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 - 豆瓣读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米兰・昆德拉,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尔布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

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6.0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购书单 电子图书 豆瓣书店 2020年度榜单 2020书影音报告 购物车 不朽 作者: 米兰·昆德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王振孙 / 郑克鲁 出版年:2003-06 页数:412 定价:24.00 装帧:平装 丛书: 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2003版) ISBN:9787532730506 豆瓣评分 8.6 13473人评价 5星 46.4% 4星 41.2% 3星 11.6% 2星 0.7% 1星 0.1%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已在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歌德谈到不朽当然和灵魂的不朽毫无关系。

这是另外一种世俗的不朽,是指死后有留在人记忆中的那些人的不朽。

任何人都能得到这种伟大程度不等,、时间长短不一的不朽,每个人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可以有这个向往。

我在童年时代每星期日都到一个摩拉维亚村子去闲逛;据说这个村的村长在他家的客厅里放着一只没有盖盖子的棺材,在他对自己感到特别满意的适当时刻,他便躺进这口棺材,想象着自己的葬礼。

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莫过于躺在棺材里梦想;就这样,他居住在他的不朽中。

作者简介  · · · · · · 米兰・昆德拉,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尔布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

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原作以捷克文写成。

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还有随笔集《小说的艺术》和《被背叛的遗嘱》,原作以法文写成。

《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目录  · · · · · · 第一部脸 第二部不朽 第三部斗争 第四部感情的人 第五部偶然 第六部钟面 ······ (更多) 第一部脸 第二部不朽 第三部斗争 第四部感情的人 第五部偶然 第六部钟面 第七部庆祝 阿涅丝的必死 ······(收起) 原文摘录  ······  (全部) 人生所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

造物主依仗电子计算机,使几十亿个自我和他们的生命进入尘世。

但是在所有这些生命旁边,可以想象一个更为基本的存在,它在造物主开始创造之前便有了,造物主对这个存在过去不曾施加过,如今也不施加任何影响。

阿涅丝躺在草丛中,小溪单调的潺潺声穿过她的身体,带走她的自我和自我的污秽,她具有这种基本的存在属性,这存在弥漫在时间流逝的声音里,弥漫在蔚蓝的天空中。

她知道,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更美的东西了。

她离开高速公路,进入那条省级公路是宁静的;遥远的,无限遥远的繁星闪闪烁烁。

阿涅丝心想:生活,生活并无任何幸福可言。

生活,就是在这尘世中带着痛苦的自我。

然而存在,存在就是幸福。

存在:变成喷泉,在石头的盛水盘中,如热雨一般倾泻而下。

(查看原文) 气急败坏女疯子 1回复 19赞 2012-07-1118:07:48 ——引自第291页 ……她对保罗的爱情仅仅是建立在一种意愿之上,一种爱他的意愿之上,一种需要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的意愿之上。

如果这种意愿稍许有所松懈,她这种爱情就会像看到笼子打开了的小鸟一样飞走。

(查看原文) Summer_夏没mò 5赞 2012-05-2814:58:39 ——引自第46页 >全部原文摘录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共765个)  · · · · · · 米兰·昆德拉  小说  米兰・昆德拉  外国文学  不朽  捷克  哲学  文学  丛书信息   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2003版)(共15册), 这套丛书还有 《慢》,《阿涅丝的最后一个下午》,《生活在别处》,《身份》,《笑忘录》等。

喜欢读"不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Web、iPhone、iPad、Android阅读器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插图珍藏版) 18.00元 论文艺女青年如何培养女王气场 1.99元 偶发空缺 34.99元 夏日便当·修订版 1.99元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5.99元 喜欢读"不朽"的人也喜欢  · · · · · · 笑忘录 玩笑 生活在别处 慢 好笑的爱 告别圆舞曲 无知 身份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被背叛的遗嘱 我来说两句 短评  · · · · · ·  ( 全部2627条 ) 热门 / 最新 / 好友 4 有用 沁云 2016-06-11 在奔向死亡的旅途中,人们可能经验到的理性与感情之碎片。

昆德拉以文字组织成具象的叙述,勾勒出那些难以描摹的瞬间和极其抽象的感受。

琐碎的议论与抒情超越了情节,成为本书的主角和最为深刻的部分。

而这部分内容恰好是我们赴死时唯一还会带在身边的——人生故事无非是对它们的演绎。

17 有用 shadowdoodle 2009-06-15 有的人渴望不朽,有的人却希望速朽,因此有的人生一直做的是加法,有的却是减法。

阿涅丝能够理解父亲为何撕碎母亲的照片,她感觉到自己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她希望减去身上的表象和外来的东西,从而接近她的本质。

而妹妹洛拉,却一直想让自己出类拔萃,她用墨镜点缀她的忧伤,她需要爱情正如其他一切外来的东西,因为爱情能成就她,所以不会介意用自杀来燃点生活。

她和歌德的情人贝蒂娜都是那种渴望不朽的人,她们的爱情里没有爱... 有的人渴望不朽,有的人却希望速朽,因此有的人生一直做的是加法,有的却是减法。

阿涅丝能够理解父亲为何撕碎母亲的照片,她感觉到自己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她希望减去身上的表象和外来的东西,从而接近她的本质。

而妹妹洛拉,却一直想让自己出类拔萃,她用墨镜点缀她的忧伤,她需要爱情正如其他一切外来的东西,因为爱情能成就她,所以不会介意用自杀来燃点生活。

她和歌德的情人贝蒂娜都是那种渴望不朽的人,她们的爱情里没有爱的对方,只是为了恋爱而爱。

最后阿涅斯死了,妹妹却和姐姐的丈夫在一起。

不朽,为何? (展开) 15 有用 fateface 2018-05-18 昆德拉的小说里,我最喜欢的一部。

冷静而疏离。

很多年以后重读,理解到他在我灵魂上留下的印记。

166 有用 沉歌 2008-08-06 轻易将思想驾御于小说情节之上. 399 有用 小城鱼太郎 2014-02-25 想读米兰·昆德拉的人请慎重因为这意味着要和一个原本顺理成章一切自洽毫无罅隙的世界彻底告别。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而且对我来说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的——还没来得及思考这样值不值得幸不幸福,就被占领了。

0 有用 123 2021-11-10 阿涅斯 0 有用 败金小姐 2021-11-05 很喜欢,在读过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和庆祝无意义后终于get到了米兰昆德拉,想找他所有的书来读。

0 有用 利赛尔 2021-10-29 大学时读过,已经忘记很多细节了,只记得看完之后觉得自己的边界被拓宽了很多,名著就是这样吧,可以为读者打开更大的世界。

待重读加一。

0 有用 曼哈顿吨炖 2021-10-27 绝对的米兰昆德拉最佳杰作,文学性和哲学性都到达了他的极致。

感觉因为厚度被低估了 0 有用 梁家河大神经 2021-10-26 因为最近状态不很好,断断续续一个月才读完。

一贯是昆德拉的比较凌乱的写作风格,不过在这本书中我至少在初读中并没有能从中拣出一条能圆滑地贯穿始终的主线,因而读起来也略吃力。

不过从中还是能非常明显地感受出贯穿于他所有小说的永恒主题:灵魂与肉体、爱情与肉欲的对立,从后者到前者的升华,以及从前者返回后者的幻灭。

昆德拉似乎在他的所有小说里都试图这组人生的基本矛盾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时代命题"打通起来,不过... 因为最近状态不很好,断断续续一个月才读完。

