音書聖經提到教會在此首見,希臘文為教會是基督教的創作,但屬於猶太人的領域範圍。

新統教會原義於使徒行傳七章38節:「這人曾在曠野會中,和西乃山上與那對他說話的天使同在……」,會中的原文意謂以色列百姓被摩西帶領經曠野;舊約或七十人譯聖經,提到百次,希伯來文是關耶和華上帝受帶領以色列百姓的拯救史。

但所有表達亦有被釋為希臘文的會堂(Sgnagoge)。

   當希伯來人說教會,有兩字類同意味(inten-tion),但用法有分別:1.會堂(Synagogue):上帝的百姓會眾聚集的敬拜。

耶穌不說我的會堂,說我的教會。

希伯來用教會顯明希伯來百姓如同受揀選百姓的神權政體(A Theocracy),是上帝統治的百姓,非由人類君王所統治的。

2.教會(Ecclesia):通常用於希臘當時市鎮,是市鎮非奴隸的自由人會眾集會。

   耶穌站於希伯來和希臘的觀念中間說:「我的教會,我的百姓,我的神權政體;和我的會眾,以權柄而統治世界為目的的我的教會」。

教會在基督教的觀念意識中,可肯定為「信仰通往世界的會眾,結合在基督為首之領導下。

但出自條頓族(Teuto-nic,日耳曼語)的教會是非常含糊的;常用主的房屋(Kuria-kon-The Lord』shouse),是被許多學者所棄絕不用。

E.鑰匙(keys):    在此特指天國的鑰匙並非教會的鑰匙。

教會與天國絕對不同意義:天國意謂上帝統治的各部門,教會則指可見代表上帝的國度在世界社會中,並且存在到國度的末了,有團契、敬拜、見證、教導、廣傳福音。

   因此,耶穌不用「教會的鑰匙」,這我們必須銘記,是「天國的鑰匙」。

這裡表達了彼得被掠選如同器皿開啟天國的門,為了使彼得催促猶太人接受基督是彌賽亞,王於五旬節臨到之日。

並且此權柄給與彼得在早期教會領導的地位,然後給予所有門徒們(參馬太十八:18;約翰廿:23),含有宣揚福音與赦罪之權,兩者之交替,且並沒有其他特別賜與的權柄,只有的是基督教福音的傳揚。

總之,鑰匙不同等意義於彼得的信仰,是表徵應許的特權給門徒的報賞,且這種權柄需由聖靈的帶領下,才能施行於地上,所以彼得非天堂的門守衛,只是天國在地上的管家。

2.經文主要內容:    A.基督受難的故事(Thepassionstory):    經文是關於預言基督最後晚餐受苦彼得否認主的受難故事。

是關係基督的彌賽亞職份與復活為主要內容背景,並不關係聖彼得的職位。

   B.教會的意義:    經文中的教會概括於耶穌施行的功能,在於勝過死亡的勝利與由死的復活;此仍賜與門徒是彌賽亞的任務,與死亡的爭鬥,醫治病患,使死人復活;這是一完整教會的應許。

  「把我的教會」須注意「我的」兩個字:舊約上的會眾,預表新約上的教會,含有四層意義:l.是被掠選蒙召的(徒七:2,3);2.是親族團體;3.是神權政治(教會是上帝所管理的);4.是宗教團體(一切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上帝的人)。

   C.捆綁與釋放bind-ing-loosing)    猶太神學思想常以捆綁與釋放的文學對比地面和天上(earthandheaven),馬太第二次向學生們提述於十八章18節,這成為傳說,這就不只是向彼得提說。

