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為何每逢六四,北京必嚴封網路?不只防「外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而長城之內,中國「九O後」世代普遍對六四天安門事件沒有集體的歷史 ... 亦無助於認識其中複雜與不斷變動的真相,遑論「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時事現場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上架,夢想人生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首頁 觀點評論 評論 【評論】為何每逢六四,北京必嚴封網路?不只防「外敵」,更是防「內憂」 MarkLin/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 2020/06/04 9408 PhotoCredit:國際特赦組織@Twitter 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並非單純且真空的孤立事件。

過於簡化此一事件的脈絡,並單純視之為「共黨全體一致的暴行」,亦無助於認識其中複雜與不斷變動的真面目,遑論「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台灣人在北京生活大不易,特別是「VPN翻牆」,可謂一年四季都會面臨的戰役。

這裡的人通常會笑稱,翻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業隨身,終須還帳」的循環問題。

而在北京,每逢六月的第一週,隨著天氣已邁入酷暑,筆者往往就認命地選擇齋戒沐浴、放棄VPN網路翻牆,避免用網路處理重大公事,放自己一個「六一假期」──因為在這短則4天、長則超過7天中,當局的「網路管理」必然遠較其他時候更嚴,能夠翻牆成功的超低機率,大概只有「兩會」時可比擬。

歷史上的柏林圍牆已倒,北京構築的網路長城卻無遠弗屆。

而長城之內,中國「九O後」世代普遍對六四天安門事件沒有集體的歷史記憶,卻對鎮壓之後換來的中國經濟起飛感到「與有榮焉」。

不能明講的「六四」之前: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暴 每年六月第一週,北京當局的網路管理為什麼要那麼嚴謹?許多人解讀為用資訊管控,避免外媒報導拿六四做文章,藉機傳遞民主自由的價值,影響「牆內」人心。

但據筆者觀察,這些在6月4日前後必執行的「維穩」做法,與其說是對外「防敵」,不如說更是慎防「內憂」。

而這一切,要從天安門血腥鎮壓背後,北京在1989年春夏之交經歷的政治風暴說起: 當時,中國已歷經「改革開放」後十年歷程,社會面臨變遷與適應的困難。

官員的貪腐與共產黨的統治失靈,讓經濟上通貨膨脹達到新高,政治上「保守派」與「自由派」的爭權,亦到接近白熱化的地步。

當中,曾任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胡耀邦,無疑是「自由派」的代表人物:他在中央力推「廢除領導人終身制」、「打擊太子黨貪腐」等措施;接著卻於1986年中國爆發學運(八六學潮)時因「縱容」學生遭到黨內批鬥,黯然失勢下台。

1989年4月,胡耀邦因心肌梗塞猝逝。

北京大學生們便以「紀念胡耀邦」為由,聚集在天安門廣場持久不退,間接地燃起全國「反革命」的遍地烽火。

北京大學學生先是在校園內舉辦一場民主沙龍,會議提倡「非暴力」、「不抗爭」的訴求,以罷課爭取民主。

但隨後廣場上的學生也產生領導與決策上的矛盾──鑑於歷次學生運動失敗被歸咎於「無強力的領導」,北京各高校的學運領袖以廣場學生的支持為後盾,宣布廢除北大學生會,並成立籌委會協調各校的「團結協會」──這是自「文化大革命」以來最大一次的群眾聚集,北京宣佈戒嚴在即。

廣場內外,均有「路線之爭」 但在當時,對於如何「處理」天安門學運,中南海高層們意見其實並不一致:舉例來說,胡耀邦的繼任者,時任中共中央委員會代理總書記趙紫陽,就相對同情抗議學生,並曾公開表示反對武力鎮壓。

而「保守派」則以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為代表,主張強力鎮壓。

同時間,在天安門廣場上,所謂的「學運領袖」們其實也不同調:有人主張與中共當局的「自由派」和談促成漸進式改革;有人則堅持趙紫陽和李鵬雙雙下台,並開放民主選舉。

當時在人民英雄紀念碑設立的學生廣播站,於是成為學潮各派系「內部政變」與「搶奪發聲權」之地。

圖/維基百科 結果,隨著學運越演越烈、一般民眾也加入響應,李鵬悍然宣佈戒嚴,北京市長陳希同簽發戒嚴令。

學生領袖與李鵬見面的結果,亦是不歡而散,總體發展態勢對天安門廣場的學生開始大為不利。

而此時中共中央代理總書記趙紫陽,對學運「公開表示同情」的態度,更掀起共產黨內部的路線矛盾之爭──危機關頭當下,黨國大老們只好請出「老大中的老大」,時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作出最後裁示。

