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丨您知道的秋分是什麼樣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節氣丨您知道的秋分是什麼樣的?

秋分為半秋分者,陰陽相半,數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

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

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

秋分之後,北極附近極夜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範圍漸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春分"、"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分就是半,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

節氣由來

每年的9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進入"秋分"節氣。

"秋分"與"春分"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

按《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時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

此日同"春分"日一樣,"秋分"日,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此日後,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細土的意思,就是說由於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水始涸"是說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於天氣乾燥,水氣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於乾涸之中。

歷史傳說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

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

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

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

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

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

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

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氣候特點

按氣候學上的標準,"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為物候上的秋天了。

此時,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團,已經具有一定的勢力。

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雨季已經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等詞語,都是對此時景象的描述

秋分節氣,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

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降溫早的年分,秋分見霜已不足為奇。

氣象專家介紹說,按農曆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

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於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

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特殊現象

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因為,太陽直射點不偏不倚地照在赤道上,當你來到赤道線時,就會發現任何物體都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南北極過著共同的白晝

秋分這天,太陽直射赤道,南北極同時都可以看見太陽,分享著同一個白晝。

高度和影子一樣長

在北緯45度線上,用不著爬高,便可丈量出建築物的高度,因為他們好像早就和自己的影子商量好了似的:因為這一天高度和影子一樣長,所以知道了影子的長度,也就知道了建築物的高度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秋分之日晝夜等長

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24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地球絕大部分地區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

二十四節氣·春分

2018年3月21日星期二,春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與秋分對應,這天太陽直射赤道,北半球為春分,而南半球則恰好的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