捆綁與釋放其意義:禁止、准許;設立法則或禁令之下。

「捆綁」就是不赦免人的罪,「釋放」就是赦免他的罪,這是與約翰廿章23節對比而來的。

按著拉比學校中的說法,「捆綁」意思就是「宣佈禁止」,而「釋放」就是「宣佈可行,或准許」。

彼得領受分享基督賜與赦罪的的權柄,由此可見這種職份不只彼得,且是有份於其他門徒們。

假如捆綁與釋放的權柄給與彼得,這份權柄並非無限制的永久將來,只是耶穌死後彼得的一生而已。

天主教出版「基督的教會」一書中,提述捆綁與釋放,認為聖經學家意見不合,肯定耶穌亦賦與和彼得同樣權柄給其他門徒。

   總之,從十八章18節我們可以看出,耶穌並不是要將這立法權單限於彼得一人身上,並且受限制。

他乃是將這權柄給了眾使徒,更可說是給了全教會。

3.經文神學上的肯定意義: A.磐石神學的定義    奧古斯丁說耶穌這話是指著他自己說的,馬丁路德與慈運理(Zwingli)都肯定磐石是指上帝的聖子耶穌基督並無他者,屈梭多模(Chrysostom)解釋磐石基督建造教會是一種信仰告白,所以教會真實的磐石,他們所持守的是耶穌基督,Campenhausen認為「耶穌要建造教會在彼得之聲明」是難以置信(in-conceivable)。

總之,耶穌不能把彼得看為教會所建在其上的穩固的根基;我們只能看彼得是從教會的根基往上建造所用的頭一塊石頭,此外還有別的石頭逐漸加上去。

   關於磐石其他意謂,承認為基督的彌賽亞職(Messiahship)與神性(Deity);基督教會的體,欲建在他的彌賽亞職的根基上,並承認耶穌是彌賽亞的領導,由馬太四:17-十六:20;十六:21-廿八:20的經文,可發現其因果關係(Causation)。

   人子稱為彌賽亞,於馬太十一:27已聲明其神的聖子職份,是神聖聖子職份的真理,宣佈天國的來臨,沒有其他真理存在。

   總言之,耶穌在這段經文中使用磐石這兩個字,可給四個答案:    a.奧古斯丁認為這磐石是指耶穌自己。

   b.這磐石是指耶穌是永生上帝兒子的真理。

   c.磐石是指彼得的信仰,教會建立在彼得的信仰上。

全世界教會信仰的火花,是彼得所點燃的,彼得的信仰是有朝一日形成普世教會最初的原動力。

   d.彼得自己是第一塊磐石,但有一種特別的意義,他不是教會建立在其上的磐石,那磐石是上帝。

而且以後,每一個與彼得具有同樣發現的人,就是另一塊加在基督大廈上的石頭。

   B.繼承權(Succession)的神學觀點:    羅馬常使用三處經文來誇大彼得,認為他是超於其他使徒。

1馬太十六:18,19;2路加廿二:31,32「要堅固你弟兄」;3約翰廿一:15-17,主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以及三次命令他「牧養我羊」。

   按天主教信理神學極端地曲解聖經,並自製傳說,以確立彼得教皇權,制定天主教神學之無謬說,實在無稽之誤。

茲重點略述如下:    天主教根據馬太福音十六章17-19節,說耶穌就在那一天允許將首席權給予彼得;並用三種比喻允許把自己即將建立的教會的最高權柄交付給他。

彼得將保證教會的合一與團結;一如建屋的基石;二他將是手持鑰匙的人,亦即天國在世間的管理者;三他將束縛和釋放。

   並且矛盾地說,耶穌復活後,正式將首席權交給彼得(上段與本段雙重允許首席權),當彼得重複三次宣誓愛主時,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羔羊、小羊、羊群」,是指基督的整個教會,「喂養」指示統治與管理。

   天主教教父們解釋首席權的許諾時,認為彼得是教會的基石,其地位高於其他門徒。

戴爾都良說:「教會建造在他身上」,聖西彼連解釋馬太福音十六章18-19節:「他把教會建立在一個人身上」。

耶路撒冷的濟利祿稱彼得為「門徒之首長與領導者」。

教宗良一世說:「在眾生中,惟有彼得被選為所有蒙召民族,全體門徒與教父們的首腦。

」教宗依諾森十世於一六四七年斥責楊森派人士安東亞諾脫(Aoton Arnault)的下列主張為異說:彼得與保羅同為教會首腦。

由此否定保羅,提高彼得地位;由保羅的自述看來,他比其他門徒們更為勞碌,但首席權只屬於彼得一個人,保羅則是傳揚信仰的領導者,實欠公平。

   極權的定斷:    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定斷:「如果有人不承認彼得在轄治整個教會的首席權上,有他的永久無間的繼承人,此人當受絕罰。

