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養模式會被神奇遺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你知道「兔子尾巴短,隨根」這句俗話的真實含義嗎?你有意識到孩子的一些行為模式、思維模式跟你們家長出奇的相似嗎?你發現自己對孩子的親子教育,與你的父母對你的教養方式幾乎一致或完全相反嗎?當你舉起手打孩子的那一瞬間,是否讓你想到兒時父母舉起的那雙手?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遭遇,對於自己成長的家庭,也有不同的回憶。
無論是愛或傷痛,「家」畢竟是我們一生中關係最密切的地方;童年時從家庭所受到的影響,會延續到日後所經營的新家庭、塑造出的下一代,影響對自己孩子的親子教育。
有個甜蜜溫馨的家作為避風港,是人的基本需求;不把父母傷害及成長過程中負面的影響及擴及到新的家庭,讓自己成為更好的父母,而讓「家」成為更溫暖、更滋潤的地方,是人生的重要課題。
過去來自父母的傷害,讓我們向孩子「討債」——別把「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傳給孩子
有一位爸爸,每當孩子不聽他的話或者做事不如他的心意時,他就著急,忍不住大聲地斥責。
可是過後,當他看見孩子傷心或者憤怒的樣子,他又責備自己,為什麼不能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講道理溝通呢?憤怒和內疚兩種負面情緒交替出現在他和孩子相處的歲月里,直到孩子讀中學,他才通過學習找到了自己情緒的原點。
原來,他小時候他的爸爸就經常發脾氣。
他從小就是帶著憤怒、恐懼長大的。
所以,等到他自己成立家庭有了孩子之後,不自覺地把他所受的教育模式也延伸到了自己孩子身上。
因為他的覺察和改變,他得以阻斷「原生家庭」殘留在他生命中的負面情緒,使自己的小家庭從此變得充滿喜悅、平和的健康氛圍。
原生家庭是指個人出生、成長的家庭,一般由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組成,未成立小家庭之前的家庭。
通常是父母(尤其是父母的關係)對個人性格、一生的幸福影響最大、最長久。
許多心理學研究證明:童年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期,每個人早期生活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生命里重要他人(跟自己有密切關係的親人、朋友或老師,一般指父母或其它撫養人)的互動模式,對孩子性格的塑造有莫大的影響。
因為父母是小孩心理上的第一面鏡子,孩子起先不知道自己是誰,靠著父母對他的反應、評價,從中建立自我形象和自我觀念。
每個人身上都帶著自己原生家庭的模式而成長,每個人身上都有許多自己父母的影子。
如果你從小生活在一個缺少父母關愛的家庭,或者存在冷暴力或熱暴力的家庭。
很多時候,你發誓,將來自己當上父母,一定用心去愛孩子,但事實上,某些時候你對待自己小孩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偏偏又變成了當年父母對待你的模式。
婚姻及家庭中的許多問題常是由原生家庭衍生而來的。
過去的心理創傷,在與親密的人互動關係中最常浮現;以前沒有得到的滿足,現在要加倍得到。
比如小時候曾被父親虐待,對下一代可能會產生兩種極端的傾向:一種是重複模式,不自覺地成為打孩子的人;另一種則可能是過度溺愛、完全不管教孩子。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孩子遺傳的不僅僅是父母的外貌,家庭的互動模式也會被神奇地遺傳,從而在每個人身上表現出童年家庭的無意識模型。
父母是你的原生家庭,你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所以,當你揚起你的雙手或準備大聲呵斥的時候,請給自己種下一個希望的種子,當不好的家教模式再次發生時,告訴自己這不是你,這可能是以前媽媽或者爸爸的模式。
提醒自己:「你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父母的聲音、眼神、情緒,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的成長。
一位愛發脾氣的父親,或者是一位經常幽怨流淚的母親,都有可能代表著他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傷痛和挫傷。
所以,回溯童年的缺憾,重新調整疏通自己的情緒管道,在自我覺察中成熟成長自己,這是我們身為人父人母覺悟的第一步。
有了這樣的認知後,我們應警惕自己,莫讓過去的創傷延續到現在,勿用憤怒向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和孩子「討債」,而要以理性、愛心慢慢解決問題。
理解並原諒父母,阻斷原生家庭負面模式——讓自己成為更好的父母!
親子教育困惑1:「當自己的需求跟孩子的需求衝突」
我的童年是非常不快樂的,就是什麼都不許,不許畫畫,不許聽音樂,看電視……用兩個字形容我的童年就是「灰色」。
那時候只是學習,並且爸爸還要檢查我的書看到哪一頁了,我是完全犧牲了我的興趣愛好,去達到爸媽的要求。
於是對於現在我的孩子,我就想換種方式去教育。
但我心裡比較矛盾的是,現在很多家長將孩子送到各種培訓班之類,那麼這是一個教育孩子的方式嗎?有很多時候在童年時候所受的創傷,沒有成長起來,當自己的需求跟孩子的需求衝突,那怎麼樣去平衡?
