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曆農曆、陽曆陰曆你確定分得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編作為一個96年的江西特產,至今無法參透我華夏民族的公曆和農曆、陰曆和陽曆(你四不四也醬紫~)

接下來帶你詳細了解一番

公曆就是陽曆,農曆就是陰曆。

這是最一般的區分。

公曆比較簡單,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為基礎制訂的,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個閏年。

按照這一天數,劃分為12個月,其中有7個月有31天,4個月有30天,再有一個月即2月為28天,但到閏年時的2月,增加1天,為29天。

地球24小時轉一圈為一日,地球繞太陽一周實際為365.2422日,這個時間被稱為回歸年。

公曆年一年按365天計算,每年就少了0.2422天。

因此,400年中需置97個閏年。

閏年在2月末加上一天全年366天。

這樣經過3333年才有一天的誤差。

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

公曆又稱西曆,世界通用,我國自辛亥革命起開始採用,因此又稱新曆。

從上述情況看,月的劃分,每月時間的天數,平年、閏年以及各種調差,是一種數學處理,都是為了保證公曆年的計算,與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周期最終一致,不出差錯。

農曆則比較複雜。

農曆又稱夏曆、舊曆、古歷,舊曆、古歷與新曆對應,好理解。

為什麼叫夏曆,我未查到解釋。

日常人們將農曆稱為陰曆,是與陽曆對應。

實際上農曆包括了陽曆與陰曆。

並不僅像通常所說的陰曆那樣簡單。

農曆中的陰曆按朔望月計算,朔為月黑,完全不可見,望為滿月,月黑月圓為一月。

以朔日為初一,計到下一個朔日前止。

每一個朔日,太陽和月亮,都在東方升起。

冬至日所在月,計為11月。

月有大月與小月之分,大月為30天,小月為29天,以此和朔望月的時間接近。

由於每個月的平均天數只有29.53059天,12個月不足一個整年,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增加一個閏月補差。

冬至日至次年冬至日為一年。

每月的第一個節氣為日「節氣」,第二個節氣日為「中氣」,「節氣」與「中氣」的時間,各間隔15天,「節氣」「中氣」交替出現,現統稱為節氣,全年共24個。

這個節氣的時間,反映的是太陽曆即陽曆的時間,所以節氣在公曆中的日期基本上是固定的,前後相差也就一兩天。

問題中問到幾者之間的關係。

現以公曆與農曆說,公曆是以確定年的天數,再來劃分月的,這個月,沒有考慮月的朔望關係。

農曆是以月的朔望計月,再以月計年,不足時補閏月。

但二十四節氣,又以太陽曆計算。

兩者在計年上殊途同歸,但農曆是以朔望月計月的,與大自然的變化節律一致,多了一重含義。

此題是我參考了百度百科上的許多資料寫的。

原來也不大懂,這次算學習了。

曆法中涉及許多複雜算法,答題中就不涉及了。

對我或對普通人而言,對此,知道個大概也就行了。

如有說得不對的地方,歡迎糾正。

以上由微博轉載,僅供參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陽曆、陰曆、農曆和二十四節氣是什麼關係?

陽曆、陰曆、農曆、公曆這些詞彙我想大家都聽說過吧?可能大部分人都被搞糊塗了,弄不明白這些曆法究竟有什麼作用。前一段時間,也就是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