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禁區》:巴納姆效應與瓦倫達效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細心的你會發現,影片中那隻懸賞百萬尋找的貓叫巴納姆,張赫買槍時走進的那個荒蕪而詭異的魔術園也叫巴納姆,這些看似與故事無關緊要的元素,其實創作者留下的標籤,就像是古時候燒磚人給自己的磚留下的名簽,低調地暗示細心的後來人,這些東西不是憑空出現。

作為懸疑推理片,《真相禁區》的理論依據即是心理學上的「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也叫「福勒效應」,1948年,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一系列飾演證明了一種心理學現象,即人們通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

這種心理在當時在一位叫做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證,他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指出,自己之所受歡迎是因為表演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喜歡的成分,所以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後來,心理學家保羅米爾以巴納姆之名將福勒的實驗結果命名為「巴納姆效應」。

這也是占星學的理論依據。

《真相禁區》圍繞著「巴納姆效應」概念做文章,講述了一個由「籠統的、一般性的」表像引發的案中案「婚外情」懸案。

片中任達華演繹的中二症偵探費鑫與霍建華飾演的下崗警察仇樂組合「二神探」 搭檔,韓國型男張赫則與熱依扎組成貌不合神亦離的夫妻檔,加上國際黑幫的恩怨糾葛,演繹了一出集動作、喜劇、推理、懸疑、復仇和犯罪元素於一體的詭譎故事。

其中霍建華還上演了分身術,一人分飾正邪兩角,一面是范二無極限的偵探小跟班,一面則是驅動一切陰謀的高智商大反派。

相比影片暗自強調的「巴納姆效應」,影片其實還動用了心理學另一種著名效應,即「瓦倫達效應」。

瓦倫達乃美國一著名高空鋼索表演者,他在一次重要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其妻子事後說,她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總想著走鋼絲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後來心理學家把這種為達目的卻總患得患失的心態命名為「瓦倫達效應」。

《真相禁區》中的區鑒和南方夫妻正是「瓦倫達效應」的受害者。

他們原本是恩愛的一對,自從女兒降生,區鑒認定那不是自己的血脈,且總覺著有人要害他,而南方則認定丈夫的疏離是因小三作怪,連偵探追查的結果都不相信。

與其說他們受到了錯誤信息的干擾,不如說他們沒有專注於愛情的鋼絲本身,總惦念著那些不想面對的意外撲面而來。

由於雙方均深陷 「瓦倫達效應」,恩愛夫妻關係嚴重偏離了原先的軌道,走向家毀人亡的邊緣。

影片以「燒腦」自居,其實從燒腦角度來說,大反派雖能通過部分智力製造混亂與假象,但還沒達到嚴絲合縫的程度,怪只怪現代人對自己信心不足,感情世界給了蒼蠅太多可乘的縫隙。

把愛情片改編成懸疑片,這大大抵也是當代人婚姻情感生活的現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心理學的陷阱——巴納姆效應

心理學中有很多陷阱,巴納姆效應就是其中之一,讓我們走進神奇的巴納姆效應,揭開星座之說的神秘面紗。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