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是為了自己. 雅娟| 女同志/ 牧師 - Medium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台南蒙恩教會服侍兩年後,因為當時教會人數少,也沒有其他同志友善的教會可以服侍,她一度想回到職場工作,因緣際會下,EMI詢問雅娟要不要轉往高雄活躍教會服務,向祂 ... GetstartedOpeninapp歪斜成像ImpressionIdentifiedSigninGetstarted4FollowersAboutGetstartedOpeninapp不再是為了自己歪斜成像ImpressionIdentifiedAug27,2020·12minread雅娟|女同志/牧師在帶有各式異樣眼光社會中,同性戀無疑是其中被多數不平等對待的群體,正因為害怕被歧視,許多人仍然壓抑著自己的渴望,要打造一個真正平等和多元包容社會,誤解和迷思必須被打破,面對多年的基督教信仰,她選擇以牧師的身份為服務大眾。

觸動的契機台灣較普遍的宗教信仰是佛教,但其實大部分多為佛道合併,道教崇拜天地、自然與鬼神,而佛教則是源於釋迦牟尼(佛陀),以宗教來說這兩個本質上是不太一樣的信仰體系。

雅娟出身在傳統佛教家庭中,家中長輩皆是虔誠的佛教徒,自幼時便會跟著家人前往佛寺參拜,國小時就和阿嬤一同去山路上三步一叩、九步一拜的朝聖。

到國中時,母親便請佛寺中出家師傅替她和妹妹進行了皈依佛門(皈依三寶)的儀式,皈依之後的寒暑假,也會到媽媽所在的佛寺替大型法會做志工。

在這樣信仰虔誠的家庭背景下,她對這樣傳統信仰其實有所排斥,根本原因來自她認為宗教不應是言行不一的道具。

她看見身邊長輩間人性的自私,「聽到他們不斷的捐錢、做好事,進到佛寺裡面之後也非常和藹,像是大善人的形象,但工作和生活當中其實都沒有去善待人,甚至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惜犧牲朋友,所以我自己某些程度不是很認同。

」在二專畢業後,因為家裡經濟困難,她需要盡快進入社會工作,也漸漸減少走入宗教場所的機會。

多年後,32歲的雅娟因為工作關係長期在台南,她透過網路認識了一位長期居住美國的台灣朋友,在美求學過程中參加教會,進而成為基督徒。

朋友在聖誕節長假回台後,邀請她去位於台北的同光同志長老教會,雖然雅娟當時仍是名義上的佛教徒,但在秉持著彼此尊重的想法下,她開始接觸基督教,開啟了對基督信仰的認識起源。

這位同性朋友原本在美國工作多年期待可以取得綠卡,後來因父母年事已高選擇回台,同時也二人之間也逐漸確立伴侶關係,因此選擇留下,身為台中人的她也到台南與雅娟一起生活。

身為基督徒的女友積極想融入當時台南歡迎同志的團契(聚會),因此雅娟也陪同參與,固定參加蒙恩教會的主日禮拜。

在經過長時間的沈浸後,牧師真摯的一些話語也打動了她「上帝不是只是看人的行為,也看人的內心。

」這呼應了她過往的經歷,開始對其中的真理產生認同,也感受到知性的灌溉成長,之後即使沒有與當時的女友走下去,但信仰卻留下種子發芽。

雅娟現在服事的活躍教會禮拜現場,女友擔任教會歌手生命中的徵兆踏上信仰旅程的兩年多後,一直在企業工作的她期望能更多地為教會服務,也禱告能轉換跑道至非營利組織工作。

因緣際會下,她到一個規模較大的基督教會協助相關工作。

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同事知曉她所屬的教會是接納同志的,雖當下並不知道雅娟是一名同志,但信仰高雄鳳山靈糧堂的同事感到非常震驚也為雅娟擔心,提出讓她考慮三天並離開當時所屬教會,並在後續向單位主管報告。