結果是,趙紫陽被解除所有職務(隨後被軟禁至2005年過世),武裝軍隊進入天安門鎮壓,可謂「維穩」壓倒一切。

「假反右,真防左」的六四後政局 六四事件血腥鎮壓的結果餘波蕩漾。

不僅使北京當局在國際情勢上面臨困境,經濟改革的推進也受到延遲──直到鄧小平南巡談話,才繼續維繫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道路。

而中南海政治領導班子因此事大幅換血,當中更有太多故事:舉例來說,多數分析都認為,其實大權在握的鄧小平,為推行經濟改革,是相對支持黨內「自由派」的。

但因1986、1989年兩次學運,為了「維穩」,他先後折損了胡耀邦、趙紫陽兩位「改革開放」的大將;於是為了制衡日益坐大的「保守派」勢力,鄧小平刻意選擇當時的「中南海圈外人」、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接替趙紫陽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職務。

而從當時國際情勢觀之,1989年適逢社會主義國家尋求民主化的「蘇東波」動盪:如波蘭的團結工聯剛好也在1989年6月4日當天取得執政權,推翻了共產體制。

之後東歐各國更前仆後繼發生「和平政變」,兩年後終至蘇聯戲劇性地宣告解體。

換言之,六四事件後中國政局的最大特徵,北京當局其實是「假反右,真防左」:一方面禁聲所有改革聲浪,避免「蘇東波」危及政權;二方面其實仍默默地推動經濟改革開放,藉以制衡再次坐大的老「毛派」保守勢力。

這樣的政治盤算,也造就了此後中國走向極為「特殊」,所謂「政左經右」的政經格局:即政治上仍採行共產主義一黨專政,但經濟上卻幾乎完全採行資本主義。

在中國,這樣的制度,有一個全球獨有的稱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若用白話文來翻譯,即為:只要低頭別談政治乖乖聽黨的命令,你要怎麼賺錢都可以。

兩岸政權在90年代的分水嶺 如今回顧那場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暴,起因是弔唁去世的「胡耀邦」,死滅的卻是「趙紫陽」的政治前途,賠上的是「民運世代」的青春年華。

六四事件可說是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最嚴峻的政治衝擊,卻也就此底定了中共領導下的中國,往後30年的發展路線。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起因是「學運」,但這場學運卻不被今日的共產黨視為如1919年「五四運動」那般具正當性甚至神聖性;反倒被定調為「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再起」──文革的起因,按照現行的中共定調,是源於激進左派的興風作浪、鼓動學潮,造成紅衛兵迫害黨國大老,也是毛澤東主席的「少數錯誤」。

而在1989年海峽彼岸的台灣,六四事件因血腥鎮壓導致的國際制裁、內部紛爭,亦在某種程度上警惕了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特別是在隨後「野百合學運」(1990年3月)的處理上。

當時,面對台北中正紀念堂廣場上傳來陣陣「廢除國民大會」與「進行民主改革」的訴求聲浪,國民黨政權內部亦有「鴿派」、「鷹派」不同意見,最後採取了「緩和學運」與「參採意見」的合謀策略,並未使風波繼續擴大失控──兩岸的大規模學運事件,彼此連帶甚深,但結果和境遇卻大為不同。

兩場學運的交錯,反映了兩岸執政當局,於特定時空環境下所為決策的認知。

也造就了不同的政治圖景:六四民運的時勢造就了江澤民時代;李登輝則因野百合學運更成功地穩固「本土派」政權。

香港風險急遽上升,仍不忘為六四犧牲者點燃燭光 今日,北京當局對六四事件的評價,看似輕描淡寫,但每年的春夏之時,中南海政治中樞所在地卻頓時成為「北京圍城」:每逢6月4號,北京在這個敏感的日子必定封鎖天安門廣場、並全面嚴控封鎖網路。

由此顯見,六四事件「由下而上」的政治意義,影響其實十分深遠,也是北京當局至今仍不願觸碰的敏感議題。

但更重要的是,它絕非僅如部分民運人士與所謂自由派學者口中的「中共暴行」、「邪惡證據」如此簡單: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並非單純且真空的孤立事件。

