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16:18-19 耶穌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 「這磐石」,照筆者個人認爲雖然其最自然之解釋應指彼得。
但亦可能指彼得所承認之信仰--「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
」因為: (1) 主耶穌說 ...
聖經地理
辭典
介紹
拼音排序
筆劃排序
字母排序
名符其名
聖經人物
辭典
拼音排序
筆劃排序
字母排序
辯道護教
介紹
基要衛道
意義與使命
辯道學的歷史
辯道學的重振
上帝的存在和啟示
基督的奧祕
基督的救恩
福音的大能和明證
辯道學目標與內容
辯道學的權威
上帝默示的明證
聖經的大能證明
聖經的權威
聖經超凡的感力
聖經難題的解答
基督教信仰與科學
聖經與文化進步
聖經真理萬古常存
宗教衛道
宗教基本概念
宗教的啟示
上帝觀念的起源
世界和人類的起源
人類宗教的起源
人類宗教的認識
人類宗教的真諦
基督聖道之本質
人類得救的真道
儒教的認識
儒教的批判
道教的認識
道教的批判
佛教的認識
佛教的批判
禪宗的認識
禪宗的批判
印度教的認識
印度教的批判
回教的認識
回教的批判
弘揚聖道之最高目標
聖經難題
介紹
舊約難題
創世記
出埃及記
利未記-民數記
申命記-路得記
撒母耳記上,下
列王記上,下
歷代志上,下
以斯拉記-約伯記
詩篇-雅歌
以賽亞書-耶利米哀歌
以西結書-何西阿書
約珥書-瑪拉基書
新約難題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使徒行傳
羅馬書
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後書
加拉太書
以弗所書
腓立比書
歌羅西書
帖撒羅尼迦前書
帖撒羅尼迦後書
提摩太前書
提摩太後書
提多書
希伯來書
雅各書
彼得前書
彼得後書
約翰壹、貳、叁書
猶大書
啟示錄
舊約背景
介紹
近東與舊約
沃土與文化發展
族長與異族
古埃及與亞瑪拿
埃及與曠野
應許地與士師
統一與建國
王國分裂與衰落
亡國與被擄
歸回與重建
新約背景
介紹
政治局勢
福音書的研究
羅馬帝國兩大家族
三位猶太巡撫
希羅宗教
猶太教
社群團體
散居的猶太人
猶太生活簡介
新約正典及文獻
耶穌生平
聖經考古
介紹
考古尋真
尋索大希律
畫上句號的展覽
歷史和聖經的記述
飛越希律堡
沒有大希律的以色列
大希律王與耶路撒冷
湖底教堂的發現
教堂的演變
長型的教堂
東方的教堂
死海古卷展覽會
希西家王印璽
書籍推介
聖經風俗
介紹
風貌古情
聖地隨想
聖地隨想
天地指紋
考古公園
全景聖地
猶太文化
介紹
猶太歷史
以色列近代史
人生重要時刻
安息日
行善
門柱
祈禱與祝福
彌賽亞
猶太教
希伯來文日常詞彙
猶太的象徵物
猶太律法
猶太教儀
節期
摩西五經
專文
以色列教育
美國猶太人
婦女事工
介紹
至潮女人心
透視女人心
新書發佈
藏書讀書
介紹
健康動力
健康拉伸操
介紹
動作示範
親身見證
東方比利
更多資料
撰寫文庫
介紹
文章尋索
作者姓名
題目分類
發表日期
研究書庫
介紹
藝術與文化
全部
建築
美術
教堂建築
錢幣集藏
郵票集藏
猶太文化與歷史
音樂
博物館
文化遺產
聖經背景
全部
考古學
地圖集
方舟與洪水
早期教會與使徒
耶穌與四福音
新約背景
舊約背景
聖經風俗習慣
聖經年代
聖經飲食
聖經節期
聖經地理
聖經歷史
聖經生物
聖經民族
會幕與聖殿
國家與城市
全部
中國
塞浦路斯
埃及
希臘
耶路撒冷
以色列
約旦
古羅馬與意大利
羅馬城
俄羅斯
敘利亞
土耳其與安納托利亞
歷史
全部
遠古文明
古代米所波大米亞
古代航海事務
古代文字與書寫
中國歷史
中國教會史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史
世界名人
人類始源
以色列近代史
史前文明
戰爭史
世界歷史
今日世界
宗教與信仰
全部
希伯來聖經
聖經時代的宗教
聖經寫成與流傳
基督徒與科學
別異宗派
其他宗教
哲學
聖經研究
全部
讀經與釋經
新約研究
約翰福音
使徒行傳
啟示錄
舊約研究
但以理書
聖經難解之言
聖經研究工具書
聖經研經版及圖解版
神學工具書
聖經難題>新約難題>索引
教皇的職權有何根據?馬太16:18-19耶穌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
」這磐石是否指彼得?若然,保羅為甚麼說:「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又天主教根據太16:18
而守行教皇制度,應如何解釋?