雅娟當時感到莫名其妙,也不明白基督信仰裡有許多人對同志這麼不認同,但兩週過後,回台北開會的她被執行長及董事長召見,皆為牧師的兩人表示公司不會特別確認員工教會,因此當時對履歷表寫上信仰於蒙恩教會的她並沒有被質疑,同時也建議雅娟可以接受走出埃及全球聯盟諮詢。

相談過後,雅娟帶著滿頭疑惑回到臺南,而蒙恩教會的牧師面對她的困惑,給出了不一樣的見解,「過去美國基督徒也以聖經之名說不喜悅黑人、不喜悅奴隸,所以奴隸就是不能享有平等權等觀念,有很多類似的例子,但是現在已經不一樣了,因為事實並不是如此。

」教會也開設同志神學的課程,雅娟在瞭解過程中受到很大衝擊,也終於明白這件事情該如何看待。

但管理層在兩週過後又召見雅娟,提出讓她選擇離開當時教會,面對這種不合理的要求,不認為自己有錯的她便遭受公司支遣,但也深刻體會到「即使不知道我是同志的情況下,僅憑教會接受同志,便影響到我的工作。

那我覺得就是權益被壓迫,也才明白原來我認識的上帝跟你們好多基督徒認識的上帝是長得其實是不一樣的。

」也因為這個經歷引導她邁向自我真實的信仰,這一番經歷也讓她能夠理解在基督教家庭長大的信徒成長環境中的壓迫感跟恐懼感。

教會禮拜現場多面向的基督教宗教信仰主要透過語言傳遞,在台灣這片多元的土地上,許多殖民統治也帶來不同語言的基督教教義及解釋,其中國語教會的靈糧堂則是在民國38年,隨著國民政府來到台灣,以當時的北京話,開始在台灣設立教會。

另外在台灣發展150多年的長老教會,因以前多數人普遍是文盲,為了使百姓可以輕易讀懂聖經內容,從中國漳州來的宣教士,將福州、漳州的閩南話發音輔以羅馬拼音,發展一套專用的完整文字—「Peh-uē-jī」(白話字),所以長老教會延續傳承,禮拜的詩歌、禱告和講告全是台語,但又與日常使用的台語發音略微不同,是屬於他們的語文系統。

而這些教會都是分屬各自的體系,這些不屬於幾千年或幾百年來傳統的主流教派以外的,統稱叫做獨立教派,這些獨立教派都是屬於同一個宣教機構,有著緊密的關係。

目前台灣的傳統派別以靈糧堂最為反同,這其中參雜許多複雜的因素。

「所謂的神學,就是對於聖經的詮釋。

在宗教的神學領域中,也像是學術的領域一樣,會有不一樣的觀點和立場,有從開明到保守;有極端保守;也有極端自由,一樣有這樣的光譜存在。

」靈糧堂因人數眾多,加上背後有財力支持及神學立場促使它成為聲音最大的傳統派教會。

在歷史上政治與宗教往往分不開,到了近代的民主國家才漸漸形成政教分離,而台灣主要的神學觀點許多都源於美國福音派,所以基督教裡的神學偏保守,同一本聖經有不同觀點,會產生不一樣的行動和論述。

對於基督徒來說,信仰是向這個世界見證上帝的愛,所以他們為了上帝的真理走上街頭,要讓上帝的心意替這個世界帶來更好的影響,但如何定義「好」的影響,每個人說法缺都不同。

在基督教中,罪觀建構於人的七情六慾。

人們會自私、會驕傲、會貪婪,但這並非批判道德上的過失「舉例來說,環境資源的濫用是人為的,源自於人類的利益,貪婪濫用而不懂如何保護它,這就是人的「罪」需要去修正。

」台灣在基督教界裡談到同志,從神學上來說,聖經裡白紙黑紙寫到,上帝就是不喜悅同志,因此他們不贊同婚姻平權,而這樣的立場跟神學的觀點就是來自於美國保守的右派,宗教觀較封閉的他們不會因應時代不同去改變對神學上的詮釋。

