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這個尷尬症不存在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尷尬是人類正常的情感反應,會讓人感到孤單無助。

世界各地的人都會感到尷尬,有些動物也會表現出難為情。

尷尬或許會讓人倍感不適,但卻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社交功能,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是否要相信對方,或者是否要進一步與對方發展關係。

面對尷尬要泰然處之,與其讓尷尬疏遠你與周遭的關係,自若地面對尷尬反倒可以讓你更好的與他人交流。

那麼我們該怎麼應對尷尬吶?方法如下

方法一 坦然面對尷尬

1.

自嘲近期的研究表明大笑和幽默都是促進健康的良藥。

應對因尷尬而產生的焦慮,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自嘲,這樣可以帶動周圍的人一起開心,而不是拿你尋開心。

  • 尷尬是幫助你與他人交流的好方法,因為幾乎所有人都會有過難為情的體驗。

    如果你能做到自嘲,那麼尷尬就有可能會引發趣味橫生的交談,幫你結識新的朋友。

  • 你也可以試著化尷尬為歡笑。

    強烈的幽默感可以幫你解圍,讓尷尬的瞬間變為笑談。

    舉個例子,如果你從凳子上跌下來,你可以說:「我做特技不需要替身哦!」

2

承認自己的難為情。

尷尬一旦發生,那就最好接受它。

覆水難收,百般抵賴又有何好處呢。

正視尷尬,也擇機向周圍的人承認自己的尷尬。

這麼做可以幫你與他人展開對話,對方可能也會與你分享自己出糗的經歷。

3

解釋為何會發生尷尬的事情。

有些情況下,做出令人難為情的事情是可以理解。

舉個例子,你可能將對方名字錯念了一天,然後發現原因是因為你一直心系某人。

  • 舉個例子,你可以解釋說「對不起,我一直把你認成是小明了。

    我一直在擔心我的好朋友小明,他最近過得很不順,所以我有點分神了。

4

向他人尋求幫助。

你可能在會議中將咖啡撒到重要文件上,或者沒走穩將一摞書砸在委託人的腳上,這時向旁人尋求幫助,可以將自身的尷尬轉移到當下的要緊的事情上。

方法二 大事化小

1

深呼吸。

難為情的人通常都會感到焦慮,並會出現臉紅心慌,血壓升高,呼吸急促,渾身冒汗的症狀。

靜下心來,深呼吸並關注事情的進展,這樣既可以幫你克服尷尬帶來的身體反應(比如臉紅),也可以避免你說錯話做錯事。

先靜下心來,然後再處理事情。

2

避免出洋相。

尷尬發生後千萬不要小題大做,不要尖叫,大吼,涕淚縱橫地跑開,或在公共場合嚎啕大哭。

你越是小題大做,人們就越會注意到你的尷尬。

切記這不過是件小事,很快就會被人遺忘的。

只要你自己不折騰,旁人也不會放在心上。

3

告訴自己事情其實沒那麼尷尬。

誠然,剛剛在你身上時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只要你不放在心上,這件事就不會影響到你。

如果你不耿耿於懷,就不會覺得尷尬。

  • 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的態度比他人對自己更為嚴苛。

    心理學家發現,當人處於焦慮或尷尬的狀態時,會顯得心事重重,誇大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 記住,當你感到難為情的時候,周圍的人可能壓根就沒注意到。

4

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尷尬過後,找些事情做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多讀書,多做喜歡的運動,看電視,聽音樂等。

通過這些積極活動將注意力從尷尬的事情上分散開。

5

吃一塹長一智。

尷尬已經發生,那就從中汲取經驗不要重蹈覆轍。

你在心愛的人面前跌過跤嗎,那以後就別穿高跟鞋啦。

你在做演講時昏過去了嗎?那以後做演講前先安撫自己的心緒吧。

方法三 解決問題

1

回顧你這一刻的情緒。

通過了解讓自己尷尬的事情,你能夠更加了解自己。

想想你的處境,捫心自問,為什麼這件事會讓我尷尬呢?

  • 舉個例子,如果你在某件很拿手的事情上栽了跟頭,那可能是你給自己的定位太高。

    每個尷尬的瞬間,都回顧一下自己的情感,以及對人對己的期望。

2

檢查自己是否有焦慮症。

儘管這篇文章是教你如何克服尷尬,但有些人遭遇尷尬的次數較常人多很多。

如果你總是無來由的尷尬,那麼你可能患有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是焦慮症的一種,通常伴有持續的尷尬感,讓人難以克服難為情的情緒。

  • 如果你無法擺脫尷尬的情緒,而且這種情緒持續不斷,那就要考慮是否是焦慮症,要及時醫治了。

3

諮詢心理醫生。

如果你覺得造成你尷尬的原因與眾不同,那麼請找心理醫生談談。

他們可以幫你理清情緒,了解為何會產生尷尬感。

他也可以教你如何減輕尷尬的感覺。

4

嘗試正念禪修。

如果你忍不住回想尷尬的瞬間,可以試試通過冥想解決問題。

切記,尷尬的瞬間已經過去了,讓自己活在當下。

正念禪修可以讓你客觀的理清思緒和情感,幫你擺脫尷尬的糾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克服敏感情緒?

情緒敏感是一種健康的表現,但過度敏感則會帶來負面的影響。掌控波動的情緒,讓其服務於己,而非成為敵人。過度敏感的人常有被冷落的感覺,但這些情緒可能是他們臆想或者誤解他人所致。如果對日常人際交往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