親子教育困惑2:「與父母完全相反的親子教育」
我的爸爸是一個要求很高的人,並且什麼都要按他說的去做,他從來沒有表揚、鼓勵過我,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很差的,做什麼事都有極大的不自信。
一直到上大學,我才意識到,我不是最差的,到現在為止,我的心裡都有很大的不自信,以前不論我做什麼,我爸爸都是用最差的評價來打擊我。
小時候我唱歌,我爸爸會說唱得很難聽,跳舞就會說很難看,那麼在我心裏面產生了「我是最差的」這個概念。
所以,現在我在教育我孩子的時候,我不就想去重複我爸爸的教育方式,我會更多的去表揚、鼓勵孩子。
可現在我擔心的是,這跟我自己小時候的教育就走向了一個極端,我孩子現在不喜歡批評,這樣子是不是有一點過呢?
心理專家解析,我們對於父母的教育方式,小的時候我們採取的方式是:還小,那麼忍著;當我們長大了,通常會有兩個模式,一是沿用過去的模式,二是完全相反的模式,實際上就是照搬與否定,走了認同與否定這兩個極端。
當我們自己的心理年齡還是兒童期的時候就是照搬,當我們的心理年齡是青春期的時候就會反叛,完全否定這種模式。
事實上照搬和否定都忽略了事情的真相,只有當你重新認識父母對你的教育之後,你對孩子的教育思想觀念就成熟了。
每一個硬幣一定有兩面,如果只看到反面的時候,你是很難受的、很無助的,如果你知道每一件事一定有兩面的時候,想辦法看看正面在哪。
當一個人同時看到正面和反面的時候,那麼我們的思想就成熟了,當我們能夠客觀理性的去看待事情的時候,那麼我們就成長了,可以超越父母教育對我們的影響。
家庭教育的誤區,歸根結底都只是一種有條件的愛,是以父母長輩的意識為中心的愛。
時至今天,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愛,還在中國廣泛傳承、遍地開花。
而根據一個人的行為或表現,以服從自己的意願為條件來決定接受或者拒絕對方就是一種有條件的愛。
我們幾乎都是在有條件之愛的影響下長大的,今天又在不知不覺中把有條件之愛施予了我們的下一代。
長年累月如此言傳身教,令孩子從小就學會察言觀色,揣摩大人的意圖,長大後要麼自卑,懦弱,不敢犯錯,沒有在錯誤中成長的機會;要麼沒有利他的情感體驗,沒有也無法學會感受他人的能力。
不知不覺當中,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沒有關愛他人的能力。
以至於步入社會後,始終無法和別人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誤人害己。
我們的父輩、我們父輩的父輩的年代,還很少有關於家庭教育的知識普及。
他們憑藉自然的父愛母愛,撫養著子女。
舐犢之情,也讓他們付出心血,但畢竟因為時代和知識的局限,不少父母也會把不科學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遺留在我們的「內存」中。
無意批判我們父母的教養方式,沒有父母會故意傷害他們的子女。
我們上一代的父母,不少也是接受了不科學甚至是「毒性教條」的家庭教育。
倘若他們知道世界上還有更為健全的撫養子女的方式,他們一定願意讓子女擁有更健康更美滿的成長環境。
我們可以吸取他們的經驗,接受他們的教訓,讓我們的孩子接受比我們自己更科學、優良的家庭教育。
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父母的替代品——父母帶給我們的傷害,源自他們內心小孩的創傷體驗
很多父母在童年時代都有過缺乏無條件的愛的體驗,他們也不能被他們的父母真正接納,痛苦與被遺棄感深植於他們的生命中。
所以當他們自己有小孩的時候,他們對待孩子的方式就具有雙重特徵:一方面他們確實有著真誠的愛,但另一方面他們也在下意識地製造缺乏感。
通過與孩子的關係,父母們試圖治療自己感情上的傷口。
當他們在無意中這樣做的時候,就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父母的替代品,孩子需要給予他們童年時極度缺乏的愛。
這時,「愛你」和「需要你」的信息在孩子身上完全交織到一起。
孩子的能量不再是自己的,因為他感覺到自己的能量被父母的需求吸收了,而孩子卻覺得這種吸收很舒服!這會帶來一種荒謬的安全感,當孩子成年後能量被耗盡、被別人擁有時,他會覺得自己被人深愛著。
竭力付出的時候他會有被愛著和被重視的感覺。
他把感情依賴、甚至是嫉妒和占有解釋為某種形式的愛,然而這些能量卻恰恰是相反的。
這種可悲的自我缺失就源於把愛和需要混為一談。
對父母表達憤怒和挫折感,或是告訴他們對待你錯誤的地方,並不是首要的。
有時,讓他們知道你對事情的立場嗎,或是對他們的感覺可能是件好事;但多數情況下,他們不會理解你想要告訴他們的東西。
他們對於你跟他們不同的地方,跟他們對生活的看法有差距的觀點可能不會產生共鳴。