雅娟則認為信仰應該是要回應這世界的變化「世界上出現同志,不論先天或後天,性傾向形成因素是複雜的,但他自我認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就是上帝所愛的。

」以光譜來解釋,這樣開放的態度就是偏左邊,相反來說,較傳統封閉的訴求是一男一女的組成家庭,這樣的模式價值在光譜裡面就是偏向右邊保守的思想。

不同的信仰神學為了實現他們心中正確的事,也會試圖影響現在的政策,因此近年來台灣公投對於同志議題始終有著高度熱度。

溝通的情感拉鋸今年44歲的雅娟已與現任女友交往十年,彼此互相扶持走過許多風景,而性格的差異是每對伴侶都會面臨的考驗,印象深刻的是因職業不同兩人產生很多衝突。

交往三年後,雅娟成為牧師,而任教於公立國中的女友面對不同型態的職場與工作的意義,兩人有著不同的見解,但她們依然保持開放的心態共同克服,女友也逐漸的融入牧師伴侶的角色,使她們在磨合過程中也越來越了解彼此不同的面向。

與現任女友交往的第一年,對於自己的性向的肯定,致使她決定在過年期間向家人出櫃。

面對女兒的坦然,媽媽沒有歇斯底里,但驚慌溢於言表,這源自於離婚後將期望寄託在女兒的下半生,無法將雅娟嫁入好人家的失望。

在社會舊有觀念中,用來衡量女性「成功」的傳統指標建立在婚姻上,二十五歲後若是沒有走入家庭,價值就會逐漸減少。

因此開始替女兒安排相親是媽媽的回答,為了達成目的,甚至以威脅、欺騙的方式來逼迫雅娟,隨著時間推移也沒有減少。

直到有一年新聞報導,藝人朱慧珍的獨生女在母親節當天墜樓身亡,當時輿論紛紛,擔憂的雅娟媽媽又在電話中以死相逼,也以斷絕母女關係作要脅,過去也曾嘗試與男性交往的雅娟深知心裡的悸動,再次堅定表達喜歡女生,不想失去女兒的雅娟媽媽在這場漫長溝通中,態度開始軟化,也開始慢慢與雅娟女友互動。

雅娟多年前與女友合影聽從內心指引2010年是雅娟人生的轉捩點,從出櫃到因信仰被公司支遣,她彷彿是感受到上帝的呼喚。

因過去在管理人力資源的領域,對行政上的事物較熟悉,所以原先只想擔任教會行政服務,成為牧師更是從來不在計劃之內,但或許是神的旨意,又或許人格魅力得到發揮。

她認為信仰是認識世界的重要來源,回顧自身三年來於EMI(EncounterMissionInternational)接受體系下宣教機構的培訓過程,除了每個派系有不同培育牧師的教育方式外,在較大宗派(長老教會)所成立的神學院學習,因培育系統夠健全,更是會得到國際認同,但較小的教派實際上仍保有自己的培育系統,只是未被不同的宗派或國際承認,以觀念上的衝突來辨別,「如果你神學院是接受同志,我神學院是不接受,那我們不可能彼此承認。

」在台南蒙恩教會服侍兩年後,因為當時教會人數少,也沒有其他同志友善的教會可以服侍,她一度想回到職場工作,因緣際會下,EMI詢問雅娟要不要轉往高雄活躍教會服務,向祂禱告了好幾個月後,便於2016年3月開始通勤往返兩縣市。

「但這是很少見的,像長老教會的牧師是住在教會樓上的,就像牧羊人的角色,會友就像是羊群,所以牧羊人是要時常跟羊群在一起的,他們生活上發生什麼或生病,你都要去關懷,這是非常緊密的關係,從來沒有想過你住在一個縣市,去另外一個縣市去當牧師,這是不可能的。

