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風水(十二)天干地支,五行干支解說之干支源流及配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各位好!幸福的假期結束了,又該為了生活掙命了,大家一起哭一會兒吧。

哈哈,開個玩笑接著說崑崙山。

圖一

(單口相聲表演藝術家東方朔接著又說了)崑崙山是天地之根本樞紐,萬度之綱柄矣。

是以太上名山鼎於五方,鎮地理也;號天柱於珉城,象網輔也。

諸百川極深,水靈居之。

其陰到,故治無常處(感情神仙也有盲流)。

非如丘陵而可得論爾。

乃天地設位,物象之宜,上聖覌方,緣形而著爾。

乃處玄風於西極,坐王母於坤鄉。

昆吾鎮於流澤,扶桑植於碧津。

離合火生,而光獸生於炎野;坎總眾陰,是以仙都宅于海島。

艮位名山,蓬山鎮於寅丑;巽體元女,養巨木於長洲。

高風鼓於群龍之位,暢靈符於瑕丘。

至妙玄深,幽神盡,真人隱宅,靈陵所在。

六合之內,豈唯數處而已哉!此蓋舉其摽末爾。

臣朔所見不博,未能宣通王母及上元夫人聖旨。

(上述為十洲記原文,就是說崑崙山如何如何牛得不得了,時間緊任務重,術士就不翻譯了,但建議各位看看,將來我們回頭再說大龍脈的時候會聊到一些這裡的東西)

好了,閒扯結束,下面來說說天干地支的源流。

先說地支。

十二地支決不是古人憑空創造的,有傳說是佛祖創造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但這僅僅是傳說,無稽之談。

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來源於古人對自然界的長期觀察、積累的經驗。

現代天文學及考古學支持的說法是:歲星也叫「歲」,就是木星。

古人把天體中黃道附近的一周天,分為星紀、玄枵(xiāo)、諏(zōu)訾(zī)、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十二次(注意這個稱謂,是十二次,不是十二份),歲星由西向東(逆時針)運行,每年行經一次,十二年(實際時間十一年又十個月)繞天一周。

當其運行到某一「次」,就稱某某年。

如在壽星,這一年就叫壽星年。

但因為木星的運行周期並非是準確的12年,它在黃道中的運行位置也會發生不同的偏移與變化,後世就形成了新的太歲紀年法——由於歲星由西向東運行,和由東向西(順時針)配以十地支的「十二辰」順序恰好相反,歲星紀年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起來很不方便,因此人們假設了一個與十二辰同步的「太歲」,並給起了攝提格、執徐、大荒落等十二個名稱來紀年,這種紀年方法稱太歲紀年法,對應如下:

太歲年名 太歲位置 歲星位置

攝提格 寅(析木) 星紀(丑)

單閼 卯(大火) 玄枵(子)

執徐 辰(壽星) 諏訾(亥)

大荒落 巳(鶉尾) 降婁(戌)

敦牂 午(鶉火) 大梁(酉)

協洽 未(鶉首) 實沈(申)

涒灘 申(實沈) 鶉首(未)

作噩 酉(大梁) 鶉火(午)

閹茂 戌(降婁) 鶉尾(巳)

大淵獻 亥(諏訾) 壽星(辰)

困敦 子(玄枵) 大火(卯)

赤奮若 丑(星紀) 析木(寅)

太歲年名中生僻字注音:單(chán)閼(yān), 執徐(chú ),敦牂(zāng),涒(tūn)灘。

地支是中國古代天文學最最核心的內容,是中國古代天文學最重要的符號。

天文(這裡說一句,天文與風水是息息相關的,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是風水的一體兩面,風水是不能忽視天文因素的,請注意。

)來自具體對天象的觀察。

古人曾發現木星也是圍繞著太陽旋轉,其周期近十二年。

十二生肖顯象活動周期恰與木星繞太陽運轉周期相互對應。

古人根據經過長期的觀察發現確定,地球上十二生肖的顯象活動交替輪迴的變化是受到木星繞太陽運轉規律的影響所產生,木星、太陽、地球三者在運行時構成了一定的角度關係,它們本身放射出來的能量場由於每年所處位置的不同,在地球上形成的能量場也不同,當形成的能量場適合於鼠的生長時,鼠就特別多、特別旺,就叫做子年。

