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好」父/母嗎?如何給孩子更好的成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可是你知道你們的家庭對他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嗎?究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讓孩子更幸福、更健康的成長?
原生家庭塑造孩子的性格,甚至影響他以後的為人處世
所謂原生家庭,就是孩子從小長大,有爸爸媽媽,或許還會有兄弟姐妹的那個家庭。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是巨大的。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姆說:「家庭是社會的精神媒介,通過使自己適應家庭,孩子獲得了後來社會生活中使他適應其所必需履行職責的性格。
」童年的經歷,往往會塑造孩子的性格,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做了影響一生如何待人接物的重大決定。
比如在一個氣氛沉悶,父母缺少交流的家庭里,孩子必須唯父母是從,不准質疑和提問。
孩子內心過得壓抑,不敢表達自己的主觀感覺,語言表達能力受到極大限制,可能會因此而成為一個沉悶的人,不善表達,懼怕交流。
現代社會所謂的「社交恐懼症」,有多少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呢?
此外,父母性格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比如:拘謹型父母可能導致孩子膽小怕事;暴躁型父母可能使孩子容易急躁狂暴;孤僻型父母導致孩子離群孤獨;冷漠型父母更容易讓孩子玩世不恭……
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成長?
一、和諧的父母關係,讓孩子感到安全和舒適
吵架、離異、家庭暴力……這些不和諧的父母關係到底造就了多少不幸的孩子,我們在日常的社會新聞中就可以窺見一二。
有多少性格扭曲的人是因為長期目睹或遭受家庭暴力?有多少失足青年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又有多少孩子深受父母影響,在長大成家之後,延續著來自原生家庭的不幸?
家是什麼?是筋疲力竭的時候,可以休息的驛站,是風雨無助時,可以依靠的港灣。
和諧的父母關係,才能讓這港灣變得溫暖,讓孩子的心有所歸屬,即使長大以後經歷再大的風浪,也能有休息的地方。
二、多些讚美和表揚
很多人都有一個童年的「陰影」,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中國父母似乎總有這樣的觀念——批評式教育。
這種思想應該是由來已久的,古代的父親大多奉行「嚴父」,看賈政對寶玉的教育方式就知道了,好也罷、壞也罷,先批評一頓再說。
所謂「嚴師出高徒」,這種觀念也延續到今天我們的父母身上,「笨、懶、饞、內向、懦弱、沒上進心、磨蹭……」,我們的孩子似乎都是「笨」大的。
夸美紐斯說:「兒童比黃金更為珍貴,但是比玻璃還脆弱。
它是易於被震盪和受傷的,甚至成為不可補償的損傷。
」當家長給孩子貼上這些標籤後,孩子就會被標籤牢牢粘住,甩都甩不掉!
所以父母千萬別給孩子隨意貼上負面標籤,這讓還沒有主觀判斷的孩子越發缺少自信,感到前途迷茫,孤立無援。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他每一次小小的進步,每一次成功,都值得讚揚。
好家庭能看到孩子身上的潛力和特質,並對孩子進行及時的嘉獎,每一次回饋都讓孩子信心大增。
三、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傳
小孩子是最善於模仿的,而父母正是他們的首要模仿對象。
他們不能區分好壞,對於父母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點點滴滴全盤接收,然後一邊模仿,一邊成長,父母的特質也會成為孩子的性格組成部分。
孩子的行為表現,都無一不打上父母的烙印,你現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決定了他以後為人處世的方式。
好家庭會把身教放在突出地位,父母應該為孩子主動做出積極的榜樣示範,供他觀察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