一贯是昆德拉的比较凌乱的写作风格,不过在这本书中我至少在初读中并没有能从中拣出一条能圆滑地贯穿始终的主线,因而读起来也略吃力。

不过从中还是能非常明显地感受出贯穿于他所有小说的永恒主题:灵魂与肉体、爱情与肉欲的对立,从后者到前者的升华,以及从前者返回后者的幻灭。

昆德拉似乎在他的所有小说里都试图这组人生的基本矛盾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时代命题"打通起来,不过私以为就个人阅读体验来说,他的这种尝试还是在《不可承受之轻》中最为成功。

(展开) >更多短评2627条 什么是话题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

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热门/ 最新/ 好友 /只看本版本的评论 昆德拉:你经得起不朽的审视吗? 前段时间翻遍了很多阅读软件,都找不到一本昆德拉的电子书了,有点伤感,想不到他已经过气到这种程度了。

从前心情烦乱的时候,就习惯抄起一本昆德拉来读。

因为这老头很会毁三观,经常在你很抑郁的时候,说出让你更崩溃的话,但他能把人从当时的处境里面一下拽出来,迫使你从...  (展开) 1583 50 229回应 收起 阿涅丝之死 阿涅丝,阿涅丝……我的心底一直在呼唤的一个名字。

这段时期以来,确切地说也许是天性使然,我一直有一种妄想逃离的愿望。

与昆德拉《不朽》中的阿涅丝惊人的相似,我也梦想来到一个自然的环境中,过着简朴的生活,消失在繁尘和喧嚣背后,消失在喜欢的人、讨厌的人、...  (展开) 195 14 37回应 收起 阿涅丝无路可走--读《不朽》有感 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两种“主义”:从众主义和个人主义。

按我浅显的理解来说,从众主义就是凡事都要考虑别人的眼光,依照外界建立“自我”,获得认同感进而感到存在的意义。

他们做事之前从不思考,总是随大流。

从众主义者,在我眼里,包括盲目追求时尚者、喧闹不止者、为名利而名...  (展开) 93 14 18回应 收起 关于《不朽》和《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几乎在他所有的书里面探讨人存在的意义。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之中,他强调虽然人可以摆脱制约自己的环境、摆脱任何束缚人的关系,但却在真正摆脱之后茫然若失,不知道自己应该何去何从,因为似乎只有感觉到自己生命的重量---被需要,被爱,被证明,生命...  (展开) 62 1 0回应 收起 最喜欢的昆德拉作品 米兰*昆德拉在中国很有市场,一度是亚文化的流行解码,我几乎收齐了他所有作品,其中最喜欢的是《不朽》,可以说,让我后来买这么多昆德拉的书,就起源于这本《不朽》,但我觉得后来看得那些,都不如这本让我着迷。

我们都知道,昆德拉的小说有一个很鲜明的特色,就是议论化倾...  (展开) 62 8 27回应 收起 《不朽》读书笔记 昆德拉的《不朽》拖拖拉拉着终于看完了,说是拖拉其实也就总共看了三次,只是三次间隔得仿佛有点久总体的感觉是好看,很有些思考的东西在,仿佛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小说了~~~如同书的题目,我觉得这就是一本探讨了不朽和存在或者说探讨了人生意义的书恩,故事本身也是精巧的,...  (展开) 44 1 3回应 收起 关于爱与死亡的考据学 人生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

生活,并没有幸福可言。

生活,就是在这尘世中带着痛苦的自我。

(一)不可比较的爱“两位武家哥哥缠得她好紧,她无可推托,只好说两个都欢喜。

哈哈,世上哪有一个好女子会同时爱上两个男人?我那芙妹端庄贞淑,更加绝无...  (展开) 23 4 11回应 收起 前不朽,后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与现代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真的有人看,最前面还是放点预警/建议:如果你还没有看书,别看这篇文章。

如果你对“现代性”感兴趣,请一定去看这本书。

这篇文章,骨骼是我个人的经验、感触、理解、反思;肌肉是顺手摘录、打乱顺序的超大量原文摘剪拼贴;有些在同一个引号里看起来很连贯的句子可能在原...  (展开) 25 0回应 收起 阿涅斯的救赎 很早时我有一种深深的焦虑,讶异周围的人都是那么有个性,而我却过于呆板。

我青春期时听过最普遍并且最受被评价者欢迎的词儿,就是“有个性”。

初中时我有个挺好的女友,瘦瘦高高酷酷的,是哪一个很热的天,我们去她家玩,大家狂喝凉水,她却很淡定,刘海已在额头前汗湿得一缕...  (展开) 19 2回应 收起 我所理解的阿格尼丝 前夜,辗转不眠,想艾格尼丝。

是什么使艾格尼丝最终厌弃人类,逃离人类,想独处大自然呢?想起荣格谈到尼采时说:人的本能和天性怎么可能驱使他断绝与人类的联系,进入到绝对的孤独之中,进入到靠憎恶来支撑的避世和对人群的远离之中?在昆德拉《告别圆舞曲》中,雅各布莫名...  (展开) 20 2 4回应 收起 > 更多书评 221篇 读书笔记  ······  (共492篇) 我来写笔记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展开 收起 全书 四平 (此生可是无仙骨,石火光中闹不休) 如果我们不相信脸表达了这个“我”,如果我们没有这种最初和最基本的幻觉,我们也许就不能继续生活下去,或者至少不能继续认真地活下去。

使我们和我们自己成为一体还不够,还必须满怀激情地和生与死结成一体。

因为如果要使我们不在我们自己眼里显得像是一个人类原型的不同的变种,而像是一些具有独特的、不可互换的本质的人,这是必须具有的惟一的条件。

母亲通过婚姻,从家庭走向家庭,而父亲通过婚姻,从孤独走向孤独。

他是... 2012-07-2816:51   49人喜欢 如果我们不相信脸表达了这个“我”,如果我们没有这种最初和最基本的幻觉,我们也许就不能继续生活下去,或者至少不能继续认真地活下去。

使我们和我们自己成为一体还不够,还必须满怀激情地和生与死结成一体。

因为如果要使我们不在我们自己眼里显得像是一个人类原型的不同的变种,而像是一些具有独特的、不可互换的本质的人,这是必须具有的惟一的条件。

母亲通过婚姻,从家庭走向家庭,而父亲通过婚姻,从孤独走向孤独。

他是平等的化身,他指责她,因为他不允许一个人拒绝忍受大家都不得不忍受的东西。

我不能恨他们,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把我和他们连在一起,我们毫无共同之处。

诗歌的使命不是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思想来迷惑我们,而是使生存的某一瞬间成为永恒,并且值得成为难以承受的思念之痛。