」良一世宣稱,首席權是持久的制度:「彼得對基督的信仰是永久的,同樣的,基督所賦予彼得的也是永久的。

」    接著天主教辯解稱:基督允許將首席權給予彼得並在實際給予他時,雖然都沒有明顯地提及首席權的繼承問題,但是首席權的目的與性質必然地會產生這一後果。

首席權的作用是要維繫教會的合一與團結。

但彼得與他人一樣,也有逝世之時,他的職位必須傳給他人。

   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宣佈:「若有人說羅馬主教不是榮福彼得的首席權的繼承者,此人當受棄絕。

」在此信理只陳述,每一位羅馬主教是首席權的繼承者,並沒有說明羅馬主教與首席權之相合是基於何種法律名義。

   聖狄尼修,加依烏與戴爾都良都論及彼得在羅馬殉教;並說除去羅馬以外,沒有一個地方聽說有彼得的墳墓。

這種臆斷加以傳說,毫無歷史的根據,使人難以接受。

   盎傳羅削說:「彼得在那裡,教會也在那裡」。

並強調:1.為了教會的存在,需有一人作全體信友的首長。

2.為了信仰的合一能夠常久保存,必須有一位全教會的首長。

3.教會管理的目的就是信友們的和平與合一,因為一位統治者比若干統治者更能實現合一的理想。

4.戰鬥的教會是勝利教會的模型,在勝利教會中,只有一位首長。

   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869-870年),里昂大公會議(1274年),與翡冷翠大公會(1438-1445年)都宣佈教宗在訓誨上的首席權,實際上包涵了不誤性。

並堅持因著天主在彼得身上允許過的佑助,他就具有救主願意都教會定斷信仰與倫理信道時所具有的不誤性。

又辯稱:一切合法的教宗,宗徒首長,彼得的繼承人都有不誤性,這不誤性的泉源是聖神的超自然佑助。

最後,還說基督特別為彼得祈禱的理由:彼得在回頭以後,應該堅固他兄弟們的信心,這句話充分表示出,彼得的地位冠於其他門徒們。

根據上述天主教臆斷歪曲觀點,茲於語法中已作解釋之外,再於根據聖經與神學觀點加以反駁如下: 彼得的繼承權非單言所能概括,曾提及彼得與教會建立,是未來式,並非彼得當時所建立的,是五旬節聖靈降臨時的;又彼得是存在於有限的人性,他一切活動亦必受死亡的限制,這怎能以他有限的存在建立教會的根基呢?    天主教的神學家很坦誠承認其首席權不能只根據於馬太十六:17,是關於較後歷史解釋;若此,是何處聖經根據?傳統歷史的解釋是沒有聖經神學基礎。

   彼得只是教會中門徒們指導者地位,並非屬磐石唯一的根基,只是做往後教會領導信仰的典範。

聖經馬太十六:17關於權力中心的移轉完全缺乏根據。

   基石是權力的象徵,彼得與十二門徒受召管理教會,彼得無所謂首席繼承權,雅各與約翰亦同。

又耶穌對彼得所說是各別,並非對羅馬的主教,當然彼得的領導能力與他門徒有別,並非權力種類的繼承移轉:由此Tertullian反駁,是關彼得個別,不關所有的主教們,為言確切;當時彼得亦不會知道,權力會由耶路撒冷轉移他市鎮,使徒時代羅馬並非大教會中心。

由那時起至十六世紀,基督教不斷對這些曲解聖經的觀點提出反駁及矯正。

這些歪曲聖經的觀點,產生了很多明顯與原來基督教或聖經教訓有異的文化成分。

無論如何,天主教憑本三節經文提四層臆斷之理:1.這磐石就是彼得;2.彼得既是這磐石,天國的鑰匙又是交與他,他就當然是眾使徒的首領;3.彼得既為眾使徒的首領,也作了羅馬城首先的主教,就是頭一位教皇;4.因此,凡繼續彼得作羅馬教皇的,也就有彼得所有的權柄。

這些叫人難以置信,卻無證據。

根據聖經歷代聖徒神學家們提出糾正:    1.彼得自稱為長老,乃要作群羊的榜樣(彼前五:l-4),並非羅馬教皇。

   2.教會初次開會,主席不是彼得,乃是主的兄弟雅各(徒十五:6-29)。

   3.聖經沒有記載彼得到羅馬城。

   4.聖經沒有提到將來有人接續彼得職任。

   5.基督用不著什麼人在世上以特殊權柄替他管理全教會,因為主已經差遣聖靈代他照管(約十四:26;十六:7)。

   若再詳加研究聖經,可再提出十項反駁:    1.彼得並非教會唯一的根基,其他使徒也是教會的根基,真正的根基乃是耶穌基督,是教會的房角石(弗二:20),所以無法以主賜權給彼得為根據。