放開連接父母的能量,意味著首先要放開你自己的頭腦和情緒中的能量。
這就要向內看,找出自己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按照父母設置的幻象生活,在多大程度上按照父母的好惡生活,而他們的好惡,都是基於恐懼和評判形成的。
一旦瞭然於此,你就會讓自己放開它,你會很容易原諒父母,並真正地離開原生家庭。
只有切斷了內在繩索並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後,你才能真正地對父母釋懷。
你會很清楚的說出他們的恐懼和幻象(洞察力之劍),但同時你也知道,父母並不等同於他們的恐懼和幻象,他們也是神的孩子,也在努力完成他們的靈魂使命。
一旦認識到這一點,你就會感覺到他們的無辜並且能夠原諒他們。
某種意義上孩子是父母的犧牲品,因為他們在孩子的童年時期表現出小我意識。
孩子暫時地、部分地依靠他們的幻象生活。
在某種意義上孩子別無選擇,只能做他們的孩子。
然而克服受害者的感覺是孩子生命中能夠擁有的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當你辨認出那源自童年時代的深刻印記,並有意識地決定哪些對你有益、哪些最好丟開時,你就成了自由人。
這就是控制權。
於是,當父母的期盼和渴望不是你自己的時,你不再下意識地去適應它們,同時你也不會再背叛它們了。
你可以把他們給你的錯誤觀念當成不是自己的,就這樣。
不必認為父母在這些方面拖累了你。
你可以帶著洞察力去愛。
你可以說是通過父母被引入了小我意識,然而藉由在愛和寬恕中放開父母,藉由認識到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你也通過父母超越了小我意識。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帶給你的影響?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都意識到了原生家庭這個魔咒的力量,因此就會有很多人對父母表達憤怒和責備,然後往往他們對父母憤怒和責備後,問題不但沒有解決進而又容易產生對父母的內疚情緒。我們都知道,出生是無法自己...
我給不了孩子太多財富,但這三樣東西我一定可以給
親子教育:在孩子教育這方面,父母的言傳身教絕對是最好的範例。家庭環境的影響對孩子以後的發展至關重要,所以,父母一定要多注意,這三件事,決定了你的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文案最扎心:你看看隔壁的小孩……
自爸爸去哪兒2013年首播後親子教育類節目層出不窮雖然有時看明星帶萌娃只是為圖個一樂但在父母與子女的相處問題上還是會讓人反省很多湖南衛視又一檔親子類綜藝《想想辦法吧爸爸》今晚即將播出這檔節目還沒...
對不起孩子,但從來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
這是一封媽媽寫給女兒的信,這位母親發現自己的女兒對這個家沒有依戀感,越來越疏遠;後來終於認識到是自己給予孩子的家庭環境出現了問題,父母無休止的爭吵、忙碌時對孩子的忽視等,這位母親害怕女兒獨自一人...
90%的父母沒意識到,你正在慢慢毀掉孩子
昨天被樂媽約出去喝茶,我們大概有1個月沒見了,剛看到樂媽的時候,我還打趣她道:「你減肥挺成功嘛,瘦了好多啊。」可原本那麼在意身材的樂媽聽到後並沒有很高興,而是有氣無力的說道:「優媽,你說我該怎麼...
你童年受到的傷害也會同樣傷害到你的孩子嗎?怎麼破?
現在社會上太多太多的聲音都在教育大家,要如何做父母,要如何做兒女,要如何做妻子,要如何做丈夫……卻太少有人好好的去告訴大家,要如何做自己。我寫下這段文字的契機正是由於這樣一件事情:有朋友在媽媽群...
被原生家庭傷過的我們,又該如何去愛孩子?!
傳統文化里,「父母永遠是對的」「反對即不孝」等思想毒瘤使得大家不敢去思索---原來父母曾經做錯了。我不是一個「父母皆禍害」的擁躉,我也不認為,人應該將自己的不足都歸結於原生家庭。可是,我們與父母...
父母的成長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雖然是一種天賦角色,但不是誰都可以當好父母。有些父母為了自己的孩子更好,糾正孩子的錯誤,不得不採用懲罰這一招。然而,懲罰只會有短暫效果,長期來看,懲罰會造成孩子報復、怨恨或者自暴自棄,打擊孩...
你的生活中,為什麼只有問題沒有愛
來源:潘幸知(sharpshow)文/茗荷 幸知在線專欄作者仿佛在一夜之間,每個人都開始關注心理學,因為心裡是否舒坦這事,實在是太重要了。走到哪裡,你都有機會聽見「原生家庭」幾個字。在不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