我们生活中的景象将原原本本地保存在档案里,为了在有所争讼或者为了满足公众的好奇心时,可以随时拿出来使用。

她想起了英国女王的妹妹,她对自己说现在上帝的眼睛已经被照相机替代。

一个人的眼睛被所有人的眼睛替代了。

生活变成了所有人都参加的惟一的规模巨大的放荡聚会。

她对保罗的爱情仅仅是建立在一种意愿之上,一种爱他的意愿之上,一种需要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的意愿之上。

如果这种意愿稍许有所松懈,她这种爱情就会像看到笼子打开了的小鸟一样飞走。

因为他们所有的共同生活(已经有二十年了)都建立在爱情的幻想之上,建立在两个人共同耕耘并尽心维护的幻想之上。

歌德谈到的不朽当然和灵魂的不朽毫无关系。

这是另外一种世俗的不朽,是指死后仍留在后人记忆中的那些人的不朽。

任何人都能得到这种伟大程度不等、时间长短不一的不朽,每个人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可以有这个向往。

我在童年时代每星期日都到一个摩拉维亚村子去闲逛;据说这个村的村长在他家的客厅里放着一口没有盖盖子的棺材,在他对自己感到特别满意的适当时刻,他便躺进这口棺材,想象着自己的葬礼。

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莫过于躺在棺材里梦想:就这样,他居住在他的不朽中。

对不朽来说,人是不平等的。

必须区别小的不朽和大的不朽。

小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他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忆(摩拉维亚村村长梦想的不朽);大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不认识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忆。

有些工作可以一下子使人得到大的不朽,当然这是没有把握的,甚至是非常困难的,但有无可争辩地是可能的:那就是艺术家和政治家。

在摄影机时代,不朽的性质是不是变了?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实际上没有变。

因为摄影机的镜头在被发明以前,已经作为它的尚未物质化的本质存在了。

尽管没有真正的镜头对着他们,可是人们已经表现得像有人在替他们摄影一样。

所有的人都活在超越人的认识的、超越自我的境界之中,双手伸向远处,伸向他们生命的尽头,甚至更远,伸向浩瀚的非存在。

他从来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过。

他把自己看作是他的不朽的代理人,这种责任心使他失去了本性。

他从前很怕做出什么荒谬的事情,可是心里却受到它们的诱惑。

如果他有时也做了一些荒谬的事情,过后他总是想减轻它们的影响,以免背离那种他有时候视作为美的温情脉脉的中庸之道。

人们指望不朽,可是忽视了不朽与死亡一起才有意义。

即使有可能制造不朽,预先塑造它,配制它,最后的结果也绝不会和原先计划的完全一样。

我终于慢慢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人们用汽车相互杀戮,就像在战场一样,可是我们不能禁止汽车,因为汽车是现代人的骄傲;有一部分车祸应归咎于喝醉的司机,可是我们不能禁止葡萄酒,因为葡萄酒是法国自古以来的光荣;一部分醉汉饮的是啤酒,可是啤酒同样不能禁止,因为这会破坏有关自由贸易的国际条约;一部分喝啤酒的人是受了广告的刺激引诱,这种与揭示出了敌人的阿喀琉斯的脚跟。

其实她戴墨镜不是为了掩盖她的眼泪,而是要让人知道她在流泪。

墨镜变成眼泪的代替物,比真正的眼泪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它不会损伤眼皮,不会使眼睛红肿,而且使用方便。

你对一个人产生的同情心意味着什么?你能把肉体排斥在同情心之外吗?如果没有肉体,人还能算得上是个人吗? 兴奋,可以暂时赎回身体。

换一句话说:如果我们想让洗淋浴的爱好(爱好本身实在是微不足道)变成我们的“我”的一个属性,我们一定要向全世界宣布我们要为这种爱好进行战斗。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对希特勒消失在总理府的废墟之中感到遗憾,因为从这一天起,善恶都变成相对的了,这是叫人难以忍受的。

所有这一切导致他献身于善最直接的、还没有被政治歪曲的那方面。

他把这样一句话作为座右铭:“善,就是生命。

”因此,反流产、反安乐死、反自杀,成了他生活的目的。

新闻记者的权利并不在于提问,而在于一定要得到回答。

思想体系属于历史,意象学的统治开始于历史结束的时候。

悲剧的永恒是以什么为前提的?是理想的存在。

理想的价值被认为比人生命的价值更高。

战争的条件是什么?是同样的东西。

人们强迫你死,就因为好像存在着某些比你的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战争只能存在于悲剧世界;从历史之初起人类就生活在悲剧中,无法自拔。

只有以轻浮对抗悲剧,这个时代才得以结束。

两个对手抓住这个微小的舆论界不放;这个微小的舆论界将指出他们两人中谁掌握着真理。

对他们两人来说,谁不掌握真理就等于失去了荣誉,或者是失去了他的“我”的一部分。

事实上,他们捍卫的意见对他们而言根本无关紧要;可是因为他们把他们的意见当成了他们的“我”的一个属性,所以对这种意见的攻击便变成了用针去刺他们的皮肉。

战争和文化使欧洲的两极,它的天堂和它的地狱,它的的光荣和它的耻辱;但是没有人能把它们分开。

这一极遇到了什么事,那一极也会遇到什么事,它们将一起消失。

在欧洲五十年来不再有战争的这个事实,和五十年来我们中间没有出现过任何毕加索有着神秘的联系。

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为什么和在哪件事上惹恼了别人,在哪件事上讨了他们的喜欢,在哪件事上使他们觉得我们可笑。

我们的形象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神秘莫测的。

人只不过是自己的形象。

哲学家很可能向我们解释说舆论不值一提,惟一重要的是我们究竟是什么。

可是哲学家什么也不懂。

只要我们生活在人类之中,我们必将是人们看待我们的那个样子。

当一个人不断地自问别人是怎么看我们的,尽力想得到别人的好感时,他就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骗子或者一个滑头。

可是在我的“我”和另外一个人的“我”之间有不通过眼睛的直接关系吗?如果在他所爱的人的思想中,没有对他自己的形象的苦苦追求,爱情还能想像吗?当我们不再关心别人看我们的方式时,我们便不再爱他了。

可是因为在西方,人们并不生活在集中营的威胁之下,可以随便说、随便写,所以随着人权斗争的逐步开展,它的具体内容都全部失去了,直到最后变成了所有人对所有事情的共同态度,一种把所有的愿望变成权利的力量。