無論上述之「這磐石」是否指彼得,天主教的教皇統治權都是沒有根據的。
茲分兩點解答:
1.「這磐石」,照筆者個人認爲雖然其最自然之解釋應指彼得。
但亦可能指彼得所承認之信仰--「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
」因為:(1)主耶穌說:「......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
」是緊
接在彼得承認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之後。
(2)特別先提「你是彼得」含有取意彼得名字之意義以論及他如何建立其教會之意。
這對於彼得是一項親切的勉勵,以激發他當名符其實地堅持他所認定的信仰。
2.天主教的教皇統治權以本處之經文爲根據是毫無理由的:
(1)主耶穌縱然在這裡以彼得爲教會之根基,並給他屬靈的權柄「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但彼得並非教會唯一的根基,其他使徒也是教會的根基,
而真正的根基乃是耶穌基督,是教會的房角石--「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耶穌基督自己為房角石。
」(弗2:2)並且同樣的權柄也在稍後賜給其他門徒(見太18:18)。
天主教教皇獨一的統治權
是無法以主賜權給彼得爲根據。
(2)主耶穌教訓門徒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爲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爲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爲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
」(太20:25-26)又:「因
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夫子;你們都是弟兄。
也不要稱呼地上的人為父;因爲只有一位是你們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
」(太23:8-9)教皇的制度却與上述主的明訓背道而馳。
(3)初期教會(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絕不止彼得一人。
雅各、約翰在教會中的地位與彼得不相伯仲(徒15:15~29;加1:18~19,2:9)。
若因彼得是最初教會之領袖,便是教皇,則其他使徒如何?
(4)彼得雖然在十二使徒中有帶頭作用,在許多事上"占先",但主耶穌從未在他們之中分別等級,或權力地位方面有任何正式的分配。
反之,他們十二個人的職位,常被看作一個特殊整體(太19:28;啓
21:14;徒1:17,22,24~26)。
從未指明其中一人之職位,可供後人承繼。
(5)即使十二使徒之職任可由後人承繼,則十二使徒最後去世的不是彼得乃是約翰,則應被別人承繼其職位的應當是約翰不是彼得。
若一定要說只有彼得之職位才可以被別人承繼,則最後離世的既
是約翰,自然最有資格承繼彼得職位的就是約翰了。
但約翰在晚年所寫的書信和啟示,從未表示他是一位教皇,或承繼了彼得的什麽權力。
反之約翰倒是自稱爲"長老"(約三一;約貳一)。
(6)使徒彼得從未自認是衆使徒之領袖,更未自認爲教皇,他和約翰一樣在晚年時都在教會中作長老的牧養工作(彼前5:1~4)。
(7)彼得在他的後書中說:"我以爲應當趁我還在這帳棚的時候題醒你們,激發你們;因爲知道我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
"(彼後1:13~14)可見彼得後書可算是彼得去世前的遺言。
這樣,若有關彼得
之職位需要什麽人承繼的話,在彼得後書中理應有所交代,但彼得後書中連略爲近似的話都沒有一句。
(8)在教會中幷無比使徒更大的職位。
所有提及教會職位的經文,只不過是:「第一是使徒」(林前12:28;弗4:11),而「使徒」與「教皇」可謂風馬牛不相及,一切有關使徒職位之經文都與教皇無關。
(9)使徒保羅雖然不是十二使徒之一,但他的屬靈地位和工作顯然都不在彼得之下--"我想,我一點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之下","却沒有一件事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林後11:5,12:11)。
並且保羅所
照顧的教會範圍,遠較彼得為廣,甚至天主教所認爲彼得作教皇的地方--羅馬教會,也受保羅照顧(羅1:5~8)。
(10)聖經從未明說彼得到過羅馬,保羅則有記載(徒28:16)。
雖然彼前5:13的"巴比倫",一般解經家都認爲是暗指羅馬,但究竟不是明文。
總之,按以上各點看來,天主教教皇之權力和制度,在聖經中沒有根據,它只能算是屬人的一種宗教組織和制度罷了。
本文選自陳終道著,《聖經問題解答》(香港:天道出版社)
這是好書,特此推介!
互動教室|代禱奉獻|購買產品|聯絡我們
|與我們同工|私隱權政策|法律聲明|常見問題
|網路地圖|下載特區|訂閱網源
©2006-2021EquipToServeChristianNetworks
延伸文章資訊
- 1馬太16:18-19 耶穌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這
1. 「這磐石」,照筆者個人認爲雖然其最自然之解釋應指彼得。但亦可能指彼得所承認之信仰--「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因為: (1) 主耶穌說 ...
- 2救恩的磐石
耶穌見到彼得,只給他一句話:「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約翰福音一:42)。 ... 彼得是「石頭」(rock)的意思,這種石頭不是零碎小石,而是巨大堅硬的磐石。
- 3一、釋義部份 - 聖經研究
若以詳細文字分析:彼得是指「已鑿出可以移動的石頭」,至於耶穌要建造教會在「這磐石」的「磐石」二字,原文是指未鑿過亦不能移動,在山上的「磐石」而言。因此,耶穌稱 ...
- 4西門、彼得、磐石 - 611靈糧堂
彼得原來的意思就是石頭,石頭是可以雕琢的,可以移動的。男人要改變成為磐石,你要成為天國的大將,你不單止可以被雕琢,還應該是穩定、堅固、可以承 ...
- 5彼得是磐石還是小石子? 馬太福音16:18 @ 客旅寄居的世界
主耶穌是藉希臘文諧音說出的雙關語:「你是彼得(希臘文-petros,陽性),我要將我的教會建立在這磐石(希臘文-petra,陰性,不是人名)上,…。」這兩個石字並不相同,由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