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古代的天文學,知曉天體規律就能洞察人間萬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人沒事做的時候,就躺在地上,觀測日月星辰,斗轉星移,積累了豐富的天文學知識。

無意中探測到了宇宙的奧妙,發現了易學的規律。


從現代天文學的角度來講,我國是世界上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周易》反映了古人對天象的觀察。

天文曆法與易學相通,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日月為象」。

在傳說中,伏羲氏以太陽紀日,女媧以月亮紀日,黃帝取星象於四方,堯舜建辰於天極,都是古代先民「法天取象」、對天象最原始的觀察與考究。

據文獻記載,遠在四千多年前,堯帝時就設有司天官。

隨著社會的進步,古代天文學得到迅速的發展。

在天象觀測方面,公元前十六世紀我國就有天象的文字記載,相繼留下了關於太陽黑子、彗星、流星、新星、日月五星以及各種星圖、星表的資料,內容極為豐富。

在古代農業社會,人們全是靠「天」吃飯,大自然的風雲變幻無法預料和抗拒,大多數人相信宿命。

《周易集解》說:「震巽為雷風,離坎為日月也。

」古人觀察天上的日月星辰,也包括雷風霧霓等。

當人們逐漸發現了日月星辰的運轉規律,就利用星象觀察來占卜生活中的一些事件。

春秋戰國時代,甘德、石申、巫咸等,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星官體系。

到三國時代,吳國的太史令陳卓,綜合甘、石、巫三家星官,編撰成包括283個星官、計1464顆恆星的星表,並繪製成星圖。

晉、隋、唐繼承並加以發展,我國的星區劃分體系趨於成熟,此後歷代沿用達千年之久。

這其中最重要的星官是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每垣都是一個比較大的天區,內含若干(小)星官(或稱為星座),據《清會典》所載,甘氏、石氏、巫氏的劃分互有不同。

各垣都有東、西兩藩的星,左右環列,其形如牆垣,故曰為「垣」。

二十八宿是我國古代所創星區劃分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古人把沿黃道、赤道附近的星象,劃分成二十八個大小不等的部分,每一部分叫一宿,合稱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古人將二十八宿按東、北、西、南四個方位劃分為四部分,每一部分包含七個星宿,並根據各部分中的七個星宿組成的形狀,用四種與之相像的動物來命名,叫四象或四陸,對應關係如下:東方七宿如同飛舞在春末夏初夜空的巨龍,故稱為青龍;北方七宿似夏末秋初夜空的蛇、龜,故稱玄武;西方七宿猶猛虎出沒深秋初冬,稱白虎;南方七宿像寒冬早春出現在天空中的鳳鳥,故稱朱雀。

青龍、玄武、白虎、朱雀,統稱為「四象」。

二十八宿創設之後,隨著天文學的發展,它的作用亦不斷擴大,它不僅在觀象授時、制訂曆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現代天體測量學形成之前,在推算、測定太陽、月亮、五大行星以及流星、彗星、新星乃至滿天星辰的位置等方面,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辰,後世的易學家多把它定為太極。

北斗七星排列成一個勺子的形狀,古代許多國家的航海家就是靠北斗七星來判斷方向的。

北斗七星是尋找北極星的最好的參照物,把北鬥口的兩顆星連線,朝鬥口方向延長約五倍遠,就能找到北極星。

「識得北斗,天下好走」,其作用一是辨別方向,「可辨別東南西北及二十八宿的方位」;二是確定季節,因為季節不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不盡相同。

周易六十四卦,也代表了一年384天,可以說,我們的古人是根據天文推算人間禍福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的占星家族

古人在研究星象天文過程中,出現了多位傑出的占星家族。最為突出的,也是古人最為推崇的就是三家星。三家星就是三位對古天文學起到了承前啟後作用的三位古人,這三位就是傳說中的巫咸、戰國時期的甘得和石申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