這一年出生的人總是或多或少的帶有點鼠的性格特點。

同樣可以推知;當木星與地球、太陽之間構成的角度關係放射出來的能量場適合牛的生長時,牛就膘肥體壯,就叫丑年,這一年出生的人就多少帶有點牛脾氣等等(不要問術士龍年是怎麼回事,龍年出生的人心似汪洋變幻莫測,平日看來很懶散,整天坐著看電視,自己也不沉得有什麼不妥當。

可他一旦站起身來行動時,卻比一般人更積極,更具有雄心壯志,不能歸於任何生物,就算在我們的圖騰之下,這個是術士一家之言,看官您如有)由此,可以說,木星的運轉規律決定著地球上十二生肖的變化,十二生肖與十二空間方位代號就是古人強命名的十二地支,由此可知十二生肖、十二空間方位、十二地支,三者統一的強命名代號為――十二地支。

圖二

因地支是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的一個橢圓軌跡其度數為365又1/4度,其地磁的場能反映應定位為365又1/4度,365又1/4除以十二得出每一地支所占的方位空間度數為30.4375度;因其相對位置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場能,相對而言對人類吉凶禍福的變化也不同,具體的解說在聊風水實踐時再詳述。

接下來說天干。

人文始祖黃帝曾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根據曆法知識我們知道,月的劃分是根據月亮的一次朔望循環為標準,分為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十二個月,又加以閏月補其不足。

所以天文上把黃道平面劃分為十二宮,以日躔(chán,古文,指天體運行)過宮劃分十二個月。

我國古代把黃道十二宮以地支命名,又與二十八宿相對應,即子宮有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三宿;丑宮有斗(木獬xiè)、牛(金牛)二宿;寅宮有尾(火虎)、箕(水豹)二宿;卯宮有氐(土貉hé)、房(日兔)、心(月狐)三宿;辰宮有角(木蛟)、亢(金龍)二宿;巳宮有翼(火蛇)、軫zhěn(水蚓)二宿;午宮有柳(木獐)、星(日馬)、張(月鹿)三宿;未宮有井(木犴àn)、鬼(金羊)二宿;申宮有觜zī(火猴)、參(水猿)二宿;酉宮有胃(土雉)、昴mǎo(日雞)、畢(月烏)三宿;戌宮有奎(木狼)、婁(金狗)二宿;亥宮有室(火豬)、壁(水貐yǚ)二宿。

所以,二十八宿的天文象意是我們干支學中地支取象的象意來源,十二地支中有藏有二十八天干,其意義應該也是來源於此。

圖三

干支是用來計時的,術士讀到過一篇很棒的文章,抄在這裡供大家參考。

我們可以把黃道十二宮平面想像成鐘錶的錶盤,以地球為錶盤中心,十二宮就是錶盤的刻度指示,日月五星相當於七個指針,運行在黃道十二宮這個大錶盤之上,形成一個巨大的時鐘。

其中,太陽就是「年」指針,太陽繞地球運行一周回到原點就是一年的時間;月亮就是「月」指針,月亮繞地球運行一周回到原點就是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前面講過二十四節氣是跟太陽過宮有直接聯繫,而和月球運轉沒有直接關係,所以造成了曆法上月令和節氣的時間差,因此我們干支學的月令是根據節氣而定,即跟日躔過宮相一致。

我們再看兩個最慢的指針,即太陽系中兩個最重要的行星木星(歲星)和土星(鎮星)交會的周期,需要20年,即一個運;如果兩星要在同一個宮位上(比如子宮)交會的話,則需要經過60年,即一元。

同理,日月五星重合在同一宮位的周期,則需要大致180年左右,即一個正元;如果把日月五星重合的位置再具體化,由夾角30度的一個宮位變為夾角12.8度的一個星宿的宿位,則需要大致540年才能重合一次,即一個大元。