2.教皇的制度與主的明訓背道而馳(太廿:25-26)。

3.初期耶路撒冷教會領袖絕不止彼得一人,尚有雅各、約翰在教會中占重要地位。

   4.耶穌從未在門徒中分別等級,或權力地位方面有任何正式的分配。

   5.若十二二使徒之職任可由後人承繼,但最後去世的不是彼得乃是約翰。

   6.彼得未自認為教皇,和約翰一樣在晚年做教會長老牧養工作。

   7.彼得在他的後書中,沒有什麼職位承繼的話的交代。

   8.所有提及教會職位經文,第一是使徒,並無記載教皇。

   9.保羅的屬靈地位和工作不下於彼得,照顧羅馬教會,範圍較廣。

   10.聖經從未記明彼得到過羅馬,只是傳說,保羅則有記載(徒廿八:16)。

3.與別福音書經文比較之釋義: 布特曼(Bultmann)強烈表達否認耶穌曾說這段話,因為同樣敘述架構特別在馬可與路加而沒有這種重要決定性的經節,這使我們值得關心的問題;我們亦不能定斷這段話是偽造的,但可認定耶穌沒說這話,推斷是由早期的傳說插入馬太福音中,確不屬原抄本資料。

若馬可與路加在這裡詳細記錄顯示彼得弱點的事件,卻省略彼得受稱讚的場合;如果馬可的資料來自彼得本人,這是很合情理的事。

並且Papias說馬可福音是依照門徒彼得的講道與見證,而馬可是最早完成福音,所以應以馬可福音為根據。

因此,馬太福音十六章16-20節,著名的句子「你是彼得……」於馬可福音省略,這插入句子是借自馬可逐字的,這是否屬於原來的上下文呢?這是較後非歷史的為提高彼得的地位在教會所增加的,是獨斷的作風(arbitrary fashion),Butler並說是不易相信。

   奧古斯丁由此建議釋義,本節的聖經應為:「你是……磐石的人,因為你已經認識真人他是真磐石」「Your aretherockman,foryouhaverecognizedthetruemanwhoisthetrueRock…」Strack BillerBeck於註釋提議更正英文原始的翻譯應為:「我對你說,肯定對你、彼得:在這磐石我將建立我的教會」,由此磐石並非指彼得,耶穌沒有說「你是磐石」,在此耶穌說到他自己彌賽亞的威嚴,神聖聖子的職份,這使人應該相信。

   釋義本小段聖經,若由各不同角度觀點,更易明白其真意所要表達:    1.以磐石為中心的釋義:    A.彼得,你是第一個認識我的人,所以你是第一塊石頭,根基的石頭,我建立教會最初的開始。

   B.彼得,你的名字就是一塊磐石的意思,你的命運就是作一塊磐石,你是第一個認識我是誰的人,所以你是那屬我之人團契大廈中的第一塊石頭。

攻擊這團契的邪惡力量不會得勝,如同它們不能使我成為死亡的俘虜一樣,將來你必定是天國的管家,打開天國的門,讓猶太人與外邦人都能進來。

你必定是智的行政管理者,帶領人解決難題,指導那幼小與漸長的團契。

   C.你是彼得,一塊可移動的石頭;但我要把教會在這不能移動的磐石之上。

   2.以教會為中心釋義:    A.彼得,你是新以色列,上帝的新子民,信我之人新團契的開始。

   B.我要設立信徒繞著你,將使你成為使那些信我者的團契(教會Community)的支持者。

   3.以鑰匙為中心責任的釋義:    A.彼得,你將要負起一個巨大和沈重的責任,你將要從事對於整個教會的好處有影響的決定,教會的行政將要放在你的身上,你將要作嬰孩教會的引導者與指示者,你將要從事的決定十分地重要,會使人今生與來世的靈魂受影響。

