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別人都比你強?未必是不好的 - Medium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比別人差的感覺很不好受,尤其是當在我們自以為自己很擅長或是很喜愛的某個領域不如人時,那種感覺實在是會讓我們懷疑人生。

雖然在當下的感受使我們很 ... 聊聊LifeandPsych五分鐘心理科普正向心理學五分鐘心理科普覺得別人都比你強?未必是不好的感覺「比別人差」的積極面FelixYu,余晨瑋M.S.FollowApr12,2020·5minread當擁有選擇權時,你會想要去一個很競爭的環境面對往前衝的壓力,或者是到一個較為清閒的環境享受當菁英的感覺呢?大池小魚,雞首牛後的問題是許多人在選擇環境時都會遇到的問題。

無論是在求學階段,或是在選擇工作時,這樣的矛盾常常困擾著我們。

究竟在碰到這樣的選擇時,該怎麼做才是對自己的發展最好的呢?我認為,更好的問題應該是,就我擁有的心理素質與特質而言,怎麼樣的環境才能使我不只有生存(survive)更有成長(thrive)呢?就像許多心理學常碰到的問題一樣,這裡沒有一個適合所有人(fitforall)的答案,相對來說,每個人應該要評估自己所擁有的條件而做抉擇。

今天這篇文章會先分別呈現過去研究對於身處雞首與牛後的發現,接著闡述身為牛後的心理機制,最後說明怎麼樣的人才能夠在牛後中慢慢往前邁進。

大部分的人都是帶著玫瑰色(rose-coloredglasses)的眼鏡在看世界,覺得自己比身邊的人都要好。

這是因為我們本能的會想要建立自尊,保護自我價值,這是一種很自然的防禦機制。

過去研究發現當一個人覺得自己比身邊的人都還要好(betterthanaverage;BTA),短期而言,會有較高的自尊與正向情緒。

相對來說,當一個人覺得自己不如其他人(worsethanaverage;WTA),短期而言會有負向的結果像是低自尊、焦慮、以及較差的工作表現。

然而,一篇最近的研究(Whillansetal.,2020)整理出一個新的觀點:長期而言,WTA的感受會讓人們有想要前進的動機,並讓人們在未來可以比較成功。

這篇研究指出WTA的積極面,從社會注意(socialattention)與社會靠近(socialapproach)兩個角度切入,說明這種威脅的改受如何引起行為上的改變。

大約從小學階段開始,我們就會開始分辨什麼是我們擅長的,什麼不是。

不如說一個孩子可能會覺得:「雖然我成績不如隔壁的小王,但我跑步比較快。

」這種社會比較(socialcomparison)讓我們可以建立自我效能與自尊,而這種策略也延伸到往後的求學階段以及成年時期出了社會之後。

試想一個從小覺得自己跑步很快的孩子在大學時期到了田徑專長的體育系,會發生什麼事?又或者是一個從小總是拿前幾名的孩子在畢業後進了全球前幾名的公司,忽然間他變得沒那麼厲害了?比別人差的感覺很不好受,尤其是當在我們自以為自己很擅長或是很喜愛的某個領域不如人時,那種感覺實在是會讓我們懷疑人生。

雖然在當下的感受使我們很挫敗,不過這種威脅感其實也說明了我們很在意這個領域。

因為很在意,所以不想被比下去。

也因為這種在意,我們有了想變得更強的動機。

這種動機使我們對於週遭的環境更為敏感,增強了我們的社會注意(socialattention)。

在沒有客觀標準的領域裡,社會注意使我們把目標設定在和「別人一樣好」,或是「比別人更好」。

缺少了社會注意,我們可能會戴上有色眼鏡,覺得自己已經很好了,這種信念扭曲了我們對於現實的感知,狹隘了進步的空間。

有了社會注意之後,下一步便是社會靠近(socialapproach)。

比別人差的感受會讓我們願意尋求且接納建議。

為了變得更好,我們可以放下身段,聽聽看別人對我們的想法,以及知道他們是如何進步的。

如果說社會注意使他人的成功進入我們的視野,社會靠近便是將他們取經,試圖將這種成功模型我們身上複製。

總的來說,社會注意與社會靠近促成了我們的改變。

聽起來好像很棒,所以我們都應該把自己放在一個大家都比我們好的環境嗎?其實不然,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社會注意與社會靠近。

就社會注意來說,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並不會在感到威脅後將他人納入視野。

更甚者可能根本不會注意到他人的優勢。

簡單的來說,就是活在自己的舒適圈內,沒有認清到自己需要改變的狀況。

對於社會靠近來說,如果你是個有社交焦慮(socialanxiety)或是高神經質(neuroticism,又稱情緒不穩定性)的人,社會靠近對簡直是場噩夢。

也因此,這樣的人儘管有注意到社會環境,卻無法從他人身上獲得有效的回饋,也沒辦法對依此調整自己的行為。

除此之外,若一個人擁有固著心態(fixedmindset)而不是成長心態(growthmidset),他會覺得自己的能力是無法變動的,所以當碰到挫折時,他會選擇放棄或是逃避,而不是試著變得更好。

因此結論是,雖然身處在一個他人都比我們好的環境裡(再次強調這邊是主觀感受,未必是客觀事實)會讓人有想要進步的動機,並促成社會注意與社會靠近,但是若一個人在一開始就帶著固著心態、自我中心的想法、或是對於社交這件事情有些焦慮的話,或許並沒有辦法在這樣的環境裡進步。

因此當我們碰到這種選擇時,不妨停下來想一想我們究竟是怎麼樣的人。

自滿並不總是不好,因為一直往前跑真的很累。

但如果你是屬於社交性很強的人,或許處在一個身邊都是強者的環境才能真正讓你發揮潛力。

如果你從這篇文章裡學到了一點東西,給點拍拍鼓勵一下作者吧:)Reference:Whillans,A.V.,Jordan,A.H.,&Chen,F.S.(2020).TheUpsidetoFeelingWorseThanAverage:AConceptualFrameworktoUnderstandWhen,How,andforWhomWTABeliefsHaveLong-TermBenefits.FrontiersinPsychology,11.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0.00642Let’sPsychItUp!心理起來啊!(v-ph.tofigureoutpsychologically)這個平台用來寫一些跟心理學有關的文章,包含期刊論文的科普、心理學於生活的應用、或只是單純的個人意見/厭世一波225心理學社會比較比較社會心理學五分鐘心理科普225 claps225Let’sPsychItUp!心理起來啊!(v-ph.tofigureoutpsychologically)這個平台用來寫一些跟心理學有關的文章,包含期刊論文的科普、心理學於生活的應用、或只是單純的個人意見/厭世一波WrittenbyFelixYu,余晨瑋M.S.FollowSelf-proclaimed(Affectivescientist|Writer|Coolperson)是一個中文在退步的但喜歡分享文字的人Let’sPsychItUp!心理起來啊!(v-ph.tofigureoutpsychologically)這個平台用來寫一些跟心理學有關的文章,包含期刊論文的科普、心理學於生活的應用、或只是單純的個人意見/厭世一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