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原生家庭,有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曾經有一位媽媽憂慮地問:

我女兒已經3歲半了,還沒有斷奶怎麼辦?

細聊後發現,「孩子斷奶」的問題不是問題,媽媽自己的問題才是問題。

這位媽媽幼時被寄養在親戚家裡。

童年的記憶里沒有母親的樣子,父親也不過是偶爾出現。

親密關係到底是什麼樣子,如何與人建立好的親密關係,她沒有概念。

與丈夫結婚,只是因為:覺得該生一個孩子了。

婚後,她很牴觸與丈夫同房。

作為妻子,這麼做當然是說不過去。

幸好有孩子。

孩子一直吃奶,她就一直要喂,並以此為藉口,一直不與丈夫同睡。

這樣的狀況持續下去,一定會影響到孩子對於兩性關係的扭曲認識。

果然,後來媽媽反映,女兒跟爸爸關係不好,總喜歡對爸爸頤指氣使。

在學校里,也表現出對男孩子的排斥。

所以,這個案例歸結到底,「一直不斷奶」,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媽媽的需要。

孩子不過是出於愛的緣故,很敏銳地察覺到了媽媽的需求,並給予配合。

同樣的,出於認同媽媽的緣故,孩子對於異性表現出了強烈的牴觸情緒。

如果這位媽媽不搞清楚自己的問題,好好解決與丈夫之間存在的困境,那麼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就會是孩子。

所以,這位媽媽最需要做的,就是去梳理清楚,自己的原生家庭到底帶給了自己什麼,自己又該怎麼做自我成長。

如果可以,找個心理諮詢師是有必要的。

我遇到過很多這樣的父母。

他們被源自原生家庭的問題所困,並且把原生家庭的問題,又繼續帶到了自己的小家庭里。

我最想說的是,原生家庭的影響的確極深,但人的自我能量同樣很大。

弗洛伊德曾經說過:「幼年的行為決定了將來的行為。

」但這種說法不是絕對的,因為人有重新抉擇的能力。

不少人能夠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例如:父親是不負責任的「酒鬼」,兒子是以努力成為有責任感的男子的。

只要願意努力,探究成長過程中受到的種種影響,去蕪存菁,希望就在,改變就會發生。

雖然自我成長很難,但對於年輕父母來說,有一個最了不起的導師,那就是孩子。

孩子會清晰映照出我們的問題,甚至給出問題的答案。

所以,當你對孩子不勝其煩想要逃離的時候,當你忍不住要去干預、批評、指責孩子的時候,當你內心騰起莫名的憤怒或憂傷或恐懼情緒的時候,都可以先想一想,是孩子的問題,還是我的?

一旦把思考的方向轉回自身,問題的答案也就能慢慢浮出水面了。

譬如一位媽媽曾困擾地問:

老師,我是不是得了什麼病啊?不然為什么女兒要和我親近的時候我會排斥呢?女兒八歲了,上小學以後就是自己單獨睡了,可是冬天有時怕她冷,就和我們睡。

今年過年後她就是不願自己睡,說是因為晚上會突然醒,於是我就帶著她睡,等她睡著了,我再去自己的房間,早晨,她迷迷糊糊又跑過來,倒下又接著睡。

最近睡覺時,總是會有這樣的一些要求:媽媽,我要拉著你的手睡;媽媽,我們共一個被子睡;媽媽,我們共一個枕頭。

……

讓我苦惱的是,每次她提出這些的時候,我會排斥,不願意去做,有時情緒好的時候才答應她。

睡前看著她翻來覆去不睡覺,我就特別惱火,希望她早點睡著。

可能因為我們總是睡得比較晚,一折騰就更晚,特別是上學的日子,所以我就特急。

脾氣就跟著糟起來,羅老師,作為媽媽,我是不是很冷漠?我到底是怎麼了?

溝通後發現,這位媽媽小時候與父母之間關係挺好,但是有很大的距離感,尤其沒有身體上的親密接觸,親親抱抱更是完全沒有。

她說:孩子姥姥是個脾氣平和的人,只是跟誰都淡淡的。

於是在成長中,這位媽媽自己,也早已習慣了和他人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

所以,當孩子發出親密接觸邀請時,媽媽產生了牴觸情緒。

這位媽媽後來還告訴我們,孩子不願意跟爸爸親,不喜歡爸爸抱她。

其實,孩子就是在媽媽情緒的影響下,對爸爸想要表達親密的行為產生了抗拒。

如果這位媽媽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我似乎已經看到了這個小女孩兒未來的影子,她也許就會在兩性親密關係或親子親密關係中感到痛苦和牴觸,那麼,現在的媽媽就是將來的姥姥,現在的女兒就是將來的這位媽媽,周而復始……

當然,真正的改變都是緩慢發生的,不用特別勉強自己。

我給這位媽媽的建議是:和孩子的交流可以先從牽著孩子的手開始,慢慢適應後過渡到摟抱,最後到共枕。

這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適應。

媽媽也要鼓勵爸爸多給孩子一些肢體上的交流和接觸。

女兒不喜歡沒關係,慢來,希望這個家庭的代際魔咒早日打破。

最後,我想說的是,很多源於父母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問題,一些來自原生家庭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擺脫或解決的,需要父母在陪伴寶寶成長的過程中,不斷修正自我。

孩子的成長,就是父母重新成長的一次機會。

就此,額外要提醒一點:那些請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尤其需慎重考慮。

我看到很多年輕父母,與自己的父母親之間的關係中存在未打開的結。

他們一邊抱怨著老人哪裡不好,一邊卻又離不開老人。

不僅他們自己沒有真正獨立地走出來,還把自己的孩子又拽進了那個紛繁複雜的家庭關係里。

需知:不僅是父母關係會影響到孩子安全感建立,父母和老人之家的隔代衝突,同樣會極大影響到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所以,獨自承擔撫養孩子的責任,不僅是孩子的需要,同樣也是父母自我成長的需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愛養大的孩子最可愛,被恨養大的孩子最可憐

不是好丈夫,就不可能是好爸爸朋友小A終於離婚了,說終於是因為她從有這個念頭到最終實施,實在發生了太多事。小A和丈夫結婚八年,育有一個七歲的女兒。兩人感情原本不錯,但是前些年丈夫做生意賺了點錢,就...

人生第一段「三角關係」,對孩子有多重要?

01說起「三角關係」,你第一個會想到什麼關係?大多數人會想到戀愛中的三角關係。其實人一生中第一個三角關係,是家庭關係。這個關係是一個孩子理解「社會關係」的基礎。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嬰兒的主要照顧...

我不想嫁像你一樣的男人

愛情是童年的一次輪迴。如果一個人的童年,是在充滿愛的、健康而和諧的家庭中度過,則在未來的情感中,這個人多半會擁有健康的去愛別人的能力,反之亦然。——武志紅一個家庭里,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