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這三個生活常識被心理學證明是錯的,你都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生活中有一些生活常識是錯誤的,早就被科學家發現了,但是由於他的概念太深入人心,以致於很多人都默默接受了這種文化。
1、星座其實是巴納姆效應體現
相信很多人都相信星座,十二星座幫我們劃分為十二種性格,每個人都以為星座跟自己所描述性格很像。
但是實際上有一個心理學效應,叫做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告訴我們,每個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
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心理學家針對這種效應做過一個實驗,他給一群人做完明尼蘇達多項人格調查表後,拿出兩份結果讓參加者判斷哪一份是自己的結果。
事實上,一份是參加者自己的結果,另一份是多數人的回答平均起來的結果。
參加者竟然認為後者平均的結果更準確地表達了自己的人格特徵。
後來有心理學家相繼用一段籠統的、幾乎適用於任何人的話讓大學生判斷是否適合自己。
結果,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這段話將自己刻畫得細緻入微、準確至極。
而這也是星座的奧秘,星座的描述之所以被很多人認為相似,其實也是因為星座性格中的描述大都籠統,並沒有具體非常量化的,所以我們都以為星座跟我們很相似,其實星座只是用似是而非的觀念在描述你,而這種觀念在每個人身上都比較適合。
所以你以後最好把星座就當做娛樂的態度,或許你會更輕鬆面對。
2、智力不是固定的,而是越學越聰明
很多人都認為智力是天生的,固定的,不可以改變的。
心理學發現,人類的大腦是可以重塑與構建的,影響我們智力的神經元其實可以改變,他們經過系統研究發現,一個人越學習,他懂得越多,記憶的內容越多,那麼他大腦體驗的刺激性經歷越多,神經元之間的關係也就越緊密。
這種神經元聯結數量越多,我們的大腦就越強大。
另外一方面,我們不需要擔心年老了,神經元死亡,大腦其實可以不斷地聯結神經元創造新的網絡,即使我們到老,也沒有關係,所以終生學習可以確保我們大腦的活力。
3、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僅限於童年更多點
第三個我們生活中常識,很多人都誤認為家庭決定孩子一生。
但是其實心理學發現,家庭對孩子的重大影響一般都只是限於童年,也就是六歲之前。
六歲之後,孩子的社交圈在擴大,他所在的學校,同學,老師、書本以及現代的社交媒體都能相互影響他的性格。
從這個方面我們就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長是受到諸多因素影響的,家庭關係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當然這個環節很重要,但是其他環節對於孩子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我們不能過分誇大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為孩子塑造積極性格,讓孩子在接受其他方面的影響下,具有更好的可塑性。
作者簡介:唐若,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力成長訓練營開創者,國際DISC認證講師與顧問。
為什麼星座測試讓人覺得很準,真的這麼神奇嗎?心理學解釋
現在許多人都喜歡研究星座,這種星座的文化就是根據人的出生時間,出生的方位和天體的運行位置來判斷性格和命運。中國古代也有夜觀星象來判斷禍福的做法,但其中的科學性還是沒有得到過印證。
好奇心日報 | 心理測驗、星座運勢為什麼都這麼准?
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類似於「心理測驗」和「星座運勢」的遊戲,在進行遊戲的過程中,參與者只要提供一些信息或者完成一些測試題,就可以測算出性格、命運等玄乎其玄的東西。
星座和算命很準?其實這只是「它」在作怪!
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根據星座來推算未來的命運,某個人的性格,最近的運勢。老人家就喜歡找個算命先生,聊聊未來幾年幾十年的是否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其實現在大家都清楚認識到,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是一種迷信...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星座?星座解析真的准嗎?
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星座,在招聘或找對象的時候我們總能看到很多人都會考慮到星座的因素,尤其90後00後的年輕人群對星座更為熱衷!那麼星座解析到底是依據什麼原理?它真的准嗎?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相信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