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甲子年是按什麼推算出來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隋朝肖吉 五行大義 中寫 有事於天用日,有事於地用辰。

陰陽之別,故有支幹名也。

可以干支的出現和使用從來就是和天文不能脫干係的。

淮南子 天文訓說 帝張四維,運之以斗,月徒一辰,反覆其所。

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背不出了)。

可見十二支本身的意思是指北斗勺柄指向的星域方位。

這個就是十二支之前形態十二辰。

干支用於幾紀年,大約在春秋早期。

因為王綱解紐,所以天下用歲星紀年。

歲星就是木星。

因為木星十二年轉個圈回來,所以歲星紀年分了十二次,好像叫玄木號,女取此言,降婁什麼的。

因為木星不勻速,還要逆行,所以當時的天官虛擬了一個勻速反方向完美的行星太歲,大家看這個就是太歲的出處。

這個紀年法叫太歲紀年法。

所以你到是犯個太歲給我瞧瞧。

太歲紀年法中除了用地支來記,還用歲陰代表地支。

例如 申叫浚灘 辰叫執徐 等等。

呂氏春秋有寫 維秦八年,歲在浚灘這樣的紀年法。

當然太歲紀年用的是支。

漢朝有個叫劉音欠的在他的三統曆中提出的干支紀年。

西漢的太初曆也延續了這個干支紀年到今天。

但是以上是今天公開的歷史書上有的證據給出的結論。

但是我們發現干支紀日的時間遠遠早於紀年。

例如春秋中 隱公三年 春王二月已巳,日有食。

我02年的時候查國家授時中心的資料發現,這個紀日干支從那時起至今天完整無缺。

所以既然干支紀日這麼早出現,干支紀年怎麼會遲到西漢才出現呢?古代天官推測干支紀年至少春秋就有了。

備註 我不是專業天文的,不要動不動因為學過些現代天文知識就把歷代天官的智慧結晶是作無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