   B.我將給你控制抑或上帝的開啟或關閉的命令規則。

4.歷史的解釋、批判、特殊信息:    歷史的追蹤是最有力的憑據,由雅各與彼得於歷史的記錄,可揭開謎底爭論的答案:    1.雅各為耶路撒冷教會領袖: 由加拉太一:18,19實地記錄主的弟弟雅各,往後在耶路撒冷的教會承接彼得當教會領導,是當任緊要角色,又由加拉太二:9那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名列於彼得(磯法)之前,由此可見雅各在當時已是耶路撒冷教會最權力領導者,彼得是雅各的下屬(a subordinateroleunderJames),甚至穩固保有全猶太基督教最重要古老傳說,按赫格西僕(Hegesippus)(二世紀中之一猶太基督徒作家;伊防護正統基督,反異端,允反知識派)說:「主的弟弟雅各是使徒中全教會掌握領導權」。

2.彼得只是早期耶路撒冷教會領袖:    保羅首次旅行到耶路撒冷,那時彼得是耶路撒冷教會之首;加拉太二:9保羅的書信提到彼得是帶給猶太基督徒信息之首要者;使徒行傳中彼得常占重要角色,特於十五章彼得淺誤只是耶路撒冷傳道使命代表;由此證明,彼得只是早期初代耶路撒冷全教會指導者。

   3.彼得沒到過羅馬:    聖狄尼修,加依烏與戴爾都良都論及彼得在羅馬殉教;並且說,除去羅馬以外,沒有一個地方聽說有彼得的墳墓。

   我們苦追溯到第二世紀,不能發現彼得曾經居住或殉教在羅馬;只古代傳說關於約翰福音廿一章18節「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的殉教,與彼得前書五章1節,彼得後書一章14節的受苦與死而預先假定在羅馬。

   羅馬天主教提到傳說的傳統,說彼得在羅馬殉教,彼得在主後四十二年人羅馬,並在那裡做了廿五年的主教。

這種傳說法根本就不可相信,根據許多學者,包括天主教的學者的考證,說:這傳說是謬誤的。

   A.按照新約的記載,彼得是在希律未死之前就被下在監裡,時在主後四十四年(徒十二:16)。

九年之後,他仍在耶路撒冷,並參加所舉行的大會(徒十五:7)。

以後不久,又在安提阿,彼得因怕猶太人而與外邦人隔開,保羅曾當面抵擋他(加二:11-16)。

   B.如果彼得在羅馬,保羅就不會寫信給羅馬教會(羅一:5,6,13-16);他也不會覺得他必須要去羅馬還他福音的債(羅一:9-12);因為保羅傳福音的原則「並不是在別人的界限之內」(林後十:16)「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

」(羅十五:20)    C.保羅在主後五十八年時寫信給羅馬教會,顯然彼得並不在那裡;然而在羅馬第十六章中保羅提到廿七位基督徒的名字,卻未提彼得。

   D.當保羅在羅馬時,曾寫信給腓立比,歌羅西,以弗所的教會,也寫信給腓利門;這些信中提到許多在羅馬的信徒並同工,然而沒有提到彼得。

E.多年以後,保羅又被下在羅馬監裡,當保羅第二次被囚時,寫信給提摩太說:「獨有路加在我這裡」(提後四:11);保羅又說:「我初次申訴,沒有人來幫助,竟都離棄我。

」(提後四:16)假使彼得在羅馬,他決不會離棄保羅。

羅馬教皇最近公告說:在羅馬著名的冠冕堂皇的大教堂底下已經發現彼得無首骨骸,然而英國合眾社的記者卻報導說,羅馬教會官方的學者承認,屍骨屬於何人是無法證明的。

按照約翰廿一:18-19所暗示,以及早期教會的遺傳,彼得不是斬首而死,乃是釘死的。

   然而天主教百科全書曾列舉二五九個教皇,彼得為首,其次為利奴(提後四:21);第四任為革利免(腓四:3)。

從彼得到十一任教皇,約主後一六五年,這些都應加問號,因為沒有史實為根據。

若由神學家們多角度的考究,更清楚瞭解其傳說的謬誤: A.彼得不曾足跡到過羅馬,這只不過是教皇自稱做歷史的防守辯護。

   B.於一五一九-二0匿名的作者及瓦勒度(TheWalden-sians)(法國抗羅宗團體,具有單純的聖經反加爾文信條)所寫論說文中論爭力辯:「門徒彼得不曾在羅馬。