兰波因此不是他的从审美观出发的爱,也许他就从来不曾有过任何从审美观出发的爱。

他站到兰波的旗帜下,正像别人站到任何旗帜下一样,正像别人加入某政党或支持某球队一样。

绝对现代化,就是成为自己的掘墓人的同盟者。

光荣给我们遇到的任何一件事添加了百倍的回声。

贝尔纳向往的不是被聚光灯对准的人的光荣,而是站立在半明半暗处的人具有的权力。

他向往杀死一头老虎的猎手的力量,而不是被用来做床前小垫毯老虎的光荣。

是的,他为她感到羞耻,即使他跟她在一起感到快乐。

但是只有在忘了他为她感到羞耻的时候,跟她在一起他才能感到快乐。

为……的斗争是和对……的斗争是不可分割的,在斗争中,斗争者常常为了介词“对”而忘掉了介词“为”。

可是我想做点什么事,我那么想做点什么事! 这个手势虽然没有表达出什么具体的东西,但是它让人明白了“做点什么事”意味着自我牺牲,把自己奉献给世界,把灵魂像一只白鸽一样送向蔚蓝的远方。

我拒绝与现在及其烦恼一同消失,我希望超越我自己,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历史是永恒的记忆。

暧昧越是强大,冲动越是强烈。

只有障碍能把爱情转变为爱情的历史。

他不是一个男子汉,而是一个有原则的男子汉:很久以来他就把“制止”这个词儿从他的词汇里抹掉了,而且还为之感到骄傲。

她想到自杀仅仅是因为这对她说来是一种“留下来”的方式。

爱情是什么就是什么,就这么回事。

人们看见它或者看不见它。

爱情是一只翅膀,它像在笼子里一样在我胸膛里扇动,激励我去做一些在你看来是不理智的事。

这是你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

你说,我只知道看见我自己。

可是我把你看得很清楚,甚至看到你内心深处。

最近你要我确信你的爱,我完全知道在你嘴里,这个词儿毫无意义。

这仅仅是一个诡计,为了让我冷静下来的一个手段,为了阻止我打搅你的平静。

模仿者总是比他们的启示者来得激进。

感情一旦被看成一种价值,大家都愿意去感受它;因为我们全部对我们的价值感到骄傲,所以炫耀我们价值的诱惑是巨大的。

扮演年迈的李尔王的演员在舞台上面对观众,感受到了一个被抛弃和被背叛的人的真正的悲伤,但是这种悲伤在演出结束的那一刻也就化为乌有了。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感情的人”在以他伟大的感情使我们赞叹不已以后,又以他无法解释的冷漠使我们感到困惑。

在先性交的爱情之后不再有伟大的爱情,也不可能有。

欧洲的爱情概念扎根在性交之外的土壤里。

我思故我在是低估牙痛的知识分子的话。

我觉故我在是一个具有普遍得多的意义的真理,它涉及到每一个活着的人。

我有愧于自己所受的痛苦。

伟大的表述。

它包含着痛苦不仅仅是我的基础,我的唯一的、无可怀疑的、本体论的证据,而且也是所有感情中最值得敬重的感情,价值中的价值。

促使人举起拳头,握住枪,共同保卫正义的或者非正义的事业的,不是理智,而是恶性膨胀的灵魂。

它就是碳氢燃料。

没有这碳氢燃料,历史的发动机就不能转动;缺少这碳氢燃料,欧洲会一直躺在草地上,懒洋洋地望着漂浮在天上的白云。

公路本身没有丝毫意义,唯有公路联结的两点才有意义。

而道路是对空间表示的敬意。

每一段路本身都具有一种含义,催促我们歇歇脚。

公路胜利地剥夺了空间的价值,今日,空间不是别的,只是对人的运动的阻碍,只是时间的损失。

马克思尝试过,而到头来魔鬼适应于一切原先旨在消灭它的组织。

当一个人第一次发现肉体的自我的时候,他首先明显感到的既不是无所谓,也不是愤怒,而是羞愧: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羞愧,它有强有弱,甚至被时光磨钝,但会伴随他的一生。

美比丑更没有个性,更缺乏特征。

怎么解释一朵花在这一天而不是另外一天开放呢?这一时刻来临了。

自我毁灭的愿望缓慢地在她身上滋长,到了这一天,她再也抗拒不了。

恶落到一个人的身上时,这个人便将恶转嫁到别人身上。

这就是所谓争执、殴斗、报复。

但是弱者没有力量将落到自己身上的恶转嫁他人,他自身的软弱污辱他、凌辱他,面对软弱,他绝对毫无防卫。

他唯有自我毁灭,才能消除自身的软弱。

摆脱了世界的人对世界的痛苦无动于衷。

她在漫步,她之所以漫步,是因为焦虑不安烦扰着她的心灵,她的心灵要求运动,不能待在原来位置,因为她一动不动时,痛苦变得更加可怕。

在一个无法与之和谐的世界里如何生活呢?不能把别人的痛苦和欢乐当成自己的痛苦和欢乐,这样如何跟他们生活在一起呢?明知不属于他们的一员,如何跟他们生活在一起呢? 要么是爱情,要么进修道院,阿涅丝把着方向盘想。

爱情或者修道院:这是人类拒绝上天的电子计算机,逃避它的两个方法。

从前与尘世不协调,不能把人世的痛苦和欢乐变成自己的痛苦和欢乐的人,便进入修道院。

但由于我们的世纪绝不承认人具有尘世不协调的权利,像法布利斯那样的人能够归隐的修道院都不存在了。

再也没有能够摆脱尘世和人的地方。

唯有回忆留存:这就是修道院的理想,修道院的梦想。

人生所不能承受,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

她的微笑属于突然重新觅到一个失去的词汇而发出的那种微笑。

就是这十五分钟,他错过了完成自己生活的机会,他的生活突然中断,荒谬地拦腰切成两段。

他觉得,在他们整个共同生活期间,他从来没有真正属于他,他从来没有占有她;为了完成和结束他们的爱情故事,他缺少最后一吻;为了通过嘴唇,留住活生生的阿涅丝的最后一吻;为了把她留在他的嘴唇上。

你逃脱不了生命的主题!例如,这意思是说,在你的生活中企图建立一种“新生活”,与先前的生活毫无关系,像通常所说,从零开始,那是空想。

你的生活将总是由同样的材料、同样的砖头、同样的问题构成的,你开初可能认为的“新生活”,不久会显现为过去生活的简单变异。

人在青年时代无法明白时间如同圆圈,他会认为时间像一条路,笔直把他引向总是不同的地平线;他意识不到他的生活只不过包含一个主题;可一旦生活形成最初的变化,他以后就会意识到这一点。

是的,他放弃了荣耀和争得别人承认的搏斗(徒劳的、可悲的搏斗),以便投身于生活本身。

然而,从绝对的观点来看,凡是爱情难道不都是渺小的吗?当然是的。

因此,为了证明爱情是真的,爱情便要摆脱理智,无视一切节制,脱离可信性,变成“激情的积极性疯狂”。

一个有天才的炼金术士,要是转生在十九世纪,会做什么呢?时至今日,成百上千个经营运输的企业家保证了海上往来,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会变成怎样呢?在戏剧不存在或者不再存在的时代,莎士比亚会写出什么? 他们会像兰波在十九岁时放弃诗歌创作一样,摒弃他们不合时宜的才能吗? 说到底,“有用”意味着什么?自古至今,一切人的有用总和完全包容在今天这样的世界中:所以,没有什么比无用更有道德了。