過於簡化此一事件的脈絡,並單純視之為「共黨全體一致的暴行」,亦無助於認識其中複雜與不斷變動的真相,遑論「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事實上,在1989年,時值法國大革命200週年、中國「五四運動」70週年、中共建政40週年,當時的全國人大會議,就有提出將「政治、社會與文化的民主化」與經濟改革融合,「朝中」早有醞釀政治改革的動能──總體來說,六四的起因或許突發,但背後有深遠的時代刻劃因素。

回到現今的時局:香港近年來成為美中新冷戰的熱點,北京人大透過新設立的「港版國安法」,劃定: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組織實施恐怖活動、外國和境外勢力干預香港事務等四條紅線,香港問題風險急遽上升,甚至可謂朝不保夕。

但過去數十年來,香港民眾仍年年持續群聚在維園,進行和平燭光守夜,高呼「毋忘六四」、感動落淚。

只是在今年格外敏感的6月4日,港府當局以「防疫期間限聚令」為由,首次駁回了民眾團體在維園聚會的申請。

香港群眾則打算各自聚集,持續以包括「電子燭光」等方式弔念這場運動。

在山雨欲來的詭譎國際氣氛中,如今無人能斷定香港、乃至海峽兩岸和中國本身的命運。

但唯一可以確知的是:在中國,當年走過六四年代的人們都已逐漸「選擇性」地淡忘了此事;而在香港弔唁的民眾,卻仍年年為六四亡魂點燃燭光。

香港市民2019年5月26日舉行的紀念六四30週年遊行示威。

圖/VOA 執行編輯:張詠晴 核稿編輯:張翔一 中國 六四 天安門 歷史 關聯閱讀 「六四」30年有感:多數中國人仍不知事件真相,不少台灣人覺得與我何干 李明哲被起訴後、六四事件屆滿30年的今天,中國民運究竟與台灣有何關連? 那些「中國人其實大多心知肚明的事」(二):「六四事件」 作品推薦 【評論】「香港已死,台北或成最大贏家」?亞洲三大金融中心格局未變,台北恐怕還差得遠 台灣人對設置觀光賭場有共識嗎?──澳門「賭博性娛樂事業」的啟示 參考資料 TOP MarkLin/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 台北出生、高雄長大、北京委身。

專長為私募股權基金研究,曾任職政府產經智庫及外商顧問諮詢,就讀過台大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北大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台大國企所博士班,兼讀過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博士班。

有感華人世界仍無法擺脫製造業思維的包袱,重視有形財富,忽視無形價值,宜自主建立一套世界觀及哲學觀。

此外,體悟到凡事不能囿於兩岸關係的利益,台灣青年必須要培養全球化競爭的能力。

看更多 上一篇 金恩博士遇刺52年後,美國最大反種族歧視暴動為何爆發?又和亞洲人何干? 下一篇 後疫情時代,我的產業觀察:面對不確定未來,不要只聽專家怎麼說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歷史History 東德支持天安門廣場的血腥鎮壓,5個月後便嚐到了垮台的惡果 外交Diplomacy 對內大權集一身,對外影響再延伸──「十九大」後的習近平,國際社會無可忽視的「夥伴」或「大敵」? 政治Politics 重磅演說,「冷戰再起」?──美國副總統彭斯(Pence)哈德遜研究所演說全文中譯(與註解) 財經Finance 疫後重啟新時代──傳承接班,守富創富 廣編企劃|【中國信託銀行理財會客室】超前部署,創造跨世代理財新價值 熱門文章 1 拜登和習近平終於「見面」了!開場友好,在台灣問題上展現分歧──雙方的底線在哪裡?(BBCNews中文) 2 雪季來了!加拿大國內旅遊(Staycation)風潮正盛──我的渡假首選:藍山滑雪勝地 3 美國有錢人,跟你想的不太一樣:勤儉、低調、靠自己 4 「不要追求成功,要追求幸福。

」──台師大TEDx年會演講(下) 5 我在加拿大家事法庭隱密室,目睹「親密伴侶暴力」一再重演──憾事發生前,你我都能做的事 6 法國人不只浪漫,還很會做生意:愛馬仕「反其道而行」的商業策略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1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