」維持這樣奉獻的一段時間後,在成為牧師的五年後(2018年),她又一次決定進修,並要在具有開放性且受大家認同的神學院,「我不可能去一個立場是認為同志是有罪的神學院,是不被上帝喜悅的,在全台灣省,只有一間神學院是開放性的教育,就是(長老教會)台南神學院,但對同志友善的開放性就又與別的神學院抵觸到,所以募款會比較幸苦。

」在台南神學院神學碩士班進修的日子,老師和同學都保持開放友善的態度。

對雅娟來說,或許他們與其他的傳統教會的神學論點一樣,差別在對同志的友善程度,因為一個教會與牧師的神學方向是一致的,所以這之間的改變是相關的。

她過去接受美國福音派的教導,與在台南神學院進修的神學又有些微不同。

現在她正走在改革中的神學路線上,這歷程是自我的一個神學改革,自我神學的轉變。

或許「神跡」對於一般人來說是超自然現象,是否真實發生過存在極大爭議,一般宗教會相信發生這樣奇妙的事情,是證明上帝與你同在,但是雅娟認為人不應該去追逐所謂的神跡,過去信仰的教導方向傾向鼓勵人們追求更多的神跡,但她傾向視為心中的支持,使自己可以放心去走每一步道路,遇到困難也不害怕,而這樣的差別是源於神學路線不同。

一位待在活躍教會十餘年的會友也給予正面回饋,教會似乎漸漸使人感到更踏實,這對雅娟來說這種內心的改變遠比行政上還要重要。

擔任牧師的幾年來,她認為牧師在一個教會扮演的角色,在人們眼中會有不同看法,若不是教會中的基督徒,會認為像是管理者,但是事實上管理只其中一小部分,最重要的工作是信仰的教育,讓會友更認識上帝以及陪伴。

緊密的陪伴就是在會友經歷了高低起伏,牧師在旁邊為你禱告、給予幫助,成為你的支持。

雅娟在2017年正式轉於活躍教會服務,當時面臨一位會友因為癌症過世,30幾歲的她已經抗癌8年,彼此一直以來都認識,只是交流不多,稱不上熟識,但正是因為成為活躍的牧師,雅娟才有機會近距離的去關心、陪伴她。

「我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是一件蠻令人難過的事,也是我人生當中不論生老病死,好像有以一個牧師去陪伴走在一起的人的重要性跟支持性,這其實很有意義。

」當時清早就去病房陪伴那位會友直到斷氣,連同後來禮拜的籌備,在經歷這整個難以忘懷的過程後她更加受到啟發,明白作為一個教會牧師服侍的意涵。

位於高雄的活躍教會。

給予社會的聯繫在許多被忽視的角落,仍存在著各種對於同性戀的錯誤迷思,這些狹隘思想使我們生活的週遭產生程度不一的震盪,或許在過程中對傷害他人而不自知,雅娟身為社會上較少數的性向及相對而言的弱勢的群體,希望能夠藉由她特別的身份為社會帶來改變。

註:走出埃及全球聯盟(ExodusGlobalAlliance)是基督教出於宗教信仰否定同性戀行為的國際性機構,目的是「鼓勵同性戀者藉著基督教信仰,於性的綑綁中得釋放。

」也為有意願改變的LGBTQ族群提供輔導,協助他們擁有自我選擇,可以將性向流回異性戀。

但目前性向治療正當性仍是備受爭論的議題。

(取自維基百科)撰文排版/吳桂筳Kuei-TingWu攝影採訪/蔡子聖JoejoeTsai歪斜成像ImpressionIdentifiedAmovementcelebratingmultipleidentities.behance.net/impressionidentifiedinstagram.com/impression_identifiedfacebook.com/ImpressionIdentifiedFollow11 1RealStoriesSocietyAndCultureTaiwanReligionChristianMorefrom歪斜成像ImpressionIdentifiedFollowAmovementcelebratingmultipleidentities.behance.net/impressionidentifiedinstagram.com/impression_identifiedfacebook.com/ImpressionIdentifi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