惟有爱情才会使一个被男人挤压的女人身子,引起惊奇和恐惧的兴奋。

这篇小说使我们明白了从前裸体所具有的权力:对债主来说,裸体意味着一大笔钱;而对少女来说,意味着无穷的羞耻心,能使人产生轻生的冲动。

羞耻心意味着将己所欲拒之门外,同时又为自己需要抗拒这种欲望感到羞愧。

羞耻心仅仅是男人的幻觉。

是他们色情的梦幻。

在爱情之外,仍然存在爱情。

爱情的一切定义总会有一个共同点:爱情是某种基本因素,将生活变为命运;在“爱情之外”发生的故事,不管会多么美丽,因而必然地具有插曲的性质。

在“爱情之外”甚至存在爱情,由于在“爱情之外”,“爱情”这个字眼是被禁止的,所有这些爱情事实上都是暗地里的,因而格外摄人心魄。

实际上没有人能够保证,插曲性的突发事件并不包含有朝一日苏醒、出乎意料地对一系列结果起作用的潜在力量。

我说有朝一日,即使人物死去,这一天仍然会到来,贝蒂娜正是这样取得胜利的,当歌德不在人世时,她成为歌德一生不可分割的部分。

但是“在爱情之外”,人们不习惯寄出情书。

记忆力不是在拍电影,而是在拍照。

仿佛记忆力(和忘却)此后使一切价值观念起了惊人的嬗变,将她的爱情生活中一切他渴望的、故意显露的、大加炫耀的、计划过的东西加以贬值,而始料不及的、看来平淡无奇的经历在他的记忆中反倒变得价值无法估量。

人们可以藏在自己的形象后面,可以永远消失在自己的形象后面,可以离开自己的形象;人永远不是自己的形象。

恶魔的特征是完全缺乏幽默感。

幽默只能存在于人们还能分辨出重要的与不重要的界限之处。

我不否认所有这些交响乐的完美。

我仅仅否认这种完美的重要性。

一个女人涨红了脸时是漂亮的。

实际对任何人都毫无意义。

对任何人都是如此。

对我的律师来说,实际毫无意义。

如果我们拒绝看重自认为重要的世界,如果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任何对我们的笑声的反应,那么我们只剩下一个解决办法: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使之变成我们游戏的对象,使之变成一个玩具。

(《不朽》) 推荐 回应   2012-07-2816:51 展开 收起 第423页 不ugly的Betty (onmyroad) 人越是不关心政治,不关心其他人的利益,越是会沉迷于自己的脸。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个人主义。

2019-08-2710:38   16人喜欢 人越是不关心政治,不关心其他人的利益,越是会沉迷于自己的脸。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个人主义。

推荐 回应   2019-08-2710:38 展开 收起 第223页感情的人 ismail (拿来长岛冰茶换我半晚安睡) 感情很显然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而且常常是在我们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的。

当我们"希望"去感受它,感情就不再是感情,而是感情的模仿,感情的炫耀,是通常所谓的歇斯底里。

2013-04-1821:50   6人喜欢 感情很显然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而且常常是在我们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的。

当我们"希望"去感受它,感情就不再是感情,而是感情的模仿,感情的炫耀,是通常所谓的歇斯底里。

推荐 回应   2013-04-1821:50 展开 收起 第46页 Summer_夏没mò (叫我夏没(mò)) ……她对保罗的爱情仅仅是建立在一种意愿之上,一种爱他的意愿之上,一种需要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的意愿之上。

如果这种意愿稍许有所松懈,她这种爱情就会像看到笼子打开了的小鸟一样飞走。

2012-05-2814:58   5人喜欢 ……她对保罗的爱情仅仅是建立在一种意愿之上,一种爱他的意愿之上,一种需要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的意愿之上。

如果这种意愿稍许有所松懈,她这种爱情就会像看到笼子打开了的小鸟一样飞走。

引自第46页 推荐 回应   2012-05-2814:58 展开 收起 第1页 苏小布 (求贵人指点) 于是她问父亲是否祷告。

他说:“那就像电灯泡烧了想爱迪生祷告一样。

”仇恨把我们与敌人联系得过于紧密,结果把我们也拉入陷阱。

这就是战争的污秽:两败俱伤的密切关系,两名怒目相视、以刺刀搏杀的士兵淫荡的接近。

外人的目光是将她压至地面的重荷,是吸允她力量的吻,是在她脸上镂刻皱纹的钢针。

2011-03-1507:50 于是她问父亲是否祷告。

他说:“那就像电灯泡烧了想爱迪生祷告一样。

” 仇恨把我们与敌人联系得过于紧密,结果把我们也拉入陷阱。

这就是战争的污秽:两败俱伤的密切关系,两名怒目相视、以刺刀搏杀的士兵淫荡的接近。

外人的目光是将她压至地面的重荷,是吸允她力量的吻,是在她脸上镂刻皱纹的钢针。

引自第1页 推荐 回应   2011-03-1507:50 展开 收起 第1页 N 丫头看到我的这本书时很肯定的说这是本色情书,我说是的可你都没看过怎就知道?看封面两个人没穿衣服。

问讲什么的。

妹妹抢姐姐的老公。

然后呢?那就儿童不宜了。

丫头说色情的要看,我便借了去。

然后就邪恶的笑了,估计不和你口味。

第二天就拿书回来,看完了?好快。

什么啊,一点都不色,看不懂,几个女人洗澡唧唧歪歪的好乱,没意思。

还有那个手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你讲讲吧。

看不懂很正常,我也是看的云里雾里的,我又不懂欧... 2011-03-1508:37 丫头看到我的这本书时很肯定的说这是本色情书,我说是的可你都没看过怎就知道?看封面两个人没穿衣服。

问讲什么的。

妹妹抢姐姐的老公。

然后呢?那就儿童不宜了。

丫头说色情的要看,我便借了去。

然后就邪恶的笑了,估计不和你口味。

第二天就拿书回来,看完了?好快。

什么啊,一点都不色,看不懂,几个女人洗澡唧唧歪歪的好乱,没意思。

还有那个手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你讲讲吧。

看不懂很正常,我也是看的云里雾里的,我又不懂欧洲历史,艺术,哲学什么之类的,不敢说看懂。

我也讲不好,就是妹妹抢了姐姐的老公。

详细点啊。

妹妹很开放相爱就爱以小卖小,姐姐太保守不懂爱情,然后就是妹妹用姐夫和姐姐的同情心夺人所爱了。

后来姐姐死了,妹妹跟姐夫好了,故事结束。

那关不朽什么事?我读一段给你听,把背面那个读了。

这就是不朽,明白了吧。

确实没想过是怎么回事,看电影一般走了过去。

真要说为什么,作者应该是在证明人是如何在这样的世界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标明自己的标签,回避一些复制的共性,寻找自己的独特性,用生命去诠释它;追求自己的独特,证明自己的存在。

