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昆德拉的敘事- 法國風土人情 - RFI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米蘭·昆德拉小說非常注重故事視角和時間視角的選擇。

傳統敘事一般不外第一和第三人稱敘述,即使偶有第二人稱語式的敘述,也只不過是前兩種人稱敘…… 訪問主要內容 Français English Español Português PortuguêsdoBrasil Hausa Kiswahili Mandenkan Fulfulde România Русский TiếngViệt 华语 華語 ភាសាខ្មែរ فارسی 主題分類 首頁 中國 港澳台 法國 亞洲 非洲 中東 歐洲 美洲 人權 政治 經貿 社會 生態 科技與文化 特別專題 視頻 收聽 再次收聽 欄目檢索 同步收聽 社交網絡 电邮新闻 如何收聽法廣 應用 我們是誰? 與法廣聯繫 廣告部 銷售法廣產品 加入我們 版本說明 個人信息保護政策 小型文本文件/Cookies 首選關注重點 學法語 法廣音樂 法廣音樂庫 世界博客 法國24電視台 阿拉伯語 移民信息 CFI 新聞學部 法國世界媒體集團(FranceMédiasMonde) ©2021RFI–版權所有。

法廣對非本網站內容不承擔責任。

通過ACPM/OJD認證。

簡 中國 法國 港澳台 視頻 欄目檢索 /專欄檢索 /法國風土人情 法國風土人情 米蘭·昆德拉的敘事 發表時間:23/10/2018-13:27 作者: 法廣 米蘭·昆德拉小說非常注重故事視角和時間視角的選擇。

傳統敘事一般不外第一和第三人稱敘述,即使偶有第二人稱語式的敘述,也只不過是前兩種人稱敘述的變異而已。

米蘭·昆德拉在敘述人稱選擇上與人別無二致。

但是,米蘭·昆德拉在用第一或第三人稱講述故事時,卻能營造一種非常特殊的效果。

故事的發生與作者的寫作、讀者的閱讀同步進行,二者之間構成一種共時狀態,從而使作品獲得一種前所末有的真實感。

廣告 小說家米蘭昆德拉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自1975年起,在法國定居。

長篇小說《玩笑》、《生活在別處》、《告別圓舞曲》、《笑忘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說集《好笑的愛》是以作者母語捷克文寫成。

而他的長篇小說《慢》、《身份》和《無知》,隨筆集《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帷幕》以及新作《相遇》則是以法文寫成。

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開始,他那樂章般的斷章法、通俗的笑劇模式、浩浩蕩蕩的哲學思辨對集權社會,集權家庭的進行了犀利觀察與剖析。

在小說章節的鋪排上,看來完全不相乾的兩條故事軸線,最後卻在某一點發生了奇異而完美的彙流,昆德拉的讀者一下子被帶到了更高的位置,得以窺見小說家完美的布局。

昆德拉的小說並不好讀。

也許對多數的讀者來說,只能捕捉到他完整拼圖裡的某一塊或某個脈絡,作為閱讀的線索。

米蘭·昆德拉小說非常注重故事視角和時間視角的選擇。

傳統敘事一般不外第一和第三人稱敘述,即使偶有第二人稱語式的敘述,也只不過是前兩種人稱敘述的變異而已。

米蘭·昆德拉在敘述人稱選擇上與人別無二致。

但是,米蘭·昆德拉在用第一或第三人稱講述故事時,卻能營造一種非常特殊的效果。

故事的發生與作者的寫作、讀者的閱讀同步進行,二者之間構成一種共時狀態,從而使作品獲得一種前所末有的真實感,有種切膚的“現場直播”式的“在場”感。

米蘭·昆德拉是“復調小說”的忠實信徒,也是“復調”理論的堅定實踐者”。

“復調”式敘事或者“多聲部”敘事是米蘭·昆德拉十分迷戀,應用得十分得心應手的敘事技巧。

米蘭·昆德拉常常將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人物故事順手拈來,揉進自己的小說中,同時講述兩種甚至幾種故事。

在其作品中,歷史與現實,真實與虛構雜揉在一起,既可隨意拆開,也可隨意拼裝。

拆開來是各自獨立的故事,組裝起來就是一部詩意的“復調式”小說。

對於米蘭·昆德拉而言,小說敘述形式的選擇是他痛苦的追求,也帶給他創造的歡欣。

應該說,他的這種追求是卓有成效的。

他為小說敘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實驗。

他的共時性敘述方式和復調敘述方式,分別從敘述者感知角度和故事主人公的話語角度,為文本故事建立了一個時序和邏輯框架。

敘述語態和語式的各不相同,使得作品獲得了一種形式和內容上的真實感。

米蘭·昆德拉夢幻敘述的靈感源於卡夫卡、喬伊斯和普魯斯特等小說大師。

但米蘭·昆德拉對它的迷戀和熟悉絲毫不比他的老師們遜色。

對它的機巧運用,使得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獲得了一種朦朧的美學意境,也使他帶有存在主義色彩的小說找到了一條接近小說主題的捷徑。

因為似花非花既是一種含混的美學意境,又是一種存在主義者們眼中生存狀態的模擬寫真。

莫言對米蘭·昆德拉評價說,我只看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和《為了告別的聚會》,很喜歡。

跟拉美、美國作家不太一樣,昆德拉生活在奉行極左體制的國家。

他的小說是政治諷刺小說,充滿了對極左體制的嘲諷。

小說中的諷刺有一點兒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味道。

而且,這種對極左制度的嘲諷能引發中國人的“文革”記憶,人們很容易對那些描寫心領神會,很值得一讀。

昆德拉的小說在結構上也很有特點,除了情節故事還穿插了大量議論,可以說沒有議論就沒有昆德拉。

其中很多議論精闢、深刻,表現出昆德拉與眾不同的思考。

  下載法廣應用程序跟蹤國際時事 Download_on_the_App_Store_Badge_CNTC_RGB_blk_100217 google-play-badge_tw 文化 其他同一欄目內容 19/10/2021 法國老師帕蒂斬首事件一周年後爭議仍在 20/11/2018 勃艮第伯恩救濟院的葡萄酒慈善拍賣會 13/11/2018浪漫主義詩人拉馬丁 06/11/2018 話說萬聖節 30/10/2018 法國青少年緊抓智慧手機不放瘋迷社群網 23/10/2018米蘭·昆德拉的敘事 16/10/2018 危害人體健康法國民間組織投訴草甘膦 09/10/2018 法國人最愛休閑運動---騎自行車 02/10/2018勒·克萊齊奧的風格 25/09/2018 記錄詩意法蘭西的攝影大師—維利·羅尼斯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