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秋分,晝夜平分――二十四節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指中國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對應位置代表不同的節氣。
秋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
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
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一日中白晝短於黑夜),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一日中白晝長於黑夜)。
故秋分也稱降分。
而在南北兩極,秋分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
此後,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範圍逐漸擴大再縮小;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範圍逐漸擴大再縮小。
秋分由來及民間習俗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
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
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
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
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
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
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
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
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遊戲」,目前尚難考證。
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
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
秋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秋分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
「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
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
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
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
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
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秋分者,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Autumnal equinox),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太陽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