這個假設與實際天文學計算有出入,但如此理解起來就比較容易,也更容易把時間和空間結合起來,因為十二宮即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是空間上的十二方位;鐘錶的錶盤代表了宇宙的能量場,即相對靜止的天地的氣場;日月五星的運行攪動了原本相對靜止的能量場,日月五星在十二宮的位置分布,就代表了當前時間內各星對各宮的影響力大小,即當前時間空間內天體能量的分布狀態,其表達形式就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

上面我們假想的時鐘只有年月指針,沒有日時指針,這就需要我們把地球自轉的因素加以考慮。

地球自轉周期為一天,即24小時,在地球自轉過程中,日月五星對地球同一地點的影響時時在發生著變化,地球上同一地點相對於日月五星運轉了一周;地球一天時間內公轉角度向前行進約1度,也就是相對於日月五星的空間位置變化為1度,周而復始,日復一日。

因此,地球上同一地點的天體能量分布以每天1度的位置而產生變化,即產生了同一地點能量分布逐日逐時變化的結果,這就是日和時的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

現在有一個問題:地支有十二,而天干只有十個,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剛才的鐘表模型是建立在地心說之上,而實際上我們地球和其餘五星都是在圍繞太陽公轉,由於軌道和運轉速度的不同,造成了行星運行之間相對位置的靠近和遠離,也就是天文觀測中的「行星逆行」,逆行在西方占星學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傳統占星師認為逆行使得行星發揮弱勢的影響力。

但在中國古代陰陽理論的指導下,根據五星相對於地球位置靠近和遠離的這兩種形式,把五星所代表的能量分為陰和陽,又根據五星影響地球的能量大小依次排序形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天干。

上面的文章描述很形象,各位可以細心琢磨。

天干與地支相配,多出兩個地支無天干相配,形成了旬空,也叫空亡。

圖四

這是由於日月五星和地球都在不停的自轉和公轉,攪動了原本相對靜止的黃道十二宮的能量場,這就造成了地球周圍能量分布的不均勻,這就相當於河流中的河水在石塊下游,石塊背後的地方形成的漩渦,這個漩渦的位置就是空亡。

隨著時間推移,日月五星位置發生了改變,漩渦的位置也隨之發生改變,原來的漩渦消失,相鄰的地方變成了漩渦,周而復始,循環一周,從而產生六十甲子的往復循環。

好了,關於干支源流就說這麼多,這部分內容比較多,感覺背誦起來可能比較困難,但是只要理解了其實非常容易。

明天繼續磨牙閒聊崑崙山,干支部分該分別說其內涵意義了。

明天見,順祝各位工作順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017年為什麼必須是「丁酉年」?

2017年為什麼是「丁酉年」?本文作者 倪方六2017年為農曆「丁酉年」,即俗話說的「雞年」。從「酉」與「雞」的生肖關係來說,有很多有趣的問題需要解釋,如2017年的陰曆為什麼是「丁酉年」?

第一個甲子年是按什麼推算出來的?

隋朝肖吉 五行大義 中寫 有事於天用日,有事於地用辰。陰陽之別,故有支幹名也。可以干支的出現和使用從來就是和天文不能脫干係的。淮南子 天文訓說 帝張四維,運之以斗,月徒一辰,反覆其所。正月指寅,...

閒談風水(相關)天文曆法之紀年

各位好。今天我們再聊聊曆法,這次說的是紀年。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出現過幾種紀年方法。 歲星紀年:春秋時代,各國紀年都是以本國國君在位為依據,所以各國紀年並不相同,因此有很多不便,天文學家在總結前...

易經中的大六壬介紹

六壬是東方最古老的占星學,是用式盤占卜吉凶的一種術數。六壬與遁甲、太乙合稱三式。漢代許慎《說文》記:"言水者,准也,生數一,成數五,以水數及之成六壬也。"河圖講"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是生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