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便秘?台灣推估10人有1人腸躁症這樣吃改善症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歸納病患的飲食習慣,發現食用脂肪、含糖產品、鹹味小吃、蛋糕、餅乾、西點、甜味飲料、薯片、薄脆餅乾等,與引發腸躁症症狀有最大關連。

國外其他研究也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每日報 首頁 看文章 醫療 其他疾病 經常腹痛、拉肚子、便秘?台灣推估10人有1人腸躁症 這樣吃改善症狀 收藏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瀏覽數32,679 2021/04/20· 作者/邱淑宜 ·出處/康健編輯部 放大字體 腸躁症是一種腸胃功能性障礙,台灣估計有數百萬人為此所苦,長期出現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等症狀,影響身心及生活品質。

醫師表示,治療腸躁症應多管齊下,低腹敏飲食可改善症狀緩解不舒服。

腸躁症全名為「大腸激躁症(Irritablebowelsyndrome,簡稱IBS)」,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理事長盧俊良表示,腸躁症確切原因不明,飲食、腸道發炎、胃腸蠕動異常、腸道菌叢異常,甚至內臟感覺異敏感、身心壓力、腦腸軸溝通異常,都可能導致腸躁症。

「全球有10%人口、近7億7千萬人為腸躁症所苦,推估台灣盛行率約為10~20%,約數百萬人罹患腸躁症。

」推薦閱讀:肚子痛怎麼辦?8種肚子痛原因、疾病,穴道舒緩一次看不是一直拉肚子就是腸躁症 出現這些症狀且至少持續6個月盧俊良說,腸躁症的症狀包括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等,但不是一直拉肚子就是腸躁症,確診分主要條件及合併條件,症狀符合主要條件且有2項以上合併症狀,才會診斷為腸躁症。

腸躁症主要條件:症狀至少在6個月前開始,在過去3個月內平均每週至少1天的復發性腹痛腸躁症合併條件:與排便相關的腹痛、排便頻率發生變化、糞便外觀形狀改變(腹瀉或便秘)(圖片來源/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提供) 廣告 盧俊良進一步表示,根據國際醫學期刊《AlimentaryPharmacology&Therapeutics》,台灣腸躁症患者與無腸躁症者相比,發生睡眠障礙的情況高出2倍,因腸胃問題自工作或學校缺席的比例高出2.5倍。

顯示腸躁症對學習、工作效益和生活品質都造成莫大影響。

飲食對腸躁症影響大台北榮民總醫院內視鏡中心主治醫師王彥博表示,依國際治療趨勢,腸躁症的治療已從單一科別進展到整合4個面向治療:藥物治療、飲食治療、調整生活型態,以及精神心理治療。

其中飲食治療,只要病患願意配合,可以有很好的緩解症狀的效果。

(推薦閱讀:少吃四類食物 腸子不作怪)「飲食對腸躁症者患者影響很大,」王彥博說,2017年法國進行一項研究,在網路平台上向4萬4,350個自願參與研究的人發放問卷,研究對象連續兩週每天記錄進食食物種類,再從他們回答的身體症狀,識辨出2,423名腸躁症患者。

歸納病患的飲食習慣,發現食用脂肪、含糖產品、鹹味小吃、蛋糕、餅乾、西點、甜味飲料、薯片、薄脆餅乾等,與引發腸躁症症狀有最大關連。

國外其他研究也指出,多咖啡因、甜點、飲料的飲食習慣,較易有患上腸躁症的風險。

(圖片來源/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提供)低腹敏飲食改善症狀 營養師教你怎麼吃 廣告 王彥博說,研究發現,實施低腹敏飲食(LowFODMAPdiet)能有效減輕症狀,改善病情。

什麼是低腹敏飲食?他解釋,「腹敏」是「FODMAP」的諧音,為特定類型碳水化合物的簡稱,存在於許多不同類型食品、飲料及食品添加物中,由於在消化過程中無法被順利吸收,可能造成食用者因腹部腸胃敏感而出現不適。

(「腹敏」是「FODMAP」的諧音,為特定類型碳水化合物的簡稱,圖片來源/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提供)澳洲蒙納許大學在低腹敏飲食的研究顯示,86%腸躁症患者採行低腹敏飲食後,整體症狀獲得改善;2017年英國研究則指出,至少有10項隨機對照試驗顯示,50~80%的腸躁症患者在實施低腹敏飲食後,腹脹、腹瀉等腸胃道症狀獲得改善;亞洲人飲食習慣與西方人不同,針對亞洲人的研究也顯示,低腹敏飲食同樣有68%的病人改善腸胃症狀。

廣告 取得蒙納許大學低腹敏飲食認證的台北榮總營養師吳柏姍表示,在國外,腸躁症患者多採用3階段飲食控制,第1階段為「完全低腹敏飲食期」,全部食用低腹敏食物,視症狀改善程度為期4~8週,再進入第2階段的「重新導入期」,除了繼續維持低腹敏飲食,並進行高腹敏食物測試,一次只試一種高腹敏食物,找出可能引起腸躁症狀的食物,以及哪些食物具耐受性,然後就可以進入第3階段「低腹敏飲食個人化期」。

(各類低腹敏飲食種類表。

圖片來源/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提供)她提醒,實施低腹敏飲食需經醫師與營養師嚴謹控管,也不適合長期進行,以免造成營養失衡等問題產生。

責任編輯:高儷綾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腸躁症 腸躁症症狀 大腸激躁症 IBS 低腹敏飲食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建立財務韌性迎接富足人生|2021高齡國際趨勢線上論壇】 熱門文章 1. 立冬養生》營養師推4食材這時吃最好中醫建議這樣進補 4. 這4種疼痛,趕快看醫生! 2. 你有肌少症嗎?教你「1動作」快速判斷 3大營養素養肌力 5. 你排行老幾?家庭星座大解密 3. 譚敦慈:拒絕重金屬、亞硝酸鹽湯底,自煮「護心火鍋」 6. 一直做夢讓你睡不好?跟睡覺時「這件事」有關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保健 你有肌少症嗎?教你「1動作」快速判斷 3大營養素養肌力 最新專題 中醫順時調養|24節氣養生口袋日曆 2021CHR健康企業公民得獎名單 【2021國病大調查】不吸菸的肺癌,怎麼來的? 你家的淨水系統乾淨嗎?醫生教您挑選安全居家飲水 測測看你的心血管罹患風險值|避免急性心臟病發 保健懶人包 胰島素問世百年|胰島素糾察事件簿 控糖有方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