告诉世界我曾经这样子存在过,我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可是自己不就是自己,干嘛给别人看,在意别人的想法,又反反复复的折腾自己,最后都糊涂了,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越是刻意便失去越多,单独一个人,跳出固有的很熟悉的早已厌烦的圈子,麻木的,虚伪的,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

要么独自一人离开,要么下辈子永远不见。

如同父亲在母亲离世后的行为,没有牵挂,没有刻意的克制自己的思想去服从另一个不属于自己世界的思想,我本该这样的,我要的就是这样的,那就这样了。

大半辈子被压抑的思想爆发了,一个被生活所累的男人重生了,他决定用他自己的方式并且愚弄了所有的只看到表面的人,因为他们觉得他就该这样子,可是偏偏他没有去取悦别人,因此在阿涅丝那里他得到了真正的不朽,真相,少数人知道的真相成为了不朽。

是暗示她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外星人的问题也在证明他们感情的实际上的破裂,根本都不想跟对方过了,可偏偏又要折磨自己折磨对方,爱还是责任?坚持还是放弃?牵绊么?或者在表演给别人看?这辈子就这样了,换个环境,下辈子再重新开始,永远不要再见面,像陌生人那样。

我们在用名字,用手势,用语言,用喜好等等去证明自己的存在。

为何?人太多了,人平淡无奇就会被吞没,跟没有一样,所以。

而实际上能成为艺术家或政治家的人极少,别人有的我也有,学习阶段我们模仿,习惯了又开始厌烦。

实际上相同的像不同的人去演绎所潜在的出发点却不一定相同,如同姐妹俩的墨镜,在传递不同的信息。

可恶的是这样的不同会给一部分人带去烦恼,一比较就要分高低,那就回避,索性不要了。

墨镜不要了,手势不要了,强调语不要了。

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姐姐迷失了,被妹妹的肆意妄为所吓倒,还有一些抓狂,黄脸婆被打败了。

而跳出圈子因此姐姐找到了她的不朽,留下了一丝让男人无法理解的微笑,这个微笑作为她的标记永存于这个男人记忆中。

而妹妹呢,从小就模仿姐姐,姐姐的就是好的,也要得到,赶走了姐姐,夺了姐姐的家庭,像个胜利者。

可就在她与姐夫做爱之时一切都破碎了,她成为了姐姐的替代品。

她和姐夫之间有爱么?应该是被扭曲了的。

别人说是好的就是好的。

得了便提升了自己。

之后的手势怎么都觉得力量不够了,已经OVER了。

角色不一样了,曾经的不朽已经过时了。

那接下来又该如何?闹剧是否会重新上演?好像都没有了。

像一缕烟一样飘走。

要么按照自己的规则去游戏人生,要么听从别人所以为的真实存在。

别人知道的不朽和真正的不朽其实都是浮云,折腾折腾就累了,累了就歇歇。

最后也不知道到底是喜欢姐姐还是妹妹,更偏向谁呢?觉得那个扎轮胎的教授很可爱。

看书也是一种折腾,不朽也是如此。

推荐 回应   2011-03-1508:37 展开 收起 第1页 徐内向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第一部分:脸我们身上有一部分东西始终生活在时间之外。

在一刹那间,她那种不从属于实践的魅力的本质显现出来。

(活在时间之外,这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你把两张不同的照片并排房子一起,它们的不同点你是很清楚的;可是当你面前放了一百二十三张照片时,你一下子便会明白,你就像是看到了一张脸的各种各样的变化,任何个人都不复存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外国人都差不多是一个样子,共性和个性取决于比较的范围有多广,... 2011-05-0421:39   25人喜欢 第一部分:脸 我们身上有一部分东西始终生活在时间之外。

在一刹那间,她那种不从属于实践的魅力的本质显现出来。

(活在时间之外,这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你把两张不同的照片并排房子一起,它们的不同点你是很清楚的;可是当你面前放了一百二十三张照片时,你一下子便会明白,你就像是看到了一张脸的各种各样的变化,任何个人都不复存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外国人都差不多是一个样子,共性和个性取决于比较的范围有多广,内容越多差异越小) 第二部分:不朽 小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他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忆;大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不认识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忆。

有些工作一下子可以使人得到大的不朽:那就是艺术家和政治家。

(恩我不否认我有一部分野心,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想,如果我离开了,那么别人对我是否追忆其实于己也是没有用处的。

不过艺术家是为自己说话,政治家要为公众说话,显然当艺术家要舒坦一些。

) 第三部分:斗争 她像挑战似的向大家宣布她对洗冷水淋浴的偏爱,就这样成功的让自己一下子显得和人类中另一半喜爱洗热水淋浴的人有所不同。

不幸的是,另外一半人类和她更加相像。

她一定得在桑拿浴室门口用足利器大喊一声“我热爱洗冷水淋浴”为了让千百万其他酷爱洗冷水淋浴的女人顿时落入可悲的模仿者的境地。

(厄,好犀利。

就是这样,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那一个,即使不是也要给自己制造这样的假象。

) 他比任何人都要接近真实生活,在它的隐蔽角落里搜索,伸进手去,把手弄脏。

(一定就是脏的么?) 新闻记者的权利并不在于提问,而在于一定要得到回答。

(哈哈,在他们面前你就是犯人) 现实比思想体系强大,意象学比现实强大。

意象学家创造了理想典型和反理想典型的体系,这些体系存在的时间不长,每一种都很快地被另一种代替,可是他们的影响力和从前思想体系是一样的。

(没有比洗脑更厉害的武器了。

媒体的责任何在,教育部门的责任何在?我搞不懂现在主流媒体引导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到底是怎么回事,愚人治理么?那还是关掉电视吧) 铁路事故对火车里的乘客或者对知道自己的儿子乘坐了这列火车的人来说是可怕的,可是在无线电广播里面,死亡的意义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里面的完全一样。

(不虚伪的说,日本地震你真的痛苦的要死么?我想不至于,只是也不会拍手叫好罢了。

) 从历史之初起人类就生活在悲剧中,无法自拔。

只有以轻浮对抗悲剧,这个时代才得以结束。

(这句是用来回答前面的问题的么) 当我们不再关心别人看我们的方式时,我们便不再爱他了。

(那么说来,我们爱人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了喽) 做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它对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他想着我。

“对我来说,真正的生活是这样的:生活在别人的思想里,没有这个,尽管活着,我也是个死人。

”(对男性适用吗?) “没有一点儿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

”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薄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翻去的煎呢?(哈哈,好在我是行动派的) 斗争的意思是用自己的意志去对抗另外一个人的意志,为的是打垮他,使他屈服,可能还要把他杀死。

“生活是一场斗争。

”(我可不可以理解为思想的复制品,复制者战胜被复制者,使自己的意识得以延续,从中获得胜利的满足。

生活是一场斗争。

) 第四部分:感情的人 感情很显然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而且常常是在我们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突然发现的。