」    C.馬丁路德寫著:「有些學者們都說彼得不曾經到過羅馬。

弗喇秋(FlaciusIllyricus 1520-1575,純正路德派之領袖,著名教會史家)也寫著:彼得在羅馬是絕對不確實」。

   D.KarlHeussi於1936年出版小冊名:「彼得曾經在羅馬嗎?」可靠結果的宣告:「彼得從來沒涉足在羅馬的台伯(Ti-her)」引起極大興趣。

   E.先前更重要於第二世紀,沒有文件說明證明彼得在羅馬居留與殉教。

   F.IClement五章和伊格那修的羅馬書四:3,都沒有明白說明彼得在羅馬。

所以I Clenlent不允許提到彼得是否在羅馬傳教與活動或教會領導者。

G.一驚人顯著的事實,在梵蒂崗(Vatican)壯麗的墓園,沒有提到彼得的名字。

同此,只屬傳說而匕。

總言之,彼得曾經在羅馬,而且殉教在此,只是關於為著教義的歷史,而建立此傳說。

因此這種立說應當被完全拒絕。

   4.彼得只到過安提阿:    於1326年帕度瓦的馬爾西留(意大利神學家,巴黎大學校長)以聖經考究沒有任何證明彼得在羅馬,不過只在安提阿。

   使徒行傳十一章19節:「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直走到……安提阿」,但沒有資料關於彼得在哥林多。

   羅馬天主教的傳說,彼得曾經也是安提阿主教;但由加拉太書二章11-12節證明並非全教會中心領導者。

由此,不能證明他的領導權由耶路撒冷轉移到安提阿,並由安提阿到羅馬。

只是初期教會在耶路撒冷的全教會而已。

5.結論    馬太福音十六章18章經文成了教義上的爭論點;羅馬天主教的立場堅持這磐石就是彼得,羅馬天主教主張彼得是羅馬教會創始者,第一任主教。

後來的教皇是彼得的繼承者,他們在教會中具有無上的權威,形成所謂使徒的繼承之說法。

十六世紀改教者主張耶穌所指的這磐石並不是彼得,而是彼得所告白的信仰,這告白是教會的根基而不是彼得。

但這裡耶穌所欲指的不是教會的根基,而是教會組成的分子。

教會是由許多像彼得一樣的「小石頭」所集合成的「磐石」所造成的,亦即由那些與彼得一樣告白耶穌是基督是永生上帝兒子的人所建造起來的。

   由聖經的教訓看羅馬天主教認為彼得至上的教義是錯謬的,又羅馬自稱有彼得之權也是大大錯誤。

耶穌是教會唯一的元首,他才是教會的磐石與根基,並不是彼得。

唯有基督替我們死了,他能赦罪。

上帝給彼得的本份乃是傳福音或說將福音之門為猶太人和外邦人打開。

上帝從來沒有將彼得放在比其他使徒更高的地位上。

(太廿三:8)    至於在地上有捆綁和釋放之權,並非彼得一人的專利,十二:使徒也分享這些權柄與眾使徒。

天主教會捏造出一個教皇來,實在是對基督的侮辱。

   假使馬太福音十六章18節:「不能勝過他」若修正為「不能勝過它」就減少一些誤會,就不誤會這磐石就是彼得,也不使天主教以此強調,說彼得就是教會的磐石,第一任的教皇。

意譯參考    17.耶穌對他說,西門約拿的子,你是幸福的,因這真理是由上帝本身向你啟示,你已經表達說出。

18.你的名字是石頭碎石,這真理是磐石,在這磐石我將要建立我們教會。

我的門徒們的信仰將成為真理根基,就凡等待天上的國度者。

(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它)。

19.在這神的國度你將持有尊貴的地位,持有管理能力的鑰匙,依法行使權利為人民的需要。

   17.Happyareyou,Simon,sonofJonah,becausethetruthtowhichyouhave givenutterancewasrevealedtoyoubyGOdHimself18Yournameispertos,andth1struthisarockuponwhich IwillbuildMyChurch.ItwillbethefoundationtruthofthebeliefofMydisciples,ofthosewhoawaitthekingdomof heaven.19Inthat Kingdomyoushallholdanexaltedposition,havingthekeysofadministrativepower,andtherighttolegislateforthe needofitscitizen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