当我们“希望”去感受它,感情就不再是感情,而是感情的模仿,感情的炫耀。

(想起VC的名言:只有等。

翻过墙去就是粪坑哈哈哈) 先性交的爱情之后不再有伟大的爱情,也不可能有。

(貌似也有因为一夜情发展起来的爱情,这个武断了么?) 痛苦——所有人最基本的感情,在痛苦中甚至连一只猫也不可能对它那个唯一的,不可互换的“我”有所怀疑。

当痛苦变得剧烈时,世界就消失了,剩下我们每个人单独跟自己在一起。

痛苦是自我中心的伟大学校。

(所以闻道说想要了解一个人,必须深入到他的恐惧之中去么?) 第五部分:偶然 被爱的人是不可比较的。

否则我们就马上不再爱两者之一。

(爱是盲目的。







) 乌托邦幻想,一个人在内心明明知道什么事也不能做并且不会做,便会孕育这种幻想。

这种矛盾中归结了全部人类状况:脑袋充满幻想,屁股如同一只锚把我们留住在地上。

(唔,我幻想完了就会动手诶,这算不算呢?不过尴尬总是有的。

) 恶落到一个人的身上时,这个人便将恶转嫁到别人身上。

这就是所谓争执、殴斗、报复。

但是弱者没有力量将落到自己身上的恶转嫁他人,他自身的软弱侮辱他、凌辱他,面对软弱,他绝对毫无防卫。

他唯有自我毁灭,才能消除自身的软弱。

(我希望我能强大到自动放弃对恶的转嫁,一切到我为止,让这个循环断裂。

老罗说至少你让这个世界美好了一点点,我相信你。

) 即便火星是只痛苦的星球,几遍火星的石头痛苦的嚎叫,也不能使我们感动,因为火星不属于我们的世界。

摆脱了世界的人对世界的痛苦无动于衷。

(正是如此,所谓的“同情感”来自内心的距离) 她之所以漫步,是因为焦虑不安烦扰着她的心灵,她的心灵要求运动,不能待在原来的位置,因为她一动不动时,痛苦变得更加可怕。

牙痛在恳求你去运动。

(呵呵,恩,很多人之所以选择远行,必定要比牙痛痛苦的多) 第六部分:钟面 人在青年时代无法明白时间如同圆圈,他们会认为时间像一条路。

(哈哈,这点我最近才意识到。

像是一个轮回,我最终还是回到了我最初的生活状态,最初想做的事,最初想结交的人,最初面临的无法逃避的问题,一个圆) (对于画家而言)他们具有“向前走”的不可遏制的愿望。

(必须是不重复的道路,不是绕圈,重复自己等用于自杀) 诗人不是一个制造床垫的人,他应该在故事中剔除一切垫料,虽然真正的生活也许只是由这样的垫料组成。

(能坚持幻想下去才能活得长久,呵呵,尴尬) 插曲如同地雷,大半永远不会爆炸,但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最不起眼的往往成为最致命的。

这个少女正是你要去见你一生的妻子那天,昏倒在你怀里的女子。

(这样形容婚外情倒是很有意思哈) 面孔只有在思索时才是美的,而笑的时候人们不在思索。

使笑称为脸部特别受到喜爱的表情,这意味着缺乏意志和理智称为人的理想状态。

在面部的所有表情中,笑是最大众化的:面孔的纹丝不动使我们之间彼此相异,每根线条变得清晰可辨;但是在痉挛中,我们是一模一样的。

(厄,老昆,你腹黑了。







) 第七章:庆祝 “女人是男人的未来”(诗人阿拉贡说的) 世界愈是变得充满机械和金属,讲究技术和冷冰冰,就愈是需要唯有女人才能给予的热力。

(厄,热血青年不可以吗?效果差不多的吧?) 因为唯有女人才能在自身保持无法论证的希望,促使我们向往不确定的未来,而没有女人,我们早就不再相信这未来了。

(虽然看完优越感暴增,但是男人绝望成这样了?不至于啊!) 如果我们拒绝看重自认为重要的世界,如果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任何对我们的笑声的反应,那么我们只剩下一个解决办法: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使之变成我们游戏的对象,使之成为一个玩具。

(这叫做玩世不恭么?怎么看来都是无奈的选择) 推荐 回应   2011-05-0421:39 展开 收起 第1页 荔枝猫 (你也会有猫的) 第一本完整的米兰昆德拉说真的,看不懂。

小说当中穿插大量作者的思考,有一些看懂了,ican'tagreemore.还有一些看不懂。

感觉更加像是作者对某些拆分的场面的随想,评论,借小说场景做平台,表达他的思考,但是思考的比重太多,似评论而不是那么像小说。

然后有别于很多小说,小说没主线,但是读完之后,会对它有完整的架构,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不知道它的mainidea是什么。

这个时候就要反思下,为什么总要追求mainidea...   (1回应) 2011-10-2211:57 第一本完整的米兰昆德拉 说真的,看不懂。

小说当中穿插大量作者的思考,有一些看懂了,ican'tagreemore.还有一些看不懂。

感觉更加像是作者对某些拆分的场面的随想,评论,借小说场景做平台,表达他的思考,但是思考的比重太多,似评论而不是那么像小说。

然后有别于很多小说,小说没主线,但是读完之后,会对它有完整的架构,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不知道它的mainidea是什么。

这个时候就要反思下,为什么总要追求mainidea?就好像习惯了小说一定要有个结尾,一定要有中心思想。



actually,ican'texplainwhy. 有些书要过些时间反复看。

推荐 1回应   2011-10-2211:57 展开 收起 66 light 死亡日渐接近,不朽也随之将来 2021-11-0417:13 死亡日渐接近,不朽也随之将来 推荐 回应   2021-11-0417:13 展开 收起 66页 light 死亡日渐接近,不朽也随之将来。

2021-11-0417:12 死亡日渐接近,不朽也随之将来。

推荐 回应   2021-11-0417:12 展开 收起 第一部脸 远山淡影 直到某个时刻,死亡还是十分遥远的事情,因此我们对它漠不关心。

它是不必看的,看不见的。

这是生活的第一阶段,最最幸福的阶段。

随后,我们突然看到死亡就在我们眼前,驱也驱不走。

它始终和我们在一起。

不过既然不朽和死亡就像哈代和劳菜一样难分难解,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不朽也始终和我们在一起。

我们刚发现它的存在,我们便开始狂热地追逐它。

我们为它定做一件无尾常礼服,为它买一条领带,生怕由别人来为它选择上装和领带,... 2021-11-0210:38 直到某个时刻,死亡还是十分遥远的事情,因此我们对它漠不关心。

它是不必看的,看不见的。

这是生活的第一阶段,最最幸福的阶段。

随后,我们突然看到死亡就在我们眼前,驱也驱不走。

它始终和我们在一起。

不过既然不朽和死亡就像哈代和劳菜一样难分难解,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不朽也始终和我们在一起。

我们刚发现它的存在,我们便开始狂热地追逐它。

我们为它定做一件无尾常礼服,为它买一条领带,生怕由别人来为它选择上装和领带,选择得不好。

这就是歌德决定写他的回忆录《诗与真》的时候,也是他邀请忠心耿耿的爱克曼到他家里来(奇异的巧合,这件事也发生在贝蒂娜为他的雕像画草图的一八二三年),允许他写《歌德谈话录》的时候这个谈话录也是一幅在画中人亲切的监督下画成的美丽的肖像画。

在这个一睁眼便看见死亡的生命的第二阶段以后,便是最最短暂最最神秘的生命的第三阶段。

短暂、最最神秘的生命的第三阶段。

关于这个阶段的事情,人们所知甚少,而且并不谈及。

人的精力衰退、疲意不堪、气息奄奄。

疲惫是从生命之岸通向死亡之岸的无声的桥梁。

死亡近在咫尺,人已懒得再去看它了;像从前一样,它是不必看的,看不见的。

不必看的就像一些司空见惯、屡见不鲜的东西一样。

疲惫的人从窗户看出去,注视着一棵棵树的叶子,他心中在默通这些树的名字:栗树、杨树械树。

这些名字就像它们代表的东西那么美。

杨树高大挺拔,就像一个举臂向天的运动员,也可以说像凝固了的窜向天空的火焰。

杨树,啊,杨树。

不朽是一种不值一提的幻想,一个空洞的字眼,一丝人们手持捕蝶网追赶的风,如果我们把它和疲惫的老人看到的窗外美丽的白杨树相比的话。

不朽,疲惫的老人根本不再去想它了。

这个疲惫的老人看着窗外的杨树,突然有人通报说有个女人要见他;就是那个想绕着桌子跳舞,跪在门上诡的女人。

他怎么办呢?他突然恢复了生气,带着一种难以形容的喜悦,把她叫作leidigeBremse,使人难以忍受的牛虻。

我想着歌德在写“使人难以忍受的牛虻”的时刻。

我想着他所感受到的喜悦。

我相信,在他脑子突然清醒的一刹那间,他懂得了:他从来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过。

他把自己看作是他的不朽的代理人,这种责任心使他失去了本性。

他从前很怕做出什么荒的事情,可是心里却受到它们的诱惑。

如果他有时也做了一些荒事情,过后他总是想减轻它们的影响,以免背离那种他有视作 为美的温情脉脉的中庸之道。

“使人难以忍受的牛虻”这几个字和他的著作、和他的生活、和他的不朽,都是不相配的。

这几个字,纯粹来自于自由。

只有一个已经到了生命第三阶段,不再代理他的不朽并不把它当作一回事来对待的人,能写出这几个字来。

很少有人能到达这个极限,可是凡是能到达的人都知道,真正的自由就在那里,而不在任何别的地方。

这些念头穿过了歌德的脑海,可是他一下子便忘记了,因为他已经是一个疲惫的老人,他的记忆力已经衰退。

引自第一部脸 推荐 回应   2021-11-0210:38 展开 收起 第一部脸 远山淡影 于是阿涅丝想:造物主在电子计算机里放了一张有明细程序的小磁盘,随后它就离开了。

上帝在创造世界以后,便把它留给被它遗弃的人,听凭他们处置。

这些人在求助于上帝时,坠入一片毫无反响的空白之中。

这不是什么新的想法。

可是,被我们祖先的上帝遗弃是一回事,被宇宙电子计算机神圣的发明者抛弃又是另一回事。

在他的位子上还有一个即使他不在仍在运行的、其他人无法改变的程序在起作用。

编制电子计算机的程序并不意味着未来的... 2021-10-3123:14 于是阿涅丝想:造物主在电子计算机里放了一张有明细程序的小磁盘,随后它就离开了。

上帝在创造世界以后,便把它留给被它遗弃的人,听凭他们处置。

这些人在求助于上帝时,坠入一片毫无反响的空白之中。

这不是什么新的想法。

可是,被我们祖先的上帝遗弃是一回事,被宇宙电子计算机神圣的发明者抛弃又是另一回事。

在他的位子上还有一个即使他不在仍在运行的、其他人无法改变的程序在起作用。

编制电子计算机的程序并不意味着未来的细节都得到详细规划,也并不意味一切都被写进“上天”这个程序里。

如说,程序并未规定一八一五年要发生滑铁卢战役,也没有注定法国人要遭败绩,只是规定了人类的进攻本性。

有人就有战争,技术进步将使战争日益残酷。

从造物主的观点看,所有其他一切都是无足轻重的,只不过是总程序中的一些简单的变化和转换游戏;而总程序与未来的预测毫无关系,只不过规定了可能性的范围。

在这些范围以内,它完全让偶然性来起作用。

引自第一部脸 推荐 回应   2021-10-3123:14 >更多读书笔记(共492篇) 论坛  · · · · · · 一些读书疑惑,请求解答 来自春风吻我像蛋挞 2021-10-20 贝多芬和歌德 来自放客旅行 2021-09-14 说说《不朽》的漏译 来自雨伞与缝纫机 22回应 2021-03-26 翻的太差 来自Minjie 24回应 2021-02-27 那个手势 来自Sai 2回应 2019-10-09 > 浏览更多话题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京东商城 33.90元 购买纸质书 购买二手书  · · · · · · 孔网 2.60元起 购买二手书 +加入购书单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HarperPerennialModernClassics(1999) 9.2分80人读过 展开有售(2) 京东商城 77.10元 购买纸质书 孔网 103.00元起 购买纸质书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8.9分2510人读过 展开有售(4) 京东商城 25.20元 购买纸质书 当当网 21.00元 购买纸质书 限时抢 中国图书网 34.90元 购买纸质书 孔网 17.00元起 购买纸质书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9.1分1103人读过 展开有售(4) 京东商城 59.00元 购买纸质书 当当网 29.50元 购买纸质书 限时抢 中国图书网 41.70元 购买纸质书 孔网 18.00元起 购买纸质书 作家出版社(1991) 8.6分1380人读过 展开有售(1) 孔网 5.00元起 购买二手书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北京市公共图书馆(12)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76) 广州其他馆藏(1) 吉林省图书馆 江阴市图书馆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五颗星经典系列|图书|小说类| (蜜蜂) 非实体收集02 (36.4℃) 我知道这些书很怪但我爱的难以自拔 (Josephine)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被人书写的大师们 (藤原琉璃君) 谁读这本书? Megumi 今天下午在读 王思佳157700627 今天上午想读 豆豆大章鱼 今天上午想读 123 今天凌晨读过 >2020人在读 >18598人读过 >22289人想读 二手市场 53本二手书欲转让 (1.00 至120.00元) 在豆瓣转让 有2228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孔网上门收书 转让给其他二手平台? 订阅关于不朽的评论: feed:rss2.0 ©2005-2021douban.com,allrightsreserved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在豆瓣工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帮助中心 ·图书馆合作 ·移动应